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施工部署及总体安排 .第二章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四章 施工临时设施及施工布置 .第五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八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九章 劳动力计划 .第十章 工程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材料计划 第十一章 工程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第十二章 施工临时用地计划 .第十三章 专业施工配合 .第十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图表 .第十五章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施工部署及总体安排1.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1 编制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
2、90)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F4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业主暂未提供地堪报告1.1.2 编制原则道路平面位置与道路规划的结合,满足片区路网规划的总体需求,道路线形与地形、地块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正确处理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使道路线
3、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为道路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注重交通分析和组织,合理设置与相交道路的交叉类型等,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充分考虑沿线组织排水的需要。1.2 工程概况1.2.1 道路工程部分1.2.2 本工程为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全长 924.59 米(K0+000K0+924.59),道路总宽度: K0.000K0+520 段道路总宽 20 米,主车道宽度 14.00 米,两侧人行道宽度 2x3.0 米(行道树间距 4.0 米,1.2x1.2 青石树圈) ;K0+520K0+924.59 段道路总宽 16 米,中间步行道宽度 8.00 米,两侧人行道宽度 2x
4、4.0 米(行道树间距 4.0 米,1.2x1.2 青石树圈) 。该工程主要为城镇一般道路使用,各种车辆通过该路段时必须按要求限速 20Km/h 行驶。(1) 本施工图中纵断面设计高程为计算高程。(2)本工程由于缺乏该城镇总体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布置图,施工时请与有关单位联系,以便及时调整与之联接。(3) 路基土辗压:A、在填方区段内从路基槽底起,车道填土辗压密度为 95%,人行道填土辗压密度为 85%;B、挖方区内从路基底起 80 厘米内车行道土壤辗压密度为95%,人行道路基辗压密度为 85%。2、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规范2.1 设计依据2.1.1 我院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5、;2.1.2 建设方提供工程区 1:500 现状地形图。2.1.3 前期各部门相关会议纪要。 2.2 采用技术标准、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2.2.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2.2.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F40-2004)2.2.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2.2.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2.2.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2.2.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2.2.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6、2001)2.2.9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2.2.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2.2.1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2.2.12 业主暂未提供地堪报告3、道路设计3.1 设计范围本次设计江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起于原已建道路(高速路匝道入口) ,终点于原已建道路(塘河古镇停车场) ,道路设计全长 924.59 米(K0+0.00+K0+924.59) 。道路设计包含路基、路面、排水、照明及道路附属工程设计,不包含交通工程设计。3.2 设计原则3.2.1 道路平面位置与道路规划的结合,满足片区路网规划的总体需求。
7、3.2.2 道路线形与地形、地块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3.2.3 正确处理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使道路线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为道路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3.2.4 注重交通分析和组织,合理设置与相交道路的交叉类型等,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3.2.5 充分考虑沿线组织排水的需要。序 号 项目名称 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1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级3.4 平面设计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严格按照规划布线,起于原已建道路(高速路匝道入口) ,终点于原已建道路(塘河古镇停车场) ,道路设计全长 924.59 米(K0+0.00+K0+924.59) 。全
8、线共设置 4 个平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 24 米,平面线形较好,满足规范最小平曲线半径及长度要求。3.5 纵断面设计2 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 年3 设计行车速度 20km/h4 标准路幅宽度20 米=3 米人行道+14 米车行道+3 米人行道16 米=4 米人行道+8 米步行道+4.00 米人行道5 车行道宽度 27 米(双向二车道)6 交通等级 轻交通7 道路长度 924.59m8 最大纵坡 5.14%9 最小纵坡 0.09%10最小圆曲线半径 24m11最小竖曲线半径 350m12 设计荷载等级 城D 级 人群荷载:3.5KN/ 13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 型标
9、准车14路基及小桥、涵洞110(防洪)3.5.1.纵断面设计原则本工程道路沿线地势复杂,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道路平顺及与相交道路平顺相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下设计因素:1)参照规划控制标高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纵坡考虑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少变坡。3)纵断面设计结合道路性质,排水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4)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和排水要求。3.5.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根据各交叉口规划控制高程,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及排水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纵断面拉坡设计如下: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起点接已建道路(高速路匝道入口) ,地面高程为 214.6
