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11-28 实施第 1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状 态 : 第 A 版 第 1 次 修 订0.1 修订页序号 文 件 编 号 页 码 修 订 内 容 批准人 日期1 程序文件目录 21. XXX/CX19-2016 文件名称由纠正措施和允许例外偏离程序 文件名修改为纠正措施程序;2.将条款号一栏改为页码。2017.3.212 XXX/CX19-2016 481.将纠正措施和允许例外偏离程序 文件名修改为纠正措施程序。2.删除了原程序中有关“允许例外偏离”的条款内容。2017.3.212016-11-28 实施第 2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修 订 状
2、态 : 第 A 版 第 1 次 修 订0.2 程序文件目录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页码1 XXX/CX01-2016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032 XXX/CX02-2016 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063 XXX/CX03-2016 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084 XXX/CX04-2016 安全作业和内务管理程序 105 XXX/CX05-2016 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程序 126 XXX/CX06-2016 设备管理程序 147 XXX/CX07-2016 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208 XXX/CX08-2016 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229 XXX/CX09-2016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2410 XXX/
3、CX10-2016 检测机构诚信度保证程序 2611 XXX/CX11-2016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2812 XXX/CX12-2016 文件控制程序 3113 XXX/CX13-2016 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3514 XXX/CX14-2016 分包控制程序 3715 XXX/CX15-2016 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3916 XXX/CX16-2016 服务客户管理程序 4217 XXX/CX17-2016 投诉和申诉管理程序 4318 XXX/CX18-2016 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4519 XXX/CX19-2016 纠正措施程序 4820 XXX/CX20-2016 预
4、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程序 5121 XXX/CX21-2016 记录控制程序 5422 XXX/CX22-2016 内部审核程序 5723 XXX/CX23-2016 管理评审程序 6024 XXX/CX24-2016 检测方法管理程序 6325 XXX/CX25-2016 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6726 XXX/CX26-2016 新开展项目控制程序 7027 XXX/CX27-201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7228 XXX/CX28-2016 数据保护程序 7529 XXX/CX29-2016 样品管理程序 7730 XXX/CX30-2016 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7831 XXX/CX31
5、-2016 能力验证管理程序 8132 XXX/CX32-2016 检测报告控制程序 8333 XXX/CX33-2016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872016-11-28 实施第 3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XXXX/CX01-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人力资源管理程序XXX/CX01-20161 目的为 确 保 本 公 司 配 备 与 检 测 活 动 相 适 应 的 技 术 人 员 和 管 理 人 员 , 且 人 力 资 源 得 到 合 理 、 有 效 的 开 发 和利 用 , 确 保 人 员 的 素 质 能 满 足 规 定 要 求 , 为
6、 管 理 体 系 的 有 效 运 行 提 供 足 够 的 人 力 资 源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类人员配备、资格确认、技能考核和技术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3 职责3.1 总 经 理 负 责 任 命 各 岗 位 人 员 、 授 权 专 门 人 员 , 并 负 责 岗 位 调 整 方 案 和 招 聘 计 划 批 准 ;3.2 质 量 负 责 人 负 责 管 理 类 岗 位 调 整 方 案 和 招 聘 计 划 的 审 核 及 岗 位 人 员 的 资 格 确 认 、 技 能考核;3.3 技 术 负 责 人 负 责 技 术 类 岗 位 调 整 方 案 和 招 聘 计 划 的 审 核 及 岗 位 人
