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听语言,前言,1、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用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口语 文字语言 “奋斗就是尽量做自己相信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自己相信做起来会比较舒服的事情。”罗永浩,艺术 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 电影 第七艺术 电视 第九艺术 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艺术语言 各类艺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音乐语言乐音 旋律 节拍 速度,绘画语言 线条 形体 色彩 动感,拾穗者 米勒 (法国),影视艺术的语言视听语
2、言 产生:视听语言的产生应该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而产生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影像 声音 剪辑,2、人类的视听感知特性: 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左右的时间的现象。,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
3、被称为“视觉暂留”。 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 电影的拍摄和放映。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到“有声电影”的出现才得以精确计算,为0.10.3s。因而换算出“视觉转换频率”,即“放映画面频率”为24画格/s。,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静止的单个画面有某一种运动趋向,人们往往心里作用认为他是运动的,自主填补了画格与画格之间的空白。),心理补偿机制: 观众在影视欣赏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弱化间断感而最终完成欣赏。 山楂树之恋06
4、:43,视听语言的心理基础 一、“注意”的心理机制 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知觉认为“观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不仅关乎视觉,还关乎思维,它会过滤,选择对象。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离开并抑制其他对象) 特写就是这种心理的物象再现。 在影视中我们将这种机制通俗的称之为 “捕捉并放大焦点”。,格式塔心理(完形)机制 格式塔,德语Gestalt;又称“心理补偿机制” 基本观点:强调从整体结构出发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四条线原理) 把这种心理学机制放在视听语言中即:银幕上未完成的形象
5、,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心理上完成了,这就是观众的“参与”,也就是让观众看到了银幕上没有的东西。 实现方式:情感认同(情感植入)。,库里肖夫实验: 莫兹尤辛的特写+一碗汤的特写; 莫兹尤辛的特写+一个小女孩的玩耍; 莫兹尤辛的特写+一具装有尸体的棺材的镜头 观众不同的表情。 一部电影所有镜头之和。 省略和暗示 爱森斯坦:1+12,发展:随着视听技术的高度发展,视听语言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人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最终颠覆了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语言形态;成为20世纪的主导型语言。,视听语言的作用: 叙事 抒情:体现创作者或者角色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 象征:用具体的视听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视听语言的语法规则 语言必然有语法,本门课的知识就是视听语言的一般性的语法规则,这些语法规则来自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 但是,记住视听语言是一门充满了创造性的艺术语言。这些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