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0920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宣贯第三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 D64-2015) 宣贯3,同济大学 徐俊 博士 2016年8月,主要内容,新规的背景和主要原则,第一章 总则,第三章 材料,第四章 结构分析,第五章 构件设计,第六章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第七、八、九章,第十三章 缆索,第十四章 铺装,6连接的构造和计算,保留了原规范的主要条款,参照欧美规范及我国钢桥修建实践,增加补充了一些新的条款。 增加了6.1,6.1 一般规定,6.2 焊接连接,6.3 栓、钉连接,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1 一般规定,连接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板件间的连接应优先选用焊接,杆件或梁段之间的连接可选用焊接、螺

2、栓或焊接与螺栓的混合连接。 螺栓连接可分为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对主要受力结构,应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对次要构件、结构构造性连接和临时连接,可采用普通螺栓连接。 必要时可采用铆钉连接。,6.1 一般规定,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1 一般规定,接头处各杆件轴线宜相交于一点。不能交于一点时,应考虑偏心的影响。 桥面板块划分宜避开轮迹线。 焊接和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同时并存的连接应慎用,当必须使用时,其所采用的工艺应保证接触面不变形,该混合连接所传递的力应由两种连接按各自的承载力依比例分担,且使混合接头的内力设计值不大于其二者承载力总和的90%。,焊接的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

3、.2 焊接连接,6.2.1 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适应。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较低强度钢材牌号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6.2.2 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低温冲击功、延伸率不应低于母材的标准值。 6.2.3 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宜避免焊缝立体交叉、重叠和过分集中。焊缝宜对称布置于杆件的轴线。 6.2.4 焊件厚度大于20mm的角接接头,应采用不易引起层状撕裂的焊接接头构造。,6.2.8 焊接质量等级,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焊脚尺寸,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9 角焊缝hf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1 对搭接角焊缝,当材料厚度小于8mm时,最大尺寸应取材料的厚

4、度;当材料厚度大于或等于8mm时,最大尺寸应取材料厚度减去2mm。2 对角接和T型连接角焊缝,最小尺寸按表中的规定取用,同时焊缝最大尺寸不应超过较薄连接部件厚度的1.2倍。3 对不开坡口的角焊缝的最小长度,自动焊及半自动焊不宜小于焊缝厚度的15倍,手工焊不宜小于80mm。6.2.11 角焊缝的焊脚边比例宜为1:1。当焊件厚度不等时,可采用不等的焊脚尺寸。在承受动荷载的结构中,角焊缝焊脚边比例,对正面角焊缝宜为1:1.5(长边顺内力方向);对侧面角焊缝可为1:1。角焊缝表面应做成凹形或直线形。,焊角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10 用于受力连接的角焊缝,两焊角边的夹角应

5、在60至120间,且宜采用90直角焊缝。而部分焊透的对接和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的角焊缝,其两焊角边的夹角可小于60,但应详细注明坡口细节。,间断焊,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12 主要受力构件不得采用断续角焊缝。6.2.13 次要构件或次要焊缝连接采用断续角焊缝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当部件受压时,其相邻两焊缝在端与端之间的净距均不得大于按较薄部件厚度的12倍或240mm;当部件受拉时,不得大于按较薄部件厚度的16倍或360mm。2 当焊缝用于连接加劲肋和一受压或受剪的板或其它部件时,焊缝间的净距不得大于加劲肋间距的四分之一。3 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间断焊缝,在其所连部件的每一

6、端均应设置焊段。4 在拼合构件中,板件用间断焊缝连接时,在其板件端部每一边所布置的焊缝长度均不应小于该处最窄板件厚度的四分之三。,基本不用,杆件与节点板,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11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宜采用两面侧焊,也可用三面围焊。承受静荷载的结构宜采用两面侧焊,承受动荷载的结构宜采用围焊。围焊的转角处必须连续施焊。当角焊缝的端部在被焊件转角处时,可连续地绕转角加焊一段2hf的长度。,角焊缝的有效厚度,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直角焊缝斜角焊缝, =0.7 , = 2 (60),部分融透焊缝的有效厚度,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部分焊透焊

