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 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 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
2、,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涵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
3、”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
4、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
5、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选自人民日报2012 年 02 月 21 日 24 版,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后现代主义虽然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B.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重要分歧,以及在创作实践上的分野,主要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上。C.在现代、后现代主义那里,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只关注和探索“怎样写”,而缺乏
6、“写什么”的热情。D.等待戈多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这篇作品没有“形式主义”偏嗜症。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内容论”在 19 世纪以前,尤其是现实主义那里,是文艺史的主流,“形式论”居于主导地位。B.“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蕴涵的内容寓意。从文学史看,作品必须具备这样的形式才能得到认可和流传。C.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便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最终会成为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D.如果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平面镜,那么现代、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则类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它以一种曲折的方式来折
7、射现实。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现实主义的衰朽,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倚仗方法上的优势,一度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B.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办法创新形式,其最终效果却依然达到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现代、后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观照、介入现实,从本质上说,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答案】1A2C3A【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 项,根据原文“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
8、,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可知,该项缺少了“之一”这一修饰限定的词语,“主要表现在”应为“首先表现在”。C 项,曲解文意,“只关注而缺乏的热情”不对,原文说的是“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D 项,混淆是非,“这篇作品没有形式主义偏嗜症”不对,原文中说“古怪的艺术形式”“巧妙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说明了它对形式的偏嗜。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 项,根据最后一段“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从“调整
9、了观照点和切入点”可知这种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原文是“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可见“现实主义衰朽”的说法并非作者观点。(二)文本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马约翰清华校园里校外人物雕塑有四座,三座是朱自清、闻一多和吴晗的,另一座便是马约翰(18821966)的。它坐落在清华大学“四大建筑”之一体育馆的北侧,对着西操场。马约翰在清华工作了 52 年,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清华的体育教育。马约翰与清华结缘,是在 1914 年,教化学。但是马约翰的兴趣是在体育,早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他就是学校足
10、球、网球、棒球、田径各项代表队的主力队员。马约翰找到了时任清华校长的周诒春谈体育问题,周诒春起初并不在意。当时,清华每年要送出一百名学生到美国去,马约翰再次去找周诒春校长,说:“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吧!”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把国家的荣誉看得非常重,马约翰所说的问题,其实也是让周诒春头疼的问题,为此,他还在清华发起“强迫运动”,即每周一到周五下午 4 点到 5 点,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每一个学生必须到操场锻炼。尽管“强迫运动”小有名气,但此时的清华校园体育教育却还未成体系。学生在锻炼时间自由活动,并无老师带领。有的学生不爱运动,便带着书躲到角落里,也无人监管。马约
11、翰的话一下子就打动了周诒春,终于同意让马约翰放开手来在清华里搞体育。马约翰走马上任,将每天下午 4 点之后的锻炼制度化。他每天拿着小本子到处寻找那些躲起来的学生,督促他们锻炼身体。“操场边鼓掌叫喊的马约翰”成为清华几代人的共同回忆。马约翰还使出“撒手锏”:他独创了一套“体力测验及格标准”,有一项不及格便不能毕业,更不能留洋。比如比较文学先驱吴宓在校时跳远只能跳到 3 米 5,而 3 米 65 是及格线。吴在被马约翰扣了半年,体育及格后才得以去美国留学。清华体育的一些器械,当时绝大多数都是从美国买来的,但是训练方法,如几百套的徒手操,拉力器的练法、田径球类的练法、各种矫正体格的方法、洗澡怎么洗法
12、以及体能的测验方法等,都是由他创造的,不是从美国留学。由马约翰主导建立清华体育教育体系从弱到强。在马约翰的统筹之下,清华的足球队、篮球队建立起来了,网球、曲棍球、棒球、水球、长跑、游泳、滑冰、拳击等运动队也先后建立起来了,这些运动队的指导,多由马约翰担任。马约翰更重视体育道德。他的名言“球可输,运动道德不能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鉴于当时体育界动辄打架斗殴、殴打裁判的恶劣风气,马约翰还和当时北京的几所主要大学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体育教师成立了体育会。林家翘在清华就读时,跑步总是倒数,马约翰亲自教他锻炼,林家翘认真照做。期末成绩单上,马约翰给林家翘一个“优”,大家不服,
13、说马约翰偏心。马约翰说,体育的速度和技巧锻炼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志,是顽强精神的培养,林家翘在这方面是当之无愧的。1928 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在他看来,体育系怎么还有教授呢?于是马约翰降薪降职,改为训练员。教授们都看不过去,劝马约翰辞职。马约翰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他总是对人说:“我最爱儿童和青年,我永远愿意和青年在一起,培养他们,像培养一棵小树那样。”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参加华北足球赛,赢得了华北冠军。罗家伦马上就升他做了教授,而且还送他一个银杯。1949 年之后,马约翰的声望越来越高,1949 年 10 月和 1952 年6 月,他先后两次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还被毛泽东
14、誉为“中国最健康的人”。(摘编自东方早报(上海),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提到清华校园里的室外四座人物雕像,意在用朱自清、闻一多、吴晗三位名人衬托马约翰在清华历史上功勋卓著。B.马约翰在清华发起“强迫运动”,小有名气,提纲清华教育系主任后,更将每天下午四点之后的锻炼制度化,“操场边鼓掌叫喊的马约翰”成为清华几代人的共同回忆。C.文中提到不少清华校友的名字。举比较文学先驱吴宓为例,是为了说明马约翰体育检测标准的严格,林家翘的例子则说明马约翰重视体育道德的培养。D.1949 年之后,马约翰地声望越来越高,因此 1949 年 10 月和1952 年 6 月,他
15、先后两次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还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最健康的人”。5马约翰对清华体育教育成功的贡献有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马约翰成为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外在条件固不可少,个人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请就个人因素谈谈马约翰成功的原因。【答案】4A5体育锻炼制度化,用“强迫运动”的方式推动锻炼风气的形成;独创了一套“体力测验及格标准”;建立了多个运动队,并能在大赛中取得佳绩;重视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培育,使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6结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特长。马约翰的兴趣在体育,读大学时,他就是学校各项代表队的主力队员。热爱教育对象(儿童和青年),对体育教育充满热情。在操场边鼓掌叫喊,担任
16、多个运动队教练等等。有创新精神。清华的体育器械,多是从美国买来的,但是训练方法,都是由他创造的;还独创了一套“体力测验及格标准”。不计名利,甘于奉献。被降薪降级后,仍坚守岗位。【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小有名气”不是指的马约翰,根据文本第 4 段,应该是“强迫运动小有名气”;C 项,“重视体育道德”理解不当,文中举林家翘的例子,根据“但更重要的是意志,是顽强精神的培养”等句子,是为了说明马约翰重视体育精神。D 项,前后内容无因果关系。5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做好此题,要确定好答题区间在文本的第 48 段中,学生要对每段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马约翰为清华体育的成功教育做出的贡献。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