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4659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英汉人名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摘要】:人名是一个符号,用于区别一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或者区别一个人群和其他所有人群。只有当我们开始了解一个社会里的成员,我们才有可能慢慢去了解这个社会其他的方方面面。而了解这个社会的成员,往往是从了解成员的姓名开始的。姓名不仅仅被视为人们相互区分的标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方式及特征和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更深入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关键词】:英汉人名、差异、文化内涵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2、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Absract: A name is a symbol, by which we can tell the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nations, or to distinguish one group of people from all the other groups. We can say we get to know some knowledge about all aspects of one specific socie

3、ty only when we start to know the members of this society. And starting to know the members of this society, more often than not, begins with knowing the names of those members. Apart from being considered the symbol of distinguishing people, a name is also rich in giving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4、history, language, psycology, religion, cultural norms, ethical values of one specific society. This paper aims at 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by analys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ructures, ways of naming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5、 names and Chinese names.1.英汉人名之间的差异1.1 在结构上的差异英汉人名拥有两民族的共同特征,即有名有姓。但其结构有别。英语国家人的姓名由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名+姓,或名+中名+姓。其排列次序恰好与中国人的姓+名相反,比如:Linda Jones, Kerome J.Kerome,有的人只有一个名字,比如-Christina,Lorenzo。也有人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名字,比如:Anna Nicole Smith。当然取三个以上名字的人是少数。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只用一个名字,即首名(first name )又称与名( given name )或教名( Chri

6、stian name),或洗礼名( baptismal name),总之与姓氏相对的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使用中名(middle name)或第三个名字。平时可省略或以首字母代替,在书写时按教名+中名+姓的次序排列,比如:Linda Jane Smith(林达.简.史密斯) 或 L. J. Smith (L.J.史密斯)。汉语人名系统中没有中名,中名是英语人名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名往往采用母姓,也有借用其他亲属,或所仰慕的名人的姓或名为自己的中名。例如:John Fitzgerald Kennedy 的中名就是他母亲的姓;英国文艺批评家 Frank Raymon Leavis 的中

7、名 Raymon 取自他的老师的姓。英汉姓名完全相反的排列是英汉姓名最明显的差异,是不同文化在人名上的体现,中国人的姓代表宗族、血缘关系,姓必然在前,因为它代表宗族;英语国家的人普遍强调个性、个体,这种观念反映再姓名上是名在前姓在后。1.2 在读音上的差异在对男女人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语人名中,从发音上看有两个突出的方面:第一是名字的长度方面。男子名多比女子名短,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典型的男子名 John, Jim ,Fred ,Bob,Jack 等,象 Nicholas, Christopher 是不大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女子名 Victoria, Katheri

8、ne, Elizabeth, Andrina 等,叫起来声调就自然柔和一些。Jack 是男子名,但 Jackie 可兼用做女子名和男子名,依此类推,可以看出诸如Bill/Billie, Bob/Bobie 等人名的属性。第二是重音的位置,从最近英国剑桥对一本英语人名词典的一项研究表明,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的人名中,男子名占 95%,女子名第一音节重读的占 75%。近一个世纪以来,流行的英国男子名都是第一个音节重读,女子名重读音节大都使用i,如 Tina, Kitty, Lisa, Lily 等。男子名中有i的很少,如 Steve, Peter, 等。女子名读音大多适宜元音结尾,要么最后一个音多

9、为鼻音,例如 Jane, Kathleen, Sabrina, Marilyn, Emma 等,这些女子名念起来有温柔之美感。中国姓名文化具有给男性起名一般选择表现阳刚之气,如赵钢、韩大力、王铁、赵海山等一般用来作男子名;而父母给女孩起名多选择表现阴柔之美的字,如秦雅芳、胡彩云、李淑贤、唐巧儿等多用来作女子名。英汉人名背后的文化差异2.1 汉语人名背后的文化差异中国人(主要指汉族人)的姓仅为百家姓,而名可谓五花八门,十分复杂,但深刻地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父母对儿女的不同期望。虽然名字的选择很广,但有些字在某一时期却重复出现,父母给孩子们选择名字完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1.1人们期

10、望孩子(男孩)健康长寿而取名为,如:永年、鹤年、千秋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而取贱名(特别在乡村)为:铁蛋儿、狗儿、大憨、石头等;希望儿子将来多福、富有而取名为:财望、永富、双喜等。期望儿子成为伟大的人而取名为:效禹、竟尧、有为等。2.1.2父母通常对女孩的期望值不高,一般希望女儿美丽、希望她们将来长得如花似玉,通常用美丽的飞禽花草来命名女子的名字,如:菊花、秋月、乡莲、月娥、玉蝶等;而常用凶猛的动物,雄伟的山、粗壮结实的石、树木之名来命名男子,如:金虎、大龙、恒山、宝石、柏年、劲松等。期望女儿有好的品德而给女儿取名为:淑贤、腆腆、淑芬等;有时还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如父母希望尽快生个儿子而给

11、女儿取名为:盼弟、招弟、来弟等。2.1.3解放初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人们会选择“中”、“华”、“英”、“明”、“国”等字作为名字或名字的一部分,表示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做了主人,大家坚信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必将自立于世界之林。2.1.4在文革时期(1966-1976),人们常选择“红”、“文”、“革”、“军”、“卫”等作为名字,这跟政治运动的关系密切。2.1.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取名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洋名中用,如给男孩取名为:大卫、约翰、汤姆等;给女孩取名为:玛丽、枝子、丽莎等,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2.2 英语人名背后的文化差异英美人的名字与姓氏相比要简单得多了。据说英美现在使用的