7、缝设计应规定熔深尺寸。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的有效厚度取为:, = (60), =3 (60),6.2.19 焊缝的计算长度,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有效长度lw应按以下规定采用: 1 采用引弧板施焊的焊缝,其计算长度应取焊缝的实际长度;未采用引弧板时,应取实际长度减去2hf。 2 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当受动荷载时,不宜大于50 hf;当受静荷载时,不宜大于60 hf。当计算长度大于上述的数值时,其超过部分在计算中可不予考虑。在全长范围内均传递内力的焊缝,其计算长度可不受此限。 3 侧面角焊缝或正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8 hf。 4 当搭接接头钢板端部仅有两侧角焊缝连接时,每

8、条侧面角焊缝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侧面角焊缝之间的距离;同时两侧角焊缝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t(t12mm)或200mm(t12mm),t为较薄焊件的厚度。,对接焊缝的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20垂直于构件受力方向的对接焊缝必须焊透,其厚度应不小于被焊件的最小厚度。焊缝宜双面施焊,坡口边缘应进行机械加工。6.2.21 在对接焊缝的拼接处,当焊件宽度不等或厚度相差4mm以上时,应分别在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将一侧或两侧做成坡度不大于1:5的斜角;当厚(或宽)差不超过4mm时,可采用焊缝表面斜度来过渡。,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6.2.22 为避免焊缝集中而产

9、生的不利影响,有关焊缝位置宜错开。受疲劳控制的焊缝应错开孔群和圆弧起点100mm以上。6.2.23 不得采用间断对接焊。部分焊透对接焊不得用于传递拉力,也不得用于传递绕焊缝纵轴的弯矩,可以传递剪力。,6.2.24 对接焊缝的计算,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承受轴力承受轴力、弯矩与剪力, 0 = 0 或 c , 0 = 0 ( + ) 或 c , 0 = 0 , 0 2 +3 2 1.1 ,由等强度原则,一般不必算,6.2.25 角焊缝的计算,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2 焊接连接,单一荷载作用下 正面角焊缝 侧面角焊缝 在多种力综合作用下, 0 = 0 , 0 = 0 , 0 2

10、 +3 ( 1 + 2 ) 2 ,6.3 栓钉连接,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1 栓、钉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型钢构件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拼接件宜采用钢板。 钢板容易与型钢密贴 2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不得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6.3.2被拼接部件的两面都应有拼接板,拼接板的配置应使杆件能传递截面各部分所分担的作用。,拼接板强度宜大于被拼接板,拼接板形心宜与被拼接板形心重合,栓钉间距,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3 螺栓或铆钉应对称于构件的轴线布置。,6.3.6 高栓孔径,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6高强度螺栓

11、孔可采用钻成孔,孔径与螺栓公称直径d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6.3.6的规定。,6.3.8 栓钉数量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8受力构件节点上连接的栓、钉数量和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受力构件在节点连接的螺栓(或铆钉)或接头一边的螺栓(或铆钉),最少数量:1) 一排螺栓时2个,一排铆钉时3个;2) 二排及二排以上螺栓(或铆钉)时,每排2个。 2角钢在连接或接头处采用交叉布置的螺栓(或铆钉)时,第一个螺栓(或铆钉)应排在靠近边角钢背处。 3 螺栓(或铆钉)连接接头的栓(或钉)数量,对主桁架杆件或板梁翼缘宜按与被连接杆件等强度的要求进行计算;对联结系和次要受力构件可按实际

12、内力计算,并假定纵向力在栓(钉)群上是平均分布的。,最多数量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及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确定,(中较弱杆件),6.3.8 栓钉数量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4 受压杆件的螺栓或铆钉接头,可采用端部磨光顶紧的措施来传递内力,此时接头处的螺栓(或铆钉)及连接板的截面积,可按被连接构件承载力的50计算。在同一接头中,允许螺栓或铆钉与焊缝同时采用,不得按共同受力计算。 5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轴向受力构件连接板上的栓(或钉)数量应予以增大:1) 构件的肢与节点板偏心连接,且这些肢在连接范围内无缀板相连或构件的肢仅有一面有拼接板时,其栓(或钉)总数应增大10;2) 对铆

