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FSHG/KL.CX14200955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防止不合格原材料的非预期使用、不合格半成品的安装及不合格产品的交付,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等进行控制,以保证向顾客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合格产品。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空冷器制造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3 职责3.1 技术质量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编制、修订及监督实施。3.2 质检科负责材料领用后及产品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检验、判定。3.3 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评价,决定处置方式,提出处理方法。3.4 物装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外协件
2、、外购件不合格品进行检验、判定、标识、记录、隔离,并负责与供方联络和处理。4 工作程序不合格品控制工作流程图见附录。5 管理内容与方法5.1 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分类5.1.1 依据国家、行业现行有效的质量评定标准,以及对产品制造质量、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和造成损失大小,把不合格品分为三类: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产品质量工艺性能的改变不足以影响适用性和安全生产的为轻微不合格品。产品质量工艺性能的改变使产品使用略有改变,但不影响安全生产的为一般不合格品。产品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的改变影响安全生产的为严重不合格品。5.1.2 不合格品按发现阶段分为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不合格产品
3、。5.2 不合格品的报告5.2.1 采购的原材料、配件及顾客财产,发现不合格品,发现部门有权进行拒收,经材料责任师审定,并反馈给物装部门进行处理。5.2.2 质检部门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查员填写质量检查意见通知书,一式三份,下达到责任单位,整改完毕后签署整改结果返回质检部门。5.3 不合格的标识和隔离不合格品的标识按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控制程序进行,由责任单位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并保护好标识。5.4 不合格品的评审5.4.1 不合格品的评审方式,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会议评审、现场评审、记录传递评审等多种方式。5.4.2 责任部门能自行处置的不合格品,自行组织
4、评审,制定整改措施,将整改结果以质量整改意见通知书方式返回质检部门。Q/FSHG/KL.CX142009565.4.3 责任单位不能自行处理的不合格品,填写辽 B7-25不合格品处理单,提交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组织质检部门、物装部门、责任单位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明确不合格的性质和程度,确定处置方式,报技术总负责人审批。5.5 不合格品的处置5.5.1 不合格处置方式依据评审结果可以有:返修、回用(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拒收、报废等方式。不合格的分类及处理方式不合格的处理产品类别轻微 一般 严重采购的 拒收 拒收 拒收进入施工现场(库存)的 返修、让步接收 降级、返修 报废
5、原材料顾客提供的 向顾客报告 拒收,并报告顾客 拒收,并报告顾客半成品 返修、让步接收 返修、降级 报废、拒收成品 返修、让步接收 返修、降级 报废5.5.2 技术部门应根据评审结果,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需顾客同意的,技术部门应将评审结果传递到经营部门,由经营部门及时报告顾客。5.5.3 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品处理单,如可自行解决,达到合格标准,则按处置决定要求自行解决;如无法解决,工程部门协调组织,按要求处理。5.5.4 经返修后,质检部门应按原检验试验标准重新进行检验试验,并在不合格品处理单签署意见,合格后方可转序或出厂。5.5.5 凡未经处置的不合格品一律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6、或出厂。5.5.6 不合格品处置后,由分公司质检部门编制不合格报告,对于不合格品的性质、评审意见、处置方式及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的建议都应在不合格报告中体现,并报检验责任师审核,质保师签发。5.6 记录管理有关不合格品的记录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各相关部门保管好记录。 6 相关文件6.1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控制程序6.2 检验控制程序6.3 文件控制程序7 质量记录7.1 质量检查意见通知书7.2 不合格品处理单7.3 不合格品评审记录7.4 不合格报告Q/FSHG/KL.CX14200957(规范性附录)不合格品控制工作流程图发现并报告不合格分 类标识、记录、隔离评 审报告签发返 修让步接收 降级使用 拒 收报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