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经济统计学,2,一、统计学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学科 二、统计学是一门存在许多争议的学科三、是社会科学还是理学? 对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四、是长期并存、互相促进,还是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对经济统计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五、“大统计”还是“大经济”?对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认识 六、国内主要经济类统计学专业介绍,3,一、统计学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学科,统计分析人员在美国职业待遇与工作辛苦程度的对比中,名列第一,排在总统职务之前。 统计研究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如红楼梦研究。 统计学是最容易获得全额留美奖学金的学科。 萨缪尔森经济学12版中提到:“在许多与经济学有关的学科中统计学是特别
2、重要的”。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三分之二以上与统计和定量分析有关。与统计有关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名单.doc,4,二、统计学是一门存在许多争议的学科,(一)统计学简史 恐怕没有一门学科象统计学这样,在诞生和形成数百年之后,人们仍然在为该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而争论不休。 在英文中,统计为statistics,它与“国家”为同一词根。 德国的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 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最早主张用数量方法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 (1690年)提出 “不用比较级、最高级进行思辨或议论,而是用数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开始向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演变。,5
3、,比利时的凯特勒将概率论等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来。数理统计学派逐渐形成。主张统计学是一门既可研究社会现象,又可研究自然现象的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社会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变动原因和规律的实质性学科。前苏联甚至以决议的武断方式,对统计学的性质作出规定。 改革开放前,我国统计学的主流是追随前苏联的观点,但对统计学是实质性学科还是方法论学科也存在争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两门统计学还是一门统计学之争。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大统计的提法。,6,(二)关于统计学的基本共识,我国统计学界目前已取得的基本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统计学的基本定义: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
4、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事实上已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并与数学紧密结合的多科性的科学。 统计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统计学必须注重应用研究。 多数同志赞成大统计学科和建立统计学一级学科的提法。 多数同志赞成,有必要在统计一级学科下,设立二级学科,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建设与发展。,7,(三)不同的学科分类,但对于大统计的认识,特别是对于经济统计学的性质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国家的权威分类对统计学也有不同的分类。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GB/T14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统计学被作为社会科学下的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统计学作为理学门类下的
5、一级学科(但可授经济学学位、或理学学位)。而在新修订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统计学被分为若干二级学科,分别列在其他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下。如经济统计专业划归经济学、概率统计专业划归数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划归医学。,8,国外一些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美国科研基金会科学和工程研究资助大纲、日本大学学科分类目录、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研究课题分类等,都将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统计列为社会科学,而不是理学。 对于统计学科上存在的不同看法,可暂时搁置,更不必强加于人。应当求大同存小异,各自扎扎实实进行研究,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推进统计科学的发展。,9,三、是社会科学还是
6、理学? 对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一)统计学的定义 一些同志认为统计学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的既可应用于经济社会现象也可应用于自然现象的通用方法论。所谓经济统计学只不过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并与数学紧密结合的多科性的科学。 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10,图一、统计学学科家族体系,11,(二)统计学的类型,由此可见,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
7、究一般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类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其特点是计量不计质。后一类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因而具有复合性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所谓应用既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更包括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12,(三)经济统计学的性质,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量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从总体上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既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其所结合的实质性学科也有较大差别。经济统计学
8、与其他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专门的方法和工具。 经济统计学作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不影响其方法论学科的性质.如经济计量学也是方法论性质很强的经济学科. 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不仅有赖于通用统计方法的发明,而且有赖于经济学提供研究背景和新的研究课题。,13,世界上确实存在不是以数理统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统计学。 统计学家未必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也未必是统计学家。但经济统计学家应当既是统计学又是经济学家。,14,四、是长期并存、互相促进,还是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对经济统计学发展方向的认识,(一)对完全融合论的批评 国内统
9、计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两类统计学最终将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将统计学划为理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可使统计学真正成为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多领域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横向学科”。 “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已不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应用统计学发展趋势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经济学及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淡化统计的理学院色彩,现在统计这个领域愈来愈偏向商学院,目的就是希望统计在这些领域中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 官方统计学会、工商统计学会等陆续成立,李成瑞曾当选国际统计学会副会长,日本统计重点课题等事例。,