13、接构件截面的个别部分不用连接板直接连接,其连接铆钉数应予增加,隔一层板增加10;隔两层或两层板以上时增加20;3) 当隔着填板连接时,连接铆钉数应增加10;当填板在顺受力方向伸出连接范围之外有一排铆钉时,连接板上的铆钉可不予增加。,6.3.9 普通栓钉抗力,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抗压 抗拉 抗剪 拉剪,6.3.10 高强螺栓抗力,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抗剪 抗拉 拉剪,6.3.11销接的验算,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11 销接的接头作用力应按被连接杆件的实际内力计算。对受压或受拉的销接构件,均应按扣除销孔的净截面计算。节点销子应

14、计算孔壁承压应力,当销子的长度大于直径的两倍时,对承受挠曲的销子可按简支梁进行计算,并假定各集中力作用在与销子相接触的各板条的轴线上。销接接头若承受风载和不对称荷载作用,应计及其影响。,6.3.8 被销连接件的要求,6 连接的构造和计算/6.3 栓、钉连接,6.3.12销接接头中,带销孔的受拉构件,其销孔各部尺寸应满足以下规定:1 垂直杆轴方向并通过销孔中心的净截面积应比构件计算所需的净截面大40;2 由杆端到销孔边的截面积不应小于构件计算的截面积。3 当销钉直径小于或等于12mm时,销钉孔直径与销钉直径之差不得大于0.5mm;当钉直径大于12mm时,销钉孔直径与销钉直径之差不得大于0.8mm

15、。4 销子精加工部分的长度,应比被连接的杆件两外侧面间的距离长6mm以上。销子的两端应使用帽形螺母或带垫圈的螺母。,7 钢板梁,7.1 一般规定,7 钢板梁,7.1.2 应采取措施防止板梁在制作、运输、安装架设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和丧失稳定;在运营阶段的板梁端部支承处也应阻止梁端部截面扭转。 7.1.3 设计构件截面和制作工艺时,宜避免和减少应力集中、残余应力以及次应力。 7.1.4 普通焊接板梁应采用三块钢板焊接而成。当板厚不能用其他方法解决时可采用外贴翼缘钢板的形式,外贴翼缘板宜用一块钢板。,7.2 翼缘,7 钢板梁,7.2.1 组成翼缘截面的板不宜超过两块。 7.2.3 翼缘板与腹板的连接

16、可采用角焊缝,腹板两侧有效焊缝厚度之和应大于腹板的厚度;也可将翼缘板与腹板的连接采用全焊透焊缝。 7.2.4 将桥面板作为主梁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设计时,应分别对作为主梁的截面内力和桥面板的截面内力进行验算。,7.3 腹板,7 钢板梁,7.3.2 3 端加劲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端部加劲肋伸出的宽度应为厚度的12.5倍。 2) 在对端加劲肋受压状态的检算中,加劲肋与腹板为焊接连接构造的情况下,可如图7.3.2-2和图7.3.2-3所示,取腹板厚度的24倍的范围作为由腹板与端加劲肋组成的立柱的有效截面积。在验算中构件的长度l应取加劲肋长度的 1/2。 3)线支承的情况,可采用与端加劲肋的下翼

17、缘相接部分外边缘间的宽度b和它的厚度的乘积为有效承压面积。如图7.3.2-2所示。 刚度较大的面支承的情况,可按如下要求计算,如图7.3.2-3所示。,7.3 腹板,7 钢板梁,7.4 纵横向连接系,7.4.1翼缘的上下平面内宜设纵向联结系,承受水平荷载和偏心荷载等产生的扭矩作用。 7.4.2钢板梁间应设置横向联结系,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宜与梁的上、下翼缘连接,间距不宜大于受压翼缘宽度的30倍。 2 支承处必须设置端横梁。 3 下承式钢板梁桥的横梁宜设置肱板与腹板加劲肋连接。,7 钢板梁,8 钢板梁(吴冲老师),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简支或连续钢箱梁桥。 8.1.2 应采取

18、措施防止钢箱梁在制作、运输、安装架设和运营阶段的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 8.1.3 钢箱梁应设置进入箱内的检修通道和排水孔。 8.1.4钢箱梁剪应力计算应考虑扭转的影响。,8 钢箱梁/8.1 一般规定,8.1.1 适用条件,本章适用于简支或连续钢箱梁桥等受弯构件设计 对于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等承受较大轴力的主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底板可参照本章设计 腹板应参照非均匀受压加劲板设计,本章不适用 本章横隔板设计方法 仅适用于跨径不大于100m的钢箱梁桥 扁平钢箱梁横隔板需考虑承受弯矩和剪力时,本章不适用,8 钢箱梁/8.1 一般规定,8.1.2 刚度要求,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箱梁在制作、运输、安装架设和

