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怎样才叫做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2161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才叫做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怎样才叫做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授课内容:121 怎样才叫做功一、 教材、学情分析本章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之一。教材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概念。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功的概念与功的大小计算。教材要求学生能从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分析、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后,得出机械功的概念,教材特别举例要求学生运用机械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式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标要求很有帮助。增加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教材是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现象导入、归纳机械功基础知识,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从生活走物理。学生能够运用教材所列举的事例

2、运行分析与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自学讲解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学难

3、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分析与归纳出机械功的原理。四、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探究为主。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并对“做工”和“做功”的含义进行区别,引入本课内容。(二)进行新课1、 “活动 1”找找共同点(1)观察课文图中的两位同学正在做什么?找找他们活动的共同点。发现:(a)中站在阳台上的同学用力提升物体,物体在拉力 F 的作用下,上升了 S 高度;(b)中一位同学用力推车,车在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前进了 S;的距离。他们活动的共同点是: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2)

4、回顾发现过程:在对同类事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这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2、机械功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3、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其他事例。要说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4、教师举例巩固(1)人托着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有没有做功。(2)人从一楼跑上四楼,人有没有做功。5、活动 2”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阅读课文第 37 页“信息浏览” ,明确怎样理解物理学中所说的“做功”;怎样正确判断力是否做功?(2)观察课文思考图分别记录了什么事件?要判断哪些力的做

5、功情况?怎么判断力是否做功?图(a):小鸟叼虫子用力,使早子在力的方向上上升了一段高度,小鸟做功了。图(b):油桶沿推力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推力做了功。图(c):运动员举杠铃在空中不动,举力没有做功。(二)怎样测算功1、问题:在生产实际中,人们不但要判断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而且还要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怎样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呢?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师: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向上移动距离是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又反映了使用机械做功时所遵循的规律,所以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向上通过的距离的积。()让学生根据规定用“”表示出功和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积关系()再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功, “”表示力, “”表示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写出功的计算公式。3、的单位的规定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国际单位制中,计算式中各物理量采用的单位:牛():米():焦() 。 m.4、估算一下:用手匀速托两个鸡蛋升高 1 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通过学生计算,使学生初步感受功的大小。5、活动 3: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