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致同学们模拟“特技拍摄”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以上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请回答:(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 (2)你能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吗?作品设计:自己发挥想象,仿照上述内容完成一副作品第一章 声现象小实验第 1 节 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 8 厘米,高约 40 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实验方法】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 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 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八年级物理校本课
3、程2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耳朵仍在图 1571 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注意事项】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 50 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第 2 节 乐音和噪声
4、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实验方法】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 1552 所示。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参考资料】1用录音机先播放一小段音乐磁带,演
5、示乐音;改用快速档,播放同一磁带,演示噪音。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32用一种乐器(如拨动弦乐器的一根琴弦),听到乐音。用钢锉锉钢锯条的锯齿;用锯条在玻璃上或粗糙木板上刮动,就会听到噪声。第 3 节 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产生条件。【仪器和器材】共振音叉(440 赫兹音叉一对,其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实验方法】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约 5075 毫米,如图1561 所示。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
6、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注意事项】1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则共振现象越显著。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动。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距离过远,则音响太弱。距离过近,则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参考资料】1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小。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这是由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7、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如图 1562 所示,一根直径约 3厘米,长 100 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气柱的长度。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时(波长的 14),就听到很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4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 14 的 3 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3实验方法 1 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
8、管或贴上纸片、胶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4用赫姆霍兹共鸣器演示:赫姆霍兹共鸣器是用黄铜铸成的,内部是一个空腔,两端有粗细两个孔。粗孔是用来接收传来的声波,细孔供监听用。手握共鸣器,将小孔贴近耳边,如图 1563 所示。如果声音中有接近共鸣器固有频率的声音,共鸣器将共鸣。第 4 节 音调和响度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齿数为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实验方法】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
9、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 1551 所示。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5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
10、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注意事项】发音齿轮轴上的螺帽必须拧紧,以防齿轮打滑,影响实验效果或被甩出伤人、损坏齿轮。【参考资料】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验音盘(图 1552 甲)来演示。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的轴上,用橡皮管把吹气管和皮唧连接起来,并把吹气嘴固定在支架上,对准某一列小孔(图 1552 乙)。转动转台,使验音盘匀速转动,然后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的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声。把吹气嘴从验音盘边缘向中心移动(不用最里面一列不均匀小孔),保持转速不变,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直接演示。办法是在每个音叉的叉股上固定根
