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一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1城市功能区合理规划的意义它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在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应设置防护带。2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规模小、无污染的
2、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严重污染、一时难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等,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典型企业布局遵循以下原则: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 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可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开发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商
3、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便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奶牛场、蛋鸡场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例 1 下图是“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1)该城市盛行风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 B东北C西南 D西北(2)该城市的最主要职能是( )A文化中心 B商业中心C行政中心 D经济中心(3)商业中心最宜布局的区域是( )A B C D专题二 我国的城市化1我国城市化进程(1)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较低。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 年,由于国家控制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非常缓慢
4、,城镇人口由 1949 年的 10.6%增加到 17.9%,30 年间城镇人口仅增加了 7.3 个百分点; 19781996 年为加快阶段,1996 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29.4%;1996 年以后为迅速发展阶段,从 19962006 年,仅 10年的时间,城镇人口增加了 14.5 个百分点。(2)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不合理,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进程慢,大城市数目多,人口规模大,且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中小城市没有得到合理发展。2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大城市是
5、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支柱。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积极建设郊区小城镇,促进郊区城市化。中等城市是工业基地、交通枢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类城市一般不发展成大城市,而是因地制宜地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合理发展。小城市分布广,是大中城市与乡镇间联系的纽带。合理发展小城市,把工业向县城扩散,可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推进乡村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优化、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都有特殊的意义。但小城镇的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
6、效。3我国的主要城市带我国有三个主要城市带,即沪宁杭、京津唐和辽宁中部,其中沪宁杭是世界 6 个巨型城市综合体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城镇较集中的地区还有珠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中心) 、胶济地区( 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和闽东地区(以福州、厦门为中心) 。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非农业化水平高,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好。例 2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蓝皮书”显示,中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至2009 年底。全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 6.2 亿,比重上升到 46.6%。读以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回答(1)(2)题。(1)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中国城市化已经处于 阶段B中国的城市化
7、进程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C近几年,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D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人口数量均少于美国(2)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B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人口由乡村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C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进入阶段D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早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多于发展中国家专题三 城市化的含义、内容、标志和意义项目 内容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又叫 城镇化人口城市化 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多的过程地域城市化 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的过程景观城市化 城市景
8、观的推进过程文化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现象,意味着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向农村的扩散内涵产业城市化产业化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化,即农业活动部分向非农业活动的转化过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标志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意义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升级 结构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 力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
9、 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例 3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专题四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城市地价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地价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变化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
10、距离递减示意图付租能力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的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区位选择原因最大程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重大,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例 4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1)该城市 2000 年与 2007 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
11、中心 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城市规模扩大A BC D(2)在 2007 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蔬菜种植基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 大学城美术馆A BC D章末整合例 1 (1)A (2)C (3)D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之上,盛行东南信风,其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应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例 2 (1)C (2)B 中国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推动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例 3 (1)D (2)C 此题考查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知识。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20 世纪 90 年代大约在 30%左右。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城市化水平低于美国,但城市人口总数多于美国。在图示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和人口数增长率都较高。例 4 (1)C (2)B 第(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距市中心不同的各地段地价均有上涨,距离近增幅大,距离远增幅小;远郊地区范围扩大了。第(2)题,考查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和布局要求。种植业付租能力很低,需布局在远郊,要求用地开阔、规整;美术馆布局需近人口稠密区,最好是市中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