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砀山实验中学高一物理运动图像、纸带处理问题专题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一、匀速直线运动的-t 图象X-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即 v ,如右图所示。二、直线运动的 图象vt1 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是与 。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v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是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还可
2、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 a , 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三、区分 X-t图象、 图象vt如右图为 图象, A描述的是 运动;B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图中 A、B 的斜率为 (“正”或“负” ) ,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 ) ,表示 C作 运动。A的加速度 (“大于” 、 “等于”或“小于” )B 的加速度。图线与横轴 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 如右图为 X-t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图中 A、B 的斜率为 (“正”或“负” ) ,表示物体向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 )
3、 ,表示C向 运动。A 的速度 (“大于” 、 “等于”或“小于” )B 的速度。如图所示,是 A、B 两运动物体的 st图象,由图象分析A图象与 S轴交点表示: ,A、B 两图象与 t轴交点表示: , A、B 两图象交点 P表示: , A、B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o 1t0vt/tsX/m0 1/vms( ) /ts00 1 2 3 4S1S2X/mtABC2四、 图象与 图象的比较:图 3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X 图象与 图象中的比较。 图象 图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 。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 。 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 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 s0。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0t 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 s1。 t1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 0t 1时间内的位移) 。【典型例题】例 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 5秒钟速度达到 6m/s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 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分析: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
5、题过程:【针对训练】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 1 2 336Xt 0 1 2 336Xt 0 1 2 3-3-6t3A. 运动速率相同,3 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 运动速率相同,3 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 运动速率不同,3 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D. 均无共同点.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 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t1 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在 0 t2时间内火箭上升, t2 t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3时刻火箭回到地
6、面3、右图所示为 A和 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 t=0时,A、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 B快.C. 当 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当 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a、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 0t 0时间内,甲、乙二
7、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能力训练】1如图所示,a、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 P、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M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 t内有相同的位移 C t时间内 P的位移较小D 0t,P 比 Q的速度大,t 以后 P比 Q的速度小 2、 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 v-t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 A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2 3 4 5 6 t/S tt0v0 0 t0v0vtvt00 t乙甲100-10V(m/s)t0 ABt1Xba0 t tM4。加速度大小不变 。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
8、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 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 t =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 t = 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 t = 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4、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 v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 a和 b所示. 在 t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5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
9、显示出重物运动的 vt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A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6如图为两个物体 A和 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 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 在 B前 3m处 CB 在 A前 3m处 DB 在 A前 5m处7、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 1040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 406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8.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
10、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第 l h 内 前 6 h内 前 7 h内 前 8 h内0vt5(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处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纸带打出点的处理涉及到几个重要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简化我们的运算、广泛的应用于相似物理情景,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考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纸带处理要主要掌握以下问题:1. 计数点的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适当的位置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单位作为时间单位,而是每打几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定计数点。如每打 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或说
11、成每隔 4个点取一计数点、每 5个点取一计数点,则 T50.020.10s。如图(1)所示,对应计数点的周期为 T s2. 距离的测量为减小实验误差,测量通常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测量每个计数点到第一个计数点的距离。测量时注意标尺的精确度,读出数据时注意估读,保证精度、有效位数。如图(1)所示,四个计数点到 0的距离依次为:S 1= cm、S 2= cm、S 3= cm、S 4 = cm。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中也可能提供相邻计数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应注意求解速度、加速度等方程的转化。3. 通过纸带求速度方法如求图(1)中计数点 1、2、3 的速度的依据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2、中间时刻速度等等于这一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对应的方程及速度大小为: m/s、 1V m/s、 m/s. 2V3V若用图(2)中的距离可表示为 V1 m/s。2. 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 (1)试证明: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中,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相同,且S(a 为加速度,T 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 。2S 40 1 2 3S1 S2 S3 S4图(1)图(2)6说明:此结果是判定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依据。据上述结果推导:第 m段与第 n段的位移之差为: 。2()SmnaT(2)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三种方法对比(结合图(2) ):方法 1.由相邻、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方程可得: ,
13、,211aT322ST。4332SaT对于平均加速度 123213243412()()()aSSS 方法 2.逐差法: 因为 、3112ST42T对于平均加速度 31341212422()()()()SSa 试通过两结论的理解、对比,说明:上述两种求解平均加速度方法的取舍。 若是位移从起点开始,则方程又可以表示为 a= 图(1)中纸带的加速度 a= m/s2. 若是有六段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则方程又是怎样呢?方法 3.通过 v-t图象:应用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描点、画出速度-时间图线,然后确定图线的斜率,即等于小车的加速度。(1) 定点:定轴(物理意义及单位) 、定标度(选标度的依据:作出的图线能尽可能的占有作图区间) 、定点。(2) 连线: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确定的各点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一般不会所有的点都恰在一条直线上。作出图线的方法为:使尽量多的点分布在直线两侧。可使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相对减小。注意不可作折线或是平滑的曲线。(3) 确定斜率:得到 v-t图线后,应在图线上选取距离较远的两点对应的速度变化量和时间间隔,结合 求出斜率,即VKt为加速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