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泉口镇初级中学 宋正飞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5) (6)班数学教学工作,因为两个班级为平行班,所以在基础和思维能力上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书写马虎不严谨,课堂比较喧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听讲,演绎推理能力差距比较大,两极分化太严重,且低分太多。一部分同学觉得数学太难,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二、指导思想:九年级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
2、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三、教学内容:本学期九年级数学所用教材由湖南教育出版,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 反 比 例 函 数 第 二 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 三 章 图 型 的 相 似 第 四 章 锐 角 三 角 函 数 第 五 章 用 样 本 推 断 总 体 。 四、教学目标:在反比例函数这章,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关系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元二次方程这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
3、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图形的相似要掌握线段的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黄金分割,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及性质以及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要熟练掌握锐角三角比的意义及特殊角的三角比。知道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比的计算。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其应用。用样本推断总体要学会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方法,掌握统计的简单应用。五、教学重点、难点 反 比 例 函 数 的 重 点 是 : 掌 握 反 比 例 函 数 的 图 像 与 性 质 ;难 点 是 : 用
4、 反 比 例 函 数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重点 是 : 掌 握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多 种 解 法 ; 难 点 是 : 会 运 用 方 程 和 函数 建 立 数 学 模 型 , 鼓 励 学 生 进 行 探 索 和 交 流 , 倡 导 解 决 问 题 策 略的 多 样 化 。 图形的相似的重点是: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正确地选择关系式,先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正确地计算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用 样 本 推 断 总 体 的重 点 是 通 过 实 验 活 动 , 理 解
5、总 体 平 均 数 与 方 差 的 估 计 方 法 。 难 点是 统 计 的 应 用 。六、教学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七、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共 9 课时1.1 反比例函数 2 课时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课时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 课时
6、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共 17 课时2.1 一元二次方程 2 课时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7 课时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 课时2.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 课时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共 21 课 3.1 比例线段 3 课时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 课时3.3 相似图形 2 课时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7 课时3.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 课时3.6 位似 3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四章 锐角三角函数 共 13 课时4.1 正弦和余弦 4 课时4.2 正切 2 课时4.3 解直角三角形 2 课时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第五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 共 7 课时5.1 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2 课时5.2 统计的简单应用 3 课时小结与复习 2 课时拟写人:宋正飞2017 年 8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