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二、多项选择题(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三、简答题(5 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四、论述题(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五、案例分析题(2 题,共 15 分)第一章 绪论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制度 自然领导制
2、度“禅让制” 。(原始的集体领导体制)父传子的“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朕即国家”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科学领导)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 的分离。 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
3、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对领
4、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开始的。(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2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2)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 世纪 40 年代后,产生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3)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许多杰出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5、,进行了卓越的领导,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孙武著的孙子兵法 、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 ,德国克劳塞维茨撰写的战争论 。(4)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5.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领导科学的基本要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群体目标(4)客观环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自始至终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矛盾。领导科学的范围:领导本质、观念、职能、体制,领导者素质、领导方法、艺术、作风,领导绩效考评等。领导科学的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社
6、会历史性。6. 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意义) 。(1)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4)是促进干部“四化”、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做到?(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案例方法。系统
7、方法。借鉴方法。第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1领导的概念,属性、特征、类型、基础。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领导首先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这是领导的自然属性。同时,领导活动受到社会制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这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其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领导的特征:1. 领导认识的特征:原则性。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
8、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超前性。又称预见性,是指领导者在决策、战略规划和确定发展方向等活动中,具有超前性的思维方式,能够比他人站得高,看得远。3综合性。指领导认识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整合知识的过程,是高度综合的活动创造性。指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概念和范畴,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系统性。即要有机地分析和利用各种要素2. 领导实践的特征:权威性。权威性是领导的首要特征,是领导实践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依附性。即领导活动必须建立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随着其他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性。领导实践是一种目标取向活动,其本质和目的在于实现目标。组织性。即领导只能在组织中
9、存在与发展,组织是领导的结构系统、活动空间和运行框架协调性。即领导要协调好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关系超脱性。即领导必须从根本上、全局上把握,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服务性。即领导就是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归宿。领导的类型:1)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1 自然式领导、2 家长式领导、3 管理式领导和 4 公仆式领导。2)以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1 原始简单领导、2 集权式领导、3 民主式领导、4 公仆式领导、5 专家式领导。3)以生产关系:1 原始社会的领导、2 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3 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4)以领导的工作领域:1 政党领导、2 行政领导、3 军事领导、4 企
10、业领导等。5)以领导成员:1 个人领导和 2 集体领导。6)以领导的层次:1 高层领导、2 中层领导、3 低层领导。7)以领导关系为标准: 1 层级式领导、 2 单线式领导、3 星式领导、4 轮式领导、5 网络式领导。8)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1 以人为中心的领导、2 以事为中心的领导、3 人事并重式的领导。9)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来源为依据:1 正式领导、2 代理领导、3 非正式领导。领导的基础: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影响力:是指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要素:权力、品德、知识、才能。2社会主
11、义领导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2)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3)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4)必须划清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服务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界限。当好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指挥的出发点和归
12、宿,是衡量领导指挥得当与否的标志。3. 领导者的概念,本质、特征、地位与作用。领导者的概念: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联系时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在原始社会里,领导者具有原始普通成员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领导者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统治者、剥削者、压迫者、奴役者。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领导者的特征:拥有职权。1 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2 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3 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4负有责任。富有政治
13、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提供服务。提供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事务性服务。富于创新。这是领导者区别于普通社会成员的本质所在。多重角色。亨利明茨伯格把领导角色分为 1 名誉首脑;2 领导者;3 联络官;4 监督者;5 传播者;6发言人;7 创新者;8 调解人;9 分配人;10 谈判人。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即“引路/航”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4被领导者的概念,本质、特征、地位与作用。被领导者的概念: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
14、或集团。被领导者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被领导者是被统治者、被压迫者。在社会主义社会,被领导者是社会的主人。被领导者的特征:服从性。受动性。对象性。源泉性。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被领导者的作用: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好的被领导者: 1)要服从领导;2)要支持领导;3)要监督领导; 5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只是分工的不同,他们的关系主要是:(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
15、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1领导职能的概念,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体现。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组织是领导职能的依托。(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2领导的一般职能。(1)引导。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2)指挥。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其中,
