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6991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汇编医院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医院应急预案汇编第一部分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过程、

2、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害,火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 2事故。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造成的停水、停电、停汽、停氧事件,医疗垃圾、污水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的网络瘫痪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治安保卫事件。主要包括院内治安事件,医疗纠纷引发的病人及家属过激行为事件等。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院的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

3、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灾害及突发公3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

4、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相关科室的协同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 l.6 应急预案体系 全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院外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医院及其有关

5、部门为应对院外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院内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医院有关科室根据医院总体应急预案、科室职责为应对院内某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4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是我院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我院各种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组织、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副组长组员: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全院各科室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医院的指令。 领导小组负责对我院应急工作的

6、启动及应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有决策并指导的责任。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具体工作。 2.2 分工及职责: 2.2.1医疗护理及信息组: 医务部: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疫情上报、转诊、全院参加应急的医生调配及医疗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护理部:护理人员调配及护理工作管理; 临床研究所及热带病研究所:负责传染病病原学的检测及标本的安全储存。 2.2.2感染管理组: 5负责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及检验科。 2.2.3协调、督导组: 外的协调、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2.4

7、后勤保障组: 勤管理中心: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其它后勤工作; 医工部: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供应; 药剂科:各种急救药品的供应; 人事处:参加急救的医务人员的调配; 工会: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一线工作人员的生活、慰问等; 保卫处: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安全; 预防保健科: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教育处:相关知识的培训;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各科室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6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8、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上报程序,同时通报有关科室。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 先期处置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科室在报告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2.3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医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3.2.4 应急结束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小组予以撤销。 3.3 恢

9、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科室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有关科室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有关部门负责报告、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7要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3.3 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科室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 信息报告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医院报告

10、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报告形式主要包括电话通知、院网通报、院报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 、应急保障 各有关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在出现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我院人员的应急调配由人事处、医务部及护理部共同负责。1 根据任务的性质确定并选择应急人员;2 确定、审核医疗队名单及联系方式;3 通知医疗队队员按规定时

11、间内赶赴医院。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8提高装备水平;增进科室间的交流与合作。 4.2 财力保障 保证所需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做好对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的监管和评估工作。 4.3 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5 医疗卫生保障 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保证紧急情况下

12、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安全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人员防护 9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 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有计划、

13、有重点地组织本科室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有关科室要通过专业培训、宣传手册、办公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则 6.1 预案管理 10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4、。 二、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启动程序 一线医务人员遇到紧急情况 医务部(白天) 院值班(夜间) 主管院长 召集相关人员确定事态 向领导小组汇报 启动 成立指挥部 四个工作组立即开始工作 全院立即进入紧急状态 11三、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应急通讯及报告制度 1 应急通讯 我院重大应急抢救的紧急呼号是:D008325,所有接到此呼号的人员必须在 7分钟内无条件赶到急诊分诊台; 北京友谊医院急救网络联系电话包括所有现任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的手机及家庭电话。若有电话变更,须及时告知医务部医政管理中心; 所有值班人员在接班後务必检查呼机,发现问题及时检修、更换,必须使呼机时刻处于功能完

15、好状态; 科室主任务必要时刻保持与医院通讯联系的通畅。科主任离京时务必要向院办请假并指定科室其他负责人保持与医院的联系; 各科的电话是为便于工作而设,不可长时间占用; 2 报告制度 凡遇市重大抢救无论转来我院多少伤病员、病情如何,一律及时报医务部或院值班; 凡重大疫情,或食物中毒,或外伤事故(均为 3人以上),必须及时向医务部(或院值班)报告,并由医务部或院值班报告区CDC; 遇特殊人物或其它特殊情况要及时汇报; 凡国家规定的各种疫情都要按照规定上报,不得漏报或延报; 任何人不得私自向任何媒体泄漏疫情或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12急的内情;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要承担行政或法律责任。 四、灾害及公共

16、卫生突发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调配预案 1 人员应急调配 在出现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我院人员的应急调配由人事处、医务部及护理部共同负责。 根据任务的性质确定并选择应急人员; 确定、审核医疗队名单及联系方式; 通知医疗队队员按规定时间内赶赴医院; 2 应急人员工作安排 由医务部和护理部负责。 根据任务情况配备医疗队药品、仪器、有关物品的配备(医工部、后勤、药剂科等协助); 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对医疗队员进行培训; 和外派医疗队沟通信息; 3 应急人员派出原则 第一梯队: 各科值班二线及下班后在夜班房休息的医生和护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调集投入急救工作; 第二梯队: 医院常备 30人的应急预备队。其

