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 页 共 14 页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姓名: 学号: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批阅教师签字: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2 页 共 14 页一、 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的网络测试命令操作:学会 ping、 tracert、route、ipconfig、arp 、netstat、net等网络测试命令的功能与基本用法。(2)为后续其他实验奠定基础。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 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ping 127.0.0.1 ping 本机 IP ping 局域网内其他 IP ping
2、网关 IP ping 远程 IP ping 连续 ping6 个包 发出去的每个包数据部分包含 1000 个字节 2. 使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计算机的 TCP/IP 配置 在命令提示符状态分别输入 ipconfig 、 ipconfig/all 命令格式,查看并记录当前计算机的基本 TCP/IP 参数设置,观察两次命令所有显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3. 使用 arp 命令显示和修改本地计算机上的 ARP 高速缓存 (1)在实验机上输入 arp a(或 arp -g)命令显示当前计算机的 ARP 缓存。 (2)执行 arp d 命令,再次用 arp a 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3)查找隔壁
3、主机的 ip 地址,在实验机上 输入 ping 隔壁主机 IP 地址,再输入 arp a 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4)用步骤 2 清空 ARP 缓存,然后输入 arp s 隔壁主机 IP 地址以及错误的 MAC 地址。用 arp a 命令显示结果。 (5)重复步骤 3,再次观察显示结果。 4. 使用 tracert 命令跟踪路由 在实验机上输入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报从本地机到达 所经过的路径。 5. 使用 net 命令进行网络配置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3 页 共 14 页 将计算机名为 T090 的主机中的 share 目录以及光驱等设置成共享,然后在实验机上输入 n
4、et view T090 查看名为 *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 使用 net user 命令: (1)新建一个名为“alice” ,密码为“123456”的用户 (2)查看名为“alice”用户的信息 (3)新建一个登陆时间受限制的用户,比如,新建一个名为“edward”,密码为 111111,登陆时间权限为每周一到周五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 (4)查看名为“edward” 用户的信息 (5)删除刚才创建的这两个用户三、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开发平台的名称及版本: cmd四、实验过程与分析实验一: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 cmd 窗口中输入:ping
5、127.0.0.1 结果分析:127.0.0.1 是回送地址,指本地机,主要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发送数据,协议软件立即返回之,不进行任何网络传输。ping 通 127.0.0.1 回送地址,说明本机 IP 协议正常。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4 页 共 14 页(2)ping 本机 IP 结果分析:本地 IP ping 通,说明本地网卡正常。(3)ping 局域网内其他 IP 结果分析:未丢失包,说明能 ping 通局域网内 192.168.6.83 这台机器,说明本机与之网络通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5 页 共 14 页畅。(4)
6、ping 网关 IP 结果分析: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是多个网络间提供数据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ping 本地网关通,说明本机到路由器网络通畅。(5)ping 远程 IP结果分析:能成功 ping 通 61.135.169.121 这个远程 IP。说明本机与 61.135.169.121 网络通畅。(6)ping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6 页 共 14 页结果分析:能成功 ping 通 yahoo 网站,说明本机与 yahoo 服务器网络通畅。(7)连续 ping6 个包 结果分析:在 cmd 窗口中输入 ping n 6 192.168.6.8
7、3,结果如上所示,成功发送了 6 个包。(8)发出去的每个包数据部分包含 1000 个字节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7 页 共 14 页结果分析:在 cmd 窗口输入 ping l 1000 192.168.6.83,结果如上所示,成功发送了 4 个 1000字节的数据包。实验二:使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计算机的 TCP/IP 配置在命令提示符状态分别输入 ipconfig 、 ipconfig/all 命令格式,查看并记录当前计算机的基本 TCP/IP 参数设置,观察两次命令所有显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析:从上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使用 ipcongfig 命令显示了 IP
