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 9 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参与方面)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方面)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自主发展方面)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
2、后所形成的,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生物学科,在教育部专家讨论稿中拟定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4 个关键表现,或者理解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4 个内容。生命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生命的总的认识或看法,不仅包括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还包括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定。学生的生命观念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媒体,其次是自我学习和学校教育。生物学科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生命观念的主要学校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积极讨论生命,进而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找寻生活的真谛。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3、和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生命观念教育的主要方式。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将理性看做基于逻辑的和推理的加工过程,即理性是逻辑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的认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认知能力更能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结果,包括学业成就、决策的满意度、心理健康,甚至违规或道德行为等。通过生物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是生物学科的基本任务。在教材中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争论中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 ;以逻辑为指引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 ;在课后习题中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中在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
4、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高中教材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对科学史内容的介绍,如在讲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之前,讲述了欧文顿、桑格、尼克森等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历程的艰辛,以及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热情并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创新奠定基础。社会责任具体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
5、任务、职责和使命,是为了他人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或组织应尽的责任。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前提条件,教师应当在生物学科中,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实际,关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 “免疫系统”这章中有关传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药性的产生、艾滋病的知识、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绍、调查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人类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参考文献1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2 潘志红.在人生观教中增加生命观教育势在必行J.黄河科技大学报,2009(03).3 徐达.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J.中学生物学,2016,32(3).4 谭永平.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 生物学教学,2016,41(5).5 褚宏启.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中国知网. No.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