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发展纲要2010-2020,解 读,2012年3月,一、关于编制背景,鉴于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已经到期,编制新一轮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保证国家质量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十分必要。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整体预案的通知,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质量发展纲要)列为“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95个专项规划之一。质检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工商总局、统计局、旅游局等14个部门共同编制2011
2、至2020年质量发展纲要,明确中长期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质量保障。,二、关于起草过程,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于2010年3月份启动,历时近2年。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还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组长的编制工作专家咨询组。先后召开了16次起草工作会议、5次部门和行业论证会议、3次地方调研座谈会、2次中央企业座谈会以及2次专家咨询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纲要初稿,于2011年11月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对纲
3、要初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再次征求了14个会签部门和中组部、教育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形成纲要送审稿。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8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国发20129号)。,三、基本内容,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三、基本内容,为了丰富质量发展纲要的内容,参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其他规划的体例,设立六
4、个专栏:,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品牌建设重点措施,标准化工作重点,认证认可工作重点,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一)指导思想 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二)工作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这24字工作方针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是
5、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是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将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质量发展的总方向。,“安全为先”是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发展质量必须以安全为先。将安全为先的理念贯穿于质量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质量。,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诚信守法”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程。要引导生产经营者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觉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
6、任,做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保障质量安全。,“夯实基础”是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深化理论研究,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技术支撑基础、人才培养基础,推进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创新驱动”是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质量事业发展涉及面广、影响要素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创性、技术性特点,需要以创新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创新科学技术等手段,提高质量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将质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质取胜”是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好字当头、质量第一;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
7、量先导、好中求快。坚持以质取胜,就是要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增强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采取时间长短结合、定性定量结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其他规划目标结合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到2015年和2020年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的目标,以定量为主;到2020年的目标,作为长期发展目标,主要以定性表述为主。发展目标中,涉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质量基础的主要发展指标共45个,其中定量指标7个,定性指标38个。,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产品质量,主要定量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8、,产品质量,主要定性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工程质量,主要定量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工程质量,主要定性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服务质量,主要定量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服务质量,主要定性指标,四、关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质量基础,主要定性指标,(一)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 对企业提出5项要求,即: 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 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五、关于主要任务,(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从加强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角度,提出6项措施,即: 加快质量法
9、治建设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五、关于主要任务,五、关于主要任务,(三)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从质量创新发展的角度,提出6项措施,即: 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 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 创新质量发展激励机制 创建品牌培育激励机制 建立质量安全多元化救济机制,五、关于主要任务,五、关于主要任务,(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从优化质量发展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6项措施,即: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 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作用 加强质量舆论宣传 深化质量国际交流合作,五、关
10、于主要任务,(五)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从质量发展基础建设的角度,提出6项措施,即: 推进质量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标准化工作 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 推动完善认证认可体系 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质量信息化建设,五、关于主要任务,五、关于主要任务,五、关于主要任务,五、关于主要任务,(一)质量素质提升工程 通过质量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普及质量知识。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建立和规范各类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对一线工人
11、的工艺规程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到2015年,基本完善国家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以及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计量师等制度。,六、关于重点工程,(二)可靠性提升工程 在汽车、机床、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家用电器、元器件和基础件等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到2020年,我国基础件、通用件及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等可靠性水平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重点产品的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
12、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六、关于重点工程,(三)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 根据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邮政通讯、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推进服务业满意度评价试点。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服务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六、关于重点工程,(四)质量对比提升工程 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分类分层次广泛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开展竞争
13、性绩效对比;在产业链和区域范围内,开展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过程质量和管理绩效对比。制定质量对比提升工作制度,建立科学评价方法,完善质量对标分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提供质量改进的参考和依据。制定质量改进和赶超措施,优化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创新管理模式,改进市场销售战略。建立质量提升服务平台,完善对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质量提升和赶超。到2015年,在重要产业领域的5万家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得到普遍采用,骨干和支柱行业内领先企业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六、关于重点工程,(五)清洁生产促
14、进工程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模式。加快制修订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标准,建立健全低碳产品标识、能效标识、再生产品标识与低碳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落实和完善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财税政策。构建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难关。建立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到2015年,清洁生产新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大幅降低。,六、关于重点工程,(一)建设质量强国是贯彻落实科
15、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建设质量强国对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建设质量强国体现了国际质量发展的规律。 (四)建设质量强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七、关于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七、关于建设质量强国,(一)制定实施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 (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三)明确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四)健全质量安全社会监督机制 (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六)推进质量信用服务建设 (七)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 (八)开展质量状况统计分析,八、关于质量监督管理的新举措,(一)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和质量工作格局。 (二)质量工作基层基础建设。 (三)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四)建立国家和地方质量奖励制度。 (五)创建品牌培育激励机制。 (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七)健全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八)深化质量国际交流合作。,九、关于质量发展机制与环境,(一)加强学习宣传。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三)完善配套政策。 (四)狠抓工作落实。 (五)强化检查考核。,十、组织实施,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