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310763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发展心理学串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答案仅供参考,未必完全正确,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串讲,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狭义,心理的种族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一是发生,二是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加速发展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

2、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各年龄阶段的特征,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2、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问题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4、关键期问题) 4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B )2010/11。(A)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51、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 )09/11。 (A) 从出生到幼儿期 (B) 从幼儿期到童年期 (C) 从

3、童年期到青春期 (D) 从青春期到青年期,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研究特殊性:发展性(过程性和动态性) 显著特征:跨度大横断研究的定义(同时、不同年龄组) 横断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纵向研究的定义(时间系列内、个体或同一被试组) 纵向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四、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单因素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遗传决定论的内容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的内容华生 二因素论施太伦、吴伟士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和模仿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心理起源于动作”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语言为中介,最近发展区学习最佳期限 115、遗

4、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BC )09/11。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 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 (D) 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5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 A )的代表性理论。10/5 A)新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C)发生认识论 (D)精神分析 1皮亚杰认为,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BC )的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图式指动作或活动的组织或结构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 顺应的定义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5、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B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本能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B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C ) A、吸吮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先天的成熟 52、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A )09/5 (A)皮亚杰 (B)普莱尔 (C)吴伟士 (D)班杜拉 2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CD )。 A成熟 B经验 C同化 D社会环境,45、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C )10/11。(A)吸吮 (B)后天的经验(C)动作 (D)先天

6、的成熟 7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 )09/11。 (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4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C )08/11。 A吸吮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先天的成熟 40、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B)。(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08/5100、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BD )。(A)成熟 (B)经验 (C)同化 (D)社会环境 08/5 2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CD )。 A成熟 B经验 C同化 D社会

7、环境 44、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c)11/5。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五、心理发展过程 连续轮,阶段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52.人类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D )10/5。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 (C)既然无连续性,又无阶段性 (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能使用大量的心理符号(词汇和表象)来进行思维

8、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象逻辑思维水平 表象图式 运算图式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水平,3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ABC)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特征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4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B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30.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C )个阶段。10/5 (A)3 (B)5 (C)4 (D)6118.处于

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AB )的特征 10/5。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掌握守恒52、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 )09/11。 (A)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B) 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C) 获得了守恒概念 (D) 思维具有可逆性 88、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AB )09/11。 (A) 泛灵论 (B) 自我中心 (C) 思维的可逆性 (D) 掌握守恒 1,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品质。 (

10、3)幼儿期 (47岁):主动-内疚;目标品质。 (4)童年期 (712岁):勤奋-自卑;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失望;智慧、贤明品质。,1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D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3

11、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B)。 A社会化程度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43、埃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B)。2011/5 (A)力比多发挥作用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4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C)10/11。 (A)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30、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09/5(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C)获得自主感

12、,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五、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身的内在动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自生长,自组织、自构建的心理动力。 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 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劳伦兹的“印刻现象”,63、“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这说的是( C )。 (A)36岁的幼儿 (B)6l2岁的儿童 (C)03岁的婴儿 (D)青春期的少年,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诞生前的基础、思想和演技的 达尔文1876一个婴儿的传略 科学儿童

13、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957年,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03岁。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有助于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于无条件反射,分为以下两类: 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防御和定向反射),也称生存反射。 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抓握、行走、游泳、围抱和巴宾斯

14、基反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状态:最重要的 觉醒状态:记忆和学习 啼哭:由生理需求引起,在此增加社会交往需求的性质意义:将需求消息传递、影响成人行为,起到成人照顾他的导向作用,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的最原始基础,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1、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3、促进空间认知发展 4、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婴儿动作发展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 2、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 上下 内外 3、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婴儿的主要动作

15、1、手的抓握,2、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上下,10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BCD )10/5。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116、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 AD)09/5(A)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B)从分化动作向整体动作发展(C)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 (D)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99、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BCD )2011/5。(A)上下原则(B)头尾原则(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99、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BCD)

16、10/11。(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最早和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婴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习惯化范式定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定义 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婴儿偏爱的刺激 1感知能力发展的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在( C )。 A胎儿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 2婴儿偏爱注视( B )。 A灰色 B正常的人脸 C静止不动的物体 D扭曲的人脸 45、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B )。 2011/5 (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意志 72、干

17、预和训练感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 )09/11。 (A)婴儿期 (B)幼儿期 (C)胎儿期 (D)童年期,6个月的婴儿已经具备深度知觉视崖 3、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B) A、2岁 B、6个月 C、1岁 D、3个月 45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B )08/11。 A2岁 B6个月 C1岁 D3个月 参考答案:B 记忆的发展:最早胎儿末期 12月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2个月以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 思维的发展 婴儿期思维典型特征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5点(直观和行动、间接和概括、缺乏预见和计划、思维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 4

18、7、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A )10/11。(A)直觉行动思维 (B)表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 (D)动作形象思维,30、婴儿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一般是( B )09/11。 (A)3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 2个月,言语的发展 婴儿发音的三个发展阶段简单发音、连续音节、学话萌芽 3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11.5岁第一批词汇 (50左右)3岁词汇量达1000 单词句双词句(1.5岁) 简单句复合句(2岁) 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 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婴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P218 影响幼儿获得的因素:P219,三、婴儿期的社