16、命令是一种具有明显约束力的指挥方式,也是最常见的指挥方式。说服是“晓之以理”的指挥方式,示范是“无声的命令” 。5(3)组织。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4)协调。领导协调一般有两种形式: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协调的原则:平等、公正、彼此尊重的原则;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行政目标一致的原则。(5)监督。实施有效监督,第一是确立标准,其次是深入调查。毛泽东指出“必须及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 ”这说明监督的原则应该是及
17、时而有效的。(6)教育。教育可以划分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3. 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1)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领导者在进行决策工作时还要注意借助“外脑”的作用。领导者在行使决策基本职能时要注意:1)审时度势,利用机遇 2)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善于运用冲突,激发想象力 4)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意识 5)要善于评价。(2)选才用人。领导者用人必须注意:能级、能质对应。优势定位。结构优化。(3)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活动的中心环节。4. 领导的总原则: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和法则
18、。(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中一条根本的思想路线和核心。(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4)群众路线原则。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5. 领导的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统一领导原则要求领导活动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为此,要解决两种关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19、。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2)分层领导原则。这就是要求在领导系统中建立合理的层次系列,掌握适当的领导幅度,正确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3)系统整体原则。要求领导者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形成最佳的整体效能。(4)权责一致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并使它们相互一致,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权力与责任的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5)民主公开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指工作中重大问题要
20、由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集体决定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失职者要追究责任。6第四章 领导观念1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领导观念指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或反映。2.领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领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其形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们总是在具体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环境中生活着,从此出发思考问题,就会形成各种具体的、历史的观念。不同的社会、阶级、时代,就有着不同的领导观念。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观念也是与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观念有天壤之别。我们要看到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领导观念的差异性。3.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21、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立正确的进步的体现时代精神的观念。(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4.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5.现代领导的 7 个基本观念。 (内涵、必要性、基本要求)(1)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等在国家生
22、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活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或意识。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 ,基本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性质和宗旨,对外工作。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纪律),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大众立场,马列主义,政治鉴别。(2)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即“以人为本” 。目的在于强调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坚
23、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倡导人文关怀。(3)权力观念。权力观念:就是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内容及行使等方面的系统认识或根本看法、态度,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没有权力的领导者无法尽到责任和完成使命。履行领导职责要求领导者必须拥有决策权、用人权等。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领导者的权力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条件。领导权力包括强制权、法定权、奖励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等。7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必须为人民服务。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领导者行使权力要遵循合理合法的
24、原则,以维护正义为价值目标。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领导者行使权力意味着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列宁曾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实行集体领导都要明确规定每个人对一定的事情所负的责任,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 。社会主义领导的权力来自人民,因而就要向人民负责。对权力监督的正确认识。领导权力的行使过程需要监督,要有群众监督制度。(4)法治观念。领导者的法治观念:是指领导者围绕领导权力和领导职能所形成的依法用权、依法领导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其实质是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在领导观念上的认同与贯彻。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是建设法治政
25、府的必要条件。 是保障人权的需要。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 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5)市场经济观念。市场经济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市场经济要有正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市场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能够很好地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26、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市场经济具有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等一般特征。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6)改革创新观念。改革创新观念:是指人们对改革创新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这是一切领导活动创新的先导。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5)
27、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7)政绩观念。政绩观念:就是对领导干部或党政机关施政作为取得的成绩形成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1)明确什么是政绩。政绩就是在领导科学发展、推动事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愿望过程中施政作为取得的成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认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8第五章 领导决策1决策的概念、特性和构成要素。领导决策就是领导就面临的问题所进行的目标确定、行动设计和方案