8、 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使用 ipconfig/all 命令比 ipcongfig 命令多显示了主机名, DNS、NIC 解析,内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8 页 共 14 页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等。实验三:使用 arp 命令显示和修改本地计算机上的 ARP 高速缓存(1)在实验机上输入 arp a(或 arp -g)命令显示当前计算机的 ARP 缓存。 结果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前与本机通信的主机有 5 台,其 IP 地址以及对应的物理地址均显示在上图中。(2)执行 arp d 命令,再次用 arp a 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结果分析:执行 arp d 清除 ar
9、p 缓存后再输入 arp a 查看 arp 缓存,如上图示。(3)查找隔壁主机的 ip 地址,在实验机上 输入 ping 隔壁主机 IP 地址,再输入 arp a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9 页 共 14 页结果分析:利用 ping+主机名的方法获得隔壁主机的 ip 地址,再 ping 该 ip,再输入 arp a命令查看 arp 缓存可以发现其 arp 列表中多了隔壁主机的 ip 及其物理地址。(4)用步骤 2 清空 ARP 缓存,然后输入 arp s 隔壁主机 IP 地址以及错误的 MAC 地址。用 arp a 命令显示结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
10、0 页 共 14 页结果分析:在 ARP 缓存中添加隔壁主机 IP 地址以及错误的 MAC 地址,再使用 arp a 查看 arp 缓存列表,可以发现列表中包含了所添加的记录,但同时,其 Type 为 static,与其它不同。(5)重复步骤 3,再次观察显示结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1 页 共 14 页结果分析:再次 ping 隔壁主机的 IP:192.168.6.83,可以发现其物理地址仍是错误的(步骤4 中输入的错误地址),Type 也为 static 不变。实验四:使用 tracert 命令跟踪路由在实验机上输入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报从本地机到达 所经过的
11、路径。结果分析:路由跟踪命令 tracert 用来跟踪数据报从本地机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中间路由器的时间,实现网络路由状态的实时探测。该命令可以帮助确定网络故障的位置。 上图可以看出:输入 tracert 命令,本机共经过了 11 个路由最终到达 sina 服务器。实验五:使用 net 命令进行网络配置将计算机名为 T090 的主机中的 share 目录以及光驱等设置成共享,然后在实验机上输入 net viewT090 查看名为 T090 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2 页 共 14 页使用 net user 命令: (1)新建一个名为“al
12、ice”,密码为“123456”的用户 (2)查看名为“ alice”用户的信息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3 页 共 14 页(3)新建一个登陆时间受限制的用户,比如,新建一个名为“edward”,密码为 111111,登陆时间权限为每周一到周五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4)查看名为“ edward”用户的信息 (5)删除刚才创建的这两个用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第 14 页 共 14 页五、实验结果总结与思考两次课程的学习,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首先谈谈本次实验遇到的收获吧。在本次实验中,我收获良多,不仅学会了用 p
13、ing 命令来测试网络连通性,用 tracert 命令来跟踪数据报从本地机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使用 route 命令来手工添加和修改主机 IP 路由表的项目;还学会了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本机的 ip 地址等信息,用 arp 命令来查看IP 地址到 MAC 的映射以及 net 命令的用法,比如用 net user 添加或更改用户帐号或显示用户帐号信息。当然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看法。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这门课程就是理论学习,实验课也不外乎查找学习相关方面的资料然后写篇空泛的论文之类的。但是这两次课的学习却激起了我的学习兴趣,因为终于学会在 cmd
14、 窗口进行一些命令的用法了,再听到老师说以后还要学习抓包软件的使用等等,更让我兴致勃勃了。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是经过网上查询或向老师询问,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现将遇到的问题简单罗列下:(1)在执行 arp d 命令,再次用 arp a 命令后,发现还是有一些 arp 缓存存在,而隔壁机器却没有。(询问老师后,老师说这是正常现象,解释道:我的这台机器在执行 arp d 命令后,又马上与其他机器进行了通信,通信较为频繁;我隔壁的机器没有 arp 缓存存在是因为它没有与其他机器进行通信)(2)由于这次实验的 ppt 教程在 net user 这一命令上面是一笔带过的,没有详细介绍
15、这个命令的用法。因而在进行 net user 命令实验时,对于如何“新建一个登陆时间受限制的用户,比如,新建一个名为“edward”,密码为 111111,登陆时间权限为每周一到周五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存在问题,后来经过百度查询,找到了解决方案,同时也更多地了解了这个命令的用法。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都是实验室机器的问题,比如:ping 外网的 IP 时或输入 tracert 时,都会出现连不通的问题。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也有些遗憾,就是两次实验课学习到的 cmd 命令太少,其实,我们花在实验报告的时间很少(实验报告的修改工作理应放在课后做),根本不需用两节课的时间,因而在这次实验中浪费了许多时间,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浪费的时间多掌握些 cmd 命令的用法,该有多好!希望老师能够在ppt 中或者往后的学习中多教我们一些这样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