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的评价方法与步骤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邓培媛2007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评价方法与步骤,ADR报告评价的目的 ADR报告的主要评价方法 具体的评价步骤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DR报告评价的目的,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E/adverse drug event,ADE) 不良事件是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若发生于药物治疗期间则称为药物不良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这一概念在药物,特别是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药物不良事件与用药虽然在时间上相关联,但因果关系并不能马上确立。 为了最
2、大限度地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其中能够明确事件与怀疑药品存在因果关系者定性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不良事件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报表关联性评价是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量、信息的准确与完善程度及其可利用价值,确定纳入信息统计的等级标准,将报表纳入等级分类的过程。 对定性为ADR的病例可进一步纳入ADR信息提取与利用程序; 对定性为ADE的病例有些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测,ADR报告评价的目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及其评价信号的可靠程度是ADR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使用的ADR因果关系评价方
3、法有20多种,其中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被各种评价方法引为基本准则,以下重点介绍。,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总体判断法:主要凭临床经验作判断的方法。 综合分析推理法 也称为树型分析法Karch和Lasagna评价方法WHO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建议使用的方法我国的五项分析法 计分推算法(即法国的归因系统) 概率化方法:贝叶斯不良反应诊断法,该方法将因果关系的关联度程度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条件、可疑五级。 我国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拟定的方法,以及澳大利亚、瑞典、新西兰等国的评定方法,都是在此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本法所用五级标准如下:,Karch和Lasa
4、gna评价方法,Karch和Lasagna评价方法,肯定:用药以来的时间顺序是合理的; 该反应与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相符合(有类似文献报道);停药后反应停止;重新用药,反应再现(又称为激发试验);很可能:时间顺序合理; 该反应与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相符合;停药后反应停止; 反应无法用病人疾病来合理的解释,出现的反应不是原发疾病加重、演变的结果 可能: 时间顺序合理;与已知药物不良反应符合;但原患疾病或其它治疗也可造成这样的结果; 条件: 时间顺序合理; 与已知药物不良反应仅有一定的相符性;又不能合理地以原患疾病来解释; 可疑: 不符合上述各项标准。,计分推算法(即法国的归因系统),本法在病例分析时
5、,对时间顺序,是否已有类似反应的资料等基本问题都予以打分,最后按所记总分评定因果关系等级。本法按以下问题回答记分,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贝叶斯不良反应诊断法(Bayesian Adverse Reaction Diagnostic Instrument,简称Bayes)本法用于评定发生不良事件中可疑药物引起的概率相对于其它因素引起的概率的大小间接判断事件与可疑药品之间的关联度。Bayes方法的问世引人瞩目,但由于其计算复杂,至今难在常规工作中被接受。,WHO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建议使用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药品”和“不良事件”的关系程度,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将药品和不良反应分为肯定、很可能、
6、可能、不可能、未评价、无法评价六个等级。目前我国使用的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即属于此类,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我国关联性评价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五条分析结果(即“不良反应/事件分析”项)将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6级 不良反应分析 : 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它治疗施来解释,依据5条分析选择结果作出关联性评价,ADR报表评价步骤和内容,个例评价原则:信息资料真实性/完整
7、性。内容,即运用ADR评价准则,对每一份报表进行评价。与药物警戒目的相关性 : 未知的、严重的、新的、报告次数多的,或有科学价值或教育意义的ADR;报表的质量评价:数据是否完整;包括ADR表现过程、重点阳性体征、转归和有关临床检验结果等。可疑药品的信息:厂家、批号、剂型、用法和用量及用药原因。,ADR评价一般分为二步:个例评价与集中评价,ADR评价步骤和内容,不良反应分析 : 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它治疗措施来解释 报