7、员 的 资 格 确 认 、 技 能考核。3.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需求的提出;3.5 综 合 部 负 责 依 据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拟 定 岗 位 调 整 方 案 、 招 聘 计 划 等 并 组 织 实 施 , 负 责组织人员培训、考核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4 程序内容4.1 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4.1.1 各 部 门 负 责 人 及 时 识 别 本 部 门 工 作 量 和 工 作 类 型 的 变 化 , 根 据 需 要 提 出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 填 写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表 , 并 汇 总 至 综 合 部 。 由 综 合 部 根 据 本 公 司 现 有
8、 人 力 资 源 情 况拟定岗位调整方案或招聘计划,并经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1.2 当 本 公 司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或 业 务 量 变 更 时 , 综 合 部 应 依 据 调 整 后 组 织 的 需 要 , 拟 定 岗位调整方案或招聘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岗位调整和人员招聘4.2.1 综 合 部 根 据 各 部 门 提 出 的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 分 析 人 力 资 源 现 状 , 拟 定 岗 位 调 整 方 案或招聘计划以满足需求。若本公司的人力资源充分,则拟定岗位调整方案,通过内部岗位调整以满足相关部门的
9、需求。若本公司的人力资源不充分,则拟定招聘计划,通过外部招聘来满足需求。综合部拟定的调整方案或招聘计划需经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2 若 有计 划外 的人员 需 求时 ,应 填写 人力 资 源需 求表 , 经 质量 负 责人 或技 术负 责人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后,交由综合部办理相关事宜;4.2.3 各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应依照质量手册4.2 人员要求执行。4.3 人员培训和考核4.3.1 对新招聘人员和调岗人员在开展工作前由综合部组织对其应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根据岗位不同,培训可包含以下一项或几项:1)管理体系体系知识的培训;2)检测技术的培训;2016-11-28
10、实施第 4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XXXX/CX01-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3)公正性、廉政要求的宣贯;4)安全防护的培训(安全与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5)环境保护要求的培训;6)新上岗人员的培训;7)关键岗位人员或国家要求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8)综合素质教育培训。4.3.2 岗 前 培 训 后 由 综 合 部 组 织 并 由 质 量 负 责 人 或 技 术 负 责 人 协 助 , 对 相 关 人 员 进 行 考核具体执行 XXX/CX02-2016人员培训管理程序。4.4 人员资格确认和录用4.4.1 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由质量负责人
11、或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其进行资格确认,填写人员 上 岗资 格 确 认 表 , 确 认 内 容 应 至 少 包 括 :1)人员基本信息情况(如年龄、学历、专业名称、从事本领域技术年限、职称等);2)持有的资格证书情况(如从业资格证书等);3)本公司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情况;4)其他本公司认为必要的情况。4.4.2 经 资 格 确 认 符 合 任 职 要 求 的 新 招 聘 人 员 和 调 岗 人 员 , 本 公 司 与 其 建 立 劳 动 关 系 , 并 由 总经理发文对其任命或授权。综合部负责人员上岗证的制证和发放,并在上岗证发放登记表上做好登记;4.4.3 本 公 司 在 录 用 人 员 时 , 应
12、 识 别 和 不 使 用 同 时 在 两 个 及 以 上 检 测 机 构 从 业 的 人 员 , 明 确 告 知 被录 用 人 员 只 能 在 本 公 司 执 业 , 并 要 求 其 作 出 书 面 承 诺 , 在 执 业 承 诺 书 上 签 字 确 认 。4.5 人员档案4.5.1 综合部负责本公司人员技术档案建立和动态管理;4.5.2 人员技术档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学历证书复印件;2)岗位证书原件和职业资格证书原件;3)专业技术资格证书;4)主要工作经历;5)继续教育、培训及成绩记录;6)职称证书;7)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发表的论文、著作;8)重大质量事故的记录;9)部门负责人对其
