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国富博士副教授,教育经历: 2008/9-2011/6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 2003/9-2006/5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所 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学历和学位,1、“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11 2、“中国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10 3、“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1 4、“中国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并获邀宣读 2010.11 5、“电力价格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国家发
2、改委课题组成员 2009.11 6、“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 大连开发区课题组成员 2010.6 7、“资产定价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演进” 辽宁省创新团队课题组成员 2010.12 8、“中国资本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博士毕业论文 9、东北财经大学“光华”一等奖学金 2009.11东北财经大学科研能力一等奖 2010.3东北财经大学“实德”一等奖学金 2010.11,近三年代表性科研成果,第一章 概论,本章主要内容,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的含义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工作过程,第一节 统计的由来,一、萌芽远古的计数活动 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对采集、捕猎
3、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加总 1、十个手指 2、石子、贝壳、小棍 3、绳索的颜色、长短、粗细、绳结的多少 4、刻痕画线,二、统计的产生: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管理国家、扩大疆域、征兵赋税,逐步产生土地、人口、军备、财产统计。 管仲(春秋):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 表现中国统计活动最早的直接历史资料是商代殷墟甲骨文:十牛又五,俘人十又六人,三、统计的发展,1、封建社会秦国:商鞅商君书去强篇强盛的国家应掌握十三种数据:全国粮食数、人口数、壮男壮女数、老人孩子数、官吏士兵数、以游说谋食人数、商贩数以及牛马草料数;汉朝:有关于郡县、疆界、货币数量的详细记载;,明朝:编制黄册,统计全国户口
4、;编制鱼鳞册,绘制全国土地统计分布图表;黄册:很容易联想到黄书,哈哈。大家别想歪,黄册又称赋役黄册 、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因上交户部的一份为黄色封面而得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大家别想歪! 哈哈!,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 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明代的一 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 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绘制,标明相 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 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
5、名。,埃及:为建造金字塔,举行全国人口与财产普查; 罗马帝国时代:人口出生、死亡必须到寺院登记; 总结:封建社会时代,统计作为国家的管理职能,由政府包办,主要收集人口、土地、军队、财产有关数字资料。,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大发展。原有国家统计活动无法满足资产阶级追逐利润、争夺市场的需要,欧美国家把统计活动从行政记录和会计记录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独立的部门,以强化国家统计职能。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私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公司、财团与民间私人的统计机构也纷纷成立,为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数字情报和决策依据。,这个时期统计内容空前扩展 经济统计:工业、农业、财贸、银行、保险业; 社
6、会统计:公用事业、教育、失业、救济; 科技统计、环境统计 统计范围:一国到世界 统计活动的发展: 简单计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全过程,四、统计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期、统计学的近代期、统计学的现代期。,1.统计学的萌芽期,统计学孕育于意大利,萌芽于德国 (1)国势学派(记述学派)有名无实 早期代表人物 ,统计学先驱,塞凯道夫(Seekendoff) 最早讲授国势学的是”统计学之父“海门康令(Hermam Conring) 功绩最大的是阿亨瓦尔(Gottfried Achenwail),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为统计学这门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
7、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Statistics),并提出了一些仍为统计学者采用的术语:如“显著事项”等。国势学派在研究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实力和强弱,实际上是“对比”思想的形象化的产物。,(2)政治算术学派有实无名,主要创始人: 威廉配第(W.Petty)(英)威廉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事过 许多职业,从船上的服务员、水手到医生、音乐 教授。他头脑聪明,学习勤奋,敢于冒险,善于投 机,晚年成为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还先后创办了渔场、冶铁和铝矿企业。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说他是个“十分轻浮的外科军医”,是个“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家”;
8、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似乎被统计学遗忘了。由他所著政治算术,首先由于诞生于亚里士多德之后。其次在人们对于统计学的认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统计调查所得的数据,而忽视了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对于统计学的影响。虽说亚里士多德开创了统计学,但也只是单纯的统计调查,而威廉配第则将统计学领入了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新时代。 政治算术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政治算术是一部用数量方法(即“算数”)研究社会问题(即“政治”)的著作。在书中,威廉佩第以劳动价值
9、论为基础,对英、法、荷三国进行了国情、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的数量对比分析,以此为依据,为当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另一创始人: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16201674), 英国统计学家。1662年,出版关于死亡率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书中分析了60年来伦敦居民死亡的原因及人口变动的关系,首次提出通过大量观察,可以发现新生儿性别比例具有稳定性和不同死因的比例等人口规律;并且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对死亡率与人口寿命作了分析,从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统计学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政治算术学派在统计发展史上的作用,在数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10、,并从中提炼出理论原则。同时,政治算术学派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的方法,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筑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依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但政治算术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毕竟还处于统计核算的初创阶段,它只能从简单的、粗略的算术方法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和比较。,2.统计学的近代期,统计学的近代期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在这时期的统计学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1)数理统计学派,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17961874),只看名字,人们容易把他和恶魔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混淆,两人并无关系。阿道夫凯特勒是比利时统计学