11、细钢针,另备一块被烟熏黑的玻璃板。用音叉槌敲击音叉,使两音叉振动发声,并同时匀速地在玻璃板上移动。移动时必须注意要使两音叉的钢针尖恰好与玻璃板接触,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3 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用上述的一个音叉和熏黑的玻璃板,在音叉槌轻击和重击两种情况下,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 1554 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第 5 节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方法一 【制作方法】1用一个大肚的玻璃瓶制作成如图 941 所示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6的钟罩。注意:罩底可在玻璃板上加金钢砂轻轻研磨,使它平整光滑。 2将瓶口加一个插玻璃管的橡胶塞,通过塑胶
12、管接到手摇抽气机上,如图941 所示。3把一块 5 毫米厚的橡胶板平铺在桌面上,其上放一小闹钟,用做好的钟罩扣住。4为防止上口或下底漏气,可在各接口处加真空油脂或凡士林密封。【使用方法】将闹钟上好劲、扣在钟罩内,摇动抽气机,给钟罩抽气。你会发现,闹钟的声音会由大变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当停止抽气,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又会由小变大。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方法二【制作方法】如图 942 所示,在一个玻璃瓶塞下用细线系两个金属环。瓶塞上的弯管用软胶管与两用气筒连接。 【使用方法】先不接两用气筒,用手摇瓶,可听到两金属环碰击的声响。将瓶子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当瓶内空气稀薄
13、,软胶管被大气压压扁,两用气筒几乎抽不动时,捏紧胶管,取下两用气筒。再摇瓶子时,只见金属环相碰,但听不到响声,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传播声音。第二章 热现象小实验如何制作简易温度计制作器材:容积为几毫升的小药液瓶、红墨水、小药瓶上的橡皮帽、空圆珠笔芯、细吸管、温度计,蜡块以及家庭中常用的其他器材。 制作步骤:1、小药液瓶当作的玻璃泡 2、空圆珠笔芯当作的玻璃管 3、橡皮帽用来密封上端的口 4、细吸管用来加液体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75、蜡块用来密封接口 6、红墨水作为指示的液体 用来校对刻度 7、烧热水,高温时(比如 80 度,可从读出)把上端开口密封,刻上相应刻度,冰箱里,低温时(比如
14、 5 度)刻上相应刻度,在 5 度和 80 度之间,分成均匀的 75 份,标上相应的刻度第三章光现象小实验第 1 节 小孔成像教具:带孔易拉罐、硬纸板、刻度尺、铅笔、蜡烛、火柴、双面胶、塑料袋、橡皮筋教学设计:教师: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课堂中介绍的“小孔成像”现象(播放视频小孔成像)课下有很多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1)虽然树叶间的缝隙形状各不相同,但大树下的光斑为圆形,那么物体经过小孔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系呢?(2)树叶下的光斑大小不一,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影响光斑大小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已的看法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经过小孔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系以及影响像的大小因素。
15、一、 合作探究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2、画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图(画出物体 AB 经过小孔在接收光屏上所呈的像 AB,只需画出两条光线)二、小孔成像设计制作1、剪去易拉罐的上部,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已完成),小孔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两个。2、在硬纸板的中间用刻度尺标好刻度,卷成一圆筒(大小恰好能放进易拉罐)。3、在纸筒一段蒙上一层塑料膜,用橡皮筋固定好。三、实验探究(一)各组设计实验方案(二)全班讨论,优化实验方案(三)实验探究过程AB开孔纸板 接收光屏 开 孔 纸 板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8小孔成像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的关系以及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观察小孔
16、的形状: 2、将带塑料膜的纸筒放进易拉罐(塑料膜一端靠里) ,点燃蜡烛,调整使孔、蜡烛、塑料膜在同一直线(1)当物与小孔的距离(物距)一定时:来回拉动纸筒,改变孔与光屏的距离(像距) ,观察并记录:像距像变小时,像如何变化?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像距)一定时:来回移动蜡烛,改变孔与蜡烛的距离(物距) ,观察并记录:物距像变小时,像如何变化?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四、展示交流、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实验结果:说出现象及结论五、师生归纳总结:1、物体经过小孔所呈的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 像距:物距一定时,像距越大,像越大(2) 物距:像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像越小2、物体经过小孔所呈
17、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教师 PPT 展示日食时大树下太阳的像)教师点拨:我们把类似于“小孔成像”这样,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叫作实像,反之为虚像,比如镜子中的自己第 2 节 制作潜望镜一、教学内容:潜望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制作潜望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掌握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四、教学准备:硬纸板、美工刀、剪刀、铅笔、两面胶、透明胶布、镜片等。五、教学过程:一、交流
