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学期,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1091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期,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学期,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学期,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学期,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学期, 上好 第 一 堂 环境 教 育 课 黄元国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就把握好第一节课,将环境教育上成不平凡的 课。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它都 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第一堂课是师生由假期生活到学校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 是新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 那么,新学期如何上好第一堂环境教育课?笔者根据 本校多年来的环境教育情况,建议如下: 利用假期,加强环保 知识的自我培训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 年)指出:“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加强 环境教育内容要求, 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 ”这说明环 境教育的主流

2、化还没有形成,还没有成为一门被广泛认同的课程,环境教育的主 渠道还是相关学科的渗透,环境教育的质量还不高。 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首先要 培养具有较高环保意识和丰富环保知识的师资。 但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并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环境教育,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知识相对缺乏,他们主要是在学 科教学过程,从教科书、 教参或试题中接触有限的环保知识,无系统性。 在目前中 小环境教育师资培训还未普及的前提下,利用假期,加强环保知识的自我培训是 很有必要的。 环保知识的自我培训,不能只停留在环保意识层次的学习上,化学、 地理、 生物等 相关学科教师要加强环保专业知识的补充。只有自己拥有较多的环保知识,才能 有较

3、大的环境教育敏感性和自觉性,才能更为轻松地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或 开展更为丰富的环保活动。 开展集备,达成环境教育的共识 集体备课,是任何学科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则更为重要。 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目前 还没有形 成规范,而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决定了环境教育的渗透层次。 环境教育的 “集备” 层次有多种。 学校在开学前应组织由不同学科教研组长和环 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的大 “集备”,目的是回顾上学期本校的环境教育情况,总 结环境教育渗透形式、 学科渗透章节、 环境教育活动、 环境校本教材的编制与修 订、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

4、等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制定本学期或学年的环 境教育思路和方案, 形成本校环境教育的“顶层 ”设计,并进行任务分解。 各备课组再根据学校的环境教育方案,在学科集体备课中,针对学科内容,在环境教育能 力较强的同行引领下,找出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大家开展讨论,确定环 境教育的渗透宽度与深度、形式与途径。集体备课,会弥补教师因生活阅历、教 育背景等而产生的环境教育局限性,挖掘教师环境教育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是教 师环保知识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整体推进学科渗透环 境教育的必然。 在做好集体备课的同时,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源、 学科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特长, 开展环境教育课

5、题研究是必要的。 环境教育课题研究有利于学校环境教育的深入 开展,在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学科特色,培育学科环境教育的骨干,促进教师自我 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课题组成员共同组成环境教育的 “沙龙”, 是另一种 形式的 “ 集备”,也是学科集体备课的补充。 整合资源,打造有“ 根”的环境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 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三类。环境教育更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利用各种 课程资源。 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来源广泛,校内的如图书馆、 实验室、 专门教室、 校园绿化、校园景点等;校外的如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公园、湿地、 动植物园

6、、科研院所等;网络里的环境教育资源更为丰富。 环境教育资源的形成,一是靠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一条小溪、一个垃圾桶, 都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做教育资源采集的有心人。二是环境教育功 能化教室的建设,进而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基地,是一种学校行为。 环境教育基地 往往建设有环保实验室、展览馆、室外活动场等功能性场所,这些场所与普通教 室内教学资源有巨大的差别,教学的组织方式从传统教学转入以基地为平台的开 放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角色、学习的调控及反馈等也需进行改变。利用 基地开展环境教育, 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实践认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 在自主、合作、探 究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

7、特长,是前瞻性的环境教育,也是有 “ 根”的环境教育。 没有教育资源的环境教育,很难在教学中出彩,教师也只能照本宣科, 更不会调动 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有了环境教育资源, 如何利用资源则更为重要,否则资源 就是摆设,也是一种浪费。教师根据教育资源,将课堂放到室外或科普场馆,设计 一些探究性问题,明确主题,以小组合作、 探讨交流,上出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课, 对增强学生环保参与意识有重要作用。 编写校本教材,克服环境教育的 “碎片”化 江苏省泗洪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馆。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也明确提出 “ 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编写环境教育丛书。 ”环境教育是