11、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国际统计会议之父、近代统计学之父、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制度和社会物理学等。,阿道夫凯特勒对统计理论最大的贡献是把概率论引进了统计学,他把统计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源泉,即德国的国势学派、英国的政治算术派和意大利、法国的古典概率派加以统一、改造并融合成具有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阿道夫凯特勒之后,又经过高尔登、费雪等学者的发展,数理统计学逐渐形成了以随机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概率论为基础方法论的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数理统计学派坚持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的观点,否认其它统计学可的独立存在是不对的。,(2)社会统计学派,
12、先驱:克尼斯 代表人物:梅尔(G.V.Mayr)所以社会统计学派又称梅尔学派。 另一代表人物:恩格尔(C.K.E.Engel),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
13、呈下降趋势。,社会统计学派的观点,(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2)统计方法应当包括社会统计调查中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分析研究。 (3)在社会统计中,全面调查,包括人口普查和工农业调查,居于重要地位。 (4)以概率论为根据的抽样调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3.统计学的现代期 (20世纪初到现在),在这一时期,数理统计学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进入鼎盛时期。表现在:哥塞特(18761936年)、费希尔(18901962年)、威尔克斯(19061964年)和威沙特(18981956年)的小样本t-分布理论尼曼(1894
14、?)的统计假设理论瓦尔德(19021952年)的统计决策理论科克伦(19091980年)的实验设计理论和方法。从世界范围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统计学的发展有3个明显的趋势:第一,随着数学的发展,统计学依赖和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第二,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或者说,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第三,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后,统计学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强。,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统计的含义Statistics 统计语源最早出自中世纪拉丁语的Statas(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由这一词根组成的意大利语Stato,表示国家的概念及关于国家结构和国情
15、这方面知识的总称。统计一词作为学科名称最早使用的是18世纪德国哥丁根大学政治学教授阿亨瓦尔,他把国势学称为Statistik,即统计学。在英国,早在17世纪就出现用数字来说明社会的科学,但使用的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名称:“政治算术”(Political arithmetic),直到18世纪未,英语Statistics才作为德语Statistik的译文传入英国,即用数字表示事实。,Statistics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Statistics: the science of collecting, analyzing, 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C
16、opyright 1994-2000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不列颠百科全书),通常统计有三种含义,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工作活动过程的总称,即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2、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用来反映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也可称为统计指标。它反映在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年鉴、统计手册、统计图表、统计分析报告等。 3、统计理论:是阐述统计方法的一门科学理论和方法。是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即统计理论。例如工业统计、劳动统计等。,统计各种含义之间的关系图,理论指导统计理
17、论 统计工作实践检验 最终成丰富、完善、发展 果统计数据,二、统计研究的内容,1、可分为广义统计学和狭义统计学 1)广义统计学 2)狭义统计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统计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属于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一)、在是否存在独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这门科学上,有明显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并不存在独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只有数理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科学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技术界和社会经济领域,是一门通用的方法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法的研究,是数
18、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2.另一种观点认为: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并存的两门不同的独立的统计学。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各自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它们都产生于实践并对实践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二)在主张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统计学的观点中,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是以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目的是找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具体地点、时间、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规律派) 2、社会经济统计学不是实质性科学,而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它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论科学。(方法派)本人认
19、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统计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属于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2、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 1)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 (1)、统计学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 (2)、数学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基础 (3)、不能将统计学等同于数学,2)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1)、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统计学则是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 (2)、数学研究的是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统计学研究的是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 (3)、统计学与数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不同 数学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是演绎 统计学则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占主导地位