10、15,两类统计学都是统计科学大家族的成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两类统计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知识体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互相取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归并成统一的学科。 陈希儒:数理统计学从学科性质上讲属于数学。 (二)正确认识大统计。“大统计学”的提法对于促进理论统计学与各种应用统计学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有益的。 “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高”。,16,如果认为“大统计学”就是要将各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完全结合起来,建立一门大一统的学科,则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从某种意义
11、上讲,将所有的统计学都划为理学,是 “建立统一的统计学科”符合逻辑的结果。而如果统计学是理学,则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将很难被包括在内。事实上,已有一些学者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等不是统计学。如果这一观点可以成立,则连国家统计局都要改名。因为官方统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与“理学的”统计学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这样一种误导下,进行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其结果很可能是名义上的“大统计”,实质上的小统计,即最终异化成“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17,(三)统计学科的建设方向,国际著名统计学家Huber提出统计学科的“巴尔干化”。以往有实际意义的统计学成果大多数是由 “非统计学家”完成的。统计大国将分裂出一些小
12、国,即统计学与各实质性学科更紧密地结合,并根据各自领域的特点和问题,开发和研究新的统计方法,推动整个统计学科的发展。 对这种趋势,一般统计学家持正面肯定的态度,并不认为这将导致一般统计学的消亡。他主张一般应寓于特殊应用领域之中。今后一段时期,生命科学和社会经济是统计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那种抽象地不与实际领域相结合去研究统计的路将越走越窄。 Pyke甚至建议要“拆墙”,不是单搞统计而是更多低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18,我国统计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是:理论统计学与各类应用统计学继续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理论统计学要结合应用统计研究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通用方法论问题,丰富和完善其方法论内容。另
13、一方面,应用统计学不仅要吸收和利用理论统计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还要与本领域的实质性科学更加紧密结合,着重研究适合本领域的特有的统计方法。各类统计学都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最终形成较为松散的“统计学”学科群体,而不是强求一致的统一的一级学科。,19,(四)经济统计学今后的研究课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非市场产出核算 有关地下经济的测算的研究; 关于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失业状况的研究; 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测定; 知识经济和科技进步的统计测定; 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统计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统计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等 综合评价问题研究。
14、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研究,20,坚持经济统计学的正确方向,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 因此,搞经济统计的同志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东施效颦”,更不要“邯郸学步”,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守自己的阵地,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同时积极参与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发挥经济统计学的作用。,21,五、“大统计”还是“大经济”?对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认识,(一)统计专业的两种办学模式 高校要培养“宽口径、后基础”的
15、人才。问题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宽口径人才。 一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其培养目标是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各种方法,能够适应各个不同领域的统计工作和研究的统计人才。这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统计”模式。 理学类统计学专业一般设在综合性大学的数学学院。国内著名的理学学类统计专业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2,第二种,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济与管理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与管理理
16、论功底、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人才。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一般设在综合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或财经类院校。目前具有博士授予权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点有: 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以上为独立授权点)、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一级学科覆盖的授权点),23,1998年以前理学类统计学专业被称为概率统计专业,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被称为统计学专业,各自在数学类或经济学类下列入招生目录分别招生。1998年,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两类
17、统计学合并为统计学专业,列在理学门类下,但可以授理学学位也可以授经济学学位。 目前的研究生目录,两类统计学仍然分别被列在数学和应用经济学下,作为各自的二级学科。,24,从国际上看,总的来说,美国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统计”模式,而日本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经济”模式。 我国应采取何种模式呢?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对于上述两种模式培养的人才,社会都会有一定需求。应该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多种办学模式同时并存,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市场对有关人才需求的大小,自主选择合适的办学模式。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强行推行一种统一的模式是不
18、恰当的。,25,(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2003年11月,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厦门召开年会,会上达成共识:为促进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有必要按授予学位的不同,分别制定教学规范。并由厦门大学牵头制定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规范。 经广泛征求意见,已确定经济类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包括以下10门课程: 统计学导论、数理统计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证券投资分析。其中前7门为必开课程,后3门由各校根据自己的特色选开12门。目前,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已全面启动。,26,六、国内主要经济类统