10、4m,设计高程为 214.60 米,基本按照现状道路高程进行拉坡。纵断面设计中路面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处高程。3.6 横断面设计江津区塘河镇人民政府塘河镇场镇道路工程路幅按照规划布置,标准路幅宽度 20(16)米,双向二车道,其具体路幅分配形式如下:3.6.1 一般路段标准路幅布置如下:20 米=3 米人行道+14 米车行道+3 米人行道。16 米=4 米人行道+8 米步行道+4 米人行道。3.7 路基设计道路两侧为场镇区、待开发区或绿地,因此本次道路设计时尽量避免设置永久性支挡结构以节约投资,对于待开发区、绿地地和拆迁开发区段采用临时边坡过渡。由于沿线地块场镇区、待开发区,路面及生活排水系统
11、实行雨、污分流组织排水,污水进入一级污水干管。3.7.1 一般要求原则:在道路周边为场镇区、待开发区或绿地,原则上以坡率法+临时支护处理,不采取永久性的支护结构。 本次道路设计土石方只进行总量计算,土石比暂定为 2:8,详细土石比例由地勘单位向业主提供详细报告。1)填方边坡:挖方边坡小于 8 米:1:1。2)挖方边坡:挖方边坡小于 8 米:1:1。土基土质较差时应采取换填处理,如淤泥、建筑垃圾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必须全部清除,分层换填碾压。3.7.2 压实度要求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堤路槽底面以下深度080 厘米,压实度95;挖方路基路槽底面以下深度 030 厘米,压实度95。3.
12、8 路面设计综合考虑行车舒适、工程经济、美观、与周边环境协调等因素,K0+000K0+520 段路面采用 SMA 沥青砼路面,其交通等级为轻级,设计年限为 15 年。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设计采用双轮单轴(轴载 10KN)为标准轴载,按交通量进行换算。路面结构组合如下:4cm 改性沥青 SMA135cm 密级配沥青砼 SMA-16C0.5cm 改性沥青稀浆封层25cm 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设计弯沉值 63(1/100) ;20c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13、设计弯沉值 145(1/100) ;路基基层,设计弯沉值 268(1/100) ;K0+520K0+924.59 段主要为古镇入口道路,路面采用铺装青石面,路面结构组合如下:15cm 自然面青石铺装路面15cm C20 混凝土中层25cm 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设计弯沉值,110(1/100) ;路基基层,设计弯沉值 268(1/100) ;3.9 道路交叉设计本次道路设计起点相交处进行了拓宽渠化处理。平交道口采取分线控制,使道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运行能力协调一致。3.10 附属工程设计3.10.1 人行系统设计K0+000K0+520 段人行道宽度为 3.00 米,其结构组合如下:透水砖人
14、行道板 5cmM5 水泥砂浆结合层厚 3cmC15 细石混凝土垫层 15cmK0+520K0+924.59 段人行道宽度为 4.00 米,其结构组合如下:青石铺装面人行道板 5cmM5 水泥砂浆结合层厚 3cmC15 细石混凝土垫层 15cm整形碾压路基缘石、路边石、植树圈路缘均为青石。安装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人行道板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3.10.2 道路绿化设计结合道路使用性质,并每隔 4.00 米种植一颗行道树,行道树胸径为大于 5cm 桂花树或业主自定。3.10.3 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
15、施,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的要求,在人行道一侧,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具体详见无障碍设计图。4、施工要点4.1 路基4.1.1 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 12-15T 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 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填方路基 0-80 9580-150 94150 以下 93零填及挖方路基 0-80 95说明:填方高度小于 80cm 及零填挖路
16、段,原地面以下 0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路床平整度: 15mm中线高程:+10mm、-15mm横坡: 0.3%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 E0 和检验弯沉值 L0。挖分类 回弹模量 E0 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 40Mpa288 245石质路基 50Mpa 2254.1.2 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或涵洞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 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
17、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4.1.3 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边坡临近处无建筑物需保留的可采取石方爆破,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边坡临近处有建筑物需保护时,边坡开挖应采取人工开凿,以免对建筑物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
18、除整修。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贫混凝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砾)石的整体性材料作整平层,严禁用土充填。4.1.4 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 10cm 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 20Mpa 时,石料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2/3,当石料强度小于 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
19、 上路床 0-30 8 10下路床 30-80 5 10上路堤 80-150 4 15基下路堤 150 以下 3 150-30 8 10零填及挖方路基30-80 5 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 93%。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在 1:5 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为不小于 2.0m 的台阶,台阶向内倾斜 24%,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后方可进
20、行分层碾压。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 30cm 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 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在稻田、鱼塘等地段,应先排水,淤泥层较薄的路段(小于等于 2 米) ,采取全部挖除,换填砂砾石或碎石处理。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种植用土,当软弱土层较深(H 大于 2.0m)时,清除表面 2 米范围内淤泥,再采取抛石挤淤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将片石压入软基中,并反复碾压直到路基稳定。如遇鱼塘,可全部清除淤泥,再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石处理,路基压实后要求路
