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63028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00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SH3538-2005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H/T 35382005 1 ICS 75.180 P 72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 35382005 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etrochemical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2006-01-17 发布 2006-07-01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SH/T 35382005 2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 关于下达 2002 年石化行业标准

2、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国经贸厅行业 200236 号) ,由中北京燕华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编制。 本规范共分 9章和 15个附录,其中附录 B、附录 D、附录 F、附录 L、附录 N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A、附录 C、附录 E、附录 G、附录 H、附录 I、附录 J、附录 K、附录 M、附录 O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规范的适用范围; 石油化工机器安装过程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石油化工机器零件、部件及组件的装配、步骤和技术要求; 联轴器装配和对中; 油系统、密封系统管道的酸洗、钝化、吹扫及油冲洗的技术要求; 石油化工机器单机试运转的基本规定; 交工文件的主要内容。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

3、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石化集团施工规范管理站淄博分站管理,由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化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管理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施工规范管理站淄博分站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 132#信箱 邮政编码: 255438 电 话: 0533 6295840 传 真: 0533 7501126 主编单位:北京燕华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北路 2号 邮政编码: 102502 参编单位:北京泛泰克斯仪器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

4、18号丰联广场 A座 2211 邮 编: 100020 主要起草人:陈继然 郑占东 罗鸣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SH/T 35382005 3 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过程、零部件组装、联轴器装配和对中、油系统、密封系统管道吹扫和油冲洗及单机试运转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机器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5、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规范。 GB 5903 工业闭式齿轮油 GB 7324 通用锂基润滑脂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B/T 5994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SH 3503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SH 3505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T 3536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机器设备 machine and equipment 通过运动完成石油化工工艺过程的压缩机组、汽轮机组、泵组、搅拌机械、过滤机、风机、干燥机等,包括主机、驱动机和附属

6、设备。主机、驱动机和附属设备也称机器。 3.2 基础放线 foundation setting out 在基础表面划出机器安装及验收所需的基准线。 3.3 定位基准 positioning datum level 用来确定机器设备安装位置的点、线、面基准。 3.4 就位 lifting in place 指将机器按规定摆放到安装位置的过程。 3.5 初找正 preliminary leveling SH/T 35382005 4 指地脚螺栓孔一次灌浆或锚固地脚螺栓固定前的机器安装中心、水平和标高的调整。 3.6 最终找正 final leveling 在机器的地脚螺栓紧固的情况下对机器安装中心

7、、水平和标高的调整。 3.7 一次灌浆 first grouting 机器初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的灌浆。 3.8 二次灌浆 second grouting 对机器最终找正后对底座的灌浆。 3.9 轴对中 shaft alignment 又称联轴器找正,指调整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径向位移和轴向倾斜符合规定的要求。 3.10 径向位移 radial displacement 调整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在径向位置上的偏移量。 3.11 轴向倾斜 axial displacement 调整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倾斜程度。 3.12 装配 assembly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零件和部件

8、组合成机器的过程。 3.13 压入法装配 assembling by pressing in 用静力或冲击力装配零部件的方法。 3.14 温差法装配 assembling by temperature differential 用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的方法来装配过盈配合件。 3.15 抬轴法 axis lifting 测量轴承径向间隙的方法,装好轴承,在轴颈和轴承盖的最高点各打上一只百分表,然后用专用工具缓慢均匀地将轴垂直向上抬起,直到轴承盖处的百分表产生 0.005 mm读数为止,测得轴颈百分表的数值就是轴承径向间隙。 3.16 压铅法 lead extrusion 测量轴承径向间隙的方

9、法,把轴颈放在轴承下瓦上,在上瓦和轴颈之间放入软铅丝,用螺栓紧固轴承壳,然后打开轴承壳和上轴瓦,测量被压软铅丝厚度,再按公式计算出轴承径向间隙。 3.17 轴承紧力 the tight power of bearing 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防止轴承在轴承座内发生转动或轴向移动,使轴承体和轴承座为过盈配合,其过盈量值称之为轴承紧力。 SH/T 35382005 5 3.18 夹帮 pinch from both sides 对开式轴承体中,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中分面位置的间隙,不能吸收由于轴承紧力产生的变形,使轴承外圈向内变形过大,对轴承造成损坏。 3.19 修帮 trimming mid

