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1861 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 1894 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首先我们简单论述一下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目的。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分不开的。1860 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
2、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还有洋务派的整个活动都包含着自强御辱的意图,比如曾国藩办洋务的目的有两个:“剿发逆”和“勤远略”,并且曾国藩不止一次表明“明清内奸,暗御外辱” 1的思想。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办洋务是把自强御辱放在第一位的。左宗棠在他最初涉及办洋务的书信里,也表明了和曾国藩、李鸿章相同的意图,例如 1865 年(同治四年)他在致总理衙门的“书”中说:“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此项人断不可不罗致,此项钱断不可不打算,转瞬
3、换约,须预为绸缪也。” 2洋务运动在诸多方面都有发展,首先就是军事,这其中共创办了 20 多个军工厂,还建设了近代海军,并且还逐渐建设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并且还办了不少的学校来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第二便是民用企业,在交通运输、矿业、冶炼业、和一般工业都有涉及;第三是电报和邮政,电报业是洋务运动中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之一,洋务派创办电报之成功,使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电报的企图一直未能得逞,其保护中国主权之功,不可忽视,再一个就是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最后是教育,主要有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和传播科技知识。洋务运动历时 30 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
4、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下面将重点论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首先从生产力角度考虑:众所周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只有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条件下,生产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相反,一种生产关系如果已陈旧腐朽,与生产力发生矛盾,它就会限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异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这种矛盾最后只能通过社会革命,通过消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障碍的衰朽的生产关系来解决,其他办法都无济于事。洋务运动的必败就是由于直接违背了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因此,那种认为:“作为地主阶级,企图在封建根基上嫁接点资本主
5、义,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倾向,开明的表现。” 3这种所谓嫁接,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倾向”,而且在理论上是十分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是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反动,也是自然法则所不容许的。这决定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二是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考虑:洋务派在一开始就与清廷内部的顽固派有过激烈的争斗,在当时,清朝的部分军政大权,已由满人转到汉人手里,由中央转到“封疆大吏”手里,这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动摇,所以慈禧太后一边扶持洋务派,一边扶持顽固派,使两派相互制约,不停地明争暗斗,使得洋务运动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且当慈禧太后做寿需款时,曾征用
6、用来发展洋务运动的银两,为后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埋下了祸根。并且当时列强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富强起来,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压制洋务运动的发展,可见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利于洋务运动的发展的。三是从洋务运动的性质来说:洋务运动有浓厚的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还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
7、的。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济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下面谈谈洋务运动给我们的教训。首先是生产力,社会改革一定要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不能与实际相违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8、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4客观的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二是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一方面必须有勇气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知识,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而在此过程中,又应注意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的主权,同一切企图奴役和掠夺中国的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必须同国内的守旧顽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如果不能取得这些方面的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国家的富强就永远只是一个空想。改变传统的观念及思想,解放思想,如果不去解放思想,做再多也是无用功,思想的落后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发展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
9、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5不解放思想,人们对于先进事物往往纵使会极力去抵制的,尤其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是发展的最大阻碍。再有,人们应该有勇气去推翻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不应抱残守缺。洋务运动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好好研究,汲取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参 考 文 献1 曾 文 正 公 全 集 .“书 札 ”, 卷 二 十 二2 左 文 襄 公 全 集 .“书 牍 ”, 卷 七3 毛求实.论洋务运动.人民日报.1981 年 3 月 12 日,第五版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278 页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36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