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作者简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点击播放课文朗读,停止播放课文朗读,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风光?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描写呢?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整体感知,朗读诗句,找出诗人的游踪
2、。,从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到湖东的白堤。,“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底”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 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小 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至白沙堤。“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弛。,忆江
3、南(其二)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一首诗中表现了两个情节,即“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词中一个“寻”一个“看”是忆其当年的活动,突出的是一个“动”字!由此引申开去,说明白居易忆江南的原因除了那里的湖山秀美,还在于他在那里干出了一定的政绩。而其政绩恰与“寻桂子”“看潮头”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样的“情幽”与“闲适”之举是建立在他作为一州之刺史清正廉明基础上的,悠然自得中,充满了山林之乐。,拓展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
4、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 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西施的形象之美,令人向往。,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内容是暮春景色。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C.描写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文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的是初春湖面景色。,D,达标反馈,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写( )。,春天骑马游西湖时所感,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