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304794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医药1212学刊第24卷第7期2 0 0 6年7月中医药学刊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0124 No7Jul2 0 0 6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华 荣1,李郑生2,张彦红1,杨 晓1(1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瘀血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临床类型,其范围有二: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久病及肾,脑络为瘀血凝滞。辨治瘀血头痛,要善于运用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法,后期以滋补肝肾,健脑生髓为主。总结名老

2、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强辛温通络之品及虫类药组成“通窍止痛汤”,并用活血养血、滋补肝肾、健脑生髓的“补脑汤”治疗瘀血头痛,疗效显著。关键词:瘀血头痛;辛温通络;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276(2006)07121202头痛是中医内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瘀血头痛是头痛较常见的I晦床类型,具有病史长,见效慢,病情反复等特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国家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是国家首批需继承学术经验的500名老中医之一,李老学验俱丰,精研医理,师古不泥,有所创新,在治疗瘀血头痛方面有丰富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就李振华教授

3、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法辨治瘀血头痛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 瘀血头痛的形成及临床特点瘀血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临床类型,其范围大致有二类:其一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多因跌扑损伤,头部暴力或外力冲击,气滞血瘀,以致脑部气血不畅,络破血溢,气血凝滞,形成瘀血头痛。脑为诸阳之会,清灵之窍,一旦瘀血气滞,凝滞脑窍,或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脑为元神之府,脑的神机受损则出现健忘,头晕,失眠,多梦,反应迟钝,耳鸣,耳聋等症。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脑络为瘀血凝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髓失养失荣,则会形成肾虚血瘀之症。其二为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气血滞涩,瘀血阻

4、于脑络,不通则痛,久病多瘀,发为头痛持续难以缓解,固定痛等。久病及肾,正如素问奇病论篇云:“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得张仲景的伤寒论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旧说,着意创新,以精、警、整、醒四字为运行医术的方法(即: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觉那些有误的,对医书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层次,或从表而入里,或由里而发外;醒神清脑,随机应变)。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对前人注释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绝不盲从附和,悉探索、创新医理。羞与注家(注家是指名医喻家言、黄坤载、陈修园对伤寒、金匮的注释之类)为伍。陈的医学著作共

5、计有4部。42读过 本书共18卷(1929年出版),现有1929年刊本11册、195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册。陈日:“虽然是书,既羞与注家为伍,难保将来无批驳是书之人,则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苟是我而无当,正如搔痒不着之誉扬,非真是我者也。彼未读过伤寒,于我无加损也。”他著此书的目的,是“使世之为医者,自今伊始,其未读伤寒者当读伤寒,其已读伤寒者当读过伤寒。”该书原为伯坛中医夜学馆讲义。陈采用以经注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体现了他医学涵养较深及文史哲基础知识广博;强调阴阳理论,指出仲景伤寒论实以阴阳二字为核心,知阴阳为眼法,治阴阳为手法;阐发气化学说、标本中气的理收稿日期:20060116作者简

6、介:华荣(1966一),女,陕西渭南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脑病、脾胃病。论,以体现中医整体观的特点;对经方的见解和运用,临床确有其独到之处。本书能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能以经解经,又能以经验经,体会有独到之处,成为一家之言。全书40万言,篇卷大,议论详,独特精粹,在当时广东伤寒派医著中无出其右。43读过是仲景原著,非后人加入;阴阳毒是五脏之阴阳被蚀,阳毒是阳被蚀而无阳啦】。本书与读过(伤寒论)一样能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能以经解经,又能以经验经,以发明长沙之学为独到,成为一家之言。44麻痘蠡言 本书不分卷,现存民国19年(1930年)刊本,1册。是书体现了

7、陈氏的l缶床经验,不但单言麻痘,而且还包括其它杂病的临床经验。45伤寒门径本书又名陈大剂伤寒门径读法,不分卷,现有民国年间刊本,1册。由鞠日华撰述,作为广东光汉中医专科学校讲义。参考文献:1 刘小斌广东中医育英才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1998252黄仰模从读过(金匮卷十九)看陈伯坛的学术思想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327万方数据第7期 华荣等: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瘀血头痛临床表现具有刺痛、钝痛、固定痛的特点,有头部外伤史或久痛不愈史。伴有健忘,头晕,失眠,多梦,耳鸣,耳聋等,面色晦滞,唇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自,脉沉细或细涩或弦而涩。2

