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16179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161 大小: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高中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1动态消息两篇2综合消息两篇3外国消息两篇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实践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5彭德怀印象6世界选择北京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 WTO实践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10梦碎雅典11漫步在无人区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12社论两篇13短评两篇14外国评论两篇实践第六章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15儒学飞人16澳星风险发射实践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二、了解新闻的采写过程以及构成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三、初步了解客观报道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客观评判并

2、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四、了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报道新闻方面的不同特点,学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阅读不同媒介的新闻。教学设想本单元主要介绍新闻的基础知识,教材写得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术语,大多通过富有趣味的例子来介绍知识,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师生对话的形式,互相交流,获得对新闻基本知识的初步把握。教师注意搜集一些素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对本单元的内容分别做一下介绍。一、新闻的“六位侍者”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换一

3、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报纸上找几则新闻,限定时间,让学生找到文章的六个要素,以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有时候会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六个要素顺次串下来,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一个要素,可能变换一下顺序以示强调。新闻也是这样,六个要素并不总是顺次串起来的,记者往往打破顺序,把那些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

4、次递减的顺序排列。这个部分可以结合“思考与探究”的一、二两题进行。二、报道什么,怎么报道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呢?关键是这个事件本身具有报道的价值。教材用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了新闻价值的组成要素,它可能包括重要性、时效性、新鲜感、接近性、异常性、宣传价值、显著性等。一篇新闻不见得包含所有的这些要素,不同类型的媒体、不同的版面和栏目,要求突出不同的要素。教学时可以找几篇新闻作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在其中的表现,并讨论为何突出某种要素,而忽略别的要素。在这些要素之中,时效性对新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材对时效性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在现代社会,媒体对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三、新闻是事实吗

5、?这一部分讲述的是新闻“真实”的相对性。真实性首先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诚实负责的职业道德。但是,纯粹的真实、客观是不存在的,真实性就像围绕着客观事实这条横轴上下波动的抛物线一样,只能无限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却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记录。新闻的真实性要受到新闻工作者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习俗观念等的影响,要受到国家、媒体意志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我们往往看到,虽然不同媒体都标榜客观、公正、真实,但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的报道也有差别,甚至大相径庭。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能够解读传媒信息背后的意义,了解传媒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而鼓

6、励他们做“主动的受众”,而不让传媒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评判、接收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的能力。这一部分教学,可以选择国内外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作品(比如对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新闻真实的相对性,同时讨论影响新闻真实的因素有哪些。四、新闻传播的载体这一部分介绍的是新闻传媒。我们常见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有四种: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报道手段和形式,与此相适应,新闻的写作也有不同的特色。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特色,并形成不同的阅读策略。教材内容图示如下:传媒 传媒特点 新闻报道特色 阅读策略报刊

7、1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2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3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适合深度解释信息。 1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2可以采取快速浏览和细细品读相结合的方式。广播 1诉诸听觉,综合音响效果、音乐、对话,甚至沉默,可以引发听众的想象。2声音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3按时间顺序播放,听众的选择性差。1可以直接采录现场的种种音响,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包括更多的描述性话语,通过语言传达清晰而又吸引人的视觉图像。3口语化强。4经常运用重复的语句来强调某些关键信息。1或躺或走或站,可以以轻松的心态去听。2发挥想象,在脑中再现现场画面。3声音转瞬即逝,要求在听的过程中集中精力,

8、抓住关键信息。电视 1视听综合,感染力更强。2声音和画面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3按时间顺序播放,观众的选择性差。4空间限制较大。1长于纪实再现,直观性强。2时效性强。1关注画面细节,感受现场氛围。2关注镜头剪辑的方式,体察记者的创作意图及倾向性。3声音、画面转瞬即逝,要求在观看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网络 1传播迅速及时。2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3互动交流性强。1时效性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可以及时更新。2网络新闻选材宽泛,内容活泼,较少受限,但良莠不齐。3多媒体报道的形式,综合了电视和报刊的优点,既有直1增强鉴别力,保持清醒的判断,不被假信息所左右。2通过快速浏览标题,确