13、能力、资格的确认记录及相关授权记录;10) 其他培训经历、专业技能资料。4.5.3 人员有关情况变化,综合部应及时地更换(改)档案的相关内容;4.5.4 当 技 术 负 责 人 、 授 权 签 字 人 变 更 时 , 应 报 发 证 机 关 确 认 ( 确 认 指 考 核 ) 。 本 公 司 最 高 管理者变更时,应报发证机关备案;2016-11-28 实施第 5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XXXX/CX01-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4.5.6 人员技术档案应采取保密措施,查阅者应经过总经理授权、批准后方可查阅。4.5.7 离职4.5.7.1 本公
14、司人员若因各种情况要求离职的,应至少提前三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部负责办理好工作交接手续;4.5.7.2 拟离职人员应做好工作的交接,做到清楚、明了、不遗漏;4.5.7.3 综合 部 应 根 据 文 件 发 放 记 录 及 时 收 回 发 放 给 拟 离 职 人 员 的 文 件 ( 包 括 电 子 文 件 ) 。5 引用文件XXX/CX02-2016 人员培训管理程序6 相关记录XXX/ZJ-2016-01 人力资源需求表 XXX/ZJ-2016-02 人员上岗资格确认表XXX/ZJ-2016-03 上岗证发放登记表 XXX/ZJ-2016-04 执业承诺书 XXX/ZJ-
15、2016-10 人员一览表2016-11-28 实施第 6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2-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人员培训管理程序XXX/CX02-20161 目的确保本公司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符合其工作的需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体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批准;3.2 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类培训的实施和协助培训效果的评价;3.3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类培训的实施和协助培训效果的评价;3.4 综 合 部 负 责 年 度 培 训 计 划 的 编 制 、 人 员 培 训 的 组 织 和 培 训 效
16、 果 评 价 , 并 负 责 相 关记录的归档和保管;3.5 各部门(人)负责人员培训需求的提出及配合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4 程序内容4.1 培训计划4.1.1 各 部 门 ( 人 ) 根 据 其 自 身 发 展 需 要 和 人 员 变 动 情 况 , 在 每 年 年 初 提 出 培 训 需 求 , 填 写 培训 申 请 表 , 并 报 综 合 部 ;4.1.2 综 合 部 依 据 各 部 门 ( 人 ) 提 出 的 培 训 需 求 , 并 结 合 实 际 情 况 , 制 定 年 度 培 训 计 划 表 ,报 总 经 理 批 准 ;4.1.3 各 部 门 ( 人 ) 有 培 训 计 划 外 的
17、 培 训 需 求 时 , 需 及 时 填 写 培 训 申 请 表 并 报 综 合 办 公室。由综合部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组织培训4.2.1 岗前培训 对新调入、转岗人员由综合部组织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为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拟上岗所需的应知应会知识等。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 上 岗 前 ( 包 括 中 途 转 岗 、 新 人 员 上 岗 ) , 需 经 本 公 司 组 织 的 基 础 理 论 和 操 作 能 力 系 统 培 训 合格 。 对国家和本省已开展从业资质制度的行业,必须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4.2.2 岗位培训 根据管理体系运行需要
18、,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能应提高,对本专业的检测动态 应 及 时 了 解 。 综 合 部 负 责 组 织 人 员 参 加 技 术 交 流 会 、 座 谈 会 、 标 准 和 规 程 应 用 研 讨会 , 互 传 互 授 相 关 知 识 和 技 术 。 对 从 事 特 定 活 动 的 人 员 ( 如 内 审 员 等 ) , 还 需 参 加 相 应 的 周 期 培 训 ,以保持其从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性;4.2.3 停岗培训 对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力比对试验等过程中发现严重不符合项的人员,或者在实际工 作 中 发 现 其 不 适 应 本 岗 位 工 作 需 要 的 人 员 , 由 所 在 部
