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133842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医学〗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学习目标,1. 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贫血孕产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熟悉妊娠合并症疾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3. 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妊娠合并症孕产妇实施整体护理,以降低围生期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 ,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心脏负担加重,正常心脏具有一定代偿功能,患病的心脏可随时出现代偿失调,发生心力衰竭。,【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一)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1. 妊娠期 心脏负担加重 2. 分娩期 诱发心衰 第一

2、产程 子宫收缩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 第二产程 宫缩加之产妇屏气用力导致腹肌、骨骼肌收缩, 使肺循环阻力及周围循环阻力均增加. 第三产程 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血窦内血液进入体循环,回心血量急剧增加;腹压骤降,大量血液涌向内脏,回心血量急剧减少. 3.产褥期 仍有发生心衰可能产后3日内,子宫缩复使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孕期组织间潴留液体也回体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加.妊娠3234周及以后、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心脏负荷最重,最易发生心力衰竭。,(二)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 心脏病不影响受孕,但如孕妇发生心力衰竭,由于缺氧可使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护

3、理评估】,(一)健康史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心力衰竭史、风湿热病史及既往心功能状态。了解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二)身体状况 1. 病人劳累后感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进行性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端坐呼吸,胸闷、胸痛及咳嗽、咯血、发绀等。心脏听诊有级以上舒张期杂音或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严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等。,2. 心功能分级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活动后有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 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 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4、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早期心力衰竭表现 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心率110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三)心理-社会状况 孕妇因自身患病影响胎儿健康而有自责、自卑感。因担心不能承受妊娠及分娩的压力,担心自身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而焦虑。 (四)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严重的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瓣膜运动异常、心脏结构畸形等。,(五) 处理要点 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和其它并发症者可以妊娠,但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心

5、衰,控制感染。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不宜妊娠。如已妊娠,应在妊娠12周以前行人工流产术。若已发生心力衰竭应待病情控制后再终止妊娠。,【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胎儿窘迫。 2. 活动无耐力 与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不全有关。 3. 焦虑 与担心胎儿和自身安全有关。,【护理目标】,1. 孕产妇不发生心力衰竭、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2. 孕产妇活动耐力增加,疲乏减轻,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孕产妇情绪稳定,焦虑减轻或消失。,【护理措施】,(一)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1. 妊娠期护理 (1)加强产前检查及家庭访视:妊娠20周前每2

6、周 检查1次,20周后每周检查1次。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变化,监护胎儿宫内状况,及早发现心衰和胎儿窘 迫征象。出现心力衰竭者随时入院治疗。预产期前 2周住院待产。,(2)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 (3)合理营养: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 低脂肪且富含铁、锌、钙的饮食,少食多餐,多 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防止体重增加过多,整 个孕期不宜超过lOkg。 (4)消除诱发心衰的因素:积极防治各种并发 症,如贫血、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等,如有感染征象,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2. 分娩期护理 (1)剖宫产者的护理:对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级,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做好剖宫

7、产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 (2)经阴道分娩者的护理: 临产后安慰鼓励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肌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剂。,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常规吸氧,随时评估心功能状态,正确识别早期心衰征象。 如发生心衰,立即高流量加压给氧,遵医嘱给予毛花甙丙(西地兰)0.4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第二产程避免产妇屏气用力,协助医生行阴道手术助产缩短产程,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各种准备。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诱发心力衰竭;出血较多时可静脉注射或肌注缩宫素1020U加强宫缩,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诱发心衰;遵医嘱输血、输液

8、时应减慢速度。,3. 产褥期护理 (1)产后3日内尤其24h内需绝对卧床休息,必要 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正确 识别心衰征象。 (2)心功能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指导产妇退 奶及人工喂养新生儿的方法。 (3)有便秘者按医嘱给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诱 发心衰。,(4)不宜再妊娠者于产后1周行绝育术。 (5)做好会阴护理,每日测体温4次,注意观察 伤口、子宫复旧、恶露、乳房等情况,发现感染 征象及时报告;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至产后 1周左右。 (6)新生儿按高危儿加强护理。,(二)减轻疲乏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每日保证至少10h睡眠, 中午宜休息12h,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根据 心