9、定仔细阅读的内容。3可以即时发表评论,与网友交流。观性,又适合深入解释。4标题清晰、突出。思考与探究一、阅读下面两则新闻,说说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设计这道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比较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上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 12 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二、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这道题目,意在引 导学生

10、了解 “倒金字塔”结构组织材料的方式。“倒金字塔” 结构的新 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 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 则是 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 们 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 “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 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三、把今天看到的一个事件写成一条新闻,然后在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一个网页。设计这道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答案略。相关资料一、新闻的定义与特征(蔡铭泽

11、)关于新闻的定义,中外新闻学界有几百种之多,下面仅列举十种关于新闻的定义,以供参考。1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Newsisrecentreportofevents.)。这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提出来的。2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这是由曾经长期主管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领导人胡乔木提出来的。3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是由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提出来的。4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作的最新报道,皆为新闻。这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D麦道高提出来的。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曾经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提出

12、来的。6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兼而有之。这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提出来的。7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间距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这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提出来的。8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评,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地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这是日本新闻学者小野秀雄的观点。9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这是我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甘惜分教授的看法。10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美国著名报人查尔斯丹纳提出来的。基于考察,我们对新闻作出

13、如下定义: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这个定义和日本新闻学家和田洋一的观点是比较接近的。他认为,新闻工作者乃至新闻事业是整个社会的“哨兵或瞭望者”,“所谓新闻,就是当人们生活着的社会环境突然或者急剧地发生了变动,使人们处于新的状态之下,瞭望者判断一旦把变动告诉民众,将会引起民众产生利害感、好奇心、兴趣或正义感,于是决定对变动加以报道,其报道的内容就是新闻”。这个定义有三个基本的要点,即新闻要经由新闻工作者(新闻媒介)报道,新闻要能够引起民众的利害感、好奇心、兴趣或正义感,即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不是变动本身而是经过新闻媒介报道的有关变动的内容(信息)。

14、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科学意义上的关于新闻的定义。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新闻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闻的公开性。1新闻必须真实第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信息,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它必须具有真实性。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物的准确度,是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闻的生命。如果一家新闻媒体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他就不成其为新闻媒体;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毫无所知或者明知故犯,那他就不是新闻工作者。第二,新闻的真实不同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方面的真实。新闻必须真实这个特点

15、,把新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方面如文学、哲学、宗教等区别开来。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方面也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反映的方式或手段是不相同的。例如哲学讲究真实地概括真理、表述真理,但它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是抽象思维;宗教从本质上讲,也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但它采取一种虚幻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它认为“上帝”是真实的存在,“主”所讲的都是真实的;文学也讲究真实,它要求通过作品和人物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它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实。而新闻所要求的真实则是事实的真实,是具体的、现象的真实,它不允许任何塑造和虚构。这一点,在新闻实践中特别重要,需要认真对待。第三,在新闻

16、的真实性的问题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真实性的问题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真实性的问题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者的事,与我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者无关。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者出于某种需要,往往制造假新闻,造谣惑众,但是也应该看到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者在平时也是很强调新闻的真实性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有讲求真实性的光荣传统,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别是我国新闻界在某些时期,也时常有假新闻出现。这说明,是否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恰恰相反,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所有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

17、二是应慎重对待“本质真实论”。所谓“本质真实论”,是指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在条件具备且不影响新闻及时发表的情况下,新闻报道应尽量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自然是好新闻,但是,不能以此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每时每刻甚至每一条新闻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做,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而且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上,“本质真实论”常常成为以政治需要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的借口。2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新闻总是和事实的新变化相联系的,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正在变化着的事实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姓“新”,新闻必须具有新意。一般来说,新闻的新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第

18、一,从时间上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新闻所反映的是变动中的事实,具有时效性,必须及时报道。失去时效,也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报道新闻要越快越好。但是,新闻报道在时间速度方面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果误认为“报道迅速是销售最好的方式”,而忽略了新闻的正确和平衡、完整与技巧,就会因“抢新闻”而闹出笑话。第二,从内容上来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事实。例如,人天天吃饭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吃饭因为具有新意则是新闻。有些事实虽然不是最近发生的,但是由于它是最近发现的,并且具有新意也可以成为新闻。例如,抗日战争中,日本