19、计学专业介绍,27,厦门大学统计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本方向曾连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六五”、“七五”、“八五”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和教育部基金的有关项目,出版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近二十部,获20多项奖励。代表性成果国民经济核算通论入选教育部编选的“建国以来社会科学50项重大研究成果”,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曾担任国民核算总体规划组组长多年,直接参与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的组织设计和试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本方向着重研究我国国民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我国国民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国民核算资料的应用
20、和开发、地下经济的测算等问题。 关于大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我们提出了建立“国民大核算体系”的构想,旨在运用系统原理,建立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中心,以社会人口、环境生态和科学技术核算为“卫星”的国民大核算体系。本方向正在进行中的6项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2项教育部基金课题都与此直接相关。目前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统计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学术带头人: 钱伯海教授 杨灿教授,28,二、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一)关于建立新的统计学科体系的研究:本方向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等课题,主编多本国家级重点教材,其中包括:经济类核心课
21、程统计学教材、统计学专业5门主干课中3门课程的统编教材,国家“九五规划”5本重点教材中的2本教材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经济学核心课程统计学教材(主编之一)。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教委下达的“面向21世纪统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积极参与关于建立新的统计学科体系的讨论。有关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多项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二)关于统计调查、统计估算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本方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估算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对统计估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问题作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获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研究评审
22、。 (三)关于数据挖掘和统计预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黄良文教授 曾五一教授,29,三、现代投资统计分析研究,投资基础理论研究。承担了博士点基金项目“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金融风险监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验经济学研究等多项课题。代表性著作有投资决策技术分析与金融工程、投资学等。研究内容包括:证券组合理论、金融衍生产品中的统计方法、定价理论、利息处理、投资效果评估、优化投资模型等。 关于投资决策机制的统计研究。投资决策机制对投资的效益影响极大。本方向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群体决策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决策机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3、企业家群体形成机制研究”, 应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政府的决策行为和企业家群体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主要学术带头人:高鸿桢教授,30,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主要研究方向,一、概率统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研究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管理学领域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总结成一般的方法和理论。 主要学术带头人 吴喜之教授 二、经济统计研究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宏观经济统计分忻的理论与方法。 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力的统计应用研究。 加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研究,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学术带头人 赵彦云教授、高敏雪教授,31,三、风险管理与精算,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精算管理系统研究; 金融保险风
24、险管理数据库系统和风险决策系统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 袁卫教授,32,四、人口与社会统计研究,消费行为与意愿的微观统计研究 国民生活时间分配数据库建设 中国国民生命表编制 主要学术带头人:易丹辉教授,王琪延教授 五、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 复杂样本中的方差估计; 非抽样误筹问题研究,特别是对缺失数据补救方法的研究: 样本的老化及样本的轮换问题; 小区域抽样的估计问题; 电话凋查应用; 对地域调查数据的空间、截面和时序特征分析,调查数据的数据仓库建立和数据挖掘办法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 金勇进教授,33,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主要研究方向,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非市场产出理论与核算方法
25、的研究; 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处理的滤波理论与处理技术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纳入制度分析的研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发展与演变的约束理论创新;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在未来网络经济中的发展与创新; 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性质的确立; 国民经济核算史学的确立; 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的结合,特别是环境核算的发展。主要学术带头人: 白雪梅教授,34,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统计,人口、资源、环境统计;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协调发展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可持发展统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主要学术带头人:蒋萍教授 三、统计建模研究 统计建模思想与理论的研究; 统计建模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26、 统计模型在具体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 主要学术带头人:赵进文 教授 四、宏观经济景气分析与预测 主要学术带头人:陈磊教授,35,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庞皓,原西南财大副校长,博导,国民核算,金 融统计向蓉美,博导,投入产出分析,国民核算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徐国祥,原系主任,博导,股票指数,统计方法董逢谷,原系副主任,博导,企业统计 天津财经学院统计学系肖红叶,系主任,博导,经济定量分析周恒通,博导,统计理论方法,3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颜日初,博导,预测与决策向书坚,副院长、博导,国民经济核算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李金昌,博导,抽样调查苏为华,院长,博导,统计理论与方法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李宝瑜,院长、博导,国民核算雷钦礼,博导,统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