10、separate of bearing 装配对开式滚动轴承体时,对轴承盖与底座接合面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修整。 3.20 刮研 scraping 用涂色法检查零部件之间的接触情况,利用刮刀或锉刀对接触面进行刮削,使其接触满足技术要求的方法。 3.21 脱脂 degrease 用脱脂剂或其他相适宜的方法除去机器设备、零部件和管路含有的油(脂)。 3.22 酸洗 pickling 使用特定的除锈、钝化清洗液,除去金属表面油污、锈皮和氧化层的过程方法。 3.23 油冲洗 oil flushing 使用润滑油或其他相适宜的溶液,循环清洗管道内表面的过程方法。 3.24 单机试运 转 solo test r

11、un 检验机器的机械性能、安装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的运转过程。 4 机器设备安装准备 4.1 技术文件 4.1.1 机器设备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a)施工合同及有关会议纪要; b)安装平面布置图、基础图、安装图等; c)制造厂提供的机器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有关重要零件的质量检测报告、装配记录、试运转记录、装配图纸和安装使用说明书及装箱清单等; d)相关规范。 4.1.2 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前应编制施工技术文件。 4.2 开箱检验和保管 4.2.1 开箱检验应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参加,按照装箱清单对机器进行下列项目检查,并作出检验记录: a)检查包装箱号、箱数及包装状况; b)核

12、对机器的名称、型号、规格; c)清点随机文件、专用工具; d)进行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SH/T 35382005 6 4.2.2 机器的备品、配件和暂时不安装的零部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 4.2.3 凡与机器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4.2.4 机器吊装和运输时,应注意吊装标志,起重施工应执行 SH/T 3536 的规定。 4.3 施工现场 4.3.1 机器安装前,施工现场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即基础具备安装条件,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已平整;施工运输和消防道路畅通。 4.3.2 施工用的

13、水、电、气、汽与安装用的起重运输设备及零、部件、配件存放设施具备使用条件。 4.3.3 施工现场应具备防火、防风、防雨、防冻等安全防护设施。 4.3.4 施工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应执行 SH 3505的规定。 4.4 基础检查、复测及处理 4.4.1 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50204 的规定,并应有验收资料或记录。设备安装前应按表 1 的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位置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 4.4.2 基础上应明显地标出标高基准线、纵横中心线及预留孔中心线。在建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及标高线。重要机器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表1 机器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 单位: mm 项 目

14、 名 称 允许偏差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不同平面的标高 20 0 平面外形尺寸 20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20 0 凹穴尺寸 20 每米 5 平面的平整度(包括地坪上需安装设备的部分) 全长 10 每米 5 垂直度 全高 10 标高(顶端) 20 0 预埋地脚螺栓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2 中心位置 10 深度 20 0 预留地脚螺栓孔 孔壁的铅垂度 10 标高 20 0 中心位置 5 平整度(带槽的锚板) 5 带锚板的预埋活动地脚螺栓 平整度(带螺纹孔的锚板) 2 4.4.3 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SH/T 35382005 7 4.4.4 机器安

15、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处理: a)铲出麻面,麻点深度宜不小于 10 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 3个 5个点为宜,表面不应有油污或疏松层; b)放置垫铁或支持调整螺钉用的支撑板处(至周边约 50 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c)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d)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表面粘附的浆料必须清理干净,并进行妥善保护。 5 机器设备的安装 5.1 放线 5.1.1 机器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及标高线,划出安装的基准线。 5.1.2 有相互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 5.1.3 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

