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将相和授课时间:2011-4-12授课地点:512 课室授课教师:张晶授课内容:第 18 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建的联系。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过程:、 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1 复习上节课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 将相和”这篇课文,大家能否说说课题中的“ 将” 指的是 谁?“相”指的是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吗?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呢?2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其他两个两故事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时目标) 齐读课文第 11-15 自然段,想一想
2、,在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找出蔺相如的语言,并模仿表演一下。 A:“请您为赵 王击缶。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问:为什么蔺相如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要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 说在渑池之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借机羞辱赵王。 )B:秦王没占到便宜,为什么又 让赵王回去?(他知道廉 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 同学们,请大家一起评论评论,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成了平手? 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 赵国是弱国,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却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与蔺相如的身份不同,要求的方法也
3、不一样。所以 说赵国占了上风。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请两位同学模仿蔺相如的语气说话。3 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负荆请 罪” 。 分组朗读:第一组朗读第 16 自然段,第二组朗读第 17 自然段,第三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比一比哪个组读的最好,最具有感情色彩。 思考:为什么廉颇不服气?(指名读廉颇的话。 ) 这个故事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真的有罪吗?(可以说有: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也可以说没有:廉颇只能说是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 这说明廉 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表演“负荆请 罪” 从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
4、为重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二、回顾全文,总结主要内容。1、理解“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的含义(怎样来的?)2、说说三个故事间的联系。(第一个故事的结局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导致了第三个故事的发生。 )3、出示小黑板,进行小练笔,总结全文。小练笔:因为蔺相如在( )立了功,做了( );又在( )立了功,做了( )。廉颇( ),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 ),很受感动,就( ),两人又和好了。4、“小小人物评论会”, 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三、布置作业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完成同步作业第 18 课。板书设计:18、将相和完璧归赵 立功 机智勇敢蔺相如 渑池之会 再立功 心胸宽广廉颇 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原因) (结果)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