19、运营阶段的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 受运输、安装架设条件的限制,钢箱梁尺寸不宜过大 尽可能避免将钢箱梁划分为开口断面的运输、安装架设单元 制作、运输、安装架设过程中的受力往往与成桥运营阶段不同,构件设计应该考虑施工阶段的受力,特别是集中力的作用 结构应该有足够的刚度避免运营阶段的过大变形和失稳。,8 钢箱梁/8.1 一般规定,运输安装单元为开口截面,容易产生变形和失稳,箱梁宽度太大,节段太短,U肋工地连接太多,8.1.3 检修孔与排水孔,8.1.3 钢箱梁应设置进入箱内的检修通道和排水孔。 为便于钢箱梁制作和维护,横隔板应设置人孔。 钢箱梁不能完全封闭时,应设置排水孔将积水排出箱梁外 当箱梁尺寸很

20、小箱内不能设置检修通道时应完全封闭。,8 钢箱梁/8.1 一般规定,8.1.4 扭转,扭转的影响分类: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 扭转效应的计算:简单结构可采用薄壁杆件结构力学分析,复杂结构宜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 通常钢箱梁的约束扭转剪应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仅计算自由扭转剪应力 弯梁或高宽比很大(或很小)的箱梁等不应忽略约束扭转剪应力的影响,8 钢箱梁/8.1 一般规定,8.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8.2.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最小板厚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行车道部分的钢桥面板顶板板厚不应小于14mm,加劲肋的最小板厚不应小于8mm。 2 人行道部分的钢桥面板顶板板厚不应小于10mm。 8.2.2进行

21、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桥面上汽车局部荷载作用的冲击系数应采用0.4。,8 钢箱梁,8.2.3 闭口加劲肋,1 宜等间距布置;不等间距布置时,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最小间距的1.2倍。 2 应连续通过横向加劲肋或横隔板,加劲肋与顶板焊缝的过焊孔宜采用堆焊填实,焊缝应平顺。 3 闭口加劲肋的几何尺寸应满足以下规定:(8.2.3) 4 闭口纵向加劲肋与顶板焊接熔透深度不得小于加劲肋板厚的80,焊缝有效喉高不得小于加劲肋板厚。 5 闭口纵向加劲肋应完全封闭。,8 钢箱梁/8.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8.2.4 横向加劲肋,对于闭口纵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或横隔板的间距不宜大于4m。 对于开口纵

22、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或横隔板的间距不宜大于3m。,8 钢箱梁/8.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8.2.5 挠跨比,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正交异性桥面顶板的挠跨比D/L不应大于1/700,8 钢箱梁/8.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8.3 翼缘板,8.3.1箱梁悬臂部分不设加劲肋时,受压翼缘的伸出肢宽不宜大于其厚度的12倍,受拉翼缘的伸出肢宽不宜大于其厚度的16倍。 8.3.2翼缘板应按以下规定设置纵向加劲肋: 1 腹板间距大于翼缘板厚度的80倍或翼缘悬臂宽度大于翼缘板厚度的16倍时,应设置纵向加劲肋。 2 受压翼缘加劲肋间距不宜大于翼缘板厚度的40倍,应力很小和由构造控制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放宽到80倍。受拉翼缘

23、加劲肋间距应小于翼缘板厚度的80倍。 3 受压翼缘悬臂部分的板端外缘加劲肋应为刚性加劲肋。,8 钢箱梁,8.4 腹板,纵向腹板应避开行车轮迹带,宜设置在车道中部或车道线处。,8 钢箱梁,8.5 横额板,8.5.1 支点处横隔板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支点处必须设置横隔板,形心宜通过支座反力的合力作用点。 2 横隔板支座处应成对设置竖向加劲肋。 3 横隔板与底板的焊缝应完全熔透。 4 人孔宜设置在支座范围以外的部分。 8.5.2 非支点处横隔板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横隔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2 横隔板与顶底板和腹板可采用角焊缝连接?。 3 横隔板间隔不要过密。,8 钢箱梁,9 钢桁梁,9.1

