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74473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 。10 个 100 米就是 1 千米,1 千米(公里)=1000 米。2、1 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 ,都是( 1 )毫米。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 厘米=10 毫米。3、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4、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因此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

2、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 ;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去掉几个 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进率是 10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进率是 1001 米 = 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 毫米=1 分米 进率是 1000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 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 =

3、 1 公里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 3 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 个 0。如:3 吨=3000 千克 5000 千克=5 吨7、 (相邻)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1 吨 = 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000 千克 = 1 吨 1000 克1 千克 1、 笔算加、减法要注意:(1) 相同数位要对齐;(2) 从个

4、位算起;(3)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作十再减。2、 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3、 加、减法验算的方法:(1) 加法的验算: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两次相加的和是不是相同; 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 减法的验算: 用“被减数”减去“差” ,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第 1 单元 测量第 2 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 用“差”加“减数” ,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1、由 4 条直的边和 4 个

5、角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9、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 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1、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与百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一样

6、。2、如何又对又快地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1)注意格式要书写正确,相同数位要对齐;(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要记得加上进位 1;(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1,要记得前一位上的数被借了 1 后,要比原来的数少 1;(4)当被减数中间有 0,要记住“0 上一点记作 9”。如:700459=2417 0 04 5 92 4 1在这里,介绍一个退位减法顺口溜给大家。3、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1)把横式的数抄成竖式计算时,检查数是否抄错。(2)计算时检查是否看清是加号还是减号。(3)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漏加上进位 1;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 1.计

7、算时要认真、仔细。(4)计算后一定要验算。方法点拨 个位上算 10 减9,十位上算 9减 5。计算减法要记清,数上有点,见点少 1。0 上有点,把 9 来请,0 上无点,两种分清。0 减去 0,还是得 0, 0 减去几,用 10 来顶。以上条条记分明,计算正确数第一。第 3 单元 四边形3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公式。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除数 = (被除数余数)商 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 、 (分针)和(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

8、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 12 )个大格, (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3、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钟,走 1 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 大格是( 5 )秒钟,走 1 小格是( 1 )秒钟。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5、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 1 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 小时 )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9、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 ) 。7、公式。1 时= 60 分 1 分= 60 秒 半时= 30 分 60 分=1 时 60 秒=1 分 30 分= 半时 8、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例如:2 时=( )分因为 1 时=60 分,2 时有 2 个 60 分,260=120,所以 2 时=(120)分。例如:180 秒=( )分因为 60 秒=1 分,180 秒里面有 3 个 60 秒,所以 180 秒=(3)分。例如:1 分 35 秒=( )秒因为 1 分=60 秒,60+35=95,所以 1 分 35 秒=(95)秒。9、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10、。例如:小明晚上 7:30 开始写作业, 8:40 写完作业,小明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8:407:30=1 小时 10 分第 4 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1、 熟背乘法口诀。2、 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1)商。想乘法口诀,什么数与除数相乘会小于并最接近被除数。例如:( )716方法点拨51、 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1) 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 (如: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2) 不确定现象:事件发生的结果无法确定。 (如:下星期一会下雨。 )2、 事件发生与否有三种情况。(1) 一定(如:正方体一定有 6 个面。 )(2) 可能(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3)

11、 不可能(如:地球不可能绕着月球转。 )3、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例如:盒子里有 10 个红球,3 个白球,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不相等,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较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在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实际问题与事物的顺序有没有关系,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1、 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数。例如:用数字卡片组数、排队、站不同位置照相、扮演不同的角色等问题。2、 与顺序无关的是组合数。例如:衣服和早餐的搭配、行走路线的选择、两两通话、两两握手、安排比赛场次等问题。第 8 单元 可能性第 9 单元 数学广角要想解决问题时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画图等方法,做到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例如:用 1、2、3 这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时,要学会有序地思考。我们可以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把这些三位数记录下来;也可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然后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等等。方法点拨两两通话、两两握手、安排比赛场次等问题,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解决。例如:4 个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共通了( )此电话。可以画图如下:即 3+2+1=6(次)A B C D路线的选择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A B C 32=6(条)从 A 经过 B 到 C 共有 6 条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