28、选择的活动。决策的基本特征:针对性。目的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决策的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2.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特点:古代的决策,属于经验决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决策方式。经验决策的特点:这种决策方式一般说来是个人的决策活动;这种决策方式本质上讲是以决策者的经验为基础,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有限,一般说来是一种定性不定量的决策。科学决策是现代的决策方式,它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注意依靠各种智囊团组织。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9、,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决策的分类:(1)依照决策者在管理组织中所处地位不同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高层决策属于战略决策和宏观决策,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特征。中层决策属于战略决策和宏观决策,也有一部分属于战术决策和微观决策。必须服从高层决策。基层决策属于战术决策和微观决策,是为了实现高层或中层决策而进行的决策。(2)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一般采取非程序化的决策方式。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作出的决策。具有具体化、定量化的特点。(3)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在现实决策活动中,大量出现的是满意决策而不是最优决策。(4)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型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又
30、称非常规型决策) 。(5)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确定型决策事先可以准确知道的,可以确定最好的方案。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区别在于,是否事先知道每个方案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不确定型决策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风险性决策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是难度较大的决策。4. 决策的模式:(1)理性决策的模式:强调决策必须严格地依照科学程序进行,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决策,注重决策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甚至不惜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强调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提出“满意标准”的问题,主张决策者以较为符合现实条件的满意目标来取代追求理想条件的最优目标。(2)渐
31、进决策的模式: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模式注意到决策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现实性,主张根据历史和现实条件来进行决策,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但渐进决策模式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这种模式的保守性上,它具有墨守成规、维持现状的保守倾向。(3)综合决策的模式:美国的 A埃泽奥尼提出。综合决策的模式主张综合利用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对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具有更大弹性的决策模式,更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5. 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9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决策是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领导的责任在于:制定战略、拟定规划、确定政策、组织管理、使用
32、干部。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6科学的决策的四个基本标准:(1)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科学决策的首要前提)(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要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7. 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1)客观原则;(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2)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过程就是信息输入处理输出(执行决策)过程。(3)预测原则;(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4)程序原则; (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 “外脑”原则。 (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谋”与“断”的相对分离。现代决策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外脑”作用)8. 科学
33、决策的主要程序:(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明确问题,确立目标是决策活动的起点,是决策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决策(目标:1 是有的放矢的;2 是具体的;3 是系统的;4 是切实可行的;5 是符合规范的。(2)集思广益,拟订方案。备择方案必须具有齐全性和排斥性,一般设计三至五个方案或更多。(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现代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赫伯特西蒙提出,以“满意标准”代替“最优标准” ,即追求达到一个可满足的现实性有限目标,而不是盲目要求完全达到绝对的最有目标。(4)实施方案,反馈修正。做好以下工作:1 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2 组织实施力量,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3 落
34、实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4 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实施中的问题。9. 追踪决策决策修正是对原有决策方案的某个部分进行局部的补充或修正。追踪决策是在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原有决策有重大失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对原有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一种决策。追踪决策的特征: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10. 科学决策的方法:(1)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优点: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科学性强。缺点: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2)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或智力激励
35、法。它采用会议的形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思路,激发灵感,毫无顾忌地发表独立见解,并在短时间内从与会者中获得大量的观点。10优点:可对所讨论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预测和分析,产生既有创意又切实际可行的方案。缺点:实施的成本(时间、费用等)较高,还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素质。头脑风暴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 ) 。前者指专家群体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设想的方法;后者对前者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可行性的方法。(3)决策树法,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法比较直观,把决策过程简要的勾画出来,便于决策者有顺序、有步骤、有逻
36、辑地进行决策,它既可用于单阶段对的决策,也可用于多阶段的决策。(4)试验决策法,是针对一些新出现而且重要的问题,在没有经验、不能确切评价个备选方案、无法对方案择优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11现代决策体制:在现代决策体制中,领导者处于核心地位,是决策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决策方案的最终决断者。现代决策体制的特点:1)决策中的“多谋”与“善断”的相对分工,智囊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参谋咨询,负责设计可行方案,中枢系统则负责作最后的方案选择;2)决策的制订和执行的相对分工。 (重大的问题的决策集中于核心领导者,由其作决定,一般领导者负责执行)现代决策体制的三大系统:(1)决策的中枢系统由拥
37、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具有权威性、主导性。(2)决策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没有信息,决策就寸步难行。(3)决策的智囊系统具有集体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三大特点。在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1)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 2)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3)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4)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12. 领导者的抉择方式:(1)集体抉择。缺点:1 速度慢,有时会议而不决,贻误时机;2 职责不清,因每人分担一份责任,常会导致互相推诿,无人负责。(2)个人抉择。优点:责任明确,抉择迅速;缺点:1 个人抉择难免受个人知识、经验的限制;2 个人抉择容易造成个人专
38、断。对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时效性。系统性。民主性。合法性。灵活性。13. 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智囊团成员必须具备的条件:1)应当是博才的专家,必须是既具有一门专业知识,又是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目光敏锐的人。2)应当具有服从科学、服从真理、服从事实的品质,而不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报喜不报忧的人。领导者应在几方面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对其详细的分析论证;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多谋”和“善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取代。一方面,领导者必须保证智囊团的独立研究