16、实际轴线,其允许偏差为 20 mm。 5.2 有垫铁安装 5.2.1 垫铁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应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 300 mm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b)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机器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型式以及载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宜为 500 mm 1000 mm; c)对于带锚板的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应放置在预留孔的两侧。 5.2.2 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铁的斜面粗糙度不得大于 Ra25 m,斜度宜为 1: 201: 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机器采用 1: 20的斜度为宜。 5.2.3 每一

17、组垫铁的最小面积,可按公式( 1)近似计算。 A C ( Q1 Q2) 104/Rn ( 1) 式中: A每一组垫铁的最小面积, mm2; C安全系数,宜取 1.5 3; Q1机器的质量加在该垫铁组上的载荷, N; Q2地脚螺栓拧紧后,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可取地脚螺栓拧紧后所产生的轴向力,可按附录 A选用, N; R基础混凝土单位面积抗压强度,可采用混凝土设计强度, MPa; n垫铁组数。 A值计算出后,可在表 2中选用比计算 A值大的垫铁;当垫铁承载能力有余,而长度不够时,可选较大规格的垫铁。垫铁加工形状见图 1。 表2 常用垫铁规格 单位: mm 斜 垫 铁 平 垫 铁 代号 L b

18、c a 代号 L b X1 100 50 5 4 P1 100 50 X2 120 60 5 6 P2 120 60 SH/T 35382005 8 表2 常用垫铁规格(续) 单位: mm 斜 垫 铁 平 垫 铁 代号 L b c a 代号 L b X3 140 70 5 8 P3 140 70 X4 160 80 5 8 P4 160 80 X5 200 100 5 9 P5 200 100 注:垫铁厚度 h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底层平垫铁的厚度宜不小于 10 mm。 b bhLa其余chL全部图1 垫铁 5.2.4 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垫铁的层数宜为三层(即一平二斜) ,

19、最多不应超过四层,薄垫铁厚度不应小于 2 mm,并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斜垫铁可与同号或者大一号的平垫铁搭配使用。垫铁组的高度宜为 30 mm 70 mm。 5.2.5 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应整齐平稳、接触良好,接触面积应不小于 50%。平垫铁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2 mm/m,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机器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5.2.6 若采用压浆法或座浆法放置垫铁,放置方法应符合附录 B的规定。 5.2.7 机器找平后,垫铁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并应露出底座 10 mm 30 mm; b)地脚螺栓两侧的垫铁组,每块垫铁伸入机器底座底面的长度

20、,均应超过地脚螺栓; c)机器底座的底面与垫铁接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d)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 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 应不大于 3(见图 2) 。 5.2.8 机器用垫铁找平、找正后,对垫铁组应做如下检查: a)用 0.25 kg或 0.5 kg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 b)用 0.05 mm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应超过垫铁长(宽)度的 1/3。 5.2.9 垫铁组检查合格后应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定位焊焊牢,垫铁与机器底座之间不得焊接。 5.

21、2.10 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机器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5.3 无垫铁安装 5.3.1 机器采用无垫铁安装时,应根据机器质量和底座的结构确定临时垫铁、小型千斤顶或调整螺钉位置和数量,安装方法参见附录 C。 a h b b h L L c 全部 其余 25 25 a) 斜垫铁 b) 平垫铁 SH/T 35382005 9 图2 斜垫铁放置位置示意 5.3.2 当机器底座上设有安装用调整螺钉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持调整螺钉用的支承板放置后,其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2 mm/m,且与基础接触面积不小于 50%,相邻支承板的顶面标高偏差宜小于 5 mm; b)调整螺钉支承板

22、的厚度宜大于螺钉的直径; c)作为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伸出机器底座的长度,应小于螺栓直径。 5.3.3 二次灌浆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 5.6条的规定;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方允许松掉临时垫铁、小型千斤顶或顶丝,取出临时支撑件,同时复测水平度,并将空洞填实。 5.4 地脚螺栓 5.4.1 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光杆部份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份应涂上少量油脂; b)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 c)地脚螺栓不应碰孔底,螺栓上的任一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 15mm; d)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 2个 4个螺距; e)螺母与垫

