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 (65) 杨氏 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旋前圆肌 综合征临床观察 李冲锋 杨才德 北京中针埋线医学研究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 区中西医结合科 摘 要: 目的 观察“肘五针” (杨氏3A+疗法) 对旋前圆肌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 例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0例, 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杨氏 3A+疗法“肘五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 1个疗程后观察 2 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 对照组总有效率74.0%;2 组总有效 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近年来,
2、 国内外研究2-5采用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加用肘上至肘 下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以便确定正中神经在肘部损害的具体部位。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西医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565 岁, 性别不限; (3) 患者首先签署 知情同意书, 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参加本次试验者; (4) 能按医生要求坚持完 成疗程患者。 1.4 排除标准 (1) 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者; (2) 合并有心、脑、 肝、肾、以及五官科等其他脏器疾病者; (3) 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治疗 全过程者; (4) 患者在试验的过程中服用其它药物而影响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3、1.5.1 治疗组 采用“肘五针” (杨氏 3A+疗法) 治疗。 (1) 肘五针定点:外上髁点主治肱骨外 上髁炎;内上髁点主治肱骨内上髁炎;旋前圆肌点主治旋前圆肌综合征;鹰嘴点主 治尺骨鹰嘴滑囊炎;肘管点主治肘尺管综合症。 (2) 线体和针具的选择:用2 cm长4-0的PGA线体。 线体对折后, 将一半穿入埋线针刀内, 一半留于埋线针刀外。 针具采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发明的埋线针刀, “肘五针”选用3.4 cm长7#埋线针刀。 (3)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掌心向上 (向前) , 患肢屈 肘8090, 医生坐于患者的患侧, 戴检查手套, 用定点笔在肱骨内上髁旋 前圆肌起点处定点。术
4、区常规消毒, 然后换戴无菌手术手套, 铺无菌洞巾。医生 押手拇指再次在定点处按压固定皮肤, 注意避开肱动脉, 正中神经。 刺手拇食二 指持穿有线体的杨氏埋线针刀, 中指及无名指指端支撑于操作点旁, 将埋线针 刀的开孔斜面 (及外露线体面) 朝押手拇指, 刀口线于手臂的纵轴平行, 刀体 于皮面切线位垂直, 快速刺入皮肤, 切开浅、深筋膜及其由该处经过的肌组织, 直达肱骨内上髁骨面。稍许回提针具, 旋转针体 360埋线, 即刻针具上下提插, 呈线状切开23刀, 感觉针下有松动感后出针。 按压针孔片刻, 观察针眼不出血 后用创可贴贴敷。1015 d 1 次, 3次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5、。 1.5.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刺疗法。 (1) 取穴:少海、内关、鱼际。 (2) 操作:少海穴是在肘前 区, 横平肘横纹, 在肱骨内上髁前缘取点, 然后在少海穴周围以75%酒精消毒 后, 用华佗牌 0.35 mm40 mm 的针灸针对准穴位直刺, 行提插捻转强刺激。内 关穴是在前臂前区,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选 穴, 常规消毒后, 用 0.35 mm40 mm的针灸针快速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至手 指出现麻感留针。鱼际穴是在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常规消毒后用 0.25 mm25 mm针灸针快速进针后留针。每天 1次, 1015 d为1个疗程, 治疗 1个
6、疗程后评价疗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 示, 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 用Ridit 分析。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 所示, 2组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4.0%, 而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7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 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 表1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原表 2.2 治疗前后 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 2组临床
7、症状积分比较 下载原表 3 讨论 旋前圆肌起点分为深浅两头, 浅头起自肱骨内上髁, 深头起自尺骨冠突。 肌纤维 斜向外下, 止于桡骨中 1/3的外面及后面。 两头之间有腱弓形成, 受正中神经支 配。旋前圆肌的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正中神经在前臂近端, 从旋前圆肌深 头肌纤维上、浅头肌纤维下穿过, 进入指浅屈肌两头之间的腱弓。正中神经在穿 过旋前圆肌二头之间时, 发出骨间前神经, 与发自骨间总动脉的骨间前动脉伴 行。在前臂骨间膜前方、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降入旋前方肌深面, 发出肌 支配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和旋前方肌, 还发出冲小支至尺骨、桡骨的骨膜。 正中神经和骨间掌侧前神经在前臂近侧受
8、压后, 产生以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 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卡压点及压痛点, 一般位于旋前圆肌下缘中点、尺桡骨 之间, 我们往往能在此找到压痛点, 而这个压痛点正是较硬的纤维带造成神经 压迫或扭曲所致, 肘外侧下 3 cm处深压痛, 久之可触及旋前圆肌厚而僵硬。选 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之旋前圆肌点, 即旋前圆肌阳性点, 使卡压点周围 肌肉紧张状态得到放松, 促进炎性水肿吸收, 减轻神经压迫症状。 在完成埋线针 刀埋线后再进行松解, 可以进一步打开局部的粘连, 促进神经传导, 有利于正 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中医认为旋前圆肌综合征属于“筋痹”范畴, 举凡筋脉痹阻, 痉挛节痛、
9、屈而不 伸为主症, 其病因为正气虚而外邪实, 风寒湿热等外邪留滞筋脉, 导致气机不 畅, 气血闭阻。 表现在临床的症状以前臂疼痛, 手指麻木, 或活动受限为主, 多 发生在关节等肢体部位, 或疼痛游走不定, 或肢体沿经络走行方向出现疼痛、 抽 掣等症状, 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变形。 埋线针刀疗法是创新型特色疗法, 运用传统中医中针灸针的特点, 加上西医手 术疗法中手术刀的特性相结合而成。 运用刀的特性切割解除组织及瘢痕粘连等病 理症状, 从而恢复患处的动态平衡并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刺激代谢加快吸收;运 用针灸针可疏通络经、行气活血, 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高敬辉7认为埋线针 刀是解决慢性软组织损伤
10、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表明, 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可以明 显增强治疗的效果, 而显著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省时省力疗效高。 其次埋线持续 的时间相对较长, 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减少治疗的次数。 所以埋线针刀治 疗后对于预后完全康复的比例相对更高, 而且复发的比例相对更低。 本法操作简 单, 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限制, 患者无不良反应, 也无明显的痛苦, 治疗时间 短、疗程短, 患者易于接受, 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刘晓伟, 白桂有, 张正治, 等.正中神经前置术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临床分 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7, 24 (
11、4) :28. 2Lo YL, Leoh TH, Xu LQ, et al.Short-segment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in the localization of ulnar neuropat by of the elbow:use off lexor carpi ulnaris neuropathyJ.Muscle Nerve, 2005, 31 (5) :633-636. 3Herrmann DN, Preston DC, Mc Intosh KA, et al.Localization of ulnarneuropat by with conducti
12、on block across the elbowJ.Muscle Nerve, 2001, 24 (5) :698-700. 4许晓微, 孙艳辉.尺神经肘部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及意义J.神经损 伤与功能重建, 2009, 4 (2) :152-153. 5党静霞.尺神经肘部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 学报 (医学版) , 2007, 28 (4) :428-429. 6舒强, 孟凡东.正中神经在肘部及前臂上段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基础J.中国 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 20 (3) :207-209. 7高敬辉, 杨才德.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2016, 14 (7)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