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论证与课题实施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 邹淑萍 2011.12.9(郴州),一、开题论证,什么是开题论证 为什么要进行开题论证 怎样做好开题论证,什么是开题论证,开题论证: 课题批准立项后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邀请相关专家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道,对课题的整体设计做进一步的可行性论证,借助集体的智慧和专家的学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具体分工,安排好研究进度, 充实调整好研究队伍,启动课题研究工作。,立项论证: 1、课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 2、研究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是否清晰? 开题论证: 1、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是否具体? 2、研究的方法与实施步骤是否可
2、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为什么要进行开题论证,对课题设计做进一步的深化,优化,细化,量化,使研究一开始就建立在切实可行性的基础上。 通过开题,清理思路,聚焦问题,开展行动。增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避免或减少无效研究,提高研究质量与效益。,怎样做好开题论证,清理思路 1解题。分析课题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2定位。确定课题是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性的应用性研究。如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3界定概念。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特征、研究对象、范围等作进一步的限定,力求准确无歧义。 4选择方法。针对研究的问题恰当地选择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
3、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聚焦问题 把问题找准,通常研究内容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一个课题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一次要全部解决不可能,要善于抓住关键的核心问题实施重点突破。 开展行动 要组织好研究团队,课题组成员的要注意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 精心制定好研究计划与方案。 着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教育实验,学术研讨等。,做好开题论证的几点要求,深化问题认识。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本来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系列问题条理化,把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把虚的问题化为实的问题。通过表象透视深层次的问题。 优化研究方案。对课
4、题的整个设计框架进行全面审视,尽可能做到问题清晰无缺失,理论支撑有根据,研究假设无遗漏,方法选择无差错,研究思路很清晰,技术路径无偏差,人员分工很明确,条件保障能落实。 细化研究过程。对研究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每一个实施步骤,每一项研究活动作出详细的安排,每个阶段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完成,出什么样的成果,都要一一作出安排,尽可能使研究有序推进,避免盲目行事。 量化研究成果。对课题预期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从数量与层级上提出恰如其分切合实际的目标,用什么样的成果来对应研究内容与问题,确定成果表现形式与数量,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成果支撑研究目标,为以后结题验收奠定基础。,开题论证前的准备工作
5、-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的具体方案 -准备好与课题研究有关参考资料 -邀请同行专家和有关领导到会指导 -通知课题组成员到会 -将开题报告制作成多媒体演示稿,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题目 -问题的提出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队伍组成 -课题研经费的预算 -课题研究任务的分工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引用的参考文献,开题论证活动的组织包括会议地点的选择,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与发言准备,相关资料的准备,与课题指导与管理部门的联系等。
6、开题会议的程序-介绍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 -专家点评质疑点评 -课题组答疑 -综合专家的点评形成开题意见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开题报告,向课题主管部门提交开题报告,二、 课题实施,课题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建立研究假设 选择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变量 选取研究对象 设计研究方案 不同类型课题研究的实施 调查研究的实施 实验研究的实施 行动研究的实施,如何建立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是研究者对变量关系的推测与判断。对一个课题而言,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一般有四种表述方式:存在式
7、、条件式、差异式、函数式。 如:1、“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2、“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 研究假设应具有科学性、可检验性和可预测性。,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为达到研究目标,根据特定的研究内容,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的活动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确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几种研究方法。 方法选用要适切、科学、规范。,如:“分层递进教学研究与实践” 可分解为7个方面
8、的研究内容:建立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结构;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学习指导的模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结合点;探索将学生学习差异资源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可能性;检验分层递进教学与学生能力形成的显著性;分层递进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显著性检验;构建分层评价体系,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等。 研究方法: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的收集;用实验研究法对投放的自变量所引起的效果进行研究;用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用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如何确定研究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可变的量,变
9、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之分。 自变量是假定的原因变量。即我们要研究造成结果变化的量。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中,它的自变量是: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 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就是(主要)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结果的变化,这一结果的变化就是因变量。 上例中因变量包括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学习态度学生能力水平等。 无关变量是我们不进行研究的,但是它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对我们的研究又有一定影响的变量。上例中“学生的学业时间”和“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加以控制,是无关变量。,如何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一般来说主要是
10、指学生、学校、教师等等这样一些群体。 在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研究样本的选取(抽取),选取一个样本一般它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 所选取的样本应该是具有代表性。 所选取的样本必须满足统计学的条件和要求。 在可能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应该尽可能地随机抽取,这样可以增加研究成果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之前,一般我们都应对课题的研究方案先进行设计,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更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计划性和规范性。 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问题的提出 研究课题的产生过程 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11、 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 为自己的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使之与前人的理论建立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研究假设 陈述假设:简洁、准确地表述变量之间的 因果联系 界定假设中出现的核心概念 研究变量 界定变量 给出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研究目标 依据自变量提出研究的认识目标 依据因变量提出研究的发展目标,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基础,拟定研究的 技术路线 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 建立检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 研究步骤 组织与管理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调查研究的实施,实施步骤: A.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进一步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调查的地点与时间,调查的方
12、式与方法,调查步骤与日程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等。 B. 实际调查、搜集资料:调查资料有两类,一类是书面资料,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的口述的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的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C. 整理资料,为撰写调查报告做好准备:整理资料的的方法,通常是按资料的性质分为两大类,一书叙述的材料,二是书香的材料。 例如:“关于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调查”。它的实施步骤经历了设计问卷、访谈问卷以及数据整理工作。,实验研究的实施,教育实验是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主动操纵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的控制,观察结果,从而检验研究假设的一种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研究活动。 教育实
13、验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即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包含了六个基本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处理和理论升华,行动研究的实施,实施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考验反思与总结 其问题的发生多在工作的实际情境之中,以及行动研究的发展性,其计划的内容并非在决定之后就一成不变的直到研究完成,而是容许也必须随时检讨,不断修正以符合实际情境的需要,也因而暗示了行动研究中行动的意义。,计划:制订计划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行动的前奏,也是行动前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反思。这种计划不像专业研究者的计划那样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学设计
14、或师生交往的设想;执行时,也不是一成不变,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师教育研究活动的计划与日常教育实践不同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计划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明确问题: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适用范围有多大(普通存在还是个别存在)? 分析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哪些社会的影响、学校风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 制定计划:计划实施的预期目标;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行为的步骤和时间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支持等等。,行动: 按计划行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证。但合理的行动 不是不容变更
15、的。行动总是和行动的情境相结合,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提高,行动也应不断调整。教师在对行动作出的反思与积累当中,形成对问题新的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 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观察:就是对教师及其行动的实际状态,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特征等进行的全面观察。由于研究活动赋予教师以“研究者”与“行动者” 双重身份,因此教师不再是 “旁观者”或“局外人”。教师可以自我观察,也可以借助仪器,或通过其他研究者、同事或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获得自身行动状态的信息。自我观察指的是教师对自身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反观。 -教师在行动结束后对自身行动过程的回忆与描述(带有反思的性质);
16、-教师通过摄像等技术记录自身行动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境。其优势是:教师事后可继续反复观察,获取更详尽、准确的信息。,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对计划的实施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访谈与问卷、个人资料收集等。,反思:行动研究在行动和观察之后应作出反思。反思既是第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新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首先是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进行系统描述,即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其次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确定下一步行动是否需要修正,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反思反思是根据计划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研究并拥有了一定的资料和数据之后,对计划行动观察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前一段的行动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和判断的过程。反思的目的在于弄清楚通过前一段的计划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为开展下一个轮回的行动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