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学科试卷(理科)满分:100 分 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和考试科目用钢笔、2B 铅笔分别填涂在答题卡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 II 卷的答案用钢笔、签字笔、中性笔、碳素笔等黑色字迹笔在答题卡上作答。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S -32 Fe -56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 24 个小题,每
2、小题 2 分,共 48 分)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A B C D23.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冰雪融化 分解制 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 碘的升华 和 的反应A. B. C. D. 4.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3、. B. 1mol 与 1mol 反应生成 1mol 吸收 QkJ 的热量C. 1mol 与 1mol 的总能量比 1mol 的总能量低 QkJD. 1 个 与 1 个 完全反应可以放出 QkJ 的热量5.CH2=CH2与 H2反应的能量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比催化剂活性更好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D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 B. C. D. 7.通常人们把拆开 1mol 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下
4、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键能 414 489 565 155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 每消耗 1mol 的热效应( )A. 放热 1940kJ B. 吸热 1940kJ C. 放热 485kJ D. 吸热 485kJ8. 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 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s) + H 2O(g) CO(g) + H2 (g) H1 = a kJmol1 CO(g) + H 2O(g) CO2 (g) + H2 (g) H 2 = b kJmol1CO 2 (g) + 3H2 (g) CH3OH(g) + H2O(g) H 3 = c kJmol12CH 3OH
5、(g) CH3OCH3 (g) + H2O(g) H 4 = d kJmol1 A反应、为反应提供原料气 B反应也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 CH3OH(g) CH3OCH3 (g) + H2O(l)的 H = kJmol1 D反应 2CO(g)+ 4H2 (g) CH3OCH3 (g) + H2O(g)的 H = ( 2b + 2c + d ) kJmol1 9. 室温下,将 1mol 的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 ,将 1mol的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 :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热效应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10. 在一定条件
6、下,S 8(s)和 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 SO2(g)和 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 H 表示生成 1 mol 含硫产物的数据)。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S 8(s)的燃烧热 H8 a kJmol1B2SO 3(g) 2SO 2(g)O 2(g) H2 b kJmol1CS 8(s)8O 2(g)=8SO2(g) H a kJmol1D由 1 mol S8(s)生成 SO3(g)的反应热 H( a b) kJmol1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9.6 g 硫粉与 11.2 g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17.
7、6 g 时,放出19.12 kJ 热量,则 Fe(s)S(s)=FeS(s) H95.6 kJmol 1B稀醋酸与 0.1molL1 NaOH 溶液反应:H (aq)OH (aq)=H2O(l) H57.3 kJmol1C已知 1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 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 2O(l)=2H2(g)O 2(g) H =285.5 kJmol 1D已知 2C(s)O 2(g)=2CO(g) H =-221 kJmol1 ,则可知 C 的燃烧热 H-110.5kJmol 1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
8、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 和 反应生成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 和 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具有的总能量B. 通常情况下, 和 混合能直接生成 NOC. 1mol 和 1mol 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80kJ D. 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13.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9、,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14.对于反应 4A2B 3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 A、B、C 中任何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B若增大或减小 A 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15.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 t)产生氢气体积( 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图如图所示,则曲线 a、b、c、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组别 c(HCl)/(mol/L) 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
10、.5 50 粉末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C3421 D124316.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 气体、Y 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Y X B t1时,Y 的浓度是 X 浓度的 1.5 倍C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 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17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 t2、 t3、 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2时加入催化剂
11、 B t3时降低了温度C t5时增大了压强 D t6时达平衡后反应速率最快18在反应 A(g)+2B(g) 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2mol/(Ls) Bv(B)=0.6mol/(Ls)Cv(C)=0.8mol/(Ls) Dv(D)=10 mol/(Lmin)19.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中,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 测量依据(单位时间内)A 2NO2 N2O4 颜色深浅B Zn+H2SO4=ZnSO4+H2 H2体积C CO(g)+H2O(g)=CO2(g)+H2(g) 压强变化D Ca(OH)2+Na
12、2CO3=CaCO3+2NaOH 沉淀质量20.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除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前者速率大于后者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生成21. 反应 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压强增大 B体积缩小一半C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积增大 D升高温度22.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 2C(g) H甲丙 (5)BC (6)36.8 kJ 乙(1 分)28.(15 分) (1)溶液紫色褪色时间 5H2C2O42MnO 4 6H =10CO22Mn 2 8H 2O C (1分)(2)其他条件不变,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显色剂,检验 I2的存在 4.0 t 1t2t3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浓度加快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