21、基表面无明显轮痕,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 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 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路基的全部宽度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 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
22、,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填料及压实度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 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料距路床顶80cm 素土 90管顶上 30cm 以内砂、砂砾 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离路床顶80cm 管顶 30cm 以上 砂、砂砾 95路床顶以下 0-80cm 砂 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 80cm 以下 砂 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 3 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
23、收规范。4.1.5 填挖路基交接段处理道路路基填方和挖方交接段处理方式为:当挖方段挖方深度超过 1.5 米时,超挖深度为 1.5m,若挖方段挖方高度小于 1.5 米时,超挖深度仍为 1.5m,超挖长度均为 15m(短边)。4.2 底基层、基层4.2.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 4%。1)质量标准压实度:95%平整度:不大于 12mm中线高程:+5mm,-15mm 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 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 天无侧限浸水限抗压强度:2.0Mpa弯沉值:主干道90(0.01mm)支路100(0.01mm)
24、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 4%,32.5 号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 3 小时终凝时间在 6 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 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液 限 塑性指数37.5 10031.5 9310019 75909.5 50704.75 2950小于 28 小于 92.36 15350.6 6200.075 05小于 28 小于 9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30%。3) 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25、。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 12-15T 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 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 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 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 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 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4.2.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 8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 8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 0.3%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 天无侧限浸水抗压
26、强度:3.54.5Mpa弯沉值:主干道45(0.01mm)支路5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 6%。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 6 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宜采用的水泥标号为 32.5 号或 42.5 号。水泥稳定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30%。 ,级配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 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 10019 68869.5 38584.75 22322.36 16280.6 8153)
27、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4.3 稀浆封层4.3.1 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 标 要求 试验方法1.18mm 筛上剩余量 % 不大于 0.1 T 0652贮存稳定性 (5d) 不大于 5 T 0655粘度 C25,3 (秒) 1260 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 不小于 60 T 0651针入度 25 0.1mm40100 T 0604延 度5 cm 不小于 20 T 0605蒸发残留物性质软化点 不小于 53 T 06062) 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
28、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 。4.3.2 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 术 指 标 要 求 试验0.075 03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 浸水1h800g/m2T 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 450g/m2T 0755稠 度 23cm T 07514.3.3 施工技术要求1) 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2) 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 23%的 3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 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4) 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摊铺,稀浆封层混合
29、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5) 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 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6) 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 8-10t 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 4-8 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7) 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分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4.4 沥青面层面层设计为 SMA 改性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4.4.1 质量标准压实度:98% (马歇尔试验)平整度: 不大于 1.2mm,IRI 不大于 2.0m/Km厚度容许偏差:主干道:总厚度-5%, 上