19、门 建 议 , 综 合 部 组 织其 停 岗 培 训 , 培训后进行考核,达到了规定要求,方可从事与检测质量有关的工作。4.2.4 适时培训2016-11-28 实施第 7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2-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A) 综 合 部 负 责 及 时 跟 踪 标 准 、 规 程 等 技 术 规 范 的 修 订 情 况 , 及 时 组 织 人 员 参 加 培 训 ;b)涉及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的每个新标准和新方法,由综合部组织,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的实施;c)外送培训人员回来后,有义务负责对其他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培训;d)凡须外
20、送参加培训的人员,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人员需向综合部提交证明其参加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合格证书等),若需换证者,同时报综合部进行换证。4.3 考核4.3.1 技术考核由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组成,考核人员应由熟悉专业技术知识,总经理指定的人员担任。考核人员一般由二人组成,考核完毕向综合部提交考核结果。体系考核一般可以采用口头提问或笔试的形式,考核人员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担任,或由总经理授权的人员担任。上岗考核全过程所有记录应由综合部保存并载入技术人员档案中;4.3.3 外 出 学 习 培 训 的 工 作 人 员 参 加 组 织 单 位 的 考
21、核 , 培 训 结 束 后 应 及 时 将 考 试 证 明 或 证 书交综合部办理登记、归档手续;4.3.4 本公司组织的其他考核记录也应由综合部存档。4.4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评价由综合部组织进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协助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实施情况的有效性评价,质量负责人负责协助进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培训实施情况的有效性评价,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其他方面的培训实施情况的有效性评价。5 相关记录XXX/ZJ-2016-05 培训申请表XXX/ZJ-2016-06 年度培训计 XXX/ZJ-2016-08 人员基本信息表 XXX/ZJ-2016-11 人员档案目录 2016-11-28 实施第 8 页共
22、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3-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版 第 0 次修订质 量 监 督 工 作 程 序XXX/CX03-20161 目的 规范本公司质量监督活动,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检测活动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开展的质量监督工作。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质量监督计划的批准;3.2 技 术 负 责 人 负 责 质 量 监 督 计 划 的 编 制 , 监 督 任 务 的 下 达 , 监 督 工 作 的 指 导 和 监 督 结 果的评价;3.3 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质量监督活动,并对所采取的纠正进行验证。4 程序内容4.1 本 公 司
23、应 选 择 熟 悉 检 测 方 法 和 程 序 , 了 解 检 测 工 作 目 的 , 能 正 确 评 价 检 测 结 果 的 人 员 担 任质 量 监 督 员 。 各 专 业 检 测 领 域 应 至 少 配 置 1 名 质 量 监 督 员 , 并 由 本 公 司 正 式 发 文 任 命 ;4.2 质量监督员应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实施质量监督,并确保其有效执行;4.2.1 质量监督的内容一般为:a)检测方法选择的正确性;b)检测样品的符合性和有效性;c)检测人员上岗资格符合性;d)检测用测量设备的符合性、正常性和检定、校准状态有效性;e)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性;f)检测标准、指导书执行的正确性;g
24、)检 测 原 始 记 录 的 真 实 性 和 原 始 性 ;h)检 测 报 告 在 编 制 记 录 过 程 中 的 完 整 性 、 正 确 性 ;i)质量监督员认为有必要监督的其他问题。4.2.2 质量监督工作应在下列情况发生时实施:a)重要的检测任务(如仲裁检验等);b)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能力验证)时;c)新开展项目首次执行检测工作时;d)新设备投入使用时;e)委托方投诉,需对检测进行复验时;f)新上岗人员开展检测时;g)检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h)有特殊保密要求的检测;i)纠正措施执行时;2016-11-28 实施第 9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