18、信息,引入课题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9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谈话:我们今天开始进行小制作活动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做一军事侦察工具潜望镜。在五年级,我都了解了潜望镜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潜望镜是什么样的和它的工作原理。小结:同学基本上了解了潜望镜。今天我们就来制造潜望镜。二、活动过程1)理解潜望镜工作的原理。潜望镜中利用了两块平行的平面镜将光线两次镜面反射2)材料和工具:硬纸板、美工刀、剪刀、铅笔、两面胶、透明胶布、镜片等。3)制作方法做潜望镜只需要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和一块硬纸板。假如你的小镜子长十厘米,宽七厘米,这样,你就应该准备一张宽 47=28 厘米的硬纸板。纸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条件自己决
19、定。纸板长一些,潜望镜就可以做得高一些。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象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七厘米。把涂黑的部分剪去。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 。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牛皮纸把它粘好。用白胶布把小镜子象下图中那样粘好(要使小镜子和长纸盒之间的交角等于 45) 。两面小镜子平行对好。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成了。如果你手中的小镜子不足十厘米长,你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算一算纸盒的尺寸,条件是保证镜面和纸盒之间的夹角为 45。(4)制作过程,分组活动:(A)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
20、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三、反思评价,延伸拓展第 3 节 如何探究彩虹的秘密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0猜测彩虹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有太阳光和水实验器材: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实验步骤:1、将水盘里放入 5 厘米深的清水,2、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观察现象。3 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 4 喷雾器的瓶子里装上水。5 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纸屏上实验结论:彩虹形成的秘密是小水滴将阳光折射成美丽的彩虹光传播路线的实验实验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1、实验器材: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实验步骤: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洞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4、调整硬纸卡,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时,才看到蜡烛的火苗。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 4 节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精选1. 平面镜成像1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移动。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1) 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
22、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1。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
23、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 2. 凸透镜成像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 )调整烛焰放距 凸透镜 2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使烛焰向右移动 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清晰实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 16 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 C
24、位置上放置光屏,则 B 位置上应放置。如图 16 所示, ,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移动,光屏应向移动。 (填“左”或“右” )烛焰 透镜 光屏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 纸张AB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23.关于凸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
25、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 22 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 22 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 、 “等大”或“缩小” )他想: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来源:学.科.网【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 23 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上像的大小40 13.5 缩小30 15 缩小20 20
26、等大15 30 放大10 光屏上没有像8 光屏上没有像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3进行实验,所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结论与应用】(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 ) ,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 、 “缩短”或“不改变” ).5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