30、层厚-4mm 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 横向力系数:54宽度:20mm 透水系数:10ml/min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 0.8mm弯沉值:主干道28( 0.01mm)支路32( 0.01mm)4.4.2 材料1)基质沥青应用于本项目路面面层的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 F40-2004)要求。本次沥青全部采用 A 级 70 号沥青,其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70 号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70 号 试验方法试验项目A 级针入度(25,100g,5s) o.1mm6080 T 0604延度(5cm/min,15) cm不小于 100 T 0605软 化 点 (R&
31、B) 不小于 46 T 0606闪 点 不小于 260 T 0611蜡 含 量(蒸馏法) % 不大于 2.2 T 0615密 度 g/cm3 实测记录 T 0603溶 解 度 % 不小于 99.5 T 0607质量变化 % 不大于0.8 T0610 或 T0609残留针入度比 % 不小于 61 T 0604残留延度 10 cm 不小于 6 T 06052)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剂的掺量按内掺法计算,采用 SBS 类改性沥青,剂量宜为 3%5%, 其技术要求如下表。聚合物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技术指标SBS(I 类)I-D 试验方法针入度指数 PI 不小于 +0.2 T 0604针入度
32、 25 ,5S(0.1mm)不小于 40 T 0604延度(5cm/min,5) cm 不小于 20 T 0605软 化 点 (R&B) 不小于 65 T 0606闪 点 不小于 230 T 0611运动粘度 135(Pa.S)不大于 3T 0625T 0619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 0661溶 解 度 %不小于 99 T 0607弹性恢复 25 (%)不大于 80 T06623)改性乳化沥青沥青层之间应设粘层,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指 标 要求 试验方法1.18mm 筛上剩余量 % 不大于 0.1 T 0652贮存稳定性
33、(CH5) 5 T 0655粘度 C25,3(秒) 825 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 % 50 T 06514)粗集料根据重庆市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 沥青砼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 标 表面层 其他层 试验方法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 26 28 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30 T 0317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60 2.50 T 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15 18 T 0312坚固性不大于 % 12 12 T 0314水
34、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 % 1 1 T 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 % 3 5 T 0320集料磨光值(面层集料)不小于 42 - T 0321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5 4T 0616(表面)T 0663(其他)具有一个破碎面%具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破碎面 %100909080T 03465)细集料SMA 表面层细集料应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当采用普通石屑大体时,宜采用与沥青黏附性好的石灰岩石屑,且不得含有泥土、杂物。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9.2 的技术要求。6)填料:沥青砼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料,
35、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 F40-2004)表 4.10.1 的要求。7)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 4 级或 4 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8)SMA 纤维稳定剂:SMA 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纤维素,其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 SAM 路面的木质纤维素不宜低于 0.3%,其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 F4
36、0-2004)表 4.11.1 的要求。4.4.3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 SMA-13 AC-16C AC-25筛孔(mm) 通过率 %31.5 10026.5 9010019.0 100 709016.0 100 90100 608313.2 90100 7092 51769.5 5075 6080 40654.75 2034 3462 24522.36 1526 2048 14421.18 1424 1336 10330.6 1220 926 7240.3 1016 718 5170.15 915 514 4130.075 812 4
37、8 372)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表技术指标 要 求SMA-13 AC-16C AC-25马歇尔稳定度(KN) 6.0 7.5 8.0空隙率 VV % 3.04.03.06.03.06.0矿料间隙率 VMA % 17.0 14.0 13.0沥青饱和度 VFA % 7585 7085 6570浸水马歇尔实验残留稳定度 % 80 75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80 75 -击实次数(双面) 50 次 75 次 75 次600C,0.7MPa 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DS(次/mm) 3000 2800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 25004.4.4 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
38、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各沥青混凝土层间均要求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混凝土路面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 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 0.81.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并应尽快洒布稀浆封层,待稀浆封层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 沥青混凝土下面
39、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面层 透层油、稀浆封层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立即铺筑上一面层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
40、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 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 98%,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 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 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
41、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80cm。 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 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 50。C 后方可开放交通。5、施工注意事项:5.1 本设计坐标采用重庆市统一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数据请建设单位提供。5.2、本设计的坐标和标高如需调整,须经设计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5.3、填方地段回填前应进行路基基底、密实度测试达到要求后方可回填。尤其应注意老路基与新路基的过度和