25、03-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版 第 0 次修订j)关键岗位检测时;h)技术负责人认为有必要实施质量监督的其他情况。4.2.3 技 术 负 责 人 根 据 本 公 司 实 际 情 况 在 每 年 年 初 编 制 本 年 度 的 质 量 监 督 计 划 , 经 总 经 理 批准后实施。技术负责人根据质量监督计划将监督任务下达至相关的质量监督员,使其明确监督内容和时机,并按要求实施质量监督工作;4.2.4 质量监督员根据要求对检测人员进行连续监督,并如实、充分记录监督情况。4.3 质 量 监 督 员 在 质 量 监 督 实 施 过 程 中 , 如 发 现 会 影 响 检 测 结 果 的
26、 问 题 时 , 应 立 即 向 检 测人员提出,并有权停止检测工作。一般情况下,质量监督员应提出纠正要求,由检测人员负 责 纠 正 。 情 况较 严 重 或 现 场 无 法 立 即 纠 正 的 , 由 质 量 监 督 员 填 写 “纠 正 偏 离 通 知 书 ”, 说 明 纠正的方法和完成时限。检测人员在未完成纠正前,不得开展类似的检测工作;4.4 质量监督员在实施质量监督与被监督人员发生争议而无法确认时,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由技术负责人裁定争议;4.5 质 量 监 督 员 应 在 规 定 的 期 限 内 对 采 取 的 纠 正 进 行 验 证 , 当 能 证 明 不 符
27、合 已 消 除 时 , 可以继续检测工作;4.6 质量监督员应独立于被监督的工作;4.7 质 量 监 督 员 应 将 完 整 的 质 量 监 督 过 程 和 结 果 填 入 质 量 监 督 记 录 中 , 并 将 记 录 交给综合部,归档保管;4.8 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应进行跟踪,同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监督和控制;4.9 对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必要时应进行针对性的内部审核。5 引用文件XXX/CX19-2016纠正措施和允许例外偏离程序XXX/CX25-2016现场检测控制程序6 相关记录XXX/ZJ-2016-12 质量监督计划 XXX/ZJ-2016-14 质量监
28、督记录 XXX/ZJ-2016-15 纠正偏离通知书2016-11-28 实施第 10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4-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版 第 0 次修订安 全 作 业 和 内 务 管 理 程 序XXX/CX04-20161 目的 对检测的安全管理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符合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确保国家财产和人身的安全,对实验室内的内务管理进行控制。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检测和工作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内的内务管理。 3 职责3.1 综合部负责安全、健康、环保环境条件和设施的配备,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3.2 业 务 部 负 责 涉 及 安 全
29、、 健 康 、 环 保 环 境 条 件 及 设 施 配 置 要 求 的 提 出 , 以 及 这 些 设 施 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和内务管理。4 程序内容4.1 安全作业4.1.1 检 测 人 员 必 须 树 立 “安 全 第 一 ”的 思 想 。 严 格 执 行 安 全 生 产 的 法 规 、 条 例 及 国 家 标 准、专业标准。业务部应对涉及到可能造成人身安全的测试设备、检测装置采取有效的防护和隔离措施,认真负责,预防设备和人身事故发生;4.1.2 本公司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布置、检查、督促检测安全工作;4.1.3 新检测人员在进入检测现场前必须经过安全上岗培训;4.1.4 检 测 人 员
30、 到 现 场 检 测 要 由 被 检 单 位 人 员 带 路 , 首 先 熟 悉 环 境 状 况 、 避 雷 类 别 、 设 备 性能,确认无危险因素不致损害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检测;4.1.5 检 测 人 员 进 入 现 场 应 穿 戴 必 须 的 安 全 防 护 用 具 , 严 格 按 测 试 设 备 、 检 测 装 置 的 操 作 规程作业,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现场;4.1.6 对建筑物(特别是高层)检测时,当在其周围 10 米以内有高压输电线时,严禁抛撒检测线,须沿建筑物墙体垂直下放,同时戴好绝缘手套;4.1.6.1 对化工场所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戴防腐鞋、防腐手套和防护眼镜;4.