27、,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2)该同学用 若 干 个 发 光 二 极 管 组 成 形 状 如 “E”的 发 光 物 体 , 如图 15 甲 所 示,将发 光 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 6cm 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 15 乙 所 示 ,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 的凸透镜; 如 果 只将“E” ,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 15 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第四章 力学现象小实验第 1 节 用塑料瓶做物理实验的方法物 距 u/cm 实验序号 焦距 fcm 像距 v/cm1 2 2.52 5 10103 8 4
28、0图 23图 22 乙甲甲 乙 丙 图 15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4塑料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废弃的熟料还会污染环境,其实,塑料瓶除了废品回收,还有其他的价值,那就是用来做物理实验。一、对塑料瓶加以简单改进可完成的实验1.在塑料瓶上钻孔: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几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可以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在塑料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用缝衣针钻两个相距 5 毫米左右的小孔,小心地灌入清水,注意瓶外不要沾有水滴,可以看到从两孔中射出两股独立的细流。一旦用手指捋一下两个小孔,两股细流就合二为一了,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如果继
29、续灌入浓度较高的肥皂水,不一会儿合二为一的两股细流又会一分为二。在塑料瓶上随意钻几个小孔,装满水后用瓶盖盖紧,这时水不流出,如果旋开瓶盖,则水会喷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果用手捂住这几个孔后将瓶子浸入水中,瓶中不会有水;如果不捂住浸入水中,一会儿后瓶子中就装满了水,这些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2.在瓶盖中插入一长度适中的玻璃管,用凡士林封住使不漏气:在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小心地吹入一段红墨水,再将此瓶盖盖紧塑料瓶,一个温度计就制作好了。塑料瓶中盛大半瓶水,加少许红墨水,用此瓶盖盖紧,再向瓶中吹气,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可以观察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情景。用此瓶盖盖紧塑料瓶,
30、将它倒放着固定在铁架台上,玻璃管浸入装有红色液体的烧杯中,再在塑料瓶底平铺一层脱脂棉花,滴上少许乙醚,可以看到红色液体沿玻璃管上升,这可以说明液体汽化吸热和大气压的存在。将两个塑料瓶去底,用此瓶盖盖紧瓶口,玻璃管用乳胶管相连,向塑料瓶中加水,一个连通器就做好了。在容积较大的塑料瓶底钻一个直径 3毫米的小孔,盛满水后用此瓶盖盖紧,玻璃管要插入水中一定深度,这时从小孔流出的水的流速是恒定的。用瓶盖盖紧塑料瓶,玻璃管连接一段乳胶管,塑料瓶上钻几个小孔,在瓶身上缠几圈铁丝,使塑料瓶能在水中平衡,一个潜艇的模型就做好了。吸走空气,潜艇沉入水中,向瓶中吹气,潜艇浮出水面。如果将它与一重物绑在一起沉入水中,
31、向瓶中吹气,可以模拟“浮筒法”打捞沉船。3.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在剪掉的地方蒙上一层橡皮膜,将其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而且在水中越深凹陷程度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将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即使水满了,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将剪掉的地方磨平,蒙上一层橡皮膜,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轻敲橡皮膜,可以看到蜡烛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5的火焰倾斜抖动,甚至熄灭。如果在橡皮膜上粘一小平面镜,盖紧瓶盖,在暗室里用集光的小型手电筒照亮薄膜上的小镜,可在白墙上看到反射的光点。
32、人对着橡皮膜大声说话,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带动小镜振动,使反射的光点变成一个闪动的光带,而且随着声音的强弱和频率的不同而变化。二、直接利用塑料瓶可以完成的实验1.声学:在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观察到小纸屑的跳动,而不敲击时小纸屑不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2.光学: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将适量奶粉放入盛水塑料瓶,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33、。将手电筒卧于桌面,将纸盒放在手电筒前,位置以水平方向上刚好看不到手电筒的光束为宜,将圆形塑料瓶盛满水,横放着紧挨纸盒且稍高于纸盒,可见到手电筒的光束,这可以说明日出的原理。圆形的塑料瓶盛满水还可以当凸透镜。3.电学:摩擦起电和塑料不导电都可以用塑料瓶来完成。4.力学:捏瓶子、扔瓶子、接瓶子等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将塑料瓶盛水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动纸而瓶子不动可以说明惯性。用线系着塑料瓶是一个重垂线。手竖握瓶子而不掉是有静摩擦力,将塑料瓶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拖动和滚动时力不同是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拖动空瓶比满瓶水的力小是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将空塑料瓶逐渐浸入水中可以体会到浮力的
