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威远县龙会中学 李新明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短短的 36 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诗集 4 部,散文集 4 部,小说集 1 部,剧本 1 部,译作 5 种,以及信札、日记 4 种。这个锐意追求“诗美” 、追求“诗化生活” 、这个“确是有愿心想把教学设计文章当教学设计文章写的一个人”(徐志摩) ,这个老“想飞”
2、如天马行空的诗人,1931 年 11 月 19 日,坐飞机飞至济南城南州里党家庄,因大雾误触开山山顶去逝后,他的梦永远成了一个梦,可他的诗却留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读者吟颂不衰,他的追求、他的奋斗、他的精神却是人们永远也谈论不完的话题。蔡元培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黄炎培的诗则长歌当哭:天纵奇才死亦奇,/云车风马想威仪。/卅年哀乐春婆梦,/留与人间一卷诗。/白门哀柳锁斜烟,/黑水寒鼙动九边。/料得神州无死所,/故飞吟蜕入寥天。/新月娟娟笔一支,/是清非薄不凡姿。/光华十里联秋骂,/哭
3、 到交情意已私。然而, “康桥”则是他短短一生的亮点,辉煌一生的转折点,更是徐志摩成为徐志摩的奠基。正是这两年的康桥生活凝结成了徐志摩生活中那非凡响的“康桥情结” 。 一、康桥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桥”实际上是在英国东南部的剑桥。1920 年 9 月,24 岁的徐志摩,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的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跟赖斯基教授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1921 年,认识了狄更生,并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当特别生。1922 年 10 月从英国返回中国。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 “那何畔的金柳,/是夕
4、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再别康桥第二节、第三节) 这岸边柳树倒影康河,浸透了诗人的欢喜,更蕴含了诗人的眷恋,而康河的水草,则更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一个老村子“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我所知道的康桥 ) 没有康桥的美景,写不出这样优美的诗。 “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有相当交情的。 ” 二、康桥遗梦
5、 出身于浙江硖石镇一个铜臭熏人而附庸风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生活倾向明显的富裕商人家庭的徐志摩,既禀赋着极高的文才,又加之矫矫出尘的外表:颀长身躯,长长脸蛋,宽阔额角,炯炯目光,大大鼻子,白析饥肤。不知是多少女郎的偶像,不知是多少北平少女的“梦中情人” 。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张幼仪成了他的元配夫人。徐志摩是那么的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他嘴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1920 年夫妻分居数年,当时情势,不可能不让张幼仪出国。出国后,他们就在“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叫沙士顿的地方租了几间小屋住下” 。那么,感情生活应该是充实的吧!可是一心想往自由生活的他,怎么能就束缚在这样环境
6、里呢?或者,倒不如说这样的环境束缚了他?他多么想有自己诗化生活啊! “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见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见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 ,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蜜甜的闲暇。一晚又一晚的,只见我出神似的倚在桥阑上向西天凝望。 ”(我所知道的康桥) 你看,这就是当年和张幼仪一起生活在康桥上的徐志摩先生的自白。他就这样敝下妻子,一个人去“单独”去了。去到他“蜜甜的单独”的康河上过他属于自己的“真愉快”的时光去了,甚至整宿整宿在康河边上做他自己的梦: “
7、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再别康桥第四节、第五节) 这里诗人的留恋已经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之中了,挥篙泛舟,去寻他自己个性的梦,而且情不自禁的要高歌,快乐到了极点,感情到了极点。可这都是康桥生活的积淀: “你站在桥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象没有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
8、出桥影,翠条余似的向前滑了去。 ”(我所知道的康桥 ) 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呀!是女郎在撑,撑出寻找理想的长篙!更是徐志摩在撑,他多想撑出自己的长篙呀!女郎撑船是风景,徐志摩是在观赏风景,殊不知,徐志摩本身就是风景,今天我们不是又在观赏这一幅风景吗?可是他怎么能够放歌,又怎么能够找到美梦呢? 三、康桥情结 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游学于康桥。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唤发的他,在这里接受了文学洗礼。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因为,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娓娓的康河
9、波光潋滟神思恍惚中沉淀了多少文学孕思。他说:在康桥之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1922 年 8 月,他离开康桥返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 康桥,再会吧 任地中海疾风东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 瞻顾颜色 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 上市时节,盼我会笑归来, 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而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是其“康桥情结”表现极致之作,虽然一生诗文中少不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康桥情结” 。 正如储安平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
10、座最牢固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 ”(悼志摩先生 )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浪漫才子。 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呤的俗套,显出了飘逸之美,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离别呀?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再别康桥第一节、第六节、第七节)
11、 这是第一、第六、第七节。第一节: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的情景,抒写难舍难分的离情。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愁。 再别康桥是典型的“康桥情结”的体现。感情主线是惆怅的哀惋的离情。第一节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第二、三、四、五节是对康桥美好的回忆,进而由此产生“寻梦”的幻想,第六、七节,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因此主线是离别之情的“愁乐愁” 。然而感情副线则是对康桥的追忆、思念、爱恋,而且爱恋之深之重是可以从以后多篇教学设计文章中读到的。他的散
12、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就把康桥写成了一方圣土。因此,表面上看此时是一首离别诗,但说是一篇忆念诗又何尝不可。只是,我们完全可以来深思一下为什么对康桥挚爱之深。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正是其鼓舞人们上进的一个方面,也正体现了“五四”精神。他在康桥的自然风景中大彻大悟:“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 ”“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离一天。 ”“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我们的病根就有缓和的希望。 ”因此是因为康桥的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失落在这里的梦幻,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热爱,而使之对康桥难舍难分。在康桥这里充满了浪漫诗人所需要的古老、宁静、恍惚的氛围,更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怎能不凝固为诗人解不开的“康桥情结”呢?更何况离开康桥后生活情感决非如康桥的宁静,而整日奔波乃竟为了生计,更增加诗人对康桥幻梦的不断追寻。这也许就是“康桥情结”永伴始终之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