8、瘀血头痛的治疗原则李老辨治瘀血头痛,善用辛温通络、活血通窍,后期以滋补肝肾、健脑生髓为主。他擅长从调理气血治疗各种疑难杂病,主张治血瘀证不能单纯用活血化瘀之品,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瘀,必须随因而施治。用药上,活血化瘀为标,求因用药为本,体现了他治病必求其本的学术思想。通窍活血汤是治疗瘀血头痛的代表方,李老对该方有独到的加减应用和理解,方中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其中川芎辛温升散,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诸经气血,为治头痛要药;麝香、生姜、葱白温通脉络,且头为诸阳之会,口眼耳鼻诸窍之所,麝香芳香走窜,活血散瘀,醒脑,同时能通诸窍,开经络;黄酒能升能散,活血通脉;老葱宣通上下

9、阳气,三味共同作用,能宣导药势直达头面病所,达到活血祛瘀且不伤正的目的。该方针对头部血瘀的证机选用活血化瘀药,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头部血脉经气通畅;合理配伍行气药,以助行血活血;恰当配伍引经药,使活血化瘀药上行头部。共奏活血通脉,辛温通络,通窍止痛之效。李老在通窍活血汤原方基础上加强辛温通络之品及虫类药组成“通窍止痛汤”,认为瘀血为有形之阴邪,而脑为诸阳之会,三阳经气聚于头面,若阳虚浊邪阻塞脑络,气血瘀痹而为瘀血头痛者,必加重辛温通络,以直中瘀血阻络,阴邪凝滞而头痛的病机。故原方在已用川芎、麝香、生姜、葱白温通脉络,李老在家传经验上除再加入细辛、白芷、天麻、节菖蒲以加强辛温通络之外,同时又用

10、虫类药搜逐血络,宣通阳气,常用土鳖虫、穿山甲等。瘀血渐消,头痛症状缓解后,久病及肾,肝肾亏虚,脑髓失养,“厥阴风木上触”,应以熄肝风滋肾液为主,他主张后期要注意用熟地、蒸何首乌、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补肝肾,健脑生髓。自拟“补脑汤”(当归、川芎、赤芍、熟地、蒸何首乌、山茱萸、枸杞、节菖蒲、酸枣仁、丹参、菊花、细辛、甘草)以养血活血,滋补肝肾,宁神恢复脑功能。3病案举例案l周某,男,65岁,台湾省台北市郊工人。因头部机械撞伤致头疼30余年,循访北京、上海各地名医均未见明显好转。其弟在豫经商,闻及李老治疗头痛效验,遂携其兄于1999年4月至李老处就诊。诊查:头部疼痛,午后为甚,感冒受凉后疼痛加重,舌质

11、紫,舌苔白,脉沉细涩。辨证:头伤血瘀,堵塞血络;久病及肾,肝肾阴虚。治法:活血化瘀,养阴通窍。处方:通窍止痛汤和补脑汤化裁;蒸何首乌189,赤芍、山茱萸、枸杞子各159,丹皮、川芎、郁金、节菖蒲、自芷、川羌活、天麻各109,细辛59,桃仁、红花各109,香附129,麝香019,穿山甲、土鳖虫各109,甘草39,葱白10em、黄酒509为引。患者先后专程从台湾来郑州复诊3次,依上方稍有加减共服250剂后痊愈,随访2年,头痛未见复发。按该例患者顽固性头痛30年,为外伤及久病瘀血头痛,又因患者海峡两岸,反复随诊较困难,故治疗中标本兼治,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滋补肝肾并用,长期守方,治疗痊愈。李老认为无

