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1108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3)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 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那么当热力环流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掌握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季节性移动。2.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3.通过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模拟演示三圈环流和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气压带和风带1.形成因素(1)热力因素: 和极地高气压带。 (2) 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 2.三圈环流: 环流、 环流、 环流。 3.表现:在地表形成 个气压带和 个风带。 4.季节性移动(1)原因: 的季

2、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 移;冬季 移。 【答案】 赤道低气压带 动力 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 中纬 高纬 七 六 太阳直射点北 南1.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环流圈?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和风带?【提示】 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2.南、北纬 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 ,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称为“ 马纬度”;南、北纬 4060常年吹西风,且风速很大,给过往的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提示】 南、北纬 30附

3、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4060为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1.地球上的气压带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A. B. C. D.【解析】 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则因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 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带。【答案】 C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 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 10 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第 2 题。2.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A. B. C. D.【解析】 英国

4、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答案】 D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据此回答 34 题。3.受赤道辐合带控制的地区( )。A.气旋活动频繁 B.气温年较差大C.盛行下沉气流 D.位置随季节变化4.赤道辐合带控制地区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锋面雨 B.对流雨C.地形雨 D.台风雨【解析】 第 3 题,受赤道辐合带控制的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 气旋活动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年较差小,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第 4 题, 赤道辐合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 【答案】 3.D 4.B探究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互动

5、探究 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 ,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 ,为什么?试在下图中画出气流的运动方向。(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 ,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30纬度附近?来自低纬的高空气流在 30纬度附近高空堆积的后果是什么?(3)请画出 030纬度之间的近地面风,补全低纬环流圈。(4)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除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以外,还有部分气流流向更高纬度,会形成什么风?极地高压流出的气流会形成什么风?(5)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在 60纬度附近汇合会导致什么后果?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分别是如何形成的?(6)通

6、过以上分析,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哪些气压带 ?在下图中标出其位置和名称。【答案】 (1)能。赤道接受热量多,空气受热上升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这样,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如图所示。(2)现实中的高空气流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 30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3)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4)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

7、支气流,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风,南半球形成西北风;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形成东南风。(5)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 随后转为下沉气流, 形成中纬环流;流向高纬方向的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在副极地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环流。(6)形成了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六大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归纳总结 三圈环流图解气压带的形成与分

8、布(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互动探究 1.结合教材图 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 以赤道低气压为例,其形成是因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接受太阳光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成。观测图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不同节气的位置有何变化?【答案】 太阳直射赤道时,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移到赤道以北;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移到赤道以南。2.以教材图 2-33 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平均位置为参照,观测其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的气压带、风带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答案】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移。3.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9、的移动规律。【答案】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归纳总结 图示归纳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读大气环流示意图。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动力上升 B.为高空西风C.为热力下沉 D.为东南信风【解析】 依据纬度可知, 为热力上升; 为高空西风;为动力下沉; 为东北信风。【答案】 B2.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解析】

10、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答案】 A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的名称。A. ,B. ,C. ,D. 。 (2)图中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有 ,热力原因形成的有 ,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用字母表示) (3)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出各风带的名称。(4)在图中标注出极锋,它是由 和 气流交汇形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风带的风向。【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2)A、C

11、 A、D B、C(3)图略。(4)图略(60 N 附近,朝北极倾斜) 。 西风 极地东风【答案】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一、选择题1.6 月份在北半球,12 月份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 地球上的气压带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能够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气压带只有赤道低气压带。【答案】 D2.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B.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C.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D.在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处气流呈上升状

12、态,因此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从上升形式来看,赤道附近地区与之相符,故为赤道低气压带,由热力因素形成 ;处有锋面存在, 在三圈环流的组成中,只有位于南北纬 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有极锋的存在 ,由动力因素形成;处为下沉气流,在全球气压带中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都为下沉气流, 而二者成因不同,故不能断定为动力因素形成;三幅图中,在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答案】 B读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回答 34 题。3.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 N 地区盛行下沉气流B.10 N20 N 地区盛行东南风C.20 N30 N 地区盛行西北风D.30 N4

13、0 N 地区盛行西南风【解析】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 20 N30 N,故 30 N40 N 地区盛行西南风。【答案】 D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图表示 7 月份、夏季C.甲图表示 9 月份、秋季 D.乙图表示 1 月份、冬季【解析】 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 即 1 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 7 月份。【答案】 B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回答56 题。5.图中字母 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

14、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6.图中字母 b 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A. B. C. D.【解析】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 a 位于 30 S40 S,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 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南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答案】 5.B 6.B二、综合题7.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 A 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 B 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明图中、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位于赤道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图中的 A)的位置在阶段偏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在阶段偏南,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季,主

15、要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受赤道低气压带终年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图中的 B 为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答案】 (1)A 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 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图气压带位置比图偏北。 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 )。读图, 回答89 题。8.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

16、大于南半球9.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解析】 第 8 题,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增温快,所以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温期明显长于南半球,则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的时间要长于南半球。第 9 题,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9月 23 日前后应该在赤道、12 月 22 日应该在南回归线、3 月 21 日应该在赤道, 而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在相同日期位置分别在北半球、赤道附近、南半球,明显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答案】 8.D 9.B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

17、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3)图中 B 处是 风带 ,它是 环流的组成部分。 (4)C 所处的风带,吹 风,气流来自 气压带。为什么 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5)A 处是 气压带,它是 因素形成的。 (6)由图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北半球应是冬季。第(2)题,A 项气压带的位置北移;B 项气压带的位置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北风; D 项气压带的

18、位置没有发生移动。第(3)题,根据 B 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第(4)题,C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应为西风带, 吹西北风, 气流来自低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暖而轻,当它遇到来自极地的冷而重的气流 D 时向上爬升。第( 5)题,A 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暖气流爬升造成的,因此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第(6 )题,只有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C(3)东北信 低纬(4)西北 副热带高 C 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 D 气流后向上爬升。(5)副极地低 动力(6)D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