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3628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课件_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襄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疟疾的认识 “瘴气” 1847年,Mockel观察到血中有黑色碎片状物; 1884年,法国军医拉弗兰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现疟原虫;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1891年,罗曼诺夫期基RO manowskv创用多染性染剂对疟原虫染色,疟原虫的形态才被人们认识 5. 1897年,英国军医罗斯 Ronald Ross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6. 20世纪初,基本弄清能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 7. 19491960年间,Shortt等相继证实了人体几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肝细胞期)。 8. 1977

2、年, Lysenko等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什么是疟疾?,疟疾,又叫 “冷热病”、“打摆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疟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发作规律表现不尽相同。,疟疾是由人体疟原虫引起并经蚊子传播的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疟原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疟原虫共有150多种,它们都是无运动器的且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有核单细胞动物,可寄生于人、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疟原虫对宿主和细胞的寄生有严格的特异性,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只有四种,它们是: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

3、m fa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它二种少见。,国际疟疾流行概况,疟疾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1.5亿2亿(多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 死亡人数约150万270万,仅非洲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且70%为儿童 。进几年来,随着我国援非人员的增加,疟疾的危害不断显现,中国公民感染恶性疟的病人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导致从境外输入恶性疟病例和感染恶性疟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国际疟疾流

4、行概况,在热带和亚热带其他国家与地区,疟疾流行仍很严重。除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外,在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国地区尤甚。目前,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广泛存在于热带地区,特别是亚马逊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我国:主要集中在海南省和云南省,海南抗性率82.2%;云南为72.2% 。抗氯喹间日疟原虫存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部分地区也有报告。国际间人员流动增多。给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内疟疾流行概况,解放前中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为1。解放后在1954年、1960年和1970年曾发生三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

5、康造成巨大危害。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近几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在20万30万例,疟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我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其余各省也有不少数输入病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已罕见。我国的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北纬33度以北地区传播发生在7月至11月间,北纬33度至北纬25度间地区传播发生在5月至12月间,北纬25度以南地区全年均有传播发生。黑龙江、吉林、内蒙、甘肃、北京、宁夏、青海、新疆(除伊犁河谷地带)以及西藏(除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最东南端)目前已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我区疟疾流行概况,我区为非稳定性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

6、按蚊。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4032/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0.6/万左右。2000年后,我区部分乡镇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资金支持下,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得到有效遏制。到2009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0.82/万。,疟疾在世界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1975年 WHO、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定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之一(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 )80年代 是全球基金项目设立的三大重大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之一(疟疾、AIDS、结核病) 2000年9月 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

7、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言,正式做出承诺的八项目标之一。 2007年5月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目作为“世界疟疾日”,疟疾在我国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建国初期被列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血吸虫、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响应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除云南、海南省外)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2

8、009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我国疟疾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疟疾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联合国峰会提出了2015年消除疟疾死亡病例的目标。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有较好基础,应继续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扎实工作,务求实现2015年的目标,并落实好援非疟疾合作项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都对疟疾防控工作作出批示。,疟疾的生活史,疟原虫生活过程都需要人和蚊子两个生物作为发育和繁殖的宿主,并在人和蚊子两个宿主间经历世代交替。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中的肝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蚊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蚊胃中。,一、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和繁殖,感染了疟原虫蚊子(按

9、蚊)叮咬健康人后,疟原虫侵入人体经血液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定时的、成批的破裂而发病。,肝细胞内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及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疟原虫,二、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和繁殖,疟疾是由蚊子叮咬而传播。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平均2-3天叮咬1次,按蚊不吸血)后,疟原虫随血进入蚊胃,在蚊胃中约经2周时间发育成熟,形成成千上万个疟原虫的子孢子,经蚊子唾液腺激活后再叮咬他人而传播。,疟 原 虫 生 活 史(恶性疟),疟 原 虫 生 活 史(间日疟),临床表现,疟疾以周期性寒热发作,后继发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