12、姓有 35000 个,而供人选择的名字却有限,只有 1000 多个。人们平常用的女性名大约有 500 个,男性名大约有 800 个。英美人在给孩子取名时,在名字的含义上比较讲究,他们和中国人一样,在给儿女取名时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祝福,乐意选用表示善良、美丽、健康、勇敢、聪慧、吉祥、优雅等含义的名字。2.2.1人们以花、鸟、弱小动物作女子名而很少用作男子名,因为他们认为以弱小动物作男子名有损男子气概:如:Daisy 雏菊、Flora 花朵、Lilian 百合花、Laura 月桂、Rosebel 小玫瑰、Avis 鸟、Stella 星星、Deborah 蜂王、Jemimi 鸽子、Hyacint

13、h 风信子等。2.2.2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是强壮的男子汉,所以与宗教和上帝有关的名字大多是男子名,女子名占少数。如:John 上帝是仁慈的、Saul 向上帝求来得、Jeremiah上帝的选民、 Eliot 上帝的礼物、Daniel 上帝必为我做主、Abran 圣祖、Godfrey 天赐的平安、Michael 似上帝、Dean 古代宗教、军事封号、Theodore上帝的礼物等;女子名如:Angela 天使、Dorothy 上帝的礼物、Elizabeth 奉献给上帝的祭品等也属于此类。2.2.3人们还习惯于将搏斗、武器或与此有关的词作为男子名。如:Oscar 天赐的矛、Gerald 矛之王、Edga

14、r 华美的矛、Barry 矛、Randal 盾狼、Alger 高尚的矛等。2.2.4人们一般还习惯于将表示勇敢、学识、权威、名声的词汇用作男子名。据资料统计,此类词用作男子名大约是用作女子名的三倍。如:Boris 勇士、Alexander 圣祖、万民之父、Arthur 雄熊;勇敢、力大 、Edmund 富有的保护神、Harold 统帅、Henry 家庭统治者、Elmer 高尚的著名、Victor 政府者、Muhammad 受赞美的、Neil 斗士、Owen 年轻的勇士、Walter 统帅等;此类词用作女子名的有:Hilda 战争女神、Mildred 有节制得力量、 Sibyl 女先知、Edit

15、h 战争幸运儿、Gloria 光荣、Judith 赞扬的、Victoria 胜利、Honora 荣誉、Bertha 光明的、著名的、Sarah 公主等。尽管英汉男女人名有一些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们选用的男孩、女孩的名字反映了父母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自的社会的观念。女性的名字应表现女性的美丽、温柔与“贤妻良母”的气质;女性不应跻身于社会事务,人们认为这是男子的领域,因此,女性为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而需要改用男子的名字。比如 19 世纪英国有一些女作家为了从以男性为中心的维多利亚旧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使自己的聪颖才智为社会所接受而改用男子名。英国女作家 Mary A

16、nn Evans 就采用了男性笔名 George Eliot;从此英国文学史上便留下来一个有着男性笔名的女性作家。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先后出版了诗集以及简爱、呼啸山庄等流传甚广的作品,但她们却采用了英国习用的男性名字为笔名,安勃朗特用的是阿克逊贝尔,夏绿蒂用的是柯勒贝尔,艾米丽用的是埃利斯贝尔。无独有偶,美国有位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苏珊伊丽沙白欣顿,在中学时就发表了局外人,出版商很快同意出她的书,但建议她笔名采用词首缩写,这样读者就不会看出她是位女作家。虽说她至今已出版了几十本少儿读物,但不少读者还误认为S.E.Hintor 是位男作家。以上例子说明名字往往和人们对男女两性的不同期待紧密相连,值得

17、欣慰的是这种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见了。3.英汉人名的联想意义英汉语中不少的人名,由于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的沉积,已经带有固有的联想内涵,带有明显的褒贬标记。比如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长袖善舞,天上宫阙,不再有人间悲欢离合,因此父母在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时愿意用嫦或娥的组词;同样,人们在给女儿取名时,非常愿意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貂禅、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的名字中的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美,但多愁善感,命运多桀,让人联想到她的不幸,很少有人愿意用此名作女儿的名字。男性人名如武大郎(五短身材、矮小丑陋)、西门庆(花花公子、吃喝嫖赌)、陈世美(忘恩负义、喜新厌旧)都带有贬义,听起来就讨厌,更不用

18、说用他们的名和字了。而尧、舜、康有为、梁启超、曾国藩则带有褒义,很多父母采用这些名字给儿子命名。英语人名同样赋予人们许多的联想。比如 Methuselah,让人联想到圣经中的长寿翁(969 岁);Alexander,人类的保护者,同时还让人联想到亚历山大大帝( 356-323B.C 马其顿国王),人们比较喜欢用此类名字命名自己的儿子;而像 Judas ,出卖耶稣的犹大、Adolf 及 Mussolini 对犹太人的疯狂杀戮,至今令人毛骨悚然,则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禁忌语,谁也不会用这些人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儿子。女性名字中,给人们美好联想的有许多,如 Helen,Helena 这样的名字让人想到引

19、发了特洛伊战争的古希腊美女;Angela 使人想到美丽的天使,父母很愿意给女儿取这类赏心悦目的名字;Padora,希腊神话里貌美性诈、给人类带来灾祸的女神,Methuda,希腊神话里面目丑陋、凶残无比的妖魔,象这样的名字,人们则是绝对不愿意用的。【结语】人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含义;通过不同社会人名异同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社会、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英汉人名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许多问题尚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解决。【参考文献】1. J.N.Hook. All Those Wonderful Name. M .Hillsdale,Nj: Erlbaum.2000.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4.王泉根.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