24、一般规定,9.1.1主桁杆件截面可采用H形或箱形,上、下平面纵向联结系和横向联结系构件截面可采用I形、L形或T形。 9.1.2 可将桁梁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平面系统分别计算,但应考虑各个平面系统间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 9.1.3 对构造复杂的桁架结构,宜采用空间计算模型进行分析。,9 钢桁梁,9.2.1 计算模型,1 构件节点可假定为铰接进行计算。 2 当主桁杆件截面高度与其节点中心间距之比,非整体节点的简支桁梁大于1/10,连续梁支点附近的杆件及整体节点钢桁梁杆件大于1/15时,应计算其节点刚性的影响;由该节点刚性引起的次力矩应乘以0.8,与轴向力一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检算。 老方法,

25、可有限元直接按刚接算,9 钢桁梁/9.2 杆件,9.2.1 计算模型,1 构件节点可假定为铰接进行计算。 2 当主桁杆件截面高度与其节点中心间距之比,非整体节点的简支桁梁大于1/10,连续梁支点附近的杆件及整体节点钢桁梁杆件大于1/15时,应计算其节点刚性的影响;由该节点刚性引起的次力矩应乘以0.8,与轴向力一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检算。 老方法,可有限元直接按刚接算,9 钢桁梁/9.2 杆件,9.2.1 计算模型,1 构件节点可假定为铰接进行计算。 2 当主桁杆件截面高度与其节点中心间距之比,非整体节点的简支桁梁大于1/10,连续梁支点附近的杆件及整体节点钢桁梁杆件大于1/15时,应计

26、算其节点刚性的影响;由该节点刚性引起的次力矩应乘以0.8,与轴向力一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检算。 老方法,可有限元直接按刚接算,9 钢桁梁/9.3 节点板,9.3.2 节点板的计算,验算内容: 在斜杆与节点板连接处,验算节点板的撕裂应力; 验算腹杆与弦杆间的节点板水平截面的剪应力; 验算节点中心处节点板竖向截面上的法向应力。,9 钢桁梁/9.3 节点板,9.3.2 节点板撕裂,9 钢桁梁/9.3 节点板,当斜杆受力沿1-2-3-4截面或5-2-3-6截面撕裂且撕裂截面与斜杆内力垂直时,采用钢材强度设计值fd;当破裂线与斜杆内力的交角小于90或平行时,采用0.75fd。,9.3.2 节点板

27、水平剪力,9 钢桁梁/9.3 节点板,Z=(S1+S2)cos,a为计算水平截面7-7上节点板长度(应减去栓、钉孔的长度),9.3.2 节点板的法向应力,9 钢桁梁/9.3 节点板,考虑节点板截面形心与弦杆/腹杆截面形心不重合造成的偏心影响,N=S1cos+1,1,2,9.3.2 节点板的法向应力,9 钢桁梁/9.3 节点板,考虑节点板截面形心与弦杆/腹杆截面形心不重合造成的偏心影响,N=S1cos+1,1,2,9.3.3 安全要求,节点安全度要求高于杆件 主桁拼接板的总净截面面积应较被拼接杆件的净截面面积大10。被拼接的两弦杆的截面不等时,拼接板应按截面较大的弦杆来计算。,9 钢桁梁/9.3

28、 节点板,9.3.4 稳定要求,9 钢桁梁/9.3 节点板, 50 365/ ,9.3.5 拼接节点板构造要求,1 对焊接H形截面杆件,当采用高强度螺栓或铆钉固接于节点板上时,一般只栓接或铆接于翼缘板。拼接用高强度螺栓或铆钉的数量,应考虑腹板面积。此时杆件腹板伸入节点板中的长度,不应小于腹板宽度的1.5倍。连接杆件的高强度螺栓或铆钉应和杆件的轴线相对称。 2 按轴向力和节点刚性弯矩共同作用进行验算时,仍须验算仅受轴向力作用下杆件的受力。 3 直接承受荷载的弦杆,当在节点外作用有竖向荷载时,除作为桁架的杆件承受轴向力外,还应同时作为杆件计算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此时应考虑该弦杆的节点刚性作用。由