20、的是归纳,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1)大量观察法对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偏误相互抵消。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也是在随机现象大量重复中出现的必然规律。大数定律的本质意义在于,经过大量观察,把个别的、偶然的差异性相互抵消,而必然的、集体的规律性便显示出来。,(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就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所谓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
21、指标、平均指标)对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3)统计分组法,根据现象特点和统计研究任务,将社会经济现象按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质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人口按性别划分,按职业划分等。,四、统计数据,(一)数据的计量尺度按照对事物计量的的精确程度,可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细可分为四个层次: 定类尺度(测量、变量、指标) 定序尺度(测量、变量、指标) 定距尺度(测量、变量、指标) 定比尺度(测量、变量、指标),(二)数据类型,1、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数据可分为: 分类数据:人分为男女两类 顺序数据:一等品、二等品 数值型数据:月收入3000元 2、按数据
22、收集方式: 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3、按时间性质分类: 横截面数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的GDP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天津市1998年到2010年的GDP数据。 4、按表现形式分类: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等。,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例如,在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藉在中国境内常住”的人就构成了统计总体。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个体。例如,上面所说的人口总体,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藉在
23、中国境内常住”的人。总体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总体单位则是集合的元素。,3、总体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1)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必须具有某种共同性质,这是形成总体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各单位必须具有这种共同性质,是由统计研究的目的决定的。(2)大量性。即总体是由许多单位组成的。一个或少数单位不能形成总体,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大量事物的普遍规律性,所以统计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足够多的个体。(3)差异性。即总体的各单位除了某一方面的共同性外,在其他方面必须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总体根据其总体单位数是否有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
24、的总体单位数量是有限的。无限总体是指总体单位数目无限。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同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总体,在另一条件下可以是总体单位。,4、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单位,5、总体的种类,1)按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数量多少,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大量连续生产的小件产品,产量是无限的,其组成的总体就是无限总体;而人口数、工业企业数,因其能够计量出总数且总体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为有限总体。,2)按构成总体的单位特征,分为实体总体和行为总体。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组成的总体为实体总体,如以个人、居民户、企业、设备、商品等为单位的总体;以某种行为或事
25、件为单位组成的总体为行为总体,如工伤事故、购销行为、犯罪事件、劳动争议等为单位的总体。,6、样本,样本是从统计总体中抽取部分总体单位的集合体,是居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一个概念。构成样本的总体单位数目,成为样本容量。抽取样本时,应当是随机抽取的,应当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以保证样本的客观性和代表性。,例:,假设经济体中只有60个家庭,即统计总体为60个家庭,这60个家庭按收入分为10组,各组中每个家庭的周支出如下表所示,二、标志与变量,1、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或者,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简称标志。 通常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 数
26、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不变标志:如果各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表现是相同的,则这个标志成为不变标志,它是由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条件之一的“同质性”所决定的。,性别:男就是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的某一类标志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由统计总体的差异性决定的。可变标志的属性或特征的具体表现是由一种状态变为另外一种状态,统计研究称为变异。,年龄就是可变标志,(二)变量,变量指可变标志中的可变数量标志。例如,居民的年龄、收入等数量标志就成为变量 变量值是可变数量标志的具体值,如某人3
27、0岁,这个30就是年龄这个变量的变量值。,变量的分类,三、统计指标,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某系男生数量占全系学生数的比重为100%,“男”不是数量,因此这不是指标,而是标志值。,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住本地(乡、镇、街道),户口在本地; 住本地半年以上,户口在外地; 住本地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住本地,户口待定; 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常住人口,指标解释,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是由个体数量综合而来的。,平均分数,统计指标的基本分类,统 计 指 标,总量指标 (绝对数),数 量 指 标,按表现形式
28、分类,按内容特征 分类,按时间特征 分类,时期指标 (一段时期累计总 量及据此计算的 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 (瞬间的总量及 据此计算的相 对、平均指标),按计量单位 分类,劳动指标 (工、时等),价值指标 (元、美元等),相对指标 (相对数),平均指标 (平均数),质 量 指 标,实物指标 (吨、台等),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指标,而指标都适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联系: 1、汇总关系,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 2、转化关系,随着研究目
29、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相应地,指标和标志也可以相互转化。,四、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二)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1、目的明确 2、内容完整 3、层次清晰、联系紧密 4、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 5、可操作性强,(三)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1、按内容分 2、按范围分,五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1、统计描述,指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任务:使反映客观事物的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使用方便,可以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2、统
30、计推断,是只依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六、流量和存量,凡是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可观测的量,就是存量,换句话说,存量可以看作是时间变量t的函数,S=S(t)。时间变量是可以连续取值的,这意味着对存量的观测是随时的。流量是时段的函数,FF(T),T是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是按照序数取值的,只能是自然序数,是不连续的整数。一件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可以被观测的。存量就是描述存在状态的,这个定义决定了存量可以在一个时点上被观测到,观测结果可以用来表述事物当时的存在状态即模样。但是流量不行。流量必须通过指定时段内