10、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 ( incubation period ):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间日疟 短潜伏期 1230天,平均 14天,长潜伏期 69个月或更长恶性疟 914天,平均约为12天三日疟 1835天,平均28天,典型疟疾发作,三步曲(一冷、二热、三出汗,过程6-10小时)寒战 高热 出汗退热(0.5-2h) (4-6h, 40-41oC) (36oC) 周期性:冷、热、汗。 冷:全身颤抖 、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1-2h)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

11、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4-6h) 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发作具周期性,其特点:间日疟:隔天发作,周期 48 h三日疟:隔两天发作,周期 72 h 恶日疟:起初隔天发作,后常不规则 ,一般 36-48h 机理:与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有关与发作阈值有关(p.v: 10-500个/mm3; p.f: 500-1300个/mm3),典型发作,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与恶性疟相似。初

12、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间 日 疟 发 热 图,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潜伏期1116天.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出汗期不明显。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体温曲线呈“M”型。,疟疾的诊断,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

13、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主要以实验室血检诊断作为确诊疟疾病例标准,临床病例诊断和抗疟药物治疗有效不能作为确诊疟疾病例。,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发病时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大等体征,以及实验室结果,予以诊断。,我国对疟疾病例的分类,1 、 带虫者 (1)无临床症状。 (2)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2、 疑似病例 (1)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 (2)有生活或去过疫区(或输血)史; (3)未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或检查结果阴性; (4)采用抗疟药试治但不能证实或排除试治有效。,3、临床诊断病 (

14、1)有流行病学史 (2)症状典型 (3)试治有效 4、确诊病例 (1)诊断标准1:a、有流行病学史b、症状典型c、血检阳性 (2)诊断标准2:a、有流行病学史b、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c、血检阳性,临床诊断要点:,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体温短时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后很快下降,然后有不同程度的出汗。 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发作者较少。 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 轻,有“自愈”的趋势。,疟疾的社会危害,疟疾是影响人类历史进

15、程的重要因素:除了中外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疟疾对健康的危害,贫血,肝、脾肿大,凶险型(脑型)疟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脑型疟病理标本(左),疟色素沉积在脑血管内,使脑呈现出灰褐色,右边是正常对照,流行区患疟疾的儿童,疟疾的治疗,有关间日疟临床和治疗的定义 复燃(Recule scence)由残存于人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引起,指疟疾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红内期疟原虫未全部杀灭,2个月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 复发(Relaps)由肝细胞内疟原虫休眠子引起,指在上一年流行季节的疟疾病例经治愈后,于第二年非流行季节

16、再次出现疟疾临床症状。 根治(radical treatment)指不仅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包括红内期和肝内期所有疟原虫被消除,使复燃和复发均不能发生。,治疗的一般原则,1、早期治疗:凡疟疾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对无免疫 力的恶性疟尤需及时,以免转为脑型疟。 2、全程足量:所有病例均需全程足量以防复发或复燃。 3、给药途径:一般患者均适用口服给药,凶险型疟疾患者应酌情以注射途径给药。 4、联合治疗: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与血内裂殖体杀灭剂联合治疗。对抗药性恶性疟也要用联合疗法。 5、对症治疗和护理:除及时使用抗疟药外,对症治疗和护理也相当重要。,疟疾治疗方案,目前,在我国中部地区当地流行的

17、间日疟存在短潜伏期+长复发期以及长潜伏期+短复发期两种间日疟原虫株,同时还存在从我国云南和海南以及从国外输入的抗药性恶性疟。因此,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疟疾治疗包括:1、间日疟的临床治疗2、间日疟的休根治疗(春季抗复发治疗)3、输入性恶性疟的治疗,间日疟临床治疗方案,(1)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成人剂量): 总剂量 1.2g(8片)氯喹加180mg(24片)伯氨喹氯喹第1天:0.6g(4片);第2-3天: 每天0.3g(各2片) 伯氨喹每天:22.5mg(3片) ,连服8天,间日疟的休根治疗,在疟疾传播休止期(春季)对上年间日疟病例进行休根治疗是我国根据长期控制疟疾工作经验中创造的。 间日疟休根治疗