19、侵略者在广州搞细菌战争,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现在揭发出来,也成了大新闻。有些事实虽然是多家媒体同时报道的,但是由于选择了其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不同的新闻。例如,1998 年 2 月 28 日,大年初一晚上,广州市在白鹅潭燃放烟火,场面壮观,绚丽多彩。对此,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去记述,必然是时间、地点、领导人一大串,这样不仅毫无新闻价值,而且会倒人胃口。但是,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却别出心裁,求新求异求美,令人称道。羊城晚报以新闻的内容取胜:“新春,鹅潭江面焰火腾空,绚丽异常,广州市民合家出动忙租客房”(引题);“入住大宾馆,悠然赏飞花”(主题)。南方日报则以新闻照片见长:银花耀空,长虹卧波;新建

20、成通车的解放大桥,通体透明,色彩斑斓;珠江两岸,高楼大厦林立,灯光璀璨,倒映于平静的江面。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羊城新景观。第三,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新意是不断变化的。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过去具有某种新意的事实,若时过境迁,这种新意可能丧失殆尽。例如,1990 年珠海市重奖科技人员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但是现在再作这样的奖励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现在进一步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科技人员的技术已经可以作为资本而入股分红了。因此,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而现在已了无新意的事实不应该重复报道,而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现在又有新发展的事实则可以多加报道。第四,从报道者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应

21、该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事物在发展中,总是向人们展示多种层面,只不过是有些明显,有些隐蔽。新闻工作者完全可以从多种层面、多个侧面去发现事实中所包含的新意。例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万里月圆,从“中秋团圆”这个看似平常的事实中选取一个特殊的场面:山东胜利油田的职工家属和远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会战的石油工人之间的问候。由于视角独特,匠心独具,非常感人。第五,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看,新闻所反映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实,而不是生活的流水账。正如范敬宜说的:“新闻的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是比较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出新闻。”我们的经济报道缺乏感染力,关键在于它没有反映出新与旧的对比。1985

22、 年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电视机发展迅速,导语是这样写的:宁夏山区农民某某坐在自家炕上可以知道纽约和贝鲁特发生的事情,而三年前他连山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事实本身的新意。3新闻必须经过新闻媒介传播第一,新闻的本质是获得最大限度的传播。新闻是以满足社会全体公众的需求为目的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让社会知道,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这是它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它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新闻。因此,新闻必须是经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而为受众所接受的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第二,新闻必须公开发布这个特征把新闻和情报区分开来。例如,情报也可能是关

23、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但是情报由于极严格的保密性,不能、不必或不便立即被新闻传播媒介报道,所以不能为受众所获知而成为新闻。“内参”是我国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可能是由新闻工作者来完成的。通过“内参”可以向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严格地说来,“内参”并不能算做新闻,只能算是情报,或介乎于情报和新闻之间的一种信息。第三,在现代社会中,任何重大的新闻不可能不经过新闻媒介报道。在新闻传播公开性的问题上,即新闻传播的范围问题上,目前新闻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整个人类社会

24、的新闻活动所传播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后一种意见的根据是,新闻机构发布新闻的活动只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新闻活动的一部分;“新闻机构发布的某些新闻,人们并不认为是新闻”;新闻机构不予报道的也可能是新闻,甚至是重大的新闻。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首先,在新闻事业产生之前,所谓新闻就是人们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传播的新闻,但是新闻事业产生后特别是在新闻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媒介所传播的新闻已经覆盖和取代了人际间所传播的新闻。个人化的信息不是新闻,要使信息成为新闻的前提必须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关心并获取,必须有一个共享的范围,这个范围越大,新闻的价值就越高。没有普遍的认同需求,没有社会效应,没有舆论形成,就不

