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69681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赵国定,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医药发展的机遇,疾病谱变化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医学受到重视,一、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维护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 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各

2、方面的正常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药防治复杂性疾病的优势,中医药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吃中药,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中医药已深深地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二、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医药,三、国家重视力度前所未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为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和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

3、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十二五” 中医药发展主要指标简表,“十二五” 中医药发展目标中的主要任务指标(6项),一、中医药医疗资源:(见简表) 二、中医药服务 :(见简表) 三、中医药人力资源 :到2015年,中医药人员增量占全国卫生人员增量的比重争取达到18%,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重争取达到20%,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 四、中医药科技: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药防治慢病临床科研体系,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改革和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五、中医药

4、文化科普:到2015年,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普及覆盖全国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80%以上家庭。 六、中药发展:到2015年,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初步建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十二五” 中医药发展重点任务(11项),(一)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二)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三)加强中医药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四)推进中医药科技继承与创新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六)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七)加快民族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发展 (八)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九)加强中医药法制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十)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交

5、流与合作 (十一)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当前中医药科技发展主要问题,一、中医药学术继承不够、创新不足?二、对中医药的特殊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制约中医药整体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矛盾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实际上的辅助医学地位) “中西医并重”未到位,行业管理自主性薄弱,支持分散 中医与中药分家、与中医教育分家、与中医科研分家,中医医疗补偿机制缺失导致方向偏差等,行业内部对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认识不深 没有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管理与评价制度、标准 对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 对中医药特有的人才成长规律不够重视,由于西方文化客观上渐成我国全

6、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公众对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医药接受度下降。,解决之道,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临床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中医研究与中药研究相结合 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具体解决方法依据十二五规划指导原则,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医与西医要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大力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中医药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中医药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共赢。,二、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特色与优势。,从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既重视疾病治疗,

7、又重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并融合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 从注重中医医院发展,转变为既重视医院发展,又注重门诊部、诊所等中医药服务的多种组织形态共同发展; 从注重中医医院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优势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 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坚持继承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发展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通过知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参

8、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在管理体制、投入补偿机制、公立中医医院改革、中医药服务模式、临床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中药管理与安全等方面加强研究,边推边试,边试边改,更好地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反映中医药发展趋势,适应中医药发展需求。,具 体 方 法,一、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

9、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

10、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 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 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

11、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 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 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动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中医药教

12、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

13、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 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14、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合理调控、依法监管中药原材料出口

15、。, 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 ,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中药管理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充分体现中药特点,着力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健全中药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

16、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大中药发展理念,发展大中药产业的理念,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优化工业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举一事,惠百业,造福百姓,培育新型大中药产业具有重大的综合效益,2008年销售额过10亿元中药企业27家,吉林敖东 修正药业,天津天士力 中新药业,步长药业 山西亚宝,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科伦实业 四川禾邦 城都地奥 城都康弘 城都奥邦,重庆太极集团,广州中一制药、三九药业、康美药业,浙江康恩贝,江苏康

17、缘,江西仁和 江中制药,劲牌药业 湖北九州通,河南羚锐,河北神威 河北科迪 河北以岭,现代化中药企业,多角度审视中药产业发展思路,规模效应精品风格 国际导向本土战略 技术取向文化工程 科技创新市场创新 营销至上以人为本 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大中药产业发展目标万亿元产业规模,中药工业 2000 亿 中药农业 590亿 中药商业 800亿 中药保健品 800亿 中药食品 1500亿 中药化妆品 330亿 中药农药兽药 50亿 中药加工仪器设备 200亿 2008年总计 6270 亿元,2009年达到7000亿元,以每年增长8%计算,预计2015年将达到 1万亿元,五、加快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发展加强

18、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满足民族医药服务需求。加强民族医药教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医药人员素质。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支持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一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建设民族药研发基地,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坚持中医和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六、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

19、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七、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合作交流。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结 语,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是中国有可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生命科学需要中医药学,机遇和挑战并重,希望和困难同在,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时代挑战。,中医的存亡在于需求 中医的发展在于创新 中医的进步在于技术 中医的兴旺在于人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