17、名单由医务部及护理部确定。该应13急预备队每半年更换队员一次。要求: 队员在待命期间尽量不外出,如离开北京,必须由科室确定相同资质的替代人员并报医务部备案; 队员在待命期间要时刻保证通讯畅通; 队员在待命期间要随时备好必要的生活用品,以便随时出发。 第三梯队: 由人事处、医务部、护理部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共同整合、调配全院人力资源。 4 应急预备队人员名单 科 别 姓 名 性别 政治面目 职称 联系电话 备注 五、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后勤保障工作预案 1 组织协调 后勤管理中心、西药剂科及医工部成立应急后勤保障领导小组,负责我院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时的各种后勤保障工作。 负责人: 2

18、 应急措施 2.1后勤管理中心 14一旦发生疫情,后勤管理中心全体人员听到呼叫分钟之内赶到指定地点,听候医院领导小组统一调令; 木工组按照医院领导小组要求,组织人力将有关病房通风口全部进行封闭,防止疫情传播和扩大; 管理组启动消毒喷药小组,对有疫情的病房进行消毒喷药。同时组织人力分成门诊、病房、大院、家属区四个组定时进行消毒: 门诊组:门诊各层楼道、大厅、发烧门诊、放射科二楼、三楼、急诊留观; 病房组:病房大楼楼道、妇科楼、CT 室、核磁、手术等候室; 大院组:住院大楼周围、办公楼周围、职工公寓; 家属组:、号楼、西小楼、高知楼; 以上工作由管理组高翠荣、王文生监督负责。 要求: 药液按感染管

19、理科要求的浓度配制; 门诊组每天喷药两次(发烧门诊四次),病房组每日喷药两次,大院及家属区每日喷药一次; 消毒时,由两名正式工带队,保证消毒质量及喷洒药液到位 每天消毒所到科室,由科主任或护士长要给予签字验收。 医务人员膳食: 保证对一线医疗人员送餐到位,夜间随叫随送; 伙食花样每天更新,一星期不重样,及时征求意见,尽量做到人人满意; 15保证饭菜质量,讲求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不发生食物中毒现象; 物品回收: 派专人负责病区的医疗垃圾和一次性物品回收工作。每天两次。保证将各科医疗垃圾及污染物装入塑料袋,扎紧封口,不污染周边环境; 回收医疗垃圾一定装入封闭车运到太平间封闭室,由卫生局指定单

20、位运走。封闭车运送后,及时对现场喷药消毒; 发热门诊专设流动厕所,派两人专门管理,白天、夜间各一人。主要负责卫生、清理粪便、换塑料袋、倒垃圾、喷药消毒。发热门诊已有污水处理设备,发生疫情时,后勤管理中心将派专人进行污水处理,定期化验,并送到环保局检测; 传染病隔离或留观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由卫生保洁员负责,干净彻底,防止交叉感染。 2.2医工部 负责医疗设备的储备和供应; 24 小时值班,发生突发事件后要求在 15分钟内将需要的设备送到现场。 3 应急物资储备 3.1医工部 物品: 点滴架 10个、体温表 40支、N95 口罩 100个、乳胶手套 1000支、16防护镜 30个、一次性物品(输

21、液器 100个、5 毫升/10 毫升/30 毫升注射器各 100个、吸氧管 50根); 联系方式:24 小时值班,院内总机呼医工部值班或拨打电话:8670 3.2 西药剂科 大输液、各种抢救用药; 联系方式:24 小时值班,院内呼机 3.3 租赁中心 仪器: 除颤器 2台,心电图机 2台,监护器 2台,呼吸机 2台,输液泵 2台,注射泵 2台; 联系方式:24 小时值班,院内呼机 3.4 后勤管理中心 物品: 床、被、褥、床头柜、脸盆、暖壶等四十套; 电磁炉个; 防护用品储备:口罩 2000个、帽子 1000个、手术衣 300件、防护服 300件、红桶 20个、塑料袋 200个; 院内发热门诊

22、及隔离病房:要储备够一周的用量。 院外医疗队:要储备 30人的医疗队够三天的用量。 联系方式: 24小时值班,院内呼机后勤管理中心值班。 17各部门在接到急救指令后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要的物品送到抢救现场。 六、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制度 1、应急培训纳入我院继续教育项目中; 2、应急培训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知识及应急预案; 3、医院每年拨 10万元人民币作为应急培训的专项金; 4、每年常规进行一次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知识及应急预案的全员培训; 5、如果有新发布的法律法规或应急预案有修改要及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 6、根据上级的要求及传染病流行的情况进行传染病知识的重点培训