18、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下一个疟疾传播季节的起始传染源。 间日疟休根治疗的药物靶目标是肝细胞内疟原虫,唯一药物是伯氨喹。 采用伯氨喹进行间日疟休根治疗时,总剂量180mg(24片),每天1次,每次22.5mg(3片),连服8天。,扩大休根治疗,在重点流行区,为减少下一个流行季节的起始传染源,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扩大的春季休根治疗: 前一年疟史病例; 病人及其家属; 病人、家属及其四邻; 以村为单位进行全民服药。,假定性治疗,对疑似疟疾病人,可用氯喹总量0.6克(基质)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0.3克作假定性治疗,确诊后全程治疗。,预防服药,氯喹0.3克,间隔7-10天,或氯喹0.6克,间隔半个月。,疟疾流行

19、病学,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 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 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一)、传染源,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者。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 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意义。,(二)、传播途径,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是重要蚊媒传染

20、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蚊种1000多种,其中按蚊有400余种,而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 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三、易感人群,人体对各种人类

21、疟原虫普遍易感。,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 地形:按蚊孳生地,媒介种类及其种群数量。气温: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间日疟在1630,恶性疟 和三日疟在1830之间。在10以下疟原虫停止发育,2530最适宜疟原虫发育。全球气候变暖,可通过加速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延长传播季节,增加疟疾传播,也可使目前气候还不适于疟疾流行的地方出现疟疾流行。 湿度:60%85为最为适宜。雨量: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错综复杂。,2、社会因素人口流动 人类社会活动(战争、灾荒等) 生产建设 生活的风俗习惯 经济文化水平等这些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相关。,3、流行特征 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

22、之间,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发生。一般北纬32以北(长江以北)为低疟区;北纬2532间(长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连线以北)为中疟区;北纬25以南为高疟区。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发生。 间日疟疟疾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感染传播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怎样预防疟疾,一、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1、防蚊:床上挂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2、灭蚊:燃烧蚊香,室内采用灭蚊剂药物喷洒。 二、在疟疾流行季节开展人群预防服药,可有效降低疟疾发病 服

23、用预防疟疾药对感染上疟疾的患者也可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怎样防治恶性疟疾的输入,恶性疟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凡到非洲、东南亚国家及我国的云南、海南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都应到当地村卫生室开展氯、伯8日预防服药。若出现发热症状者应立即到当地卫生院开展血检。血片送区疾控中心以上的预防医疗机构确诊,看是否患上了恶性疟,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后,否则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造成传播。,核心知识,1、疟疾是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打老痫”、“打脾寒”等。 2、疟疾的病原体叫疟原虫。 3、疟疾的症状主要是发冷、发热、出汗,隔日或每日发作。 4、疟疾引起贫血,

24、肝、脾肿大,严重损害健康。恶性疟或凶险型疟疾会危及生命。 5、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6、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7、春季休止期治疗是清除疟疾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8、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工作、生活和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介绍 (2010-2020年),一、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主动采取以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充分动员各类资源,保证消除疟疾各项目标的顺利

25、实现。,二、疟疾流行区分类,疟疾流行区分类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为以下四类。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我区在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中的地位 根据疟疾疫情报告,我区2006、2007、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率分别为4.46/万、4.10/万、1.69/万,连续3年疟疾发病率都大于万分之一,且均有本地感染病例,被划分为一类疟疾流行区。,三、防控目标,全国目标(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

26、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我区目标 (一)总目标 1、到2015年,全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目标; 2、到2018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目标及指标:,1技能培训 (1)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有关人

27、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 (2)医疗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3)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4)各级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区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100%;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90%。 (2)以镇(地名)卫生院为单位“三热”病人

28、(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且在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75%。 (4)劳务输出部门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人员介绍到区疾控中心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达到100%。,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5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70%。 6健康教育 (1)居民

29、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各级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2)卫生、劳务输出、旅游、交通等部门所管理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劳务市场、宾馆、车站等场所张贴疟疾防治宣传画、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90%。,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及指标:,1技能培训 (1)医疗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 (2)医疗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30、%。 (3)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4)各级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区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保持100%;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100%。 (2)以镇(地名)卫生院为单位“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4)劳务输出部门

31、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人员介绍到区疾控中心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90%。 6健康教育 (1)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各级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卫生、劳务输出、旅游、交通等部门所管理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劳务市场、宾馆、车站等