31、1.6.2 对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着棉制衣服、防静电手套。严禁穿着化纤衣帽进入检测现场;4.1.6.3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着棉制服装,同时要遵守被检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4.1.7 检测工业设备时,应由受检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导引,确认设备保护地位置,方可检测;4.1.8 在 检 测 过 程 中 , 如 有 天 气 状 况 、 环 境 条 件 突 变 , 可 能 影 响 安 全 或 检 测 结 果 的 正 确性 的情况时,应立即终止检测;4.1.9 搬 运 、 安 装 检 测 设 备 、 检 测 装 置 , 在 检 测 前 和 检 测 后 都 必 须 严 格
32、 按 照 设 备 管 理 、 维 护程序进行;2016-11-28 实施第 11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4-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版 第 0 次修订4.1.10 本公司所有场所应采取防盗措施,由综合部负责;4.1.11 车辆驾驶员应严格执行安全行车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4.2 实验室的内务管理4.2.1 综 合 部 负 责 环 境 卫 生 监 督 管 理 , 各 部 门 人 员 应 保 持 室 内 整 洁 。 工 作 人 员 在 离 开 办公场所时,应关闭门、窗、水、电等设施;4.2.2 检测场所严禁吸烟,不得堆放与检测工作无关的用品,进入检测
33、场所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用餐和吃零食,不得进行娱乐活动;4.2.3 检 测 人 员 应 佩 戴 工 作 证 进 入 检 测 场 所 。 外 来 人 员 未 经 许 可 不 得 进 入 检 测 场 所 , 确 需 进 入 的 ,须 经 项 目 负 责 人 批 准 后 方 可 进 入 ;4.2.4 本公司应对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及进出物品进行检查。所有工作人工作人员作时应佩带身份牌明示身份;4.2.5 工作人员需加班,应与综合部联系,以便保障水电等供应。4.3 应急措施4.3.1 发生机械损伤时,应及时用医用急救箱中的药品,对受伤这进行止血和包扎,以防止失血过多必要时,拨打 120 急救,等待 12
34、0 到来或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4.3.2 人员触电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并及时将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4.3.3 当发生火灾时,首先应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同时拨打火警 119,并紧急疏散人员,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赶紧撤离现场,以防止出现人员伤亡;4.3.4 当发现有被盗窃的痕迹时应首先保护好现场,然后拨打 110 报警,等待警察现场取证完毕后方可进入现场;4.3.5 当现场检测人员在采样时发生危险时,应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4.3.6 当出现人员中毒等现象时应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5 引用文件XXX/CX02-2016人员培训管理程序XXX/CX05-2016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程
35、序XXX/CX15-2016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2016-11-28 实施第 12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5-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检测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程序XXX/CX05-20161 目的 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备必要的设施、场地和环 境条件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检测场所环境条件满足检测标准和仪器使用要求,确保检测 结果准确、可靠。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检测场所环境条件的控制。3 职责3.1 业务部负责现场检测环境的控制和保护;3.2 综合部负责现场检测环境的控制和保护的后勤保障;3.3 业
36、务部主任负责组织检测人员进行现场检测环境控制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3.4 总经理负责确保现场检测环境控制和保护所需的资源;3.5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现场检测环境控制和保护的监督管理。4 程序内容4.1 检测环境控制要求4.1.1 业务部根据检测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 ( 如 天 气 、 温 度 、 湿 度 等 )提 出 书 面 的 控 制 要 求 , 交 技 术 负 责 人 审 核 , 并 经 总 经 理 批 准 后 , 由 综 合 部 组 织 实 施 ;4.1.2 综合部协助业务部按相关技术要求和设备使用要求,配备必要的环境控制和保护所需的设施、设备。4.1.3 环境条件要求