8、校本课程的重要选 题,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编写尤显重要。 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会整合多学科, 克服学科渗透的 “碎片 ”化,使环境教育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学校环境教 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必然,能够促进环境教育由感性到理性、由自主到规范的提 升。 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应该建立在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师资 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编写。 开发出的教材能在本校环境教育中 发挥指导作 用,并形成本校环境教育的规范文本。教材可以从本校已有的环境教育活动中提 炼而成, 也可先编写出教材,通过使用,发现问题,再行完善和提高,因此环境教育 校本编写是个动态的过程。低年级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以环

9、保体验的活动为主, 重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关爱生态、 呵护自然的情感;高年级使用的教材 以学科渗透的切入点为突破口,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环境问题,探索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社会责任感。设计一些符合当地条件的生态考察和环 保实验, 提高课程 的科 技含量, 增强环保 课程 的吸引力,激发学 生参 与环保的 热情, 同时也有利于环境教育与升学教育的整合,实现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好第一印象,上好第一堂环保课 新学期的第一课,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份期盼, 怀揣一份忐忑。经过一假期的沉淀, 教师会有新的教学设想,学生也有在新学期要树立新形象的渴望。 第一课, 教师的“亮相 ”是

10、必要的。“亮相” 时,教师的自我介绍不宜过多,更不 能扩大自己的 “英雄事迹 ”,以免学生反感。 第一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学期我 们将学习哪些方面的环保知识,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建立好学习小组, 强调活动纪 律,告知学生考核方式。 第一节课,就要用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资料查找、 开展 小组讨论、 组间辩论、 班级展示等学习方法, 也可将学生带至室外开展教学,要在 学生中建立起 “环保课是一门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课 ”的印象。第一节课,切不 可带领学生将所有的环境教育资源 “参观” 一遍,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做到学 到什么知识,就利用什么资源。 环境教育资源不要提前 “亮相”,这是出示资源及 时性

11、的需要,以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导致认知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而不能透彻 理解其中的环境原理。 当然,若个别学生对某些环境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那应该 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引导其深入开展课题探究。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就把握好第一节课,将环境教育上成不平凡的 课。 链接 颠覆传统小学语文的 “全课程”教育 “ 全课程 ”教育实验,是当代教育家总编辑李振村应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 贵之邀, 出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后,带领团队探索的一条小学课程 改革新路。 十几年以来,我们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没有发生根本性质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我们始终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加法的层面,加一门补充性的课程

12、。最后结果就是 结构没有变,越改我们的老师负担越重,越改我们的学生压力越大,但是我们的课 堂教 学效率并没有提高。 分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小单元编排, 每本教材大概有六到八个单元组成, 每一个单元要学一个周。但这些单元主题之间并没有一个螺旋递进上升的关系。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碎片化的互不关联的主题,并且远离孩子的生活。横向上这些 主题缺少关联,纵向上它缺少贯通。如此一来孩子并不能整体地系统地学习这样 一个体系,它是一个碎片化的散状的东西。 由国际文凭组织创建的小学教育 PYP 课程呈现的是儿童从自我逐步走向世界的 逻辑,它的六大跨学科主题是:我们是谁(自我认知);我们处于什么时空(生活时 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自我表达);我们如何运作(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如 何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共享地球(人与自然)。 而 “全课程 ”广泛吸纳、 借鉴 PYP 课程精髓, 创立了自己的大主题单元结构。 “全 课程 ”的大主题单元结构大致的内容模块是这样的:从认识自己出发到理解和认 识社会, 理解和认识大自然,最后又回归到自己。 新学期的第一课,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份期盼, 怀揣一份忐忑。经过一假期的沉淀, 教师会有新的教学设想,学生也有在新学期要树立新形象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