34、大小与排开的水有关以及与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无关。相同的塑料瓶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质量不相同是因为密度不同。将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再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将塑料瓶捏变形,再用瓶盖盖紧,瓶子不恢复原状;塑料瓶盛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瓶口,然后瓶口朝下,硬纸片能托住水;将少量热水灌入塑料瓶再摇晃几下,迅速拧紧瓶盖,用冷水冲瓶子,塑料瓶被压瘪;将气球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这时气球不容易被吹大。这些实验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将塑料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
35、漂浮或悬浮,从而可以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直接利用塑料瓶还可以做许多实验,这里不再列举。如果将塑料瓶加以改进,则可以完成更多的实验,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6怎么样,现在大家学会用塑料瓶做物理实验吗?其实,物理实验需要的并不是昂贵的道具,而是需要一颗有好奇心的心,只要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就能真正的学到物理。第 2 节 易拉罐的物理实验妙用易拉罐饮料已经成为越累越多人喜欢了,而喝完的易拉罐一半都是送到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其实,只要易拉罐是完好的,就可以拿来做物理实验,下面,查字典物理学科网就整理了几个易拉罐的物理实验妙用。一、探究浮力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变化:在水桶中装半桶
36、水。用手把空的易拉罐按入水中的同时会感受到罐对手有一个向上的推力,而且按入的越深,手感到的推力越大(手向下的压力越大或越费力),体验浮力的存在以及浮力的变化(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演示物体的浮与沉:取一易拉罐将其从中截断,下半部分略小一些且保持成一个容器的形状(将上半部分剪截成矩形),将下半部分放入水槽中,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将上半部分放入水中则沉入水底。探究物体的漂浮条件:利用制作好的下半部分和适当的配重(小螺母、小铁钉、沙子等)探究物体的漂浮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下半部分和配重的重力,然后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放入水中,当其漂浮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成了零,从而得出结论“当物体漂
37、浮时,F 浮=G”。二、演示大气压的存在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或面团)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发现“易拉罐被压瘪”,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还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及“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第 3 节 用纸做物理实验的方法纸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许多的物理实验中,其实很多都可以用纸来做实验,下面,就让查字典物理学科网为大家整理出了一套用纸做物理实验的方法。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7如图 1 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
38、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取一杯子并装满水,将纸卷成一个棒形,斜插入水中,会发现插入水中部分看上去会向上弯折,其原因就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如图所示)。小孔成像实验取一张纸,在纸上挖出各种形状的小孔,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适当调整纸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地面上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光斑是太阳的像,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光的直线传播将纸卷成纸筒竖直立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或将三只相同形状、大小的纸筒竖立在桌面上
39、调整位置,水平看去,第一只纸筒把后面两只纸筒完全挡住,也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惯性现象可以把小纸条压在一铁块(或直立的粉笔、钢笔帽等)下端,然后迅速抽动小纸条,铁块仍在原地不动,可以比较浅显易懂地说明惯性的存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找一铁块,将它放在纸上,若慢慢地拉动铁块,可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因为铁块受到摩擦力作用,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纸杯烧水实验用纸做一个纸锅,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段时间后,虽然水会沸腾,但纸锅却不会烧坏,这证明了水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沸点不变。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如图 a 所示,将纸折成小船,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
40、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向中间靠拢。(2)将纸带弯折,使两端对齐,卷成 U 形,中间插一吸管,用拇指和食指将吸管和纸带夹住,然后向吸管内持续吹气,如图 b 所示,纸带的上下部分将相互靠近。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8(3)如图 c 所示,把一张半卷着的硬纸片摆放在桌子上如果使劲吹一下它的下面,可以发现硬纸片不会翻转过去。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流体流动的速度有关,吹出的气使硬纸片下面空气的压强变小。(4)张红同学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如图 d 所示。她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观察到两张纸相互靠近。(5)如图 e 所示,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的水流,小纸条靠近水流。