37、4.1.3.1 对固定办公场所应要保证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求;4.1.3.2 对于现场检测工作,其环境条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控制。4.1.4 由各监督员对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进行监督,当出现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设备使用条件或不能满足检测环境条件要求时,应通知检测人员,停止检测工作,并按 XXX/CX18-2016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执行,并做好记录。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活动中负责环境条件的 监 控 记 录 , 及 检 测 原 始 记录 中 环 境 条 件 的 记 录 , 监 督 人 员 应 随 时 注 意 环 境 条 件 是 否 满 足 要 求 ;4.1.5 监督员组织检测人员对配备环境监控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
38、维护、保养、检查,使之处于正常状态,一经发现有不正常(或可疑)现象,及时向综合部报告,进行维修检定,确定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4.1.6 本公司应配有急救箱、灭火器等与检测范围相适应的安全防护设施。4.2 环境保护要求4.2.1 本 公 司 检 测 工 作 主 要 是 对 已 建 或 新 、 改 、 扩 建 的 建 筑 物 ( 含 构 筑 物 ) 、 设 施 的 防 雷 装 置 进 行检测,现场检测工作没有废弃物产生,主要是做好被检对象的保护和现场检测场所的环境卫生,防止被检对象的破坏。2016-11-28 实施第 13 页共 90 页2016-09-28 发布TFAJ/CX05-2016 修
39、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4.3 业 务 部 应 根 据 本 需 要 编 制 检 测 环 境 控 制 的 应 急 预 案 , 完 善 应 急 管 理 机 制 , 迅 速 有 效 的 控 制 和 处置 可 能 发 生 的 事 故 , 保 护 人 身 安 全 和 检 测 场 所 环 境 。 该 预 案 可 包 含 ( 但 不 限 于 ) :1)火灾应急预案;2)爆炸应急预案;3)中毒应急预案;4)触电应急预案。5 引用文件XXX/CX25-2016现场检测控制程序2016-09-28 发布 2016-11-28 实施第 14 页共 90 页TFAJ/CX06-2016 修 订 状
40、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设备管理程序XXX/CX06-20161 目的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用于检测的所有测量设备,达到正确使用和安全维护的目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 适用范围 适 用 于 本 公 司 测 量 设 备 的 选 购 、 购 置 、 验 收 、 建 帐 、 领 用 、 使 用 、 停 用 、 报 废 、 标 识 、 建 档 及租 用 测 量 设备 的 管 理 。3 职责3.1 业 务 部 主 任 负 责 测 量 设 备 的 申 购 、 封 存 ( 停 用 ) 、 降 级 、 报 废 等 方 面 的 技 术 审 核 ,技术负责人审批;3.2 总经理负责测量设备申购的批准和经
41、费保证;3.3 综合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组织验收及日常管理;3.4 业务部负责所使用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3.5 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设备管理的监督。4 程序内容4.1 测 量 设 备 包 括 : 计 量 器 具 、 试 验 设 备 或 装 置 、 辅 助 试 验 设 备 或 装 置 等 , 标 准 物 质 也 列入管理之中。4.2 设备申购4.2.1 业 务 部 根 据 检 测 工 作 需 要 , 必 须 增 添 测 量 设 备 时 , 应 填 写 仪 器 设 备 ( 器 材 ) 申 购 表 , 预 计价 值 昂 贵 的 测 量 设 备 , 还 应 按 本 公 司 要 求 提 交
42、调 研 报 告 , 调 研 报 告 一 般 包 括 以 下 内 容 :a)各供应方同类设备性能比较;b)供应方的质量保证能力;c)同类设备价格比较;d)用户使用信息反馈。4.2.2 属新开展项目添置设备的,还应递交经批准立项的新开展项目申请表;4.2.3 技术负责人对测量设备申购进行技术审核,提出意见,报总经理审批。4.3 设备购置4.3.1 经批准的设备购置工作,由综合部组织办理采购;4.3.2 业务部相关人员应配合综合部做好设备的购置工作。4.4 设备验收测量设备的验收一般由开箱验收和质量验收组成。4.4.1 开箱验收a)开箱验收由设备管理员和相关检测人员一同进行。2016-09-28 发