31、的累加才能得到,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一个过程。,从流量和存量的角度看, 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地里的“庄稼长势”是一个存量,表示任意时刻庄稼的一个状态;而粮食年产量,是一个流量,表示历经一年庄稼的总收成。如果我们用两个粮食年产量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必定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年份,而如果我们要比较庄稼的长势
32、,这两个长势数据可能来源同一年份当中的任意时刻。因此,在一个流量数据当中,流量没有任何变化,而存量可以任意变化。因此无法一一对应。,流量和存量的关系,1、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和并存的 2、流量和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3、期初存量与流量纸盒等于期末存量 4、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5、流量和存量是对总量指标而言的,第四节统计的职能,1、统计信息服务 2、统计咨询服务 3、统计监督服务 4、统计决策服务,第二章 统计调查和整理,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活动
33、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经济性,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环节,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及基本要求,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每项统计调查工作,都应该制定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以实现调查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 一步骤、统一方法,顺利完成任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一般都要包括: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调查项目(拟定调查提纲) 四、设计调查表 五、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六、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一)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目的决定着调查对
34、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例如,对农村经济情况的调查,既可以调查农业生产方面情况,也可以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还可调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情况。在确定调查目的时,目的要具体,中心要突出,思想要明确,以提高统计调查工作的质量。 ,例: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目的,普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督、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
35、(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社会现象的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 调查单位,就是指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总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确定调查对象,能明确所要调查的总体范围。 确定调查单位,能明确搜集谁的情况和资料。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在调查中,能明确填报单位的,应该明确填报单位。,例如,对工商银行某市分行职工工资水平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是掌握职工工资水平; 调查对象是工商银行该市分行所有职工; 调查单位是工商银行该市分行每一位职工,注意: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 工业设备普查,报告单位是工业
36、企业,调查单位是单台设备(不一致)。工业企业现状调查,报告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工业企业(一致)。,(三)调查项目(拟定调查提纲),调查项目是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登记的标志。它是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目的,对调查单位固有的标志进行取舍。确定调查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调查项目要少而精 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 调查项目之间要能够互相验证 有的项目可以拟订“选择式” 确定的调查项目必须是能够取得的资料。 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该彼此衔接,便于相互核对。,(四)设计调查表,调查表是把所确定的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所构成的表格。 单一表每份表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它可以容 纳较多
37、的调查项目,适用于较详细的调查。定期统计报表大多是单一表。 一览表在一张表上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情况,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的调查,并能节省人财物力。,一般的调查表,调查问卷,表头,表体,表脚,表头,表体,表脚,名称、编号、制表单位、埴表日期等等,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备注、指标解释等等,说明词:解释调查意义、表达感激之情等,主题问句: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作业记录:时间、操作者等,(五)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一)统计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资料所反映的起讫时期;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就是统一规定的标准时点。
38、,(二)调查期限 调查期限就是进行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规定调查期限,一要考虑调查内容的复杂程度,二要保证调查的时效性。为了保证调查资料的时效性,对调查期限的规定要尽可能短。,例: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2009年1月底上报2008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则调查时间是(),调查时限是();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2009年1月10日上报2008年产成品库存资料,则调查时间是(),调查期限是()。,(六)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组织实施计划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调查人员的组成 (二)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
39、传教育、干部培训、文件印刷等 (四)资料的报送办法 (五)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 (六)提供或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三、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调查 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其特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准确,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报告法(其特点是有统一的要求,以原始记录凭证为依据,可以同时进行大量的调查。),调查者,被调查者,报告式,访问法(其特点是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收集资料。分为口头询问法和调查者自填法) 登记法(人口的出生、死亡的统计等),访问调查,调查者,被调查者,(二)业务记录,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统计调查的种类,普查,统计报表,
40、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一、普查,统计报表虽然能提供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但它还不能代替普查。与定期统计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类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解决了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于普查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和时间,因而不可能经常进行。,普查是国家为了详尽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统计调查。,它主要用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采用定期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的组织,普查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种是自上而下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我国人口普查都采用这种形式。 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制发一