9、功能状况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提供良好的 日常护理,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三)消除焦虑 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和分娩环境,多与孕妇 及家属沟通,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及时提供信息, 安慰鼓励孕产妇,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心理,增 强信心,鼓励积极配合治疗,保障母儿健康。,多种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除此之外患者如有下列危险因素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 (一)病史 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一年内住过院、疑有误吸、神志异常、脾切除术后状态、长期嗜酒或营养不良。

10、 (二)体佂 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20X109/L;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CO2)50mmHg; 血肌酐106u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L;血红蛋白90g/L或血红细胞比容0.30;血浆白蛋白25g/L;感染中毒症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X线胸片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体交换恶化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

11、和治疗(肺炎引起的感染中毒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可认为重症肺炎。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均注重肺部病变的范围、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 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1. 帮助孕妇及其家庭成员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积极治疗心脏病。 2. 不宜妊娠者,嘱其严格避孕或采取绝育措施,并指导避孕方法;可以妊娠者,告知加强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时间,教会孕妇自我监测心功能和胎儿方法,出现心衰或胎儿窘迫征象及时就诊。 3. 合理饮食及休息,避免便秘、

12、劳累、情绪激动,预防感冒,以免诱发心衰。,【护理评价】,1. 孕妇有无心力衰竭、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2. 孕产妇疲乏是否减轻,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3. 孕产妇焦虑是否减轻或消失。,第二节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 (HBV)、丙型(HCV)、丁型(HDV)及戊型(HEV),以 乙型肝炎最常见。孕妇肝炎的发病率为非孕期的6倍,重症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1. 妊娠、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变化

13、,可使肝脏负担加重或使原有肝脏疾病的病情复杂化,易发展为重症肝炎,诱发肝性脑病,对孕产妇健康危害极大,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肝炎发生在妊娠早期可使早孕反应加重,晚期则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易发生产后出血;重症肝炎常并发DIC,威胁孕产妇生命。 病毒性肝炎的孕产妇,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胎儿畸形发病率增加约2倍。通过母婴传播,增加了围生儿感染的机率。,母婴传播 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分娩过程中接 触母血或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的母婴 传播途径有:垂直传播:HBV通过胎

14、盘引起宫内传播; 产时传播:为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 时接触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子宫收 缩使胎盘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感染; 产后传播:母乳喂养及接触母亲唾液传播。丙型和丁 型肝炎也存在母婴传播。戊型肝炎目前已有母婴间传播 的病例报告。,【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有无与病毒性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半 年内是否有接受输血、注射血制品史等。 (二)身体状况孕妇有不能用妊娠反应或其它原因解释的消 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 腹胀,伴有肝区痛、乏力、畏寒、发热、皮肤瘙 痒等症状。观察全身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现象, 检查肝脏大小,有无触痛、

15、叩击痛等。,(三)心理-社会状况 孕妇害怕病毒会传染给孩子,导致胎儿畸 形、死胎,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同时因需要隔离 治疗,病程较长,自尊受到影响,而有自卑、郁 闷、情绪低落等表现。 (四)辅助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17mol/L以上、尿胆红 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2. 血清病原学检测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对 明确病原体种类和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 HBsAg HBV感染的标志,见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HBsAb 曾感染过HBV,已具有免疫力 HBeAg HBV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强 HBeAb 血

16、中HBV减少,传染性降低 HBcAb-IgM HBV在体内复制,见于肝炎急性期 HBcAb-IgG 肝炎恢复期或慢性感染 3. 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 重症肝炎病人可有异常。,(五)处理要点 肝炎病人原则上不宜妊娠。处理原则与非妊 娠期肝炎病人基本相同。 1. 妊娠期 (1)轻型肝炎:妊娠早期,积极治疗待病情 稳定后行人工流产术。妊娠中晚期,注意休 息,积极治疗,加强监护,避免应用可能损伤肝 脏的药物(如雌激素、镇静麻醉药),并预防感 染,有黄疸者立即住院,按重症肝炎处理。,(2)重型肝炎 保护肝脏,积极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如改善氨异常代谢,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DIC及肾功能衰

17、竭。妊娠末期重症肝炎患者,经积极治疗24h后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2. 分娩期 分娩前配好新鲜血液备用;宫口开全后可行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助产,缩短第二产程;防止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胎肩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 3. 产褥期 选用对肝脏损害较小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新生儿隔离;免疫接种防止母婴传播。,【护理诊断】,1. 潜在并发症 肝性脑病,产后出血。 2.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营养摄入不足等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 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及存在母婴传播有关。 4. 母乳喂养中断 与保护性隔离有关。,【护理目标】,1. 孕产妇肝性脑病被及时预防或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

