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必修二期末考试复习题一、本题共 12 小题.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 分,选不全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通过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D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推进到高速领域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加速度A一定不等于零 B可能不变 C一定改变 D一定不变3欲划船渡过一宽 100m 的河,船相对静水速度 1v=5m s,水
2、流速度 2v=3ms,则A过河最短时间为 20s B过河最短时间为 25sC过河位移最短所用的时间是 25s D过河位移最短所用的时间是 20s4洗衣机的脱水筒采用带动衣物旋转的方式脱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脱水过程中,衣物是紧贴筒壁的B水会从桶中甩出是因为水滴受到向心力很大的缘故C加快脱水筒转动角速度,脱水效果会更好D靠近中心的衣物脱水效果不如四周的衣物脱水效果好5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 01 星”于 2008 年 4 月 25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 4次变轨控制后,于 5 月 1 日成功定点在东经 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定点后的“天链一号 01 星”,下
3、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始终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天链一号 01 星”质量与其它同步卫星质量不一定相等6卫星电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代、第二代海事卫星只使用静止轨道卫星,不能覆盖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而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同步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解决了覆盖全球的问题.它由 4 颗同步卫星与 12 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 2 倍,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由于地球的作用使中轨道卫星处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 9g B 4g C4 D
4、9 g7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 h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A 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B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C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小D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8如图(甲)所示, 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 a的正上方有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 b、 c、d,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图(甲)中已标出,其中 d是地球同步卫星从该时刻起,经过一段时间 t(已知在 t时间内三颗卫星都还没有运行一周),各卫星相对
5、a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图(乙)中的甲adcb乙dcabAcabBcbCdcabD29几个力共点且在同一平面内、作用在某个质点上,使该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的一个力只是大小逐渐减小而其它力保持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逐渐增大,动能一定增加 B合力逐渐减小,动能可能增加C合力逐渐增大,动能可能减少 D合力逐渐减小,动能一定减少10水平传送带在外力的带动下始终以速度 v匀速运动,某时刻放上一个小物体,质量为 m,初速大小也是 v,但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后小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体的功为 W
6、,摩擦生成的热为 Q,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W0 B. W0 C. Q0 D. 011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设风对雨滴持续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滴质量越大,下落时间将越短 B雨滴下落时间与雨滴质量大小无关C同一雨滴风速越大,着地时动能越小 D同一雨滴风速越大,着地时动能越大12物块先沿轨道 1 从 A点由静止下滑至底端 点,后沿轨道 2 从 A点由静止下滑经 C点至底端 点,B,如图所示物块与两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物块在 点处撞击的因素,则在物块整个下滑过程中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B.沿轨道 1 下滑时的位移较小C.物块滑至 点时速度大
7、小相同D.两种情况下损失的机械能相同15(13 分)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 H处以速度 0v 水平匀速发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求:(1)炸弹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2)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16(13分)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中,进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 d。若在子弹深入木块直到最大深度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距离为 L,木块对子弹平均阻力大小为 f,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求:(1)木块动能改变量为多少?(2)子弹动能改变量为多少?(3)子弹和木块组成系统机械能损失多少?第卷 (共 50 分)三、本题共 4 小题,共 5
8、0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10 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 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 (填“甲”或“乙”) 方案好些,理由是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1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a= ; 该纸带是采用 (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 1B(丙)318(10 分)如图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 O转动,同内壁粗糙
9、,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 R和 H,筒内壁 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 m的小物块,求:(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 A点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2)当物块在 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19(14 分)用一台额定功率为 0P= 60kW 的起重机,将一质量为 m= 500kg 的工件由地面竖直向上吊起,不计摩擦等阻力,取 g= 10m/s2求:(1)工件在被吊起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mv;(2)若使工件以 a=2m/s2 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向上吊起,则匀加速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若起重机在始终保持额定功率的情况下从静止开始
10、吊起工件,经过 t= 1.14s 工件的速度 tv = 10m/s,则此时工件离地面的高度 h为多少?20(16 分)如图所示的“S”字形玩具轨道,该轨道是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弯曲部分是由两个半径相等半圆连接而成,圆半径比细管内径大得多,轨道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从 a点水平弹射向 b点并进入轨道,经过轨道后从 P点水平抛出,已知小物体与地面 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2.0,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 ab段长 L=1.25m,圆的半径R=0.1m,小物体质量 m=0.01kg,轨道总质量为 M=0.15kg, 2/10smg,求: (1)若
11、 sv/50,小物体从 P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2)若 ,小物体经过轨道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3) 设小球进入轨道之前,轨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轨道自身的重力,当 0v至少为多少时,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 Pa b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D AB AC ACD BD A B D C AD BD CD二.论述、计算题13(1)B、F、H、K、L (3 分);(2)甲(2 分);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2 分)14 (3 分) , (3 分) , 该实验小组做实验时先释放了纸带,然后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电键 或者 释
12、m8.96.1放纸带时手抖动了(2 分) (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给满分)15(1)由平抛运动的特点知炸弹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得 (3 分)21gtHgH炸弹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为 (4 分)vts20(2)炸弹落地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3 分)vy炸弹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为 (4 分)gt2016 fL f(L+d) fd 17(10 分)(1)甲 (2 分 ) 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较小,误差小,操作方便,实验器材少 (2 分)(2) m/s2 (2 分,答案在 4.7m/s2 与 4.9m/s2 之间都给分,单位错则不给分)8.4a乙(2 分) 因为物体运动加速度比重力
13、加速度小很多(2 分)18(1)由平衡条件可知, 2cosHRmgNinf(2)物块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得到2taRggR119.(1)当工件达到最大速度时,F = mg,P = P0 = 60kW故 = 12m/ss/m05630mv(2)工件被匀加速向上吊起时,a 不变,v 变大,P 也变大,当 P = P0 时匀加速过程结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 ma,解得 F = m(a + g) = 500(2 + 10)N = 6000N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工件的速度为 s/10m/603F匀加速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s210atv(3)根据动能定理,有 tmghP代入数据,解得 h
14、 = 8.68m20(1)设小物体运动到 点的速度大小为 ,对小物体由 点运动到 点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pvap(2 分)20214vRgmL小物体自 点做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水平射程为 ,则:ts(分 )2t(分)vs mgN5联立代入数据解得(分 )ms64.0(2)设在轨道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 F,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 分)RvgF2联立代入数据解得,方向竖直向下 (2 分)N1.(3)分析可知,要使小球以最小速度 运动,且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则小球的位置应该有“S”0v形道的中间位置,(2 分)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分)RmgF21(分 )MgF据动能定律得: (2 分)2021vL解得: (分)sv/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