8、告人/报告单位依据病例情况对以上5条进行选项填写,并作出关联性评价。 省级中心对报表审核后作出二次评价 国家中心对其中严重病例报告进行再次审核并作出关联性评价,ADR评价步骤和内容,数据集中后评价特点是评价时间上的滞后性即同类报表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报告后,经系统分析和研究后统一再次评价,可挖掘或产生ADR信号、提出防范措施、治疗抢救的办法等。 ADR的发现过程一般呈S形曲线(见图),ADR评价步骤和内容,ADR的发现其可分成三期: 不良反应潜伏期,发现疑问,也称信号出现期 信号增强期,为数据加速积累的时期,即可在期刊杂志、信息刊物中见到相应的报道; 评价期,即大量信号产生需对该产品采取相应措施的
9、时期即不良反应可被确认/解释与定量阶段,也可以说是信号检验期或随访期,一般需通过深入研究,如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专题研究,做出结论并发布公告等。 这一工作多是由国家药品监督局来完成。,ADR评价步骤和内容(4) ADR的发现过程一般呈S形曲线,(举例:心得宁事件),ADR报表因果关系评价小结,总之ADR评价在第一步,个例评价时实际上是归因或关联度的评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因为不能消除个例报告的不确定性,也不能进行定量测定,而只是以半定量的方法对报告可靠程度的一种暂时性分类。报告评价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正确应用评价准则的重要因素,充实的、丰富的医药学知识是进
10、行评价的保证。,ADR报表因果关系评价小结,由于ADR反应表现千变万化,性质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项标准化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不良反应评价。 但是我们的每一份报表就像一块拼图板,当出现一批或一系列有关报告后就能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时个例报告才能显示其价值所在。 在ADR报告过程的第三期(评价期),才能真正确定其因果关系、发生率、危险度; 此时往往发生机制可能还不能确定,科学论证还未完成政策却不得不出台,也就是说对药品安全性的监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紧密配合来完成。,ADR/ADE个例报表 关联度分析评价程序,ADR/ADE个例报表 关联度分析评价程序,开展报表质量评价的必要
11、性 总体原则 病例分析原则 评价内容 思维路径 综合分析 纳入分类管理,开展报表质量评价的必要性,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 工作深化 技术标准提高的需要,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ADR监测是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前沿哨兵亮菌甲素事件:磺胺酏剂事件再现!欣弗事件:波及全国10多个省决策部门对ADR监测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 公众要求信息及时 准确 透明 媒体极其关注,工作深化 技术标准提高的需要,要求对报告体系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定期汇总,提出安全性监测的建议; 要求在动态监测中尽早生成、挖掘ADR预警信号; 要求及时准确的对发生的ADR病例报告进行评价 而有效信息资料的提取,主要依赖
12、于报表数据库中每份报告所报内容的真实、完整及其数量的累计,工作深化 技术标准提高的需要,强调个例病例报告质量的重要性 纳入数据库的每一份报告的质量,在最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都将会影响到ADR信号的发掘、提取和结果的确认; 报表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整个监测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基础; 报表的质量和关联性评价工作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础工作、核心任务。,工作深化 技术标准提高的需要,目前国家数据库内累计报表数量已超过60万,庞大的数据资料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及时、准确地提取有效预警信号,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是我们正在面临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报表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准确
13、 客观与科学的ADR信息资料 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 是医疗卫生人员正确用药合理用药的必要参考 是构建公众用药安全屏障的具体体现。 重视报表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总 体 原 则,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核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是否符合真实、完整、准确的要求。,ADR因果关系评价原则,时间方面的联系是否密切 联系的一贯性 联系的特异性 联系强度 剂量效应关系 有否其它原因或混杂因素,ADR因果关系评价原则,时间方面的联系是否密切(即报表不良反应分析栏中“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除了先因后果这个先决条件外,原因与结果的间隔
14、时间也应符合已知的规律,如氰化物中毒;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或死亡;吩噻嗪类引发肝损害。 另外还应注意,先因后果的先后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必须有先后关系。,ADR因果关系评价原则,是否具有联系的一贯性。与现有资料(或生物学上的合理性)是否一致,即从其它相关文献中已知的观点看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如动物试验的数据、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另外以往是否已有对该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即相当于报表不良反应分析栏中“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ADR因果关系评价原则,联系的特异性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其特异性,许多药物引发的ADR也具有特定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但有因