19、会性发展 情绪的发展 笑的发展0到5周的自发性微笑、5周到4个月的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的有选择性社会性微笑 哭的发展 分离焦虑 1、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B )08/11 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条件反射的笑 46、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d)2011/5。 (A)条件反射性的笑 (B)自发性微笑 (C)动力 (D)前意识 48、5周至4个月的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C)10/11。(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

20、的社会性微笑 (D)条件反射性的笑,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依恋的定义? (鲍尔比)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 (艾斯沃斯)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安全、回避、反抗 47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B )。 A情感 B依恋 C亲子关系 D母子关系 08/11,1、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B) A、情感 B、依恋 C、亲子关系 D、母子关系 2消极的依恋类型包括(CD)。 A安全型依恋 B亲子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回避型依恋 3母亲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外

21、界积极反应,说明婴儿存在( A )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困难型依恋 98、不安全依恋包括(CD )10/11。(A)亲子依恋 (B)依赖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 (D)反抗型依恋 73、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A )等类型09/5(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 (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 (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 99、消极的依恋类型包括( CD)08/5。(A)安全型依恋 (B)亲子依恋(C)反抗型依恋 (D)回避型依恋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定义 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 个体

22、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用语言标定自我、用适当的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 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D )。 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作为客体认识 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四、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母亲的教养行为从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年龄范围是3到6岁 一、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关于游戏的理论 古典:重演论、精力过剩论;现代游戏:精神分析论,认知论等 儿童游戏的发展 ;婴儿期的机能游戏、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游戏是规则性游戏 根据儿童游戏的社

23、会性特点分类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社会性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4点 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1、(连续三次考试考相同的一道题) 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C )。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2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 D )。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性游戏 89.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在于(ABC )10/5。 (A)促进认知 (B)实现自我价值 (C)培养健全人格 (D)增强体质 103、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包括(ABCD )09/5 (A

24、)促进认知 (B)体现创造性能力 (C)培养健全人格 (D)增强体质,二、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1幼儿记忆的特点有( AB )10/11。 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记忆占主导地位 记忆策略的定义 为有效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复述 96、幼儿记忆的特点有(AB ) 08/5。(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

25、记忆占主导地位,9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是( ABC )。12.5(A)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B)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D)五岁以前运用记忆策略有明显进步,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C )。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13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AC)11/11。 (A)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思维的实用性日益突出 (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D)二元论思维开始萌芽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自我中心 幼儿提问类型从“是什么

26、”向“为什么”变化 3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A )。2010/5 (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B)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C)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 (D)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1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C )。 A婴儿期限 B童年期 C幼儿期 D婴儿早期 幼儿掌握词汇数量名词最多,其次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 不完整句完整句 简单句复合句 足够词汇尤其关联词、;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 被动句,反语句,双重否定句难 无修饰句有修饰

27、语,三句子的发展,(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1语义策略 用皮球打小狗小狗打皮球。 理解错误原因:只看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组织句子。2词序策略 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小明碰了小华 理解错误原因:根据词的先后理解。 3非言语策略 张老师被小红背着去教室,他的腿跌伤了他:小红。理解错误的原因: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句,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35岁口语发展的快速期 ,独白语连贯语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句法规则的习得,包括句子的理解和句法结构的掌握,1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 AC )。 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B从疑问句发展到多种形

28、式的句子 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D从词数多的长句发展到词数少的短句 2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AD )。 A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 B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C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 D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有四个: 一是温暖、关爱;二是严格要求,要求明确,三是民主,四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因素 建立同伴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 (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

29、的人。 幼儿主要是对父母产生认同, 对教师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对自己喜欢的叔叔和阿姨 以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产生认同感 。,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加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强大感,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 其年龄主要是34岁,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3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B)09/5 (A)12岁 (B)34岁 (C)78岁 (D)1314岁,心理需求: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和亲近的他人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44、第一逆反期的出现是( A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

30、现象 (B)由早期挫折造成的(C)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0,,学习是主导活动,一、 童年期的学习,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小学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 小学高年级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 分配时间、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6、7岁-12

31、、13岁,102、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 )。(A)学习是主导活动(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复诵(有意识重复和诵读) 组织:按归类、概念、功用,颜色、图形对4、5岁小年龄儿童来说,记忆策略的提示并无效果;10岁以后已经是策略者,已无须提示;对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 系统化(加工、整理、条理化) 巧妙加工策略 :联想、谐音、拆分、重组,1小学阶段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 AC )。 A复述 B大脑风暴法 C组织 D谐音记忆法

32、,思维的发展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概括能力的三个发展阶段 1 直观形象水平78岁 2形象抽象水平810岁 3初步本质水平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把握本质不变性)达到数概念和长度守恒在6-8岁、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在7-9、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在8/9-10岁、容积守恒在11-12岁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即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 8岁左右(7岁6个月至8岁4个月)儿童特殊的自我中心式表现是脱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是认知发展机制