41、物体承受压力与形状的关系取两个相同的方木块,保持两者之间适当的距离,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张纸搁置在两个木块之间,使其不脱落,然后在之上放上一块橡皮,纸形变并下落;然后将纸折成棱状(可以多折几个棱)之后再放在两木块之间,再将橡皮放上去,橡皮不落,还可以再多放一些重物,重物依然可以在纸上不落下来。这些,都是可以用纸做物理实验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非常多的生活用品,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和观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乐趣。第 4 节 自制密度计 【目的】观察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的情况。【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时可漂浮在液面上,当液体密度不同时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多少不同,浮出液面的高
42、度不等,利用这一道理,可测量液体的密度。【器材】零件(3)、细铜丝、水、盐水、玻璃杯,如图 1 所示。【步骤】1.在零件(3)下方缠上适当数量的细铜丝。2.使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面上,观察密度计漂浮在水面时,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3.把密度计放入盐水中,观察到浸入盐水的深度_浸入水的深度,(填“=”、 “”或“”)原因是_。【试一试】除用竹筷制作密度计外,还可用下列方法制作密度计:方法一,在四季润喉片药瓶中放入一标准刻度的纸条,加入一定的配重,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19并用瓶塞塞好,把瓶放入水中观察药瓶漂浮的情况,适当调节配重的多少,使药瓶浮于水面的位置恰在某一刻度线位置,这一刻度线就是 1.000
43、,再把药瓶放在密度不同的其他液体中,记下药瓶漂浮的位置,就可制成密度计(如图 2)方法二,找一支塑料圆珠笔杆除去挂钩,用蜡烛油把钩口封死,在笔杆中装入适量的配重也能制成密度计,刻度方法同方法一。方法三,找粗细均匀截面形状相同的木棒一根,在一端钉一大铁钉,铁钉上缠一些铁丝也能制成密度计,刻度方法同方法一。方法四,用铅笔自制密度计,在铅笔一端缠绕数圈细铁丝,使其能在水中直立,刻下此时水面在铅笔杆的位置,即制成简易密度计,将此“密度计放到煤油中,若油面高于刻度线,表明 油 水,放到浓食盐水中,若液面低于刻度线,表明 油 盐水。若有条件再利用密度不同的已知液体如上法多刻制几条刻度线,使用就更方便了第五
44、章 太空探索的发展第 1 节 金星探秘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其亮度足以抵得上15 颗天狼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金星和水星一样,位于地球轨道之内,是内地行星。由于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从地球上看去,它和太阳的最大视角距离不超过48。因而,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星空,它有时闪烁在群星都已隐去的朝霞中,有时又出现在众星尚未露面的落日余辉里。当金星出现在黎明的东方天空时,我国民间称它为启明星;出现在黄昏西方天空时,我国民间称它为长庚星。从外表上看,金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是一个有较密大气层的固体球。金星的半径为6073 千米,只比地球半径小300 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
45、的81.5,相当于4.871027 克。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 95,为 5.19 克厘米3。由于这几项数值和地球十分相近,因此,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地球的姐妹行星。在宇宙飞船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推测,金星的化学成分和表面的物理状况与地球相似,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甚至比火星还要大。50 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穿过封闭金星的厚厚的云层,第一次测出它的自转周期和表面温度。金星自转极慢,温度极高,可能达到300以上,这个结果和以前预测的洞天福地般的金星环境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人怀疑是不是仪器出了毛病。1961 年以来,前苏联和美国先后向金星发射了30 多个探测器,开始是飞近探测,后来发展
46、到着陆探测。现代科学证明,金星是个奇热、无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存活的世界,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20金星的真面目为了探索金星的真面目,20 世纪60 年代初拉开了探测金星的序幕,前苏联1961-1978 年已发射了12 个金星探测器。美国1962-1978 年共有6个探测金星的飞船上天。仅在1978 年12 月4 日-25 日的20 多天里,前苏联和美国就各有两个自动行星际站在金星表面软着陆,实现了对金星的现场考察。行星探测器对金星进行现场考察以后,遮盖在金星表面的“蒙面纱”已经逐渐揭开了。金星没有磁场和辐射带,其大气的组成和地球盎然不同:地球大气以氮、氧等气体
47、为主,二氧化碳很少;在包围着金星的大气中,97以上是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汽及氯化氢等。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通过,照到金星表面,却不让热辐射返回太空,使金星表面处于高温状态,产生“温室效应”。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465-485。温室保护罩的作用还使金星上的昼夜温差很小,基本上没有昼夜、季节和地区的差别。金星表面的大气密度比地球上的大50 倍。地球海洋平面的气压是一个大气压;金星表面的气压大到90 个大气压,相当于地球上海洋深处900 米左右所受的压力。金星上空闪电频繁,每分钟达20 多次,常常是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前苏联的“金星 12 号” 1978 年 12
48、 月 21 日在下降到金星表面的过程中,仅仅在从11 公里高空下降到5 公里的期间,就接连记录到1000 次闪电,有一次特别大的闪电竟持续了15 分钟。“金星13号”和“金星14 号”的下降装置在下降过程中,考察了金星的高空风。金星表面的风速大约为2-3 米秒,由表面到高空,风速逐渐加大,到 50-70公里的高空,风速竟然达到100 米秒,风向与金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但比自转速度快得多