43、布 2016-11-28 实施第 15 页共 90 页TFAJ/CX06-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b)验收内容包装是否完好;测量设备的状态是否完好;主机、附件、随机工具的数量与合同和装箱单的一致性;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4.4.2 质量验收a)质量验收由检测人员与采购人员共同完成;b)质量验收根据购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或相应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文件对测量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检定、校准或验证。需自校的测量设备,编制自校规范,由检测室主任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使用者实施自校。4.4.2 经 验 收 合 格 的 测 量 设 备 , 经 建 帐
44、 、 标 识 后 领 用 。 经 验 收 不 合 格 的 测 量 设 备 由 综 合 办 公室负责与供应方联系并采取妥善的方法加以解决。4.5 测量设备的建帐4.5.1 测量设备经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在测量设备购买发票上签字后,方能报销;4.5.2 综合部将验收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测量设备按如下规定进行编号:SB001本 公 司 仪 器 设 备 顺 序 号仪 器 设 备 代 号4.5.3 已作统一编号的测量设备应载入本公司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台帐中。4.6 测量设备档案管理:4.6.1 本 公 司 所 有 测 量 设 备 档 案 由 综 合 部 统 一 归 档 。 并 对 档 案
45、进 行 分 类 、 编 目 和 必 要 的 加工整理;4.6.2 测量设备档案一般包括:a)测量设备档案目录,其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制造厂名;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本公司的内部编号;购置日期和投入使用日期;放置地点。 b)购置合同; c)申购表;d)验收单;e)出厂合格证;f)制造厂使用说明书;合格证PASS JL检定日期 年 月 日 器具编号有效日期 年 月 日 检 定 员检定单位2016-09-28 发布 2016-11-28 实施第 16 页共 90 页TFAJ/CX06-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图 4 仪器设备功能性检查合格标识样张准用证PERMIT J
46、L检定日期 年 月 日 器具编号有效日期 年 月 日 检 定 员检定单位g)设备操作规程(必要时);h)自校规范(必要时);i)检定/校准证书或自校记录或比对报告或功能正常性检查表;j)使用维护或维修记录;k)量值溯源图(必要时);l)购置调研报告(必要时);m)维护方法(必要时)。4.7 测量设备标识管理4.7.1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清晰的标志,这些标志应标识在明显位置,并不易脱落;4.7.2 测量设备标志由识别标志和状态标志组成;4.7.3 测量设备识别标志应表明测量设备的统一编号;4.7.4 测量设备状态标志是表明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验证状态,测量设备状况标志应包括 有 效 期限 , 检
47、 定 /校 准 /验 证 执 行 单 位 和 执 行 人 。 状 态 标 志 分 为“合 格 ”、 “准 用 ”、 “停 用 ”。4.7.4.1 合格证(绿色)如 图 1 适用于:a)经计量检定合格者;b) 无法检定/校准/或验证,经比对符合要求者。 4.7.4.2 准用证(黄色)如 图 适用于:a)一 部 分 功 能 或 技 术 指 标 已 不 符 合 要 求 , 但 在 一 定 量限 或 功 能 符 合 要 求 , 应 标 明 限 用 范 围 ;b)降级使用。4.7.4.3 停用证(红色)如 图 适用于:a)损坏的测量设备;b)经检定/校准/验证不符合要求;c)超过检定/校准/验证周期;d
48、)功能或性能有怀疑的测量设备;e)暂不使用的测量设备。4.7.4.4 非计量设备合格标识(绿色)如图 4,不必检定、校准或自检、自校,经功能检查正常,(如计算机、打印机、空调等 。4 .7.5 设 备 管 理 员 根 据 测 量 设 备 的 有 效 证 书 , 填 写 相 应 标 识 内 容 后 将 标 识 粘 贴 在 测 量 设 备 上 。4.8 测量设备的领用4.8.1 综合部应确定测量设备的保管人和放置地点;4.8.2 保管人发生变化,应由接替人办理相应的领用手续。测量设备放置地点有变化的,应及时通知综合部。4.9 测量设备的使用4.9.1 检测人员在测量设备使用前,首先应检查设备状况标
49、志,未经检定/校准/验证或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禁止使用。检测人员还应检查测量设备的正常性;图 1 计量认证用合格标识样张图 2 计量认证用准用及限制范围标识样张图 计量认证用准用及限制范围标识样张图 计量认证用停用标识样张识张停用证STOP检定日期 有效日期 检定单位年 月 日年 月 日JL器 具 编 号 检 定 员2016-09-28 发布 2016-11-28 实施第 17 页共 90 页TFAJ/CX06-2016 修 订 状 态 :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4.9.2 对 检 测 结 果 有 重 要 影 响 或 价 值 昂 贵 的 大 型 精 密 测 量 设 备 应 由 使 用 者 应 按 设 备 说 明 书 操 作 ,必 要 时 还 应 由 业 务 部 组 织 编 制 仪 器 设 备 操 作 规 程 , 使 用 者 严 格 按 仪 器 设 备 操 作 规程操作;4.9.3 测 量 设 备 使 用 过 程 中 发 生 过 载 、 误 操 作 或 损 坏 时 , 应 立 即 停 止 使 用 , 加 贴 停 用 标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