33、的转换。,99、童年期思维形式的发展包括( ACD )的发展。(A)概括能力 (B)辩证思维(C)推理能力 (D)语词概念,1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B )。 A思维发展出现质变 B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C思维发展没有出现质变 D可以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2( C )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 A辩证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补偿关系的认知 D守恒 42、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 )。2011/5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B)能够运用语言符号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C)获得了守恒概念 (D)思维具有可逆性,100、童年期思维的

34、基本特点包括( AC )2011/5。(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96、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AC)10/11。(A)经历一个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2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B)。 A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 B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C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D以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的过渡,一、自我

35、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 3、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 (二)自我控制能力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作用体现在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 (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说明,童年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有显著提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 (1)、认知和策略。 (2)、榜样的作用。 (3)、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

36、制能力的影响。,三、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道德情感的发展婴儿期就出现移情、共鸣表现;幼儿期表现出内疚和羞愧感;童年期,道德情感日益丰富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 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外在道德标准内化于己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

37、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1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D )10/5。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102、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 ABC )09/11。 (A) 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 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 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二、儿童期道德发展,

38、2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侵 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欺负的主要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欺负行为的类型有三种: 一是直接身体欺负,利用身体动作二是直接言语欺负,以口头言语的形式三是间接欺负,欺负者一方借助第三方对受欺负者实施攻击,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有四个: 一是我国小学儿童欺负行为的发生率为20%左右,并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二是言语欺负的出现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 三是欺负的性别差异,男生以直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主; 四是儿童的欺负行为可以

39、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学习好、主见、独立、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和合作 不受欢迎的儿童 攻击性、不友好、不尊重、不合作、恶作剧 受忽视的儿童 退缩、安静、依赖、顺从、被同伴忽视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友谊的发展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持久的共享关系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接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倾慕、 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与儿童关系的变化,亲子关系的变化 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父母教养

40、关注重点的转移 。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 三阶段模式: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 与父母的交往:下降, 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快速上升, 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则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3 l、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 C )09/11。 (A)外表长相 (B)环境因素 (C)交往能力 (D)智力因素,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年龄范围11、2岁15、6岁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

41、之间的矛盾 第二性征的出现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97、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ABC )08/5。(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D)社会焦虑与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矛盾,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4类主要矛盾 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包括( ABCD)09/5。 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D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二、青春期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青春期记忆的特点 99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包括( ABC )08/11。 A多方面的记忆效

42、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B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D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1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BC )。 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B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D能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 青春期思维发展 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2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49、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D )10/11。(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春期关于“我”的问题,导致自我意识的

43、第二次飞跃三个具体表现? 1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C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更年期 情绪变化特点烦恼增多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97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 CD )。 A容易抑郁 B容易焦虑 C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 D青春期躁动 少年儿童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概念来表征 第二反抗期 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对 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 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当某人或某集团成员的言行引发其反感时,反抗的形式第一,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态度强硬、举止粗暴,突发性、自己难 以控制第二,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 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

44、现形式包括( ACD )。 A硬抵抗 B软抵抗 C不抵抗 D反抗的迁移,2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 (1)、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 (2)、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反抗期的儿童具有“长 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儿童具有“成人感,3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点 第一逆反期在于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点是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反对父母过于保护和越俎代庖。他们所要求的独立作为中,有许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实的。 第二逆反期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的控制。,一、网络游戏成瘾 (一)网络成瘾者的主要表现第一,不由自主

45、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第二,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第四,在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二)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三)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初期,患者会出现精神依赖:; 中期,出现躯体依赖:再后,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1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 2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 3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渡使用互联网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依赖性或网络性心理障碍,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46、,主要表现有:,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等。,先兆:,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一是遗传因素所致。遗传因素的效应,遗传易感性。 二是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机感。 三是青春发育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常有对性的妄想等,原因:,三、自杀倾向:自杀已是我国全人群的第5位死因。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一)自杀倾向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梁军林); 自杀已遂的男性青少年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 在自杀方式上,男性多采取“刚性”方式,如跳楼、自缢等,

47、女性则多采用“柔性”式 从抢救效果来看,男性的自杀举动多 造成死亡 的后果,而女性的自杀方式比较容易被抢救过来。,(二)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心理障碍 青少年自杀者中90%都有心理障碍,其中尤以抑郁最为常见。 2家庭环境 3学校的强大压力 4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三)自杀倾向的先兆 表现出各种严重的抑郁症状,如情绪极度低落,不与家人说话,躲避朋友,极度失落。 在行为方面,他们开始梳理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麻烦的人际关系,将自已的财物整理并馈赠他人等 在言语方面,他们有时以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四、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犯罪率增加。 第二,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 第三,犯罪在性别上有女性增加的趋势。 第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犯罪类型集中在抢劫、强奸和盗窃。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现象突出,并且构成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1有些家庭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温床 2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3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比其他年龄阶段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