32、场所张贴疟疾防治宣传画、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100%。 7、通过实施完成上述工作指标,到2012年全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状态。,到2018年实现以下指标:,1消除考核认证 (1)、继续保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状态。 (2)、迎接省对我区消除疟疾考核认证。 2疑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区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均具备完善的疟原虫血片镜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片镜检。 (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实验室确诊疟疾病例均得到基因溯源检测。,四、防治策略和措施,(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人。有镜检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三

33、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条(RDT)辅助检测。RDT检测阳性者,须采集并保留血片备查。所有经镜检发现的阳性病人均制作滤纸血。并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进行核实诊断后方可进行网络直报和治疗。 无镜检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就诊发现的“三热”病人应告知其到当地卫生院或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血检。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人由当地卫生院疟防专业人员完成全程督导服药。,3加强疟疾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

34、告疟疾病例。 4病例核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上年度疟疾发病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的县(区),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络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5疫点处置。在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RDT检测,同时对疫点所有住家采取相应的媒介防制和预防服药措施,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6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年度间日疟病人进行抗复发治疗。,(

35、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疟疾传播季节,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杀虫剂处理蚊帐等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疟疾传播季节,提倡流行区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宣传部门要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劳务输出机构要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或电子大屏幕等设施,开展疟疾防治

36、知识宣传,对劳务输出人员及返乡务工人员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商务、旅游等部门应当组织对集中出境务工、旅游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3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教育部门应当结合健康教育课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学生向家长和周围人群开展宣传,不断扩大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范围。 4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在各医院候诊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编制适合群众特点的宣传材料进行宣传。,1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卫生、商务、质检、旅

37、游等部门定期向公众发布境内、外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部门之间定期交流工作信息。 2加强出境人员疟疾保护。劳务输出、商务、旅游部门应对出境人员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提供咨询服务;商务部门应督促劳务派遣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为出境人员安排随队医生、抗疟药品、防蚊设施等。 3做好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劳务输出部门应当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务工或返乡人员介绍到区疾控中心进行疟疾筛查。商务、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的疟疾病例的同行返回人员进行追踪随访。 4做好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在疟疾流行区实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并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

38、好疟疾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应当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的沟通。,五、政策和保障,(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区政府建立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协调会议制度,由区卫生局有关部门牵头,各有关部委(局)的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研究制定全区消除疟疾工作的政策、规划、措施,指导、督促全区消除疟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区、镇、村各级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区及各镇人民政府建立

39、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专班,加强领导,明确要求,落实任务。,(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消除疟疾工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区消除疟疾工作的政策、规划和措施,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将疟疾消除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疟疾防治与消除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劳务输出、商务、公安、旅游等部门负责出入境人员疟疾健康教育,协助区疾控中心开展入境人员病例检测的管理,并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广电、教育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科技部门把疟疾防治与健康促进

40、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科普材料的研发和宣传推广工作。,(三)依照法律法规,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区疾控中心、各镇(地名)卫生院要建立、健全疟疾防治专业队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成立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技术指导小组,设置专门科室并配备必须办公、镜检设备和得力人员,指导全区消除疟疾的技

41、术指导工作;各镇(地名)卫生院也要成立相应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技术指导小组,完善办公条件并有专人负责疟疾防治工作,;村级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医生依照区政府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部署和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后下发)的要求,落实好疟疾病人的收索、协助督导治疗、健康宣传和疫点处理工作。对各镇(地名)卫生院疟防专业人员进行公开选拔,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区疾控中心对选拔准入人员要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五)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区政府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列入专项工作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确保消除疟疾工作的需要。并结合

4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建设,将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纳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同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六、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将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二)监督检查 区政府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科学、定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要及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区卫生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各有关地和有关部门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通报。,(三)考核评估 1、区政府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年度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考核评估体系,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地、各部门开展考核检查,评估行动计划进度执行的效果。 2、到2015年完成省对我区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评估考核。 3、到2018年完成省对我区消除疟疾目标考核认证。 4、到2020年完成国家对我区消除疟疾目标考核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