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95952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摘要: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介绍了小学生所常见的高傲、好胜、嫉妒、放纵、自卑、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分类别、分层次提出了疏导策略。关键词:心理问题 成因 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

2、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 8-14 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

3、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

4、。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 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

5、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 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

6、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新的一系列问题。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

7、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 ”,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

8、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习成绩就很难再提高了。 二、成因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脆弱,也直接导致了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是真正促使这些问题浮出水面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就从家庭环境、教师及学校环境以及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家庭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现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的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家庭教育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优秀生,家长的要求

9、往往是看重小孩的成绩,容易忽略其客观存在的缺点,尤其在家庭中,优秀生的“自我中心” 及“ 个人主义”,家长视而不见,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是最好的回报,而忽视了成绩背后的东西。甚至有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成绩搞好,成绩好了你就有了一切,其他人也都会崇拜你”。显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这种教育的误导下,学生本身就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和同学们的沟通,容易争强好胜,在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就心高气傲。在偶尔一次成绩考砸的时候又变得猜疑嫉妒、恐慌脆弱,甚至消沉失落。在教师进行教育的时候,优秀生的家长由于其小孩以往的优异成绩容易一味护短,不愿听取教师对其子女的批评意见,这些家庭中的孩

10、子往往会产生骄横自负的心理,对自身缺点、错误缺乏认识,对学校教育极易滋生抵触情绪。 在后进生中,家庭教育不良占心理问题成因中的比例最大。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环境差,家庭破裂或父母文化层次低。其中一部分人的父母本身就有许多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等。一些消极的观念和行为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强加于孩子,很容易使他们沦为后进生。有些家长尽管自己能起表率作用,但教育不得法,当孩子有缺点和错误时,不是讲清道理,相反,动辄就打、开口就骂,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期如此,使得孩子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脾气倔强。 (2)教师及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因此除了在家中度过的

11、时间,学生大多数时间还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一般是跟老师、同学朝夕相处。学校环境的影响,老师的言行举止,同学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社会现在对学校的考核标准往往是考取了多少个重点初中或者优秀率达到多少,学校屈从于舆论也是狠抓优秀生不放,导致对优秀生期望过度。有些优秀生仅仅是考试成绩的出类拔萃,不是全面发展,一旦期望没有达到,会使优秀生饱受挫败的煎熬而失去学习和生活乐趣,滋长消极情绪。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使教师对分数过于“分分计较 ”。学校教师加班加点,家庭课外题海战术,学生起早睡晚,课业负担沉重,以致忽略了分数“高压”背后非人性的一面,这种为分数而教、为分数而学

12、的强烈氛围,给优秀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竞争的畸形发展。 教师期望对后进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教育现实中,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对那些“聪明” 的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对那些后进生抱有较低的期望。比如,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教师会较长时间地等待他们认为的“好学生” 回答问题;而对那些后进生则不然,一旦他们不能马上回答问题,教师很少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往往是带着厌烦的口气终止他们的回答,这必然造成后进生的自信心下降。许多教育家都主张给后进生应有的期望和热情,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反对对他们冷眼相看。许多教师看到后进生出了问题,不是做耐心细致的转化工作,找出问题的根源,而是批评训斥,久而久之,使师生之间的

13、鸿沟越来越深。 (3)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 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一旦他们走入了某种心理误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说,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还是起了决定作用。 优秀生将学习的成功看得高于一切,考重点,升大学是大事情,名次是他们直接的核算标准,他们把考试的成功看得太重,精神负担重,加上缺乏应考经验,心理上会产生学习、考试紧张焦虑,最终不能很好地发挥已有的优势。优秀生早在幼儿时期,因聪明伶俐,就成为家庭的中心,上学后受到的是教师的褒奖,同学的仰慕,这使他们往往不能善待他人,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在心理上盲目自尊自大,必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14、。相对于一般学生而言,优秀生习惯了表扬,很少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误认为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充满阳光,而对前进路上的坎坷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一旦面临生活的挫折,便可能不堪一击。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疏导策略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低下,早已成为一个公认的话题。可是,一味责备孩子心理脆弱是不合情理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难推其咎。如果能较早地培养孩子应付挫折的能力,如果对孩子的期望更加

15、切合实际,如果对孩子的关心更细致,我们的孩子何以不能“小小少年,阳光万丈” 呢? 1、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正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巨大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我们所有的家长而言,就变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首先,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 9 岁到 10 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准

16、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还有,家长要配合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人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最后,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众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

17、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 2、从个别出发,加强沟通 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缓解因学习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既要旗帜鲜明地欣赏每一个学生积极表现的一面,更要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他们学步的蹒跚以及关注他们“摔倒”时的困惑。要善于捕捉学生的“ 成功点”和“ 闪光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及时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这样做将会使学生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运用“赏识教育” ,以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赞赏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激

18、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理相融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尊重、信任、理解、体贴、关心,温暖他们的心灵,同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差距,消除他们的逆反和恐惧心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气氛适宜的教育情境,后进生紧闭的心扉,才能向教师敞开,从内心里觉得教师是他们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后进生内心世界有一个敏感的角落自尊心。他们渴望别人尊重自己,要求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对此要沉得住气,用反复、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转化后进生,不能因为多次反

19、复,就放弃工作。应从主客观方面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3、消除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利用品德课、主题班会、日记、墙报等教育形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是消除优秀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优秀生的自尊心极强,受到批评后,难免心理失衡。教师要善于平衡他们的心理,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等他们冷静下来,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再去找他们谈话。然后,再找机会表扬他,这样,学生心理的“疙瘩” 自然也就解开。小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加上这些优秀生高傲而又脆弱的心理,

20、 采用暗示的方法,改变其过度自尊、脆弱的外壳,深入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还应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 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是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教育者必须既具备爱心、热心,又具备耐心和恒心,既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有长期实施计划的心理准备。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教师不能把它们看成 “小毛病” ,而要及时帮助他们矫正和预防,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尊爱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使他们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