25、是新闻。普遍的认同,这正是大众媒体作为联结传者与受众的中介作用。其次,所谓新闻是相对的,客观世界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无穷无尽,无论是人际传播或者是新闻媒介传播都不可能将其穷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对于新闻的规范”的有关信息,才有可能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而成为新闻。除此之外的信息传播,要么是情报、要么是传闻、要么是新闻报道的材料。再次,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某些新闻媒介传播的“某些新闻不是新闻”或者“重要新闻不予传播”。应该看到,新闻媒介传播的“某些新闻不是新闻”正好说明它没履行自己的职责,而研究者也不必苛求新闻媒介传播的都是“新闻”。至于新闻媒介“重大新闻

26、不予传播”的问题,只是极个别的情况,而且即使某些新闻媒介不予传播,其他新闻媒介必须予以传播,即使某些新闻媒介没有正面传播和直接传播,它必定会从侧面或者反面传播。(选自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二、导语应彰显新闻价值讲究语言技巧(金莹洁)导语是消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导语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如下定义较为恰当:“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正因为“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所以,导语写作被认为是消息写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美国报业巨子赫

27、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什么是优秀的导语,所写新闻稿的类型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不过,有项原则却适用于所有的导语写作:“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写作是个分两步走的过程。“第一步是从大量的事实、数据和引述的情况中,提炼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首尾贯通的表述(statement),在其作者看来,它能最恰当地表达新闻事件的含义。第二步就是用一种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它形诸文字。”(一)要彰显新闻价值在新闻史上,导语经历几次发展,从第一代导语“五要素”到第二代导语强

28、调选取一二种要素,一直延用至今。而现代高科技的通讯设施既使记者如鱼得水,又使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在长期的导语质量竞争中,记者的学识素养和性格气质、媒体的整体风格,都对导语构思、结构、风格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第三代导语”又称“丰富型导语”。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些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5W+1H”是设计导语的基本材料。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极其重要的一步,就是将六要素一一分解,结合新闻事件的背景,对这些要素反复比较、鉴别,经过一番审慎的

29、衡量后才确定把其中的一二个要素作为先导要素。夏威夷大学新闻学教授弗兰克尔在“中国记者培训班”上讲授导语时,一气写下 4 条导语,让学生鉴别。笔者在此一一录下,并作点评。例 1今天早上 7 时,4 辆救火车风驰电 掣般地赶到北草木街 871 号,火被扑灭,无一人伤亡。(点评:以“WHEN”作为先 导要素,紧接着强调“4 辆救火车” 不妥。 “今天早上 7 时”并无特殊意义,出动 4 辆救火车本属常见,如出 动 40 辆, 则另当别论 。)例 2一个寡妇和她的 5 个孩子,于今晨 7 时从熊熊火焰中的北草木街 871 号二楼破窗而出,母子安然无恙。(点评:突出 “WHO”,在灾祸新闻中的确最令人关

30、注。“寡妇”“ 从熊熊火焰中的北草木街 871 号二楼破窗而出”“ 安然无恙” 等关键词句,摄人心目。)例 3今晨 7 时,北草木街 871 号被熊熊烈火所吞噬,而户主卡琳娜和她的 5 个孩子站在一旁眼看着自己的房屋被火毁掉。(以“WHEN”“WHERE”领头,评价同例 1,但随后顾及了“WHO”,所以比例 1 稍好。)例 4当今天早上北草木街 871 号的大火被扑灭后,户主卡琳娜一位有着 5 个孩子的寡妇,眼噙热泪,望着被火烧毁 的房屋,喃喃地说:“ 完了,一切都完了!” (点评:安排要素的次序同例 3,但有人物 语言,生动性大于例 3;没有例 2“破窗而出 ”这一情景交代;稍嫌冗长。)比较

31、鉴别的结论是:例 2 选准了最关键的“WHO”,又简洁传神,属最佳导语。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我们经常看见

32、很多导语七拐八绕了半天,新闻事件中的精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或根本就不出来。比如:本报南昌 2 月 26 日电(记者某某)今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1111”特大银行抢劫案进行公开审理。(中国青年报2001 年 2 月 27 日)最重要的事实是“杀害 3 条人命、抢劫银行 50 万巨款的 6 名罪犯被依法判处死刑”,却被放在稿件的最后一段。(二)要讲究语言技巧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