23、圈、垫圈与底座间均应接触良好。 5.4.2 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进行。拧紧力应均匀,拧紧力矩数值参见附录 A的规定。 5.4.3 放置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及锚板,应刷防锈漆; b)用螺母托着的钢制锚板,锚板与螺母之间应定位焊固定或采取其他防松措施; c)当锚板直接焊在地脚螺栓上时,其角焊缝高度应不小于螺杆直径的 1/2。 5.4.4 预埋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b)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机器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孔后应有调整余量,每个地脚螺栓均不得有卡涩现象。

24、5.5 就位、找平及找正 5.5.1 机器安装就位时,基础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5.5.2 机器就位后,作为定位基准的面、线和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 5.5.3 机器安装基准的选择和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0.10 mm/m,纵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0.05 mm/m。机器找平时,不应用松紧地脚(支脚)螺栓来调整机器水平。 SH/T 35382005 10 表3 定位基准的面、线、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单位: mm 允 许 偏 差 项 目 平 面 位 置 标 高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 5 5

25、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 2 1 5.5.4 机器找平及找正时,安装基准测量点应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a)机体上水平或铅垂方向的主要加工面; b)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c)转动部件的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d)联轴器的端面及外圆周面; e)机器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5.5.5 当测量直线度、平行度和同轴度采用重锤水平拉钢丝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选用直径为 0.35 mm 0.5 mm的整根钢丝; b)两端应用滑轮支撑在同一标高面上; c)钢丝直径与重锤质量的选配及钢丝自重下垂度应符合附录 D的规定。 5.6 灌浆 5.6.1 一次灌浆工作,应在机器的初找平、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工作

26、,应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机器的最终找平、找正后 24 h内进行。 5.6.2 在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使机器产生位移。 5.6.3 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孔,应按图 3的要求进行浇灌: a)锚板应与基础底面平行并紧密接触,保证砂浆不外流和地脚螺栓垂直; b)填充砂应干燥。 1地脚螺栓; 2螺母、垫圈; 3底座; 4垫铁组; 5砂浆层; 6预留孔; 7基础; 8砂填充层; 9锚板; 10二次灌浆层 图3 带锚板地脚螺栓孔浇灌 5.6.4 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清洁无油垢。 5.6.5 二次灌浆层的高度宜为 30 mm 70 mm。 1234567 8 9 1010

27、0100SH/T 35382005 11 5.6.6 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不少于 2 h,灌浆前 1 h应吸干积水。当环境温度低于 5 时,灌浆层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5.6.7 二次灌浆前应按图 4所示安设外模板,图中 c值应不小于 60 mm, h值应不小于 10 mm。 1基础; 2底座底面; 3螺母; 4垫圈; 5灌浆层斜面; 6灌浆层; 7成对斜垫铁; 8外模板; 9平垫铁; 10地脚螺栓 图 4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 5.6.8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 5.6.9 地脚螺栓预留孔内及二次灌浆层的灌浆用料,宜为细碎石混凝土,其标号应

28、比基础混凝土的标号提高一级,灌浆用的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参见附录 E。 5.6.10 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浆,应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复检和配合比试验。对无垫铁安装,应在二次灌浆时同时制备一组试块。 5.6.11 若要求混凝土早强,可在混凝土内掺入早强剂,早强剂的配合比参见附录 E。 5.6.12 灌浆用料必须现配现用,灌浆后应按规定养护。 5.7 转子轴对中 5.7.1 无间隔轴的联轴器调整两轴对中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转子轴的对中调整宜采用双表找正法和多表找正法; b)表的量程和精度等级应满足对中找正的要求; c)表架应有足够的刚性,并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要求; d

