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2218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 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知

2、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2)表达式: F ma.(3)力的单位:当质量 m

3、 的单位是 kg、加速度 a 的单位是 m/s2时,力 F 的单位就是 N,即 1 kgm/s21 N.(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5)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3 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国际单

4、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长度 l 米 m质量 m 千克 kg时间 t 秒 s电流 I 安培 A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发光强度 I 坎德拉 cd4.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四同: (1

5、) 大小相同 (2) 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 性质相同 (4) 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 方向不同 (2) 作用对象不同 (3) 作用效果不同6.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1)实重和视重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关 .视重:当物体在 竖直 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 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现象 实质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 自身重力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自身重力

6、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等于零 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 a g第三部分 技能+方法3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

7、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3.惯性的表现: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且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运

8、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F ma.【例 1】小明在做双脚跳台阶的健身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小明落地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重力D起跳过程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就是他对地面的作用力【答案】 A【解析】超失重要看加速

9、度,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即为超重,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为失重。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因加速度向下,故失重,选项 A 正确;起跳以后的上升过程中加速度也向下,也是失重,故选项 B 错误;小明落地时因做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所以是超重,故选项 C 错误;起跳过程中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与他对地4面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同一个力,故选项 D 错误。【例 2】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 F 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木块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木块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C. 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 F 时,木块的速度最大D. 在

10、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答案】 C【例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增大时,惯性会减小B、某物体运动得越快越难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C、将一小球从地球带到月球,物体的惯性会减小D、惯性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速度和是否受力无关【答案】D【解析】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受力情况、速度大小、地理位置等无关,故 ACB 错误,D 正确。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

11、因,加速度是果.只能描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反之不行同体性F、 a、 m 三者都针对同一个物体,其中 F 是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m 是该物体的质量, a 是在 F 作用下该物体的加速度5瞬时性F 与 a 是瞬时对应的,它们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物体在每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是跟那一时刻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的,恒力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变力产生变化的加速度,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不为零,就在这一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同向性F 与 a 的方向永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反映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独立产生加速度也遵从

12、牛顿第二定律,与其他力无关.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适用范围 惯性参考系,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注意: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F 合 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

13、平衡力的比较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看产生的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3)作

14、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例 4】如图所示,A、B 两木块间连一轻质弹簧,A、B 质量相等,一起静止地放在一块木板上,若将此木6板突然抽去,在此瞬间,A、B 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 )A. aA=O,a B=2g B. aA=g,a B=gC. aA=0,a B=0 D. aA=g,a B=2g【答案】 A【例 5】如图是我国“美男子”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C飞船落地前减速,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

15、于其重力D火箭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也逐渐减小但仍大于其重力【答案】 D【解析】加速度向上的是超重,加速度向下的是失重。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 错误。飞船加速下落时,加速度向下,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选项 B 错误。飞船落地前减速,加速度向上,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选项 C 错误。火箭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加速度向上,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也逐渐减小但仍大于其重力,选项 D 正确。【例 6】摩擦系数 =0.2 的水平地面 AB 长 75m,和光滑斜面在 B 点用一小段光滑圆弧相连,斜面和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30O且无限长,一质量为 m=1k

16、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 A 点以初速度 vo=20m/s 的速度向右滑动,求物体从 A 点出发经过 B 点的速度大小和时间?7【答案】 10m/s 14s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

17、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 Fx m1a1x m2a2x mnanxF y m1a1y m2a2y mna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8(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

18、度的大小和方向;(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 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

19、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例 7】如图所示,物块 A、B 叠放

20、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 F 作用在 B 上,使 A、B 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设 A、B 之间的摩擦力为 ,B 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在始终保持 A、B 相对静止的情况下逐渐增大 F,则摩擦力 和 的大小 ( )A. 不变、 变大 B. 变大、 不变C. 和 都变大 D. 和 都不变【答案】 B9【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 A 物体: ,对整体: ,可见,当 增大时,加速度 增大, 变大而 , 、 、 都不变,则 不变故选 B。【例 8】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其底板水平,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底板上,当电梯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 13g的匀减速运动时,此物体对电梯底板的压力

21、大小为: ( )A m B 23g Cmg D 43g【答案】 B【例 9】质量,M=3kg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 t 在水平悄力 F=11N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 1m/s2将质量 m=4kg 的物块轻轻放到本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 =02,物块可视为质点 (g=10m/s 2,) 求:(1)物块刚放置木板上时,物块和木板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摩擦力大小?【答案】 (1)2m/s 2;1m/s 2(2)0.5m;(3)6.29N【解析】(1)放上物块后,物体加速度板的加速度

22、(2)当两物体达速度相等后保持相对静止,故t=1 秒1 秒内木板位移物块位移所以板长 L=x1-x2=0.5m10(3)相对静止后,对整体对物块 f=maf=“44/7=6.29N“第四部分 基础练+测一、选择题1图为一种节能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 30,质量为 M 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34。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 m 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下滑,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之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下 滑 过 程 中 木 箱 克 服 轨 道 摩 擦 力 做 的 总 功 等 于 货 物 减 少 的 重 力 势 能B 下 滑 过 程 中 木 箱 始 终 做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C m = 6MD M = 6m【答案】 C2如图甲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足够长斜面,倾角为 37,物体 A 放在斜面底端挡板处,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绳跨过光滑轻质滑轮与物体 B 相连接,B 的质量 M1kg,绳绷直时 B 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在t0 时刻,无初速度释放 B,由固定在 A 上的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数据绘出的 A 沿斜面向上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 B 落地后不反弹,g 取 10 ms 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