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 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 化学说明:1.测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第卷 (5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大多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
2、其阳离子只有氧化性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2. 下列图示对应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装置可用于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钠B乙装置可用于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钠溶液的分离C丙图可正确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 D丁装置:小试管中 NaHCO3 分解,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中澄清石灰水没浑浊,说明稳定性 Na2CO3NaHCO 3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 3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自由运动B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C门窗玻璃、砖瓦、水泥路桥、陶瓷餐具都为硅酸盐产品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4
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中 Na2CO3 质量分数的是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B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C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D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 克固体5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制备出超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以
4、得到硅酸B. 可用二氧化硅坩埚加热融化 NaOHC. 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过氧化钠: 2SO22Na 2O2= 2Na2SO3O 2B金属铝投入 NaOH 溶液中:Al2OH =AlO H 2 2C硫酸亚铁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3Fe 2 MnO 4H 3Fe3 MnO 22H 2O 4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7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 待提纯的物
5、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A NaCl(Na2CO3) 盐酸 蒸发结晶B CO2(CO) O2 点燃C MgCl2 (AlCl3)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D CO2(HCl)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8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 价铁生成的是过量的 Fe 与 Cl2 反应; Fe 与过量稀 H2SO4 反应后,再向其中加KNO3;将 Fe 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得到固体混合物溶于盐酸中。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9已知Ba(AlO 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 A12(SO4)3溶液中逐滴 加入Ba(OH) 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 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
6、正确的是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 3比BaSO 4多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 2 比AlO 2 多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 4可能小于A1(OH) 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 2 可能等于OH -10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Na2SiO3 B. FeCl2 C. Al(OH)3 D. Fe(OH)3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或成分正确的有 个过氧化钠可作潜水艇供氧剂 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 Al 2O3 可制造耐火材料 Na 2SiO3
7、 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硅单质可用作计算机芯片 二氧化硅可用作光导纤维 明矾可用作净水 青铜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 小苏打可作发酵粉 烧碱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 A7 个 B8 个 C9 个 D10 个12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13已知 A、B、D、E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产物略去,的反应条件均相同)。则 A、E 可能的组合为CO2、NaOH 溶液;Ca(HCO 3)2 溶液、Ca(OH) 2 溶液;Na、O 2;CuO、 C;AlCl 3 溶液、NH 3H2O NaAlO2 溶液、盐酸A B C D 选项 X Y
8、ZA Na NaOH NaHCO3B C CO CO2C Cu CuSO4 Cu(OH)2D Si SiO2 H2SiO314. 在 Fe2(SO4)3 溶液中,加入 a g Cu,完全溶解后,又加入 b g Fe,充分反应 后得到 c g 残余固体,且 ac,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后溶液中一定不含 Fe3+ B残余固体可能是 Fe、Cu 的混合物C最后溶液中一定含 Fe2+ D残余固体一定是 Cu15向一定量的 K2CO3 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16向 FeI2 溶液中不断通
9、入 Cl2,溶液中 I-、I 2、IO 3-、Fe 2+、Fe 3+等粒子物质的量随n(Cl 2) /n(FeI 2) (即 Cl2 与 FeI2 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表示铁各种价态的变化,用“”表示碘各种形态的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l 2、 I2、IO 3 、Fe 3+的氧化性依次减小B当 n(Cl2)/n(FeI 2)=1.2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10I +6Cl2=5I2+2Fe3+12ClC当 n(Cl 2) /n(FeI 2)=6.5 时,溶液中 n(Cl )/n(IO 3 )=6.5D若溶液的体积不变,则溶液的 pH 减小17常温常压下二
10、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 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8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CO2、CO、H 2、C 2H6 的混合气体 m g,若加入足量的 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重 m g,则相同条件下,CO 2与 C2H6 的体积比为 A4:1 B2:1 C1:1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数A 1 mol 2NAB 22.4 L 1 molC 106 g NAD 106 g 2NA192006 年 11 月 23 日中科院网报道,纳米 Fe3O4 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