15、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一命题,在生物学上并不总适用,如氯霉素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不是所有服氯霉素者都会发生再障,然而当某个病例符合这一条件时,则说明存在极强的因果关系,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ADR因果关系评价原则,联系强度 即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和再用药的后果,相当于报表不良反应栏中“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及再次用药是否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即激发试验是否阳性。 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A型ADR的反应程度一般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剂量越大或血药浓度越高,反应也越严重。此时测定血药浓度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对判断因果关系有直接的帮助。 有否其它原因或混杂因素 如
16、并用药物、原患疾病及其它治疗的影响或特殊敏感体质等。,关联性评价标准(我国实行的标准),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根据机体免疫状态某些ADR反应可出现在停药数天以后);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即激发试验阳性);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并已排除原患疾病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 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关联性评价标准(我国实行的标准),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但引发ADR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 可能无关:ADR与用药时间相
17、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标准(我国实行的标准),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ADR严重程度分级,对每个病例报告进行ADR严重程度分级,按轻、中、重度三级分类:轻度:指轻微的反应,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中度:指ADR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损害。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缩短或危及生命。,报表评价内容及质量要求,信息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重要缺漏 信息资料是否真实 该药可否引发该不良反应 在
18、这个具体病人身上是否确实发生了不良反应,报表填写情况核查,关联性评价综合分析,患者基本情况(8分) 不良反应情况(495分)包括ADR名称;ADR发生、持续、好转或死亡时间;ADR过程描述及处理措施;ADR结果;对原患疾病影响;死因分析 怀疑药品信息 (20分)潜在的 关联性评价意见(6分) 报表总体情况 (17分)包括报表上报类型、报告来源、报告单位信息、有无编辑性错误、重新定性分类,报表评价内容(填写质量要求),依据信息要素在ADR关联性评价所起的作用程度明确各信息要素在进行关联度分析时在结果的判断中的权重比,信息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重要缺漏,以上七个方面为报表的基本信息,评价内容(填写质量
19、),其中报告人、报告单位 病例号/门诊号 ADR名称和描述 ADR发生时间 怀疑药品名称,药品使用的起止时间以上信息属于报表必需数据,缺少一项定义为“缺少必需数据报告”;同时还须注意核查填写是否正确。,追踪随访,报表真实性,评价内容,信息资料是否完整,包括患者社会学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时间,ADR的表现过程,至填表时ADR的持续时间或出现结局(痊愈、好转、仍在治疗抢救中、自动出院、转院、死亡)的时间,以及相关治疗、抢救措施和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及程序。 严重病例报告主要是看填报内容是否提供了可被鉴别为严重的不良事件或结果,及可合理地怀疑与所用药物间存在因果关系。 ADRADE的名称是否正确或准
20、确? (依据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或参考WHO不良反应术语集、技术标准),事件所涉及的怀疑药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用药的起止时间、剂量、合并用药情况; 特别注意仅一次用药的病例,是否注明了用药的具体时间和对事件发生相关性的判断。 怀疑药品与合并用药填写是否准确?,评价内容,思维路径与综合分析,报表关联性评价是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量、信息的准确与完善程度及其可利用价值,确定纳入信息统计的等级标准,将报表纳入等级分类的过程。评价步骤及顺序:1. 事件关联性评价2. ADR结果选择是否正确3.核查ADR的结果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4.死亡病例须作出死因分析5.再次审核报表类型6.审核人提出关联度评价意见,思维路
21、径与综合分析,1.ADR关联性分析评价包括二个层面 该药是否会引起该不良反应? 在具体病人身上,该药是否确实引起了不良反应?该药是否会引起该不良反应?即是否为药品说明书已载明的ADR;数据库有否报告;文献有否该药该反应的报道、评述等;相当于报表不良反应分析栏中“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即使第1个问题有了肯定答案,也要继续完成第2个问题;第1个没有答案更应重点分析第2个问题。注意:如是新的ADR,基本不会有以上资料作佐证,就要从该药基础研究或相关研究中寻找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或参考其它的基础研究成果,思维路径与综合分析,怀疑药品与并用药品填写是否正确,在具体病人身上该药是否确实引起了