29、)两轴应同步转动,并应克服轴向串动的影响。 5.7.2 有间隔轴的联轴器调整两轴对中时,除符合本规范 5.7.1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转子轴的对中调整也可采用单表找正法; b)计算调整量时应考虑找正架自身挠度对表值的影响。 5.7.3 对中偏差的计算方法见附录 F的规定。 5.7.4 转子轴对中调整、同心度测量及平面度测量等可采用激光找正,找正方法参见附录 G。当采用激光找正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激光发生器、探测器等测量系统元件的安装应稳固; b)预置输入显示器的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要求; 1 2 345678910chSH/T 35382005 12 c)转子

30、轴对中调整宜采用三点法( 0、 90和 270) ,如果机器转子盘车受到限制,不能转动180时,可采用任意三点法找正,轴转动角度至少为 2个 20; d)读数之前应先粗调整,使激光束完全射入靶区; e)应先调整垂直位移,后调整水平位移,并保证激光束始终全部射入靶区; f)找正过程中,应避免环境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g)应避免激光束直射入眼睛。 6 清洗与装配 6.1 一般规定 6.1.1 整体供货的机器,若需要解体检查和清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审阅机器的装配图、零、部件图和说明书,了解机器拆卸解体和装配的技术要求,填写审图记录; b)机器拆卸解体,应按照技术文件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并正确

31、使用各种工具; c)在拆卸过程中,应及时测量拆卸件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尺寸和配合间隙,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和记录; d)拆卸的零、部件应分类、标识和妥善保管; e)拆卸的零、部件,经清洗、检查合格后,应按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装配,并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6.1.2 对机器设备进行现场组装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了解机器结构,对机器内部和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面和滑动面,进行清洗处理和外观检查,并复查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 b)对机器和零、部件上的油、气孔,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吹扫,直至无任何异物为止; c)装配应按照技术文件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并填写装配记录; d)重要机器在封闭前,应进行

32、相关方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机器封闭,并填写检查确认报告。 6.1.3 机器及零、部件的加工表面如有锈蚀,应进行除锈,常用除锈方法及质量要求参见附录 H。清洗零、部件用的清洗液配方和选择参见附录 I。 6.1.4 用低压蒸汽吹洗的零、部件,吹洗后必须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彻底清除水分,并应涂润滑油或润滑脂防锈。精密零件及滚动轴承不得用蒸汽直接吹洗。 6.1.5 机器设备加工表面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进行清洗。 6.1.6 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件、部件、管道及附件应进行脱脂,常用脱脂剂参见附录 J,脱脂后应将残留的脱脂剂清洗干净。 6.1.7 机器组装时,各个固定接合面应平整、清洁

33、且无翘曲、铁锈、毛刺等,接合面组装后应用0.05 mm的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应小于 20 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 1/10;重要的固定接合面用0.03 mm的塞尺检查,应不能插入。 6.1.8 在高于 200 或具有其他特殊要求条件下工作的连接件及配合件等,装配时应在其配合表面涂防咬合剂,常用防咬合剂参见附录 K。 6.2 螺栓、键、定位销装配 6.2.1 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紧固时,不宜使用活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 SH/T 35382005 13 b)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c)有预紧力要求的连

34、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 400 ; d)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 2个 4个螺距;沉头螺钉紧固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e)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其技术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内;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 2个相同的垫圈。 6.2.2 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位涂抹润滑剂。 6.2.3 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栓连接,其预紧力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 a)应利用专门装配工具中的扭力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直接测得数值; b)测量螺栓拧紧后伸长的长度 Lm(见图 5)应按公式( 2)计算;

35、 Lm=Ls+LOCP( 2) 图5 伸长后的螺栓 c)对于大直径螺栓,可采用液压拉伸法或加热法,螺栓伸长后的长度可按公式( 3)计算; Lm=Ls+P0(FLCC11+ )( 3) d)多拧进螺母角度达到预紧数值(见图 6)其多拧进的角度值按公式( 4)计算。 LCPt0360= ( 4) 上列式中: Lm螺栓伸长后的长度, mm;Ls螺栓的原始长度, mm; P0预紧力为设计或技术文件中要求的值, N; CL螺栓刚度,可按本规范附录 M的规定计算, N/mm; CF被连接件刚度,可按本规范附录 M的规定计算, N/mm; 多拧进的角度值,; t螺距, mm。 0 L Ls Lm L F L