33、,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1词序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例 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例 220 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 欢度中秋节。我们发现,例 2 一下子就点出了 “WHO”这个因素,引起人 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例 1我国政府新近颁布了一项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即一 对夫妇只准生两个孩子,最好只生一个。

34、例 2生两个好,生一个更好 这 就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生娃娃政策。同样,新颁布的政策的内容是什么,这才是大家所关心的,而例 2 的写法就非常好地突出了政策的内容,效果比例 1 强得多。2巧用动词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 1974 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 10 个要求,其中第 6 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

35、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 7 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 1964年 10 月 16 日电)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

36、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巧用动词还包括把静态的事件用动态的手法表述出来,这一点在会议新闻中就显得相对重要。聪明的记者总是试图把会议新闻导语变成“行动性导语”:非行动性导语:北京市政府今天就城市规划中的外来流动人口问题召开会议。行动性导语:北京市政府今天决定把外来人口就业数量限制在 100 万。非行动性导语: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行动性导语: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结婚人员同居将会受到通奸罪指控。以上可见,行动性导语中的主要动词,必须是新闻动词,是新闻中的主要事件。3多用短句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

37、特征。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提到:“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是最易于理解的。”合众国际社曾提供了一个关于句子长短度和可读性的表格,认为最易读懂的句子在 8 个词以下,标准句子 17 个词,25 个词的句子就难懂了。比如人民日报的一段导语:新华社联合国 7 月 29 日电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紧急特别联大在今天通过的一项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中呼吁以色列从 1967 年 6 月以来它所占领的所有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包括耶路撒冷,完全地、无条件地撤出去,并保证当地所有的财产和公共设施完好无损。导语要以最经济的笔墨写出最精华的内容,而上面的这条导语一百多字,甚至连标点都没有,让人读得上气不接

38、下气,还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国际国内新闻界都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例如: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日本投降了!人类今天登上了月球。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越南。这样的导语可谓是简洁有力、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在导语写作上,任何一名记者都无须想“这则消息需要一条某某式导语”。相反应该记住下面的忠告:“不必死记教科书中罗列的导语的名称。千万别问:上回我写的是哪类导语?导语一定要同手头的消息丝丝入扣

39、。”本文认为,导语写作和做整篇文章是一样的道理,即只要我们愿意花工夫,从内容结构和语言技巧两方面努力琢磨、推敲,写出一条扎实漂亮的导语应该不会太难。(选自新闻知识2003 年第 3 期)三、媒介的功能与作用(王宇)(一)大众传媒的正面功能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体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媒介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受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一种外化,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事实以及文学、艺术、科学、广告等信息形态都是大众传媒涉猎的范围。现代社会中,人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的信息之丰富已远远超过了人的经验

40、范畴,必须从四面八方吸收自身所需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因此,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一刻也离不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正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持续不断地向广大公众传递着来自各方面的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信息。大众传播媒介收集、整理、处理的信息可以成为个人、组织、社会了解周围环境,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从而确定自己应变策略的重要参照。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涌现出各种各样新的事件和现象,而人又不可能完全接收这些信息。作为信息与受众桥梁的媒介,肩负着向受众反映这些生活中真实而能动地变化着的事物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媒介工作者必须通过自己选择性的工作,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及现象,力求客观公正地展示

41、客观事实。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社会雷达”和“守望者”的角色,意在“协助人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其能充分获得调适”。在这一守望的过程中,媒介工作者按照多年形成的一整套新闻价值标准来进行报道内容的取舍。决定哪些事实与现象是应当被受众获知、是可以公诸于世的,哪些信息对于受众是无意义或者无益的,可以就此湮没在事实的海洋之中,而那些与受众见面的信息将以何种面目出现,等等。在媒介传播者选择取舍的过程中,政治环境、受众层面、受众需求等客观因素都将被作为取舍的参照而起作用。除了传递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鲜事物和现象以外,大众传播媒介及时发出有关自然灾害、军事威胁、政治动乱等方