18、在正常范围。 2.孕妇能摄入足够营养,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 3.新生儿不被感染肝炎病毒。 4.产妇及家属能选择和掌握适当的喂养方式。,【护理措施】,1.积极防治并发症 (1)防治肝性脑病: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遵 医嘱给于各种保肝药物治疗,严格限制蛋白质摄 入,每日应0.5g/kg;增加碳水化合物,每日 热量维持7431.2kJ(1800kcal)以上。保持大便 通畅,减少氨及毒素的吸收,遵医嘱口服新霉素 或甲硝唑抑制大肠杆菌,减少游离氨及其他毒素 的产生。及时预防和纠正DIC。严密观察有无性 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前 驱症状。,(2)防治产后出血 产前: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

19、204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查血型及凝血功能,配新鲜血液、纤维蛋白原或血浆等,以备大出血时急用。 产时:保护产力,防止滞产及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减少出血。 产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子宫收缩、血压、脉搏、神志、尿量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2. 改善营养状况 向病人讲解摄取足够营养对身 体康复及胎儿发育的重要性,给予高维生素、高 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预防和纠 正贫血。 3. 防止感染 (1)防止交叉感染:肝炎孕产妇检查及分娩宜在 专设的诊室和隔离产房,所用物品、器械应单独 使用,用后及时用过氧乙酸消毒。孕妇在家休养 也应做好隔离,注意用物

20、、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对孕早期需终止妊娠者做好严格消毒、手术配合 及隔离护理。,(2)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阳性孕妇于妊娠28周起每4周进行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肌内注射,直至分娩。 分娩期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程延长、软产道裂伤、羊水吸入和新生儿产伤。 胎儿娩出后,留脐血做血清病原学检查。 新生儿隔离4周,母血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产妇均不宜哺乳。 新生儿免疫接种:主动免疫为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30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g;被动免疫为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0.5ml,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0.16mlkg;联合免疫为出生后6

21、h内和1个月时各肌注HBIG1ml,乙肝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联合免疫有效保护率可达95%。,4.指导新生儿喂养 目前主张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性的母亲可为婴儿哺乳。对不宜哺乳者,应教会产妇及家属人工喂养的知识和技能。 5.健康指导 有病毒性肝炎接触史者,甲肝注射丙种球蛋白,乙肝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起预防作用。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免增加肝脏负担,随病情好转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乏为度。 指导孕妇及家属做好预防隔离,孕妇用过的物品用过氧乙酸、漂白粉等消毒液擦拭或浸泡。 不宜哺乳者应及早退奶,退奶不能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雌激素,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继续为产妇提供保肝治疗指

22、导,加强休息和营养,促进康复。指导避孕措施,禁用避孕药,痊愈后至少半年,最好2年再生育。,【护理评价】,1. 孕产妇肝性脑病是否得到及时预防或有效 控制,产后出血量是否在正常范围. 2. 孕妇营养是否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 3. 新生儿是否感染肝炎病毒。 4. 产妇及家属能否选择和掌握适当的喂养 方式。,第三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及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糖尿病孕妇的80%。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

23、母儿均有较大危害。,【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病情加重,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这与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变化有关。,2.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糖尿病妇女的受孕率低, 流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难产、 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易合并感染,以 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生 长受限、早产、胎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严重 时危及新生儿生命。,【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

24、询问过去生育史中有无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死亡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绝大多数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外阴阴道瘙痒等。此外应注意评估糖尿病孕妇有无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等。,(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担心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较大,孕妇及家属多有焦虑、自责等情绪反应。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 (2)糖筛查试验: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于妊娠2428周进行

25、。50g葡萄糖溶入200ml水中,5min内服完,服后1h测血糖7.8 mmol/L(140mg/dl)为糖筛查异常。对糖筛查异常的孕妇需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禁食12h后,口服葡萄糖75g,测空腹及服糖后1、2、3h的血糖。其血糖异常的标准值分别是:空腹5.6mmol/L、1h 10.3mmol/L、2h 8.6mmol/L、3h 6.7mmol/L。若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标准值,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标准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2.并发症的检查 包括眼底检查、24h尿蛋白定量测定、尿酮体及肝肾功能检查等。 3.胎儿监护 可通过产科检查