39、,甚至允许其唱对台戏,而不把个人的意见强加给他们,更不允许领导已经作出结论,而只让智囊团论证自己结论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领导者又不能让智囊团代替自己决策,不能完全为智囊团的意见所左右,要考虑到智囊团的意见,但不能让他们代替领导者选择方案。总之,智囊团与领导者应是各负其责,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14. 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11危机决策也称非常规决策。要求:(1)快速果断。 (2)高效准确。 (3)非程序性。领导者在危机决策中占主导地位,面对危机,进行适当的危机决策,必须做到:主动积极,镇定自若。迅速果断,协调合作。富有创意,灵活应变。第六章 领导用人1人才的特点、类型:
40、人才的特点 :创造性(是现代人才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历史进步性。 社会性。专业性。 相对性。人才的类型:(1)依据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分为理论型人才(如思想家)和实践型人才(如工程师) 。(2)依据人才自身素质的不同,分为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两者区别:发现型人才主要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出现,如发明家;再现型人才主要以形象思维的形式出现,如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活动。(3)依据人才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组织型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家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和操作型人才(如秘书、医生、工程师) 。2. 衡量人才的标准:德才兼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将人
41、才的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四化” ,这就是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其中革命化是干部的整治标准,是其他“三化”的前提条件。人才的标准问题是领导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3. 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4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不但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好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它告诉我们,在考察识别人才时,必须坚持
42、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人才选拔原则:(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人才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1)正确处理资历与能力的关系,反对论资排辈,大胆选拔新秀。2)正确处理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关系,既不能把知识分子与人才等同起来,又要克服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种种偏见。3)正确处理学历和水平,领导经验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既要反对以学历论人才,也要反对以经验论人才。5. 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1)选举制。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的民主性
43、和法制性,是依法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好形式。特点:1 保证选举人有选择权;2 保证被选举人有竞争性。形式:1 等额选举,即经过预选产生候选人,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然后进行正式选举,候选人的票超过相关数即为当选。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选举;2 差额选举,即采取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的办法进行选举。12(2)考选制。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萌芽于科举制度)(3)荐选制。也称推荐选拔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具体形式:1 自荐制;2 他荐制;3 群众推荐制。优点:它能够把人才推荐者和人才选拔者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具体制度健全的条件下,既有利于发挥人
44、才推荐者的积极性,为人才选拔机关广荐人才,同时,由于人才的选拔必须经过选拔者或选拔机关通过考察后才能确定,这就有效地防止了“非人才”进入“人才”队伍,保证了人才选拔的质量。不足:1 人才选拔的范围受到限制;2)人才选拔缺乏硬性的客观标准,有可能使一些“非人才”进入“人才”队伍;3 人才选拔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 “人治”的特点较为明显,人才选拔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很难有制度上的保障。6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基本要求: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职位。(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在工作中尽量避免乱点“鸳鸯谱”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关键在于领导充分地信任
45、自己的下属,并使下属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信任感。信任感作用:使下属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这就是系统论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5)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是用的前提,用是养的归宿和目的。7.人才使用的基本制度:(1)任免制度与培养制度任免制度是任职制度和免职制度的总称。人才的任免制度,在我国主要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选任制:依据法律程序,通过群众或群众代表投票表决选拔人才并加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46、。优点:民主性强,能够较好地反映群众的意愿。缺点: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主要是对领导人的任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用不一定适宜。委任制:又称任命制,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我国党政干部的任用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历史。目前,公务员任免方式之一是委任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效率高,任命程序简单明了。缺点:民主监督和依法办事的程序不完善,难免出现感情用事和一言堂的人治现象,造成用人不当。原则:1 先考察后任命;2 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3 集体讨论决定;4 严格审批程序。聘任制: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
47、试考核招聘的人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基本内容:1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标准,明确规定应聘条件,并予以公布,实行公开招聘;2 对应聘人进行考试考核或考察,符合条件者才能聘任;3 招聘者与应聘者双方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及任期。优点:1)开拓了人才能进能出的渠道,有利于消除人事制度上长期存在的“铁饭碗” “终身制”等弊病;2)有利于鼓励竞争,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3)扩大了单位选才用人的自主权,有利于人才的发掘和选用。缺点:容易造成受聘者的短期行为。人才的培养制度:指对人才进行政治理论、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和训练的一项制度。方式:1 职前培训;2 在职培训(又分为脱产培训 任职后抽出一段
48、时间(较长的)暂时离职、半脱产培训 任职期间坚持上岗,每周或每天抽出一定实践、业余培训 任职期间坚持上岗,只允许利用业余时间)13(2)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考核的内容:1 考德,主要是考核人才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2 考能,主要是考核人才的业务能力或管理经验和领导水平;3 考勤,主要是考核人才的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4 考绩,主要是考核人才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奖励的方式:荣誉奖励、物质奖励、晋升奖励。具体做法有:记功,发给奖状、奖章,发给奖品、奖金,升级,提薪,通令嘉奖等。奖励的基本原则:以精神奖励为主,并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惩罚的方式:党纪处分、政纪处分、司法处理。(3)交流制度与回
49、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种制度。(4)职务升降制度与辞职辞退制度职务晋升的程序:1 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产生预选对象;2 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进行资格审查;3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晋升考核;4 由任免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人选。(5)任期制度与退休制度离休与退休的区别:离休是退休中的一种特殊待遇,只有建国前参加革命,符合规定条件的干部才能享受。按照规定,对离休干部实行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退休则是所有公职人员均可享受的一种待遇。退休后,国家按其工作年限和贡献大小,给予一定数额的退休金,以维持其生活。第七章 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1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对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