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城卫生院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记录及自查报告一、疫情概况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防保站的数据统计,2011 年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 16 张,其中 HBsAg(+)网络直报的 14 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报告6 人次,腮腺炎报告 2 例。有效报告卡 16 张。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 3 种 14 例,占发病总数的 76.5%,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肝炎 8 例,肺结核 6 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 1 种 2 例,占发病总数的 17.6%,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腮腺炎 2 例。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1、肠道传染病:发病 0 例,无死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
2、 6 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 37.8%,病种为肺结核 6 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 0 例,无死亡。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 14 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7.5%,病种为:乙肝 14 例。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无病例报告。三、传染病疫情分析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流感、分疹再未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但肺结核、乙肝肝的发病率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高,各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注意散发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二是手足口病、菌痢再未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其他传染病的散发水平和上年第四季度、去年同期相比
3、均保持在相似的发病水平,无需要特殊注意。四、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数据来源:报告数以防保站所收报告卡为准,不包括门诊HBsAg(+)。和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传染病的报告数持续减少,因为新的个案报告卡部分填写要求发生变更,整体报告卡质量较前有所提升。五、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1. 部分医师对传染病病种概念不清,导致部分传染病漏报严重,如内科护理部的出入院登记本上将“腮腺炎”未具体区分为“化脓性”、“流行性”而被认为漏报的 3 例;儿科医师未将“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和非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进行区分所造成的漏报。 2. 个别医师责任心不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不重视导致漏报,如内科对“结核性胸膜炎”病例的
4、漏报和门诊医生对流行性感冒的漏报。 3. 个别科室对传染病的管理不重视,尤其是对门诊传染病病人的报告不重视,导致漏报。 4. 检验科、放射科对阳性检测结果的反馈机制落实不力。 5. 除儿科外,其他科室都未按规定将死亡病例信息上报防保站。 六、整改措施1、防保站将新的“传染病报告规范”印发各科室,并要求科室利用晨间交班或科室业务学习的机会,组织科室人员熟悉并掌握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2、各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临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同时公卫科要加强督导和日常管理,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时、灵活的予以纠正,对漏报严重而屡不改正者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3、对于在市、县 CDC 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督导中查出来的漏报病例的内三科、内二科、儿科予以全院通报批评。4、死亡病例必须在三日内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并送交防保站。对于第一季度外一科 3 例、内二科 1 例死亡病例未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予以全院通报批评,并限三日内向公卫科补报卡片,逾期不补报者,每例扣除科室劳务费 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