11、,用于疾病的诊断和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Fe 3O4 可以表示为 FeOFe2O3,属于混合物B在反应中 FeCl36H2O 被环丙胺( )还原为 FeOOHC纳米四氧化三铁材料为胶体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CO= =2Fe3O43H 2OCO 22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 AlO 的溶液中:Na 、OH 、Cl 、CO 2 23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 +、Ba 2+、CH 3COO、F C加入 Al 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K +、NH 4+、NO 3、HCO 3 D1.0molL -1 的
12、KNO3 溶液:H +、Fe 2+、Cl 、SO 42第卷 (50 分)21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固体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 Na、Fe、N、O 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 13.0 g 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6.72 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
13、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KCl BCuO CNa 2S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 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22已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C 的化学式为 _,B 的俗称为 _(2)A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由 EF 的实验现象为: (4)C
14、 与等物质的量的过氧化钠反应可生成 F,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5)已知 G 为 FeCO3,请写出 CG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3. 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 200 mL 一定浓度的硫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 10 mol/L 的 KOH 溶液,生成的沉淀跟加入的 K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横坐标体积单位是 mL,纵坐标质量单位是 g)求: (1)合金中 Mg 的质量 g;(2)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3)m 1= g24聚合硫酸铁(简称 PFS,化学式为 Fe(OH)n(SO4)(3-n)/2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
15、处理。现用一定质量的铁的氧化物(如下图) 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室用 18.4 molL1 的浓硫酸配制 250mL4.8 molL1 的硫酸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量筒外,还需的玻璃仪器: (2)步骤 II 取样分析溶液中的 Fe2 、Fe 3 的含量,目的是 A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B控制溶液中 Fe2 与 Fe3 含量比C确定氧化 Fe2 所需 ClO2 的量 D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3)写出步骤中用 ClO2 氧化 (还原产物为 Cl ) 时的离子方程式_ (4)为了分析产品聚合硫酸铁溶液中 SO 与 Fe3 物质的量之比,有人设计了以下操作
16、:24(a)取 25mL 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 m g。(b)另取 25mL 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配成 250mL 溶液,取该溶液 25.00mL,与 0.1000 mol/L VmL KMnO4 酸性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根据 (b)中步骤判断 Cu2 、Fe 2 、MnO 、Fe 3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4聚合硫酸铁中 SO 与 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用含 m、V 的代数式表24示) 。沉淀的质量m1m280 160 180 V(KOH)2
17、5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常用作脱硫剂、脱氧剂。在电子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的反应为: 2MgSiO 2 2MgOSi ;同时有副反应发生:2MgSi Mg2Si 已知:Mg 2Si 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 SiH4(硅烷)SiH4在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的气体,且易燃镁与 SO2可发生类似于镁与 CO2的反应.图(甲)是进行 Mg 与 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1) 由于 O2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 X 气体作为保护气。X 气体应选用CO 2、N 2、H 2中的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 X 的气体,再接通电源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当反应引发后,切断电源,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3
18、)反应结束时,待冷却至常温后,关闭 K,从分液漏斗处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导管口 a 处有闪亮的火星。据此现象可推知 在空气中能自燃。.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如下:先关闭 K,使 A 中反应进行;加热玻璃管 C,可观察到 C 管中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烟,管壁上附着有淡黄色物质。实验完成后,将 C 管中固体全部加入盐酸中,有臭鸡蛋气味的 H2S 气体生成。(1)停止实验时,先打开 K,再停止滴加浓硫酸并熄灭酒精灯。橡胶气胆 B 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C 中全部反应产物有 、 、 。 (填化学式)试题答案第卷 (50 分)一、选择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
19、0 分。 )第卷 (50 分)21. (共 12 分,每空 2 分)(1)NaN3 (2)Na2O2CO 2H 2O=2NaHCO3(3)6NaFe 2O3 2Fe3Na 2O 避免分解产生的钠可能产生危害= = = = =高 温 (4)B(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 Na2CO3 或 NaHCO3 或 Na2CO3 与 NaHCO3 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 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 NaHCO3 或 Na2CO3 与 NaHCO3 的混合物(或其他合理答案)22.(共 10 分)(1)FeCl 2
20、(1 分) 磁性氧化铁( 1 分)(2)3Fe + 4H 2O =(高温)Fe 3O4 + 4H2(2 分)(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2 分)(4)4Na 2O2+6H2O+4Fe2+=4Fe(OH)3+8Na+O2(2 分)(5)Fe 2+2HCO3 =FeCO3+CO 2+ H2O(2 分)23. (每空 2 分,共 6 分)(1)m(Mg)=2.4g.(2)c(H2SO4)=0.8/0.2=4mol/L(3)m1= 21.4 g24. (共 10 分)(1)250mL 容量瓶(1 分,容积未写得 0 分) 、胶头滴管(1 分)(2)AC(2 分) (3)5Fe 2+ +
21、 ClO2 + 4H+ = 5Fe3+ + Cl + 2H2O(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B D A B A D A C D C二、选择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C B C A C B D A(4) MnO4 Fe 3+ Cu2+Fe 2+ (2 分) ; 20:3Vm(2 分)25. (共 12 分).(1) (1 分) (2)防止加热条件下 H2 与空气混合爆炸 (2 分) Mg 与 Si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 分) (3)SiH 4(2 分). (1)防止 C 管降温时因气体压强减小,而引起 D 中溶液倒流 (2 分)(2) MgO 、 S 、 MgS(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