42、衔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新老路基变形协调稳定。5.4、填方路堤必须严格按规范有关规定选择填料,填料石块粒径不宜大于 25 厘米,填料必须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密实,每层松散摊铺厚度不得大于 50 厘米。5.5、道路通过农田和塘堰地段,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淤泥,换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料。换填范围应以清除黑色淤泥质土至低液限粘土(Q4el+dl)下 1 米,在耕地或荒坡上填方时,必须清除草根、树根,夯实后再填筑。当地面横坡大于 1:5 时应开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2 米,台阶顶面应做成 24%的反向横坡,后再分层回弹碾压密实。5.6、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支挡措施以确保边坡和其上建筑物的安全。开挖应分段分层进行
43、,并及时做好护面结构,以免造成边坡风化剥蚀甚至垮塌。开挖时应采取措施,从上至下边开挖边护坡,切忌直接挖至坡脚再行护坡。5.7、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汇入施工场区后积成水坑。5.8、边坡开挖应尽可能采用人工开挖,如具备放炮开挖的条件时,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措施,确保边坡顶上建筑物的安全,确保边坡整齐平顺,超挖部份应用同级砼回填。5.9、施工时,应设置必要的监测系统,监测施工尤其是放炮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边坡本身的变形位移,确保施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5.10、施工期间,应做好交通组织,确保进出白沙老城的车辆交通顺畅。5.11、应注意与起点、终点既有道路的衔接,特别是
44、与高速公路收费亭及现有白沙公路的衔接。5.12、施工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施工。5.13、本设计图说有未详尽之处,请联系设计人员现场处理。1.4.2 总体目标工期目标根据我单位施工能力,本工程 180 日历天完成,业主如有特殊工期要求,我方将予以充分考虑。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达标安全目标消灭因违章施工危及公路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无职工一次负伤 5 人以上或一次重伤3 人以上事故;重伤率控制在 0.6以下,轻伤率控制在 5以内。环境保护目标杜绝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确保社会、居民投诉及抱怨事件的处理率 100%。1.4.3 施工准备及部署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
45、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施工动员施工合同签定后,我单位将利用五天时间进行施工前动员,向全体员工介绍本合同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建设意义,明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强调本工程高标准、高速度建设的具体要求,使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士气投入到生产中。设备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人员、设备、材料将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和业主要求分期分批进驻现场、并依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加强。计划 2007 年 6 月 25 日以前进场并做施工准备,同时施工人员迅速进入施工现场,主要机械设备和周转材。第一批施工人员 100 人和部分先期应急使用的机械设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 5 日内进驻现场。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主要从本投标人就近的工点
46、调入。首批机械设备主要有自卸汽车、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工程指挥车、小型机具及测量仪器等。进场后主要工作内容:施工调查、场地清理、修建临时生活、生产房屋、修建护栏、围墙、接通水电、通讯线路、联系购买工程材料、办理有关证件手续、工地防排水设施、征求业主意见、听取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工程信息咨询、沟通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的关系。第二批施工人员、设备在中标通知后 7 天进入现场,人员 150人,机械设备主要为路基洞口、明洞的机械设备。进场后主要工作:一方面加强首批人员未修建完的各种临时设施,设立各种施工作业标志;另一方面充分做好路基明洞开工的准备工作。第三批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在明洞施工完成前陆续抵达
47、现场,人员、机械设备主要来自本投标人的各施工项目点,人员 200 人,主要机械设备有钻孔台车、挖掘装载机、湿喷机、砼输送泵、输送车、钢模板衬砌台车、螺旋杆压缩机组等。进行的主要工作有:全面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人员、设备进场主要采用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将人员、设备安全运到工地。设备进场时,履带式重型机械采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自行式汽车、砼输送车等自行开至工地,其它大型机械设备进场采用大、中型运输车送至现场,汽车吊配合装卸。人员上场后,及时编制详细的工程材料采购计划,并与业主物资部门研究确定甲供材料的供货地点及运输方式。确定资质合格的商品砼供货商,积极联系地材及小型材料机具的供货厂家,签定供货
48、协议,并积极与试验室配合,做好材料材质的检验复核工作。火工品严格按南京市的有关规定做好采购、保管和使用工作。在正式工程开工前,提前筹备好各种工程材料。机械设备配备设备选型、配套上把握“先进、适用、合理”的原则,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详见附后表。技术准备测量、试验仪器设备准备。试验检测由项目部试验室进行。另在工地建立工地试验室,一些基本试验在工地现场进行检测,以满足施工需要。迅速组建现场施工管理机构,现场办公,靠前控制。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位,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业务分工,明确责任范围,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质量、安全、技术、试验等施工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明确责任范围、方针目标、具体做法和保障措施等。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工人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保证各种管理渠道畅通。认真做好设计图纸审核及图纸现场核查工作。组织参加业主单位召开的技术交底会议,明确设计意图和标准,统一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办法,消除设计疑问。结合投入施工的实际力量和对施工现场的深入了解,尽快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关键工序编制出详细的施工指导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组织做好向路基施工各队进行作业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案,任务分工,操作细则,工艺流程,质量要求,施工标准,工期目标,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