22、不良事件? 实际上这是对该病例报告中可疑药物与不良事件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考虑如下问题: 用药与反应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发生事件后停药的结果和再用药的后果,体现可疑药品与事件的联系强度; 有否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原患疾病包括基础疾病、合并症、并发症,甚至潜在性的疾病,特别需要注意处在潜伏期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动态变化情况,如与ADR症状有重叠,一般应首先充分分析原患疾病的因素,肯定或否定的依据。,2. ADR结果选择确认核实“有后遗症”的报告,需确认是否符合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3.核查ADR的结果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首先考虑ADR的表现与原患疾病的症状是否重叠,如二者有重叠,
23、则首先要区分患者目前现状究竟是原患疾病的发展变化的结果,还是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思维路径与综合分析,4.对ADR的结果是“死亡”的报告,要做出死因分析,明确是ADR导致死亡,还是原患疾病出现死亡结局。5.再次审核报表类型,总体评价报表上报类型是否正确,并予以纠正。6.审核人提出关联度评价意见,思维路径与综合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对报表进行分类管理,报表定性是指 整个报表评价完成后依据诊断标准,信息提供程度和关联度评价等级将报表划分为ADR、ADE和无效报表三类。 ADR报表是指关联度评价等级最后核查意见为可能以上的报表 ADE 报表是指关联度评价等级最后核查意见为“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
24、价” 的报表 无效报表是指:报表必需数据严重缺失,资料及其简单,欠缺以致无法评价;怀疑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同时缺如或中药汤剂未注明方剂组分的;不属于上报范围及重复报告等。,ADR报表因果关系评价小结,总之ADR评价在第一步个例评价时,实际上是归因或关联度的评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因为不能消除个例报告的不确定性,也不能定量测定其不确定性,而只是以半定量的方法对报告可靠程度的一种暂时性分类。 评价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正确应用评价准则的重要因素充实的、丰富的医药学知识是进行报表评价的基础和保证。,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针对参与ADR监测工作人员多、范围广、专业背景差
25、异大的特点,药源性疾病涉及临床专业领域广泛的特点 建立常见多发的ADR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基本信息要素填写要求),使填表人能清楚了解如何填写才能达到信息质量评价要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目前相当一部分药源性疾病临床已有诊断标准,但我们的填表人对这些诊断标准并不熟知,往往填报内容随意性很强,应填内容与诊断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化验指标反而欠缺或及其简单, 出台ADR诊断/填写规范标准,力求做到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同一诊断名词其涵盖的内容和病情的严重状态大体趋于一致,并具备必要的检验指标数据,做到诊断有客观数据支持,使报表质量得到提高。 着重对常见的严重ADR或药源性疾病制定量化质控标准,即可允许
26、的检测数值的变量范围。技术标准.doc,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逐渐做到上报人员、评价人员在对某一种严重ADR进行上报或评价时都应明确其应包括的必要内容,使大家有可参考的统一的技术标准,使ADR评价工作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整体的提高,达到建立和完善我国ADR的评价体系的目的。 引申报表分层管理,与其滥竽充数不如少而精,一般报告简化,取消不良反应表现描述,严重病例报告强化信息质量的完善。严重病例和轻型病例报告要求可有所区别,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报表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尽快建立报表质量控制标准已是影响ADR监测工作水平、监测工作质量的中心关键环节,为了
27、ADR监测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ADR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必须要建立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报表的质量控制必须从源头作起,谢谢大家,报告体系现存问题,目前报表存在的问题 报表数量与日剧增,目前已达60余万,但依然存在报告不平衡(企业、医疗单位、不发达地区) 漏报现象严重,严重病例报告质量偏低; 报告质量普遍不高,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有些报告填写内容极其简单,基本信息要素十分欠缺,导致病例报告无法评价 存在重复报告现象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ADR监测信号的准确提取,严重制约了信息的质量。,不良反应报表填写要求,报表填写要求, 最新报告表产生的背景情况:目前使用的报表是由国家药
28、监局统一制定印刷的第三版报表。 填表要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是药品安全性监察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需长期保存,务必用钢笔书写,填写内容、签署意见(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字)字迹要清楚,不得用报告表中未规定的符合、代号、不通用的缩写形式和花体式签名。表格中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和准确,不得缺漏项。,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1. 病人的一般情况: 一般资料性项目要逐一填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民族、体重、职业原患疾病、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家族药物过敏史、以及通讯联系的记录等。 以上资料对一个病例来讲,除原患疾病和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二项,其它的项目可能对分析因果关系时意义不大,但在做成组的资料分析,