36、 SH/T 35382005 14 1刻度线 图6 螺母多拧进角度示意 6.2.4 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螺栓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检验螺栓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并检查处理被连接件的接合面,保持接合面干燥。 6.2.5 高强螺栓及其紧固件应配套使用。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拧扭矩值不得小于终拧扭矩值的30%;终拧扭矩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按公式( 5)计算。 M=K( P+ P) d ( 5) 式中: M终拧扭矩值, N m; K扭矩系数,可取 0.11 0.15; P设计预拉力, kN; P预紧力损失值,宜为预拉力值的 5% 10%, kN; d螺栓公称直径, mm。 6.2.6 现场配制的各

37、类型键,应符合 JB/T 5994规定的尺寸和精度。键用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 MPa。 6.2.7 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键与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且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 条痕及毛刺; b)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 c)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下面应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面紧密接触; d)切向键的两斜面间以及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键槽的工作面间,均应紧密接触;装配后,相互位置应采用销固定; e)机器受力面处的导向键应严密地镶入底座的键槽内,导向键与机器上键槽的配合间隙,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要求。 6.2.8 装

38、配时,轴键槽及轮毂键槽轴心线的对称度应按 GB/T 1184的对称度公差 7级 9级选取。 6.2.9 销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销的形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机器技术文件的规定; b)有关连接机件及其几何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销; c)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根据销的性质,宜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应正确; d)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和销孔,装配前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规 定;当无规定时,宜采用其总接触面积的 50% 75%; e)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铰孔,另配新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应在机器的1 SH/T 35382005 15 几何精度符

39、合要求或空负荷运转试验合格后进行。 6.3 过盈配合件装配 6.3.1 装配前应测量孔和轴配合部分两端及中间的直径,根据实测的平均过盈数值,可按附录 M选择适当的装配方法。 6.3.2 在常温下压装或打入的配合件,应先在配合面上涂一薄层润滑剂。装配时,作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击打装配件。 6.3.3 当采用温差法装配机器零、部件时,热装的最小间隙,可按表 4选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加热包容件时,加热应均匀,不得产生局部过热, 加热温度可按公式( 6)计算,并符合下列规定: 1)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 度应小于 400 ; 2)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 HTdT +=

40、0max( 6) 式中: T包容件的加热温度或被包容件的冷却温度,; max实际测量的最大过盈值, mm; 0装配时所需的最小间隙, mm; 包容件的加热线膨胀系数或被包容件的冷却线膨胀系数,可按本规范表 5选取, 1/; d配合直径, mm; TH环境温度,。 表4 冷、热装配的最小间隙 单位: mm 配合直径 d 3 3 6 6 10 10 18 18 30 30 50 50 80 最小间隙 00.003 0.006 0.010 0.018 0.030 0.050 0.059 配合直径 d 80 120 120 180 180 250 250 315 315 400 400 500 最小间

41、隙 00.069 0.079 0.090 0.101 0.111 0.123 表5 线膨胀系数 单位: 1/ 材 料 加 热 冷 却 碳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 11 10-6 8.5 10-6 灰口铸铁 10 10-6 8 10-6 可锻铸铁 10-6 8 10-6 非合金球墨铸铁 10 10-6 8 10-6 青铜 17 10-6 15 10-6 黄铜 18 10-6 16 10-6 铝合金 21 10-6 20 10-6 镁合金 25.5 10-6 25 10-6 b)在标准大气压下,常用冷却剂及其冷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冰加酒精加丙酮冷却温度可为 75 ; 2)液氨冷却温度可为

42、 120 ; max+0 d SH/T 35382005 16 3)液氮冷却温度可达 195 。 6.3.4 温差法装配时,应按机器技术文件规定检查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对尺寸。加热或冷却均不得使其温度变化过快。 6.3.5 温差法装配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火灾及人员被灼伤或冻伤。 6.4 滚动轴承装配 6.4.1 装配滚动轴承前,应测量轴承与配合件的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宜的方法清洗洁净;装配的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动灵活及无异常声响。 6.4.2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件的配合性质而定,装配时的压力应直接均匀地作用到轴承座圈的端面上,不能通过滚动体传

