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与粮食安全引:所谓粮食安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第一, 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 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一、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1、在生产层面上:从 2003 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 6 年丰收,年均增幅 3.56%, 没有现延续多年的每 3 年有 1 年粮食减产的局面。2009 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 5.308 亿吨,提前完成 “十一五”规划要求。 (“十一五”规划实在 2010 年完成)2、在供给层面上:在 2012 年,进口的粮食超过了 7000 万吨,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 90%
2、以下,低于 95%(这突破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 95%以上的红线)(在 4 月 10 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 2013 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并且近年国际粮价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出现产区缺口严重现象,例如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 7 个主销区,产需缺口由 2003 年 485 亿公斤扩大到 2007 年 550 亿公斤左右。3、在需求层面上: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增,从品种结构看,小麦和稻谷消费需求量缓慢增长,玉米和大豆需求量增长较快,超过 80%而其他粮食消费的比重下降到 20%以下。从消费区域看,农村和城
3、镇口粮消费总量在逐步减少。主销区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部分粮食主产省的粮食消费也有较大增长。二、 危害粮食安全的环境问题(一)自然环境1、大气环境(1)在高浓度污染物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称坏死斑) ,或者植物叶片直接枯萎脱落;(2) 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影响下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产生不可见伤害,即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3)大气污染减弱作物生长势,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病虫害危害加重。 以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为例(“酸雨“ 对于农作物的危害)“酸雨“ 使水稻叶片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长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形成枯熟,最终全株死亡;小麦的麦芒变成
4、白色;而使蔬菜以及果树的叶子脱落,造成植物死亡或者果实脱落等症状。酸雨首先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过量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也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酸雨还能诱发作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如四川的一个发电厂附近酸雨区域受害菜地达 11.3。其中酸敏感蔬菜蕃茄、芹菜、豇豆和黄瓜产量可下降 20;而中等敏感性的生菜、四季豆和辣椒产量下降 1020;抗酸性较强的青椒、甘蓝、小白菜、菠菜和胡萝卜产量下降低于 10。以空气中颗粒物污染为例2、土壤方面(1)土地流失与荒漠化:水土流失是中
5、国生态退化的普遍问题。三个地区的例子:东北、西北和华南。东北-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的粮仓。在过去的 60 年里,东北黑土层的厚度从 80 多厘米急剧下降到不足 30 厘米。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从 12下降到不足 2。大约 85的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水土流失和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耕种、滥用化肥和过度砍伐。反过来,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加频繁的干旱、洪水和沙尘暴。我国沙漠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 27。并以每年 3400 平方公里增加。造成河流和湖泊干涸(导致土壤盐碱化,因而无法种植农作物) ,对 1 亿多人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特别是,荒漠化造成农田和牧场退化,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的下
6、降。同时乱砍滥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14,只有少量的原始森林得以保存。并且以年均 5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采矿和砍伐破坏了山区的森林,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减少了蓄水能力。(2)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影响这粮食的安全,主要来源是工业废弃物、采矿活动以及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第一,化学和其他工业设施排放出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减少或杀死了植物。农村工业造成的污染比城市工业更为严重。第二,中国存在大量的小矿场,尤其是小煤窑,因为中国将近 70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煤炭的废弃物-包括硫化物 -以及其他的有毒化学物破坏了相邻地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第三,过度使用化肥和
7、杀虫剂也是土地污染的原因。南方:广东土壤污染调查:部分地区农作物被毒死韶关大宝山矿区的上坝村老百姓就是因为长年吃这种“毒菜”与“毒大米”而成为著名的癌症村,很多村民年纪轻轻就死去。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用受镉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稻谷,使得此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 70.9%,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后致使镉在体内蓄积,造成肾损伤,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称为“痛痛病” 。北方: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 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 。