29、特别是进行药物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时,都将是非常有用的资料。,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过程:包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体征、处理措施、有关临床检查结果、不良反应结果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良反应名称及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等。以上内容是我们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依据,所有要求一定要较为细致的描述。如为发热,需注明体温及发热持续的时间等,如为皮疹则应对皮疹的形态、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进行描述;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是属何种类型;如ADR表现为肾损害,应记录有无浮肿、水肿的表现,尿量的情况,治疗措施及治疗反应,实验室应记录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动态变化。总之病程经过要完整,有关的实验室检
30、查结果一要有动态变化记录。,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不良反应名称,如为已知的药源性疾病,即填疾病名称,如为一组症状则填写病人感受最主要的疾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如不清楚可不填。其中处置情况主要是指针对这次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而采取的医疗措施,不是指对原发病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一栏是指本次ADR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疾病的结局。即患者如ADR已经好转,后又死于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其它并发症此栏应填“好转”,有后遗症应具体填写其临床表现。,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3. 怀疑引发ADR的药品情况: 包括引起不良反应药品名、用药起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与用药关系、以及引起不良反
31、应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号、给药途径、日剂量、给药起止时间、用药原因等。此项内容是一张表格要反应要表达的本质问题,即是什么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具体填写注意事项如下:,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填写报告人认为可能是引起不良反应原因的药品,如认为有两种药品均有可能,可将两种药品同时填上;一般要求填写商品名,但目前商品名繁多,所以希望同时填写该药通用名,如系进口药品要填写英文名称(填原文,切误填汉字译音),如系复合成份药物(新药)要注明其主要成份,便于分析归类。生产厂家要求填写全名。,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4. 因果关系评价:此项是每张表格所要阐明的结论部分,上述三项内容均是为最后评价
32、服务的,工作实践已经证实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需要评价人员既有较充实的药学知识,同时又具备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所采取的具体评价程序是报告人临床医师、药师、护师填写报表分析意见,院ADR小组复议,最后报中心审核后做出关联度评价。然后中心以信函方式,将审核意见反馈给报表单位。,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其中“不良反应分析”一栏由填表人填写,院ADR小组负责人或ADR专职药师负责审核。“关联性评价” 由地区ADR监测中心和国家ADR监测中心进行评价。报告人签名应是填表人和审核人分别签名。总之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过程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包括整个反应过程的动态变化,同时注意使用
33、规范的医学术语。表格中所提供的内容足以使评价人对该例进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才是填写合格的报表。不良反应名称应使用WHO统一规定的名称。,ADR严重程度分级,一般分级: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导致残疾或缩短或危及生命。,ADR严重程度分级,Tallarida七级标准: 1)轻微疾病/作用,症状不发展(如轻微头痛,低热) 2)比1稍重(如严重头痛) 3)慢性作用,可妨碍正常活动或暂时性的功能丧失(如支气管哮喘) 4)慢性疾病,功能丧失;但不会危及生命或缩短寿命 5)可能缩短寿命,但无生命威胁(如高血压) 6)会危及生命(12年内),但不告临床病危 7)告临床病危,可能在一年内或更短时间内死亡(如严 重心律不齐,急性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频率如何表示,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nsi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Sciences 简称 CIOMS)推荐下列术语和百分率来表示ADR发生率: 十分常见10%; 常见 10% 1% 偶见0.1% 1% 罕见0.01% 0.1% 十分罕见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