43、递压力,装配宜采用专用胎具。 6.4.3 采用压入法往轴上装配轴承时,胎具应顶在轴承内圈上;往孔内装配时,胎具应顶在轴承外圈上;同时往轴与孔上装配时,胎具应同时压紧轴承内外圈。 6.4.4 用温差法装配轴承时,可用机械油加热或工频感应加热(电加热)以及冷却轴承的方法,加热温度宜在 100 120 范围之内;被冷却温度不得低于 80 。对于塑料珠架轴承,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 100 。 6.4.5 承受径向及轴向负荷的滚动轴承座圈应与轴肩或轴承座挡肩靠紧;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不得大于 0.05 mm,其他轴承的间隙宜不大于 0.10 mm。轴承压盖和垫圈应平整。当技术文件有规定时

44、,可按规定留出间隙。若无要求,可根据轴承标准中给出的轴向游隙,留出间隙。 6.4.6 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盖限定的滚动轴承,轴承外圈和轴承盖间间隙 c(图7)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规定。当技术文件无规定时,留出间隙可取 0.20mm 0.40mm。当温差变化较大或两轴承中心距 L大于 500 mm时,其留出间隙可按公式( 7)计算。 c= L t+0.15( 7) 式中: c轴承外圈与轴承端盖间的间隙, mm; 轴的线膨胀系数,宜取 为 12 10, 1/; L 两轴承间的距离, mm; t轴与壳体(轴承体)的温差,可取 10 15 。 Lc图7 轴承装配间隙 6.4.7 滚动

45、轴承装在剖分式轴承座或对开式箱体上时,轴承盖与底座的接合面应贴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对称中心线的 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在对称中心线 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应采用 0.03 mm塞尺检查, 塞入长度应小于外圈长度的 1/3。 轴承外圈与轴承或开式箱体的各半圆孔间不得有夹帮现象。L c SH/T 35382005 17 各半圆孔的修帮尺寸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6 滚动轴承装配修帮尺寸 单位: mm 轴承外径 D bmaxhmax简 图 D 120 0.10 10 120 D 260 0.15 15 260 D 400 0.20 20 400 0.25 30 6.4.8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向心

46、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的轴向游隙应按表 7调整;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装配时,应检查其轴向游隙,并符合表 8的要求。 表7 滚动轴承的游隙 单位: mm 向心推力轴承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双向推力球轴承 轴承内径 d 轻系列 中及重系列 轻系列 轻宽、中及中宽系列 轻系列 中及重系列d 30 0.02 0.06 0.03 0.09 0.03 0.10 0.04 0.11 0.03 0.08 0.05 0.11 30 d 50 0.03 0.09 0.04 0.10 0.04 0.11 0.05 0.13 0.04 0.10 0.06 0.12 50 d 80 0.04 0.10 0.05 0.1

47、2 0.05 0.13 0.06 0.15 0.05 0.12 0.07 0.14 80 d 120 0.05 0.12 0.06 0.15 0.06 0.15 0.07 0.18 0.06 0.15 0.10 0.18 120 d 150 0.06 0.15 0.07 0.18 0.07 0.18 0.08 0.20 150 d 180 0.07 0.18 0.08 0.20 0.09 0.20 0.10 0.22 180 d 200 0.09 0.20 0.10 0.22 0.12 0.22 0.14 0.24 200 d 280 0.18 0.30 0.18 0.30 表8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 内、外圈温度差 25 25 30 轴承内径 d mm 轴向游隙 mm d 80 0.01 0.20 0.30 0.40 80 d 180 0.15 0.25 0.40 0.50 180 d 225 0.20 0.30 0.50 0.60 225 d 315 0.30 0.40 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