23、;7、培训由医务部和教育处负责。医务部负责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培训,教育处负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第二部分 院外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一、SARS 防治预案及防 SARS反弹预案 1 设立防 SARS屏障 1.1 发热门诊屏障 18各科门诊不得接诊发热患者(体温380C )。发热患者必须先到发热门诊筛查、甄别; 发热门诊要如实记录发热患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及去向; 发热门诊要尽可能对普通发热患者进行适当医疗处理; 1.2 住院患者筛查屏障 门诊入院:所有患者先到接诊室测量体温,若体温低于 38度,直接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若体温超过 38度,先到发热门诊就诊,排除 SARS后再

24、办理住院手续。 急诊入院:所有从急诊收住院的患者必须测体温,若体温超过 38度者必须拍胸片,排除 SARS后方可收住院。 1.3 病房探视屏障 加强对住院楼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进入大楼的人数,防止 SARS流入病房。 2 预警制度 发现一例可疑 SARS患者要立即报告医务部,并报告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出现三级预警时我院立即进入紧急状态。 预警等级: 三级预警:境外(与我国有固定交通工具往来的)或外埠出现局部暴发或流行,或本市出现新发疑似病例,但无确诊病例。 二级预警:本市出现 50例以下新发确诊病例,可有三个以下区域或散发点暴发。 19一级预警:本市出现 50例(含

25、 50例)以上新发确诊病例,且有多个区域或多点暴发。 3 发现首例怀疑 SARS患者的紧急处理办法 3.1 发热门诊发现可疑 SARS病人的应急处理 发现可疑病例 立即报告感染科主任、总护士长 立即报告医务部 立即将患者隔离在发热门诊观察室 同室看病的其它患者在另一观察室集中等候 该诊室封闭消毒,医生换防护衣,开启备用诊室接诊 感染科主任会诊,主检医生会诊,确定是否有 SARS可能 有 SARS可能 感染管理科:指导隔离消毒(环境消毒,更换诊室,更换防护服等); 预防保健科:确定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患者),流调,医学观察; 20后勤管理中心:供应防护用品; 医工部:供应呼吸机及监护仪; 主管

26、院长 召集相关人员讨论,确定事态 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上报宣武区卫生局及 CDC 3.2 普通病房发现首例 SARS可疑病人的处理程序 发现可疑病例 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 主检医生会诊,确定是否有 SARS可能 有 SARS可能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距离消防通道最近的病房隔离 21确定专人管理可疑病人 同室其它病人原地隔离观察 感染管理科:指导隔离消毒(环境,个人防护); 预防保健科:确定密切接触者并进行流调和管理; 后勤管理中心:供应防护用品; 医工部:供应呼吸机及监护仪; 主管院长 召集相关人员讨论,确定事态 向院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同时启动我院应急系统,建立指挥

27、部 上报宣武区卫生局及 CDC 其它情况 详见附件 3发现 SARS患者的紧急处理预案。 说明:疑似病例由北京市卫生局专家组确定;确诊病例由卫生部专家组确定; 4 SARS 非流行期间的业务把关制度 SARS非流行期间门诊、急诊和病房如果出现可疑病例,均由感染科二线、感染科主任会诊,如果会诊后认为可疑,可由医务部或院值班请我院主检医生会诊。三名以上主检医生会诊後如果认为可疑,22则由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接手处理。5 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防护 详见附件 1SARS 消毒隔离指南。 6 后勤保障 在 SARS非流行期间的主要任务是防 SARS物资的储备以及对发热门诊的后勤支持。

28、详见附件 2后勤保障工作预案。 7 人力资源调配 所有 SARS相关人员均由人事处、医务处和护理部统一调配。详见附件 4人力资源调配应急预案。 8 传染病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教育。这项工作纳入到我院的常规继续教育中,每年两次,普及率要求达到 100%。 培训内容:传染病法规、防护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 由医务部、教育处及感染管理科负责。 9 预防保健预案 指导思想是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社区实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杜绝反弹为目标,提高快速反应和

29、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我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3该项工作由预防保健科负责。详见预防保健工作预案。 SARS流行期间工作预案 1 工作的任务: 及时诊断、处理 SARS患者; 保护医院其他的患者及医务人员不感染 SARS; 按照上级的要求派医务人员支援定点医院; 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接到 SARS二级以上预警后全院立即进入临战状态。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挂帅,所有的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成立 SARS防治工作办公室。由医务部和护理部负责。 2 立即启用主检医师值班制度,成立专家指导小组 张乐辉、王浩彦、王红、崔红、焦蕴敏、张丽霞、杨立沛、