26、、B超、羊水检查及胎儿电子监护等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及胎儿成熟度,注意有无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 (五)处理要点 糖尿病妇女于妊娠前即应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妊娠的可能性。病情严重者应严格避孕,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及早终止。允许妊娠者,须在内科、产科医师的密切监护下将孕妇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并选择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护理诊断】,1. 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糖代谢 异常有关。2. 有受伤的危险 与糖尿病引起的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有关。3. 知识缺乏:缺乏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1. 严格控制血糖,纠正营养失调(

27、1)控制饮食:糖尿病孕妇饮食控制非常重要, 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仅用饮食控制即可维持血 糖在正常范围。孕期营养的目标是摄入足够的热 量和蛋白质,保证胎儿的发育并避免发生酮症酸 中毒。孕早期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 每周热量增加3%8%。,(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使体重增加不至过高,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运动方式可 选择散步,一般每日至少1次,每次2040min,于餐后1h进行。整个妊娠期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kg范围内较为理想。 (3)合理用药:对饮食、运动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孕妇,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避免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胰岛

28、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因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均能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毒性反应,故孕妇不宜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般妊娠20周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临床上常用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2.加强监护,防止围生儿受伤 (1)妊娠期:定期B超检查,确定有无胎儿畸形,监测胎头双顶径、羊水量、胎盘成熟度等。指导孕妇胎动计数。胎盘功能检查。 胎儿电子监护,妊娠32周起,每周进行1次无应激试验(NST),36周后每周2次,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2)分娩期:产程中应随时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防止发生低血糖。密切监测宫缩、胎心变化,避免产程延长,应在12h内结束分娩,产程16h易发生酮

29、症酸中毒。 (3)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时应取脐血检测血糖;新生儿无论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提早喂糖水,早开奶,娩出后30min开始定时喂服2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发生。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h内血糖恢复至正常值。,3. 健康指导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恶露情况,预防产褥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母乳喂养,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母亲,哺乳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定期接受产科及内科复查,对其糖尿病病情进行重新评价。产后应长期避孕,不宜采用药物避孕及宫内避孕器具。,第四节 妊娠合并贫血,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占妊娠期贫血的95%。另外有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0、,【缺铁性贫血对妊娠的影响】,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低下,对分娩、手术和麻醉 的耐受能力降低,即使是轻度或中度贫血,孕妇在 妊娠和分娩期间的风险也会增加。重度贫血可导致 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 出血、失血性休克、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危及孕产 妇生命。孕妇患重度贫血时,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等不良后果。,【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有无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寄生虫病或消化道疾病史,有无长期偏食、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病史。 (二)身体状况轻度贫血者多无明显症状,严重贫血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腹胀

31、、浮肿等表现。检查可见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脱发、指甲脆薄等,并可伴发口腔炎、舌炎等。,(三)心理-社会状况 贫血对母儿可造成不利影响,孕妇及家属多有焦虑不安等心理。 (四)辅助检查 血象检查及血清铁浓度测定是诊断贫血并判定其程度的主要依据。 诊断标准 孕妇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51012L,血细胞比容O.30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血清铁6.5molL(35gd1),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导致的疲倦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 与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护理措施】,1.减轻疲乏 指导正确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以口服铁剂为主,硫酸亚铁0.3g,每日3

32、次, 同时服维生素C300mg或10%稀盐酸0.52ml以促 进铁的吸收;铁剂应饭后服用;重度贫血、严 重胃肠道反应不能口服铁剂者,可给予右旋糖 酐铁或山梨醇铁深部肌内注射。,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左侧卧位,根据身体状况适当体力活动,避免劳累;严重贫血者充分休息并注意安全,避免因头晕、乏力晕倒而发生意外;指导母乳喂养,但要避免疲劳,重度贫血不宜哺乳者指导产妇及家属人工喂养的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重度贫血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胎心变化,以防贫血性心脏病、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并发症。 2.预防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 感染。接产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产

33、后做 好会阴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按医嘱给予抗 生素,严密观察有无感染征象。,3. 健康指导 孕前应积极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 加强孕期营养,摄取高铁、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蛋类、菠菜、甘蓝、葡萄干、胡萝卜等,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妊娠4个月起应常规补充铁剂,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3g,预防妊娠期贫血;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贫血并纠正,指导正确服用铁剂的方法。,多种 肺炎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型致病力最强。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

34、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一)寒战、高热: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现状与发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