41、定的调查表格或者结合清库盘点,由填报单位填报资料。 例如,我国历年进行的物资库存普查,就属于这种形式。但即使是后一种方式,仍需设置普查的领导机构,配备一定的专门人员,对整个普查工作进行组织领导。,普查的步骤和办法,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普查人员。 设计和制定普查方案。 培训普查队伍。 物资准备(如印制普查文件、配备汇总工具)和经费预算。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统筹学的方法,制定周密的工作规程,使普查中的各阶段工作都能相互衔接、井然有序地进行,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对各个阶段的工 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以保证调查资料的高质量。 公布普查资料,进行普查工作总结。,普查应注
42、意的几个问题,普查特别强调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在组织普查工作时,要求遵守以下几点: 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的所属标准时点,避免搜集资料因时间变动而产生重 复和遗漏现象。 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同时进行调查,并尽可能在最短限期内完成,以便在方法上 、步调上取得一致,保证普查资料的真实性。 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综合汇总,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各次调查项目的确定,也应力求一致,以保证调查项目的连续性。,指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作用,特点,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 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 可以搜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43、周期性的。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宜经常进行 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重复和遗漏。人口普查7月1日零时 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 适用对象较狭窄,一般是最基本、最一般现象的时点状况,普查,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抽样调查所得数据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2.用部分单位数值推断总体数值。 3.抽样调查会产生抽样误差,但这个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采用抽样调查搜集统计资料能达到节省人财物力和时间、取得较准确的统计资料的效果。,如果我们要认识某客观事物(大量发
44、生,可重复,具有不确定性),您会采取什么办法呢?,全面调查,非全面 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困难,不可靠,组织抽样调查的原则,1、所研究变量一定是随机变量 2、最大抽样效果原则,即在给定的精确度下,使得调查费用最少。,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2、机械抽样,3、分类抽样,4、整群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队,完全随机地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中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又称为无限制随机抽样或单纯随机抽样。,概念,是最基本的抽样组织形式,又叫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按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某个主要标志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层
45、(类、组或子总体),然后从各层中按随机原则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单位构成样本。,2、分层抽样,基本要求,在分层时,要尽可能使层内差异较小,层间差异明显。 通常应采取等比例抽样,即各组抽取样本数目与其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相一致。 各层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优点: 1、既可以利用样本进行总体指标推断,也可利用各子样本推断子总体的指标。 2、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样本结构更接近总体结构,所以一般认为层间误差为0,抽样误差取决定于层内误差。 3、根据上述特点,分层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一般小于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局限性: 1、要求调查人员对所调查总体的分布有相当的了解,以保证分层及各层样本数目的确定科
46、学合理。 2、调查活动的组织难度相对较高,且调查费用较高。,2、分层抽样,适应性:比较适合于总体标志值大小悬殊,且总体单位较多时的抽样调查。,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计算出抽样间隔,并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确定一个抽样起点,再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来抽取样本单位。,3、等距抽样,基本要求,必须对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可选择无关标志排队或有关标志排队。 把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按数目分成若干组,抽样间隔为K=N/n。 一般对第一组的单位进行随机抽取,后续样本随之而确定了。,优点:一方面提高了抽样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便于开展抽样工作。适用范围较广,也叫集团抽样,是将总体全部单位分为
47、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群体,简称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中抽取一部分群体,抽中群体的所有单位构成样本。,4、整群抽样,基本要求,根据调查活动组织的需要,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并对群体加以编号 分群时,应尽可能使群间差异小,群内差异大并与总体结构尽可能一致。 按随机原理从上述群体中抽取一部分群体,并对群体内的单位全面调查,未抽中的群体一概不调查。,优点: 1、一种简单、方便、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抽样调查方式。 2、对抽中群体内部采取全面调查,故一般群体内差异为0,抽样平均误差取决于群间误差。,局限性:样本单位比较集中,常导致样本单位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代表性,抽样误差也较大。,
48、适应性:比较适合于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差异的情形。,抽样的方式和方法,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登记结果后再放回参加下一次抽选,每个单位有多次中选的机会,又称回置抽样 。,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不再放回参加下一次抽选,第二次从剩下的单位中随机抽选,依次下去,又称不回置抽样 。,抽样误差,统计误差,根据造成误差的来源不同,统计误差分为两大类: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是指由于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同,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误差。,是指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引起的登记、汇总或计算等方面的差错而造成的误差。,指样本单位的抽取不受主观因素及其他系统性因素的影响,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均等的被抽中机会,按照 随机原则 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抽样调查,机理,优点,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能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全面调查的目的(经济性、时效性) 广泛性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 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较高、受人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小,随机原则,概率论 数理统计,三定期全面统计报表,统计报表,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