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92049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太白县黄凤小学 姚红艳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主题单元“艺术的魅力”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二、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课文行文简洁、流畅,虽然只有共 77 字,5 句话,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能充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三、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但是就课文所讲述的“知音文化”的内涵和意蕴来说,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还是很玄妙

2、的,理解起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困难。四、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2能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对“知音”有进一步的理解。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2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

3、在欣赏中感受故事中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和艺术的魅力,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七、媒体应用策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突破难点,教学中,适时利用“优课”平台播放相关的音频,PPT 课件进行重点语句呈现和背景资料补充,结合教师巧妙的引导提问和小组评价,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进一步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整合“优课”中伯牙绝弦的课件、并整理“优课”资源平台中相关音乐素材(高山流水伯牙吊子期的音频资料)学生准备:利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

4、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 分钟)1. (在“优课”资源平台中同时播放古琴图片和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古琴图片、倾听古乐,教师谈话引出课题。【媒体应用策略:高山流水的琴声与古琴画面相融合,氛围的营造合二为一,古琴、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课件出示:伯牙绝弦课文的主题图)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齐读课题。 )【媒体应用策略:主题图的出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3生阅读的兴趣。 】2. 解题。指导学生理解“绝”和“弦” ,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3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5、(1)伯牙是谁?(2)伯牙为谁而绝弦?(3)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二)自读文章,把握节奏。 (5-7 分钟)1自读。要求:一读,读准字音,并标出难读的地方。二读,结合难读的地方与同桌再读。三读,在四人小组内展示读,注意节奏与停顿。2、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媒体应用策略:方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 解读文意,初悟“知音” 。(18-20 分钟)A. 解读文意。1默读文章,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对于难理解的语句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2班内交流词句意思。教师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如:(1)字同意

6、不同:“善”字。 (2)义同字不同:曰、谓;志、念。 (3)同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3练读,根据理解读出节奏。4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在“优课”资源平台中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媒体应用策略:在读通句子,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配乐朗读,更易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B. 初悟 “知音”。1.穿插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资料。 (课件出示)4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

7、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而立在岸边听他弹琴的这个人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音。【媒体应用策略:课件的出示补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为下文感悟“知音”做好了知识储备与铺垫。 】2.引导质疑(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能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语句。3.拓展延伸:伯牙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让学生模仿课文第 2 句,练习表达。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_!” )【媒体应用策略:课件出示的练习句式,对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指导。 】(在表达前,师先引导学生了解:

8、课文第 2、3 两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达时都是以 AABC 的形式出现。而类似的词语还有:悠悠白云、袅袅炊烟、绵绵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等)4.小结: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义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四) 走进文本,再悟知音。(57 分钟)1过渡: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那样永远相伴相随,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一年之后的中秋节,伯牙手抚爱琴,乘着一叶扁舟而来,心中充满了期待。然而,伯牙在江边的船上苦苦等候了一夜,等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身亡的噩耗。此时此刻,伯牙此时5心情如何?(生:痛苦、失望、难过)他又是怎样做的?(生:破琴绝

9、弦,终身不复鼓。)2. 出示挽歌,升华情感。(在“优课”资源平台中播放伯牙吊子期音乐,同时课件出示伯牙吊子期的诗:“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低沉缓慢的朗读这首诗。【媒体应用策略:播放伯牙吊子期音乐,出示伯牙吊子期的诗,铺设了“痛 ”的感受,在挽歌声中朗读挽诗融入了 “痛”的情境,升华了“痛” 的意义,深化了知音的内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琴断音绝的解读和对知音的感悟。】3小结:是啊,纵有千种风情,万种思绪更是与何人说呢?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时候,没

10、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对他说(生读),当他志在流水的时候,再也没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对他说(生读)。(五)诵读文本,回味“知音” 。(3-5 分钟)1过渡: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正因为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才使“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我希望你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去见证一份人生的美好,去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让学生合上课文,再次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试着背诵这篇文言文。【媒体应用策略:前面在音乐中让学生为这份真挚的友谊而感动,而此刻的高山流水则引领着学生对知音的追寻,在学生心中寄存了一份美好的希望,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2总结全文。(让我们在伯牙绝弦这个故事里,在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中感动、铭记、追寻)十一、板书设计:伯牙绝弦6俞伯牙 钟子期所念 知 必得之 (琴声) 音 (心声) 绝弦 (悲痛欲绝) 死(情深意重)十二、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