30、段美丽为我院 SARS主检医师。在 SARS流行时主检医师轮流值班。诊断及处理 SARS相关的技术性问题。 成立专家指导小组,主要应对复杂及危重 SARS患者的抢救。 组长:王宝恩教授,组员:贺正一、张淑文、马大庆、苏建荣、史丽敏。必要时增加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 3 严格发热患者的管理 关闭西门,在东门和北门设置体温监测站,坚决杜绝发热患者进入院内; 在急诊及门诊楼门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坚决杜绝发热患者进入普24通门、急诊; 普通急诊和门诊坚决执行医院规定,不接待发热患者。发热门诊成为发热患者在我院唯一的就诊地点; 设医生组长专门管理发热门诊质量,提高发热门诊的诊断水平,防止误诊或漏诊; 所有住

31、院患者在办理手续前一律要测体温、查血常规、排胸片,发热患者必须请感染科二线医生会诊排除 SARS后才能收入住院; 严格病房大楼管理,除了本院医务人员外,病房大楼禁止所有人出入。详见SARS 流行期间病房管理的流程与预案。 4 开启备用隔离病房 立即关闭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增加发热病人留观及隔离病床;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及肝炎门诊区域成为传染病隔离区; 5 迅速切断传染源 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发现 SARS患者要立即就地隔离,并迅速转运到备用隔离病房。详见发现 SARS患者的紧急处理预案。 6 医务人员工作及防护 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均改为 6小时工作制; 临床一线工作人员集中居住。饮食、住宿及其它

32、后勤工作由总务处负责; 启用 SARS流行时的防护及隔离消毒方案; 医务部及护理部做好本院 SARS工作及外派医疗队的人员搭配。医疗队的预备人员 24小时待命,接到命令一定要在要求的时间内赶到25指定地点; 医务人员在进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前进行预防注射; 7 信息工作 所有有关 SARS患者的信息一律报告医务部,由李春英主任负责统计把关,及时通报院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具体统计上报工作有统计室完成。 8 培训 SARS 诊断和治疗知识; 消毒隔离和防护知识; 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SARS 工作规章制度; SARS 的诊断及治疗知识;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人感染高致

33、病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根据二六年五月卫生部制定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要求,特重新制定北京友谊医院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应急预案。 1、组织领导及分工: 我院禽流感防治工作由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 后勤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膳食部门一定要严把食品卫生关、正常渠26道进货关,不使用超保质期、“三无”食品;组织食堂、营养部工作人员学习和了解有关禽流感的防病知识及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做到早防、早控,严防、严控。负责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其它后勤工作;负责院内动

34、物室以外的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禽流感的预防接种及疫情的网上直报工作; 科研办:负责动物室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 2、成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紧急处理专家组 组 长: 张澍田 王浩彦 副组长: 张乐辉 专家组成员: 王红 杨立沛 任爱民 张丽霞 焦蕴敏 段美丽 一般患者由感染疾病科鉴别、处理,专家组负责全院可疑患者的会诊。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卫生部 2005版修订版)详见附件 1 : 3、严格疫情上报制度 严格执行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继续健全现有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及时按照宣武区卫生局统一布署坚持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网上直报工作,确保

35、对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监测报告和送检程序 27临床医师发现可疑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 感染内科王红主任会诊 医务部/院总值班 院领导 三名主检医师会诊 确定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 院领导 临床医师填写北京市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报告卡 发热门诊留观 预防保健科 网上直报并同时报区 CDC 采集样本 (2 小时内) 填写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样本原始登记送检表 医务部/院值班负责联系 送北京市人禽流感网络初筛实验室:友谊医院病毒室 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筛查门诊、 发热诊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注意询

36、问流行病学史。28对发病前一周曾到过或居住在禽流感疫点的流感样病例,不能排除禽流感的,立即请专家组医师会诊,同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接诊后应立即采集病人呼吸道标本(如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和血液等标本,在 24小时内送北京市 CDC检测;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排除的患者转入普通门诊诊断、治疗。 5、加强对院内禽类动物的疫情管理和动物免疫工作 尽快加强院内禽类动物免疫工作,一旦出现疫情,立即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 6、强化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医务人员都要掌握人禽流感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

37、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按程序报告相关部门,杜绝迟报、漏报现象。 7、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附件 1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 版修订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 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 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 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 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 6人死亡,在世界29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 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

38、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 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1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 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 16个 H亚型(H1H16)和 9个 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

39、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 等,其中感染 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 30分钟或煮沸(100)2 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 4水中可存活 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 pH4.03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 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 4048 小

40、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2流行病学 2.1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2.3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 H5N1感染病例中,13 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2.4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 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3临床特征 3.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 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 天,通常为 2-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