29、节点间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可近似地假定为0.7M0,M0为跨径等于节间长度的简支梁跨中最大弯矩(有限元)。,9 钢桁梁/9.3 节点板,9.3.6 整体式节点,1节点板圆弧半径宜大于二分之一弦杆高度; 2节点板与弦杆竖板对接焊缝宜在弧端以外100mm以上,该对接焊缝与相邻横隔板的间距也应在100mm以上; 3节点内应设置横隔板,当存在横梁时应与横梁腹板相对应。,9 钢桁梁/9.3 节点板,9.4 联结系,9.4.1 钢桁梁应设置上、下平面纵向联结系。纵向联结系不宜采用三角形或菱形桁架。当桥面置于纵、横梁体系上时,平面内可不设纵向联结系。 9.4.2 上承式桁梁应在两端及跨间设横向联结系。下承式桁

30、梁应在两端设桥门架,跨间设门架式横向联结系,其间距不宜超过两个节间。开口式桁架应在每个横梁竖向平面内设置半框架。 9.4.3当桥面板置于纵横梁体系上时,应考虑桥面板与桁架最大温差效应及纵向水平力的影响。 9.4.4 直接承受汽车荷载的横梁,其下翼缘宜在距离节点板10cm处切断。,9 钢桁梁,13 缆索系统,缆索的设计要求 缆索的疲劳抗力 锚头的验算,13.1 一般规定,13.2 结构设计,13.1 一般规定,13.1.1 缆索构件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斜拉索、吊索还应考虑可调节、可检查、可监测、可维修和可更换。 13.1.2 应设置合理的缆索气动外形、阻尼装置或稳定索

31、控制振动对缆索构件及其附属设施的影响。 13.1.3 索构件设计除了应考虑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中规定的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裹冰荷载、更换与断裂等偶然工况的影响。 13.1.4 缆索构件及其附属设施应考虑单根钢丝的防护、钢丝间的防护、构件外表面的防护和构件连接处的防护。 13.1.5 缆索构件的计算应考虑垂度效应和构件长度的变化。 13.1.6 缆索系统的二阶分析中,可变作用的效应应基于给定温度、给定永久作用下的结构初始几何位置。,13 缆索系统,13.1.1受拉承载能力验算,13 缆索系统/13.2 结构设计,13.1.2 疲劳抗力,13 缆索系统/13.2

32、 结构设计,14 钢桥面铺装,提出了钢桥面系与铺装结构的协调设计 基于钢桥面铺装结构的追从性与变形特征,明确了钢桥面板的局部刚度要求 基于桥面铺装的使用特性,对钢桥面铺装局部刚度提出要求 基于可靠的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的主要控制指标,14 钢桥面铺装,14.0.1 钢桥面宜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且应具有完善的防水、排水系统。 14.0.2 钢桥面铺装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不小于15 年。 14.0.3 钢桥面铺装设计应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整体考虑。,14 钢桥面铺装路用性能,注1:试验方法来自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注2:环氧沥青混合料或浇注式沥青

33、混合料铺装要求“不渗水”;SMA或其他沥青混合料铺装要求“渗水系数80mL/min”。,14 钢桥面铺装路用性能,14.0.7 钢桥面铺装应以铺装结构的抗疲劳性能作为主要控制指标,计算铺装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拉应力以及铺装与钢板之间的最大剪应力,并通过复合结构试验进行验证。 14.0.8 钢桥面铺装结构应简单、有效,可由防腐层、防水黏结层、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等组成,总厚度不宜超过80mm。,14 钢桥面铺装路用性能,14.0.9 钢桥面铺装材料应在使用条件和工程实施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同地区、同类型桥梁铺装工程的使用情况确定,可选择环氧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SMA、密级配

34、改性沥青混凝土或其他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 14.0.11 防腐层采用环氧富锌漆的铺装结构,其与钢桥面板的拉拔强度(25)不应小于7.0MPa;采用丙烯酸防腐漆的铺装结构,防腐层与钢桥面板的拉拔强度(25)不应小于5.0MPa。 14.0.12 防水黏结层与防腐层或钢板的拉拔强度(60)不宜低于1.75MPa,抗剪强度(60,0.7MPa,1mm/min)不宜低于0.3MPa。,14 钢桥面铺装路用性能,14.0.13 钢桥面铺装层动稳定度(60,0.7MPa,60min)不应小于3000次/mm;弯曲破坏应变(-10,50mm/min)不应小于3000。 动稳定度:车辙试验(T 0719-2011) 弯曲破坏应变:小梁弯曲试验(T 0715-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