12、论患什么重病,若能痊愈,都是两个方面因素促成:一是医生诊病用药正确;二是患者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古医云:“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意思是治急性病医生有识就是诊断正确,用药合理,有胆就是敢于用药,抓紧时间。治慢性病有方是诊断正确,用药合理。有守就是见效后不轻易大变处方,坚持长期服药。该例病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案2刘某,男,40岁。主诉:外伤后头痛头晕,双手麻木、健忘4个月。现病史:缘患者2005年8月饮酒后被打伤头部,神志不清,持续12天,在某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TCD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颈椎x片提示:颈椎左侧47椎问孔变窄。经治疗后

13、神志转清,出院诊断为:“脑挫裂伤,脑震荡,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但仍有头痛头晕,耳鸣,头位转动时头晕加重,头低位时双上肢有触电样麻木等,并有记忆力减退。舌黯红少苔,脉细。于2005年12月28日初诊。西医诊断: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辨证:头外重伤,气滞血瘀,堵塞血脉。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窍。处方:通窍止痛汤和补脑汤:赤芍159,川芎、桃仁各109,红花59,当归109,丹参159,白芷109,细辛59,菊花109,何首乌159,甘草59,葛根309,泽泻109,益母草209,山茱萸、枸杞各159,白芍209,姜枣为引,葱白3寸,黄酒2两煎药,共5剂。二诊(2006年1月5日):服上方

14、5剂后,双手触电样麻木较前明显减轻,头痛、耳鸣较前减轻,但仍有头晕,记忆力未见明显改善,舌黯红少苔,脉细。上方去益母草、白芍加鸡血藤、桑枝、天麻,7剂。三诊(2006年1月13日):双手触电样感觉减少,无头痛头晕及耳鸣,舌黯红少苔,脉细。记忆力稍改善。继用上方5剂。四诊(2006年1月18日):双肘关节以下麻木,洗澡后麻木加重,睡眠时有少许头晕,舌黯红少苔,脉细。处理:上方减细辛、菊花,加地龙159,乌蛇、土鳖虫各109,北芪209,6剂。五诊(2006年1月24日):双上肢麻木基本消失。继用上方巩固疗效。按该案为瘀血头痛,病程较短,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的血液在蛛网膜下腔与脑脊液相混

15、,可经分解而被吸收,大量血液则易引起脑膜黏连,出现颈项强直,克式征或布氏征。患者伤后4个月仍有头痛头晕,耳鸣,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头低位时双上肢有触电样麻木等,并有记 中忆力减退等症状,四诊合参,辨证为瘀血阻滞脑窍,肝藏血, 璧肾藏精,肝肾同源,故滋补肝肾,健脑生髓,用通窍止痛汤合二补脑汤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滋补肝肾,健脑生髓,标本兼 1213治,服12荆,头痛消失,又继用半月痊愈。该例为笔者应用 学李老学术思想与经验治疗实例,体会到导师的经验在临证 悄应用中要谨守病机,掌握辨证用药思路,则经得起重复。万方数据李振华教授辨治瘀血头痛经验作者: 华荣, 李郑生, 张彦红, 杨晓作者单位: 华荣,

16、张彦红,杨晓(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 李郑生(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刊名: 中医药学刊英文刊名: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 2006,24(7)被引用次数: 1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史学军.李辅仁 李辅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浅谈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2. 郭志红 慢性头痛辨治思路与方法探析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3. 董盛 沈舒文从痰瘀治疗难治病验案三则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4.

17、 张伟.罗荣钧 头痛临证辨治探讨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09,6(4)5. 包祖晓.管利民 陈士铎辨治头痛五法浅识期刊论文-国医论坛2003,18(4)6. 徐江雁.刘文礼.Xu Jiangyan.Liu Wenli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经验点滴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9,24(9)7. 陈岳勇 浅谈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治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9)8. 赵怀发.ZHA Huai-fa 漫谈六经辨证辨治头痛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4)9. 梁涛.曾艳红 梁兵主任医师辨治头风的经验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10. 林琳.张振峰 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引证文献(1条)1.庄卫生.杨志敏 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证治规律浅析期刊论文-广西中医药 2011(2)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