42、面的警报,以引起人们对事态的重视,从而加以防范。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有关的经济信息、市场动态、交通情况、文化活动等相关信息,满足社会各团体、组织和个人正常的信息需要。2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以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存在为前提。从一定程度上讲,舆论所代表的就是民意,是一种强烈的社会倾向、愿望和要求。舆论这一巨大的无形力量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在外力的引导下形成的。新闻媒介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外力。中外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众传媒对于某些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众中被重视的程度成正比。大众传媒的报道往往成为人们舆论的重心。“从某种意义来看,报纸是形成所在地议

43、题的最主要的提议者,它在决定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大多数人对事实会有什么看法以及大多数人处理面对的问题会有什么想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信息的传递、解释等动员受众形成全社会范围内基本一致的意见、态度和看法,用以调节社会内的矛盾冲突,使这些矛盾冲突趋于缓解乃至于消除。信息社会中,面对如潮的信息人们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而且在“公众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直接混杂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和部门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引导,人们很可能无所适从。人们迫切需要有人能够向他们解释和分析这些信息的内涵。大众传播媒介无可避免地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传播学的研究同时表明:有效的舆论引导应当是双向交流的引导

44、。传播者通过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收信息能力的差异,随时动态地对传播效果予以检测,并随着不断调整传播策略和方法,真正进行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在目前状态下,我国的传播媒介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正确引导舆论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加强舆论引导的艺术,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其他目标。3教育大众媒介的教育功能与媒介传承文化的作用是一致的。“大众传播把文化传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享有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随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增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之增强。在实际

45、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经验不断丰富。利用这些或是习得、或是在实践中积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人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这样按部就班地在教师的讲解下获得。另一种则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的,在人类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各种传播媒介的作用十分巨大。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的传播,不但将前人的文化技术较为完善地传达给后人,保存和发展了文化遗产,还同时促进着社会成员社会化过程的逐渐完善。大众传播媒介诞生之前,个人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来自经验,观察和直接参与构成了儿童教育的大

46、部分。通过口头传递的知识和经验,随个人理解和记忆的差异而受到限制。号称弟子三千的孔子,流传下来的能反映他的思想的著作也仅论语(由他的弟子执笔记述)等寥寥数部。今天,在教育由“学校教育”“应试教学”向“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教育并非通过学校,而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习、积累而成的。据有关人士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大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的知识毕业几年后就已经淘汰了不少。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人必须不断地从各个渠道获得新的信息,对自己进行“充电”。在电脑逐渐发展普及的情况下,网络的发展更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所起

47、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乃至一些宣传品来获得新鲜资讯,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播电视节目中除了那些正规的课程以外,知识性、科普性的内容将知识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更是对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为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随着卫星传输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将成为人们接受再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4提供娱乐现代社会中,闲暇的时间,人们听音乐,看报纸,读杂志,听广播,看电视、电影,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娱乐工具和休闲手段。通

48、过这些活动,受众一方面接触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放松,同时还不断提高着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目前,电视连续剧已被证明为最受电视观众欢迎的艺术形式,电视也成为了世界上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众娱乐工具。通过电视,人们欣赏到了话剧、歌剧、舞剧、传统戏剧,以及曲艺小品,听到了通俗的、严肃的各种音乐会,看到了大型歌舞晚会和精彩的体育赛事,也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绘画、雕塑等,还在电视屏幕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山川美景,体会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尽管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一批传播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人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无影响,但大众传播媒介在普及文化艺术方面所起的作

49、用还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许多高雅的艺术被介绍到世界各地,使得那些从来未曾走出国门的普通民众也可以欣赏到卢浮宫的艺术品、倾听到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看到意大利的歌剧享受到各种富有西方浪漫气质的艺术作品的熏陶,也感受到东方文化中的历史积淀。大众媒介对于艺术的推广,对大多数公众的审美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区别,不能否认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之间的差距,但也不可否认大众传媒推动形成的大众文化对于普通人的艺术欣赏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大众传媒在他们的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作为大众媒体受众的人的艺术欣赏品位自然得到了提高。近几年,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个媒体提供给受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样,大量以生活休闲娱乐资讯为主体的报纸、杂志不断诞生,这些休闲性的内容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放松神经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的作用还有不少,如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的社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等,但上面这几项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