8、加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以工业废水的污染,使产量剧减。现在农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 30%,其余 70%以上都成为土壤污染源。3、水资源方面(1)水资源短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水平占有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 25。随着人口剧增使得农业的耗水量由 70增至 80,但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及工业和家庭用水的增长,对农业用水构成了威胁。2010 年云南干旱事件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4730 万亩,其中秋冬播农作物受灾 3248 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 89.8%,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受灾 1482 万亩,占总面积的81.8%。云南省小春粮食减产约 60%。(2)水体污染据统计,全国有 120
9、0 条河流中,有 850 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水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发,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降低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2006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 30 条带着处理水入海的大河。结果显示,长江、珠江、黄河、闽江和其他一些河流排放的污染物比上一年大幅度增加。在主要的污染物总量中,化学需氧量占到 863 ,营养盐占到 125左右,其余的则包括油污、重金属和砷。北方:2012.3.26 山西汾阳 26 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颗粒无收振兴化肥公司排放废水污染河流,在农民先后种植辣椒和玉米
10、后,全部绝收。经调查其排放废水中 COD 是 1020 毫升每克,高于化工行业的 COD 的含量应该是 150 毫升每克。氨氮含量为 103 毫升每克,远超是化工行业的 75 毫升每克,严重超标。山东等地企业将污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污染。地下水会一直向下渗透,甚至到达地下 300 米以下。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会一直沉淀在土壤底层中。土壤表层污染还可以通过燃烧使污染物挥发掉,但地下土壤底层污染则长期无法根除,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人一旦食用了被污染的农作物将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二)社会环境(1)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剧增、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
11、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使用化肥而减少时,人均粮食产量每年约下降了 05)。中国在近 50 年里,人口增长了 2 倍多。人口的规模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不均衡压力,在中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及西藏等地,人口压力微乎其微;而在东部沿海省份尽管只占中国15的面积,但却拥有中国 41的人口。(2)城市化城市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质量下降、 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劳动力素质降低。1996 年至 2005 年,全国耕地面积由 1254.8 万公顷,减为 10427.8 万公顷, ,人均耕地由 0.106 公顷降为 0.094 公顷。耕地的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1998 年后粮食播种面积也随着耕地
12、面积的减少而迅速减少,减少的速度甚至比耕地的还要快,到2003 年粮食播种面积已经降低到 1 000 万公顷以下。在耕地减少中,建设用地数量自 1999年以后有明显地上升趋势,到了 2004 年增长到 29.3 万公顷,所占比重达到了 22.6%。虽然从占耕地减少总额的百分比来看,建筑用地并不是最大的,但是从各年占用面积变化情况来看,建设用地占地面积在逐步增加,并且预期近几年内还将不断增长。 并且城镇建设占用的大多是平原地区土壤肥力高、农业劳动力集中度高的优良耕地,数据显示,2000 年全国有 5000 万失地农民,在 2001-2004 年 4 年间,大约又增加了 670万,虽然每年中国耕地
13、都有占有补,但却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如 2004 年建设占用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 72%,而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仅占 34%;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补充的耕地多来自未利用的原开发用地。由于占多补少、占良补差,使得城镇建设的过程加快了耕地质量下降的速度。 中国 2006 年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 42.99%。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另一面则是农村人口比重逐渐减少,有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人口总量从 1996 年开始减少。 而且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相对趋向高龄化。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弱化。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于国家:从保护耕地政策、独生子女政策、灌溉系统投资、南水北调
14、工程、大规模造林运动和退耕还林工程六个方面入手。1.保护耕地为了遏制耕地的减少和保护未来的粮食安全2.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人口压力造成的用地紧张。3.国家对水利系统的投资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庞大投资,实现粮食自给。灌溉系统上的开支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中国大约 51的耕地得到了灌溉;将近三分之二的灌溉地区使用地表水,而其他地区则使用地下水。4.大规模造林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如“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和间作林、太行山绿化工程和治沙工程5.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到 2007 年,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已经恢复了 2400 万公顷的森林和草场,占到中国新增森林面积的 60%左右,受益的农民达 1.24 亿。6.应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重金属污染整治和补救制度。对重金属污染控制应实现地方政府负责制,打破先污染再治理的怪圈。对于我们:1、生活节俭,不浪费粮食;(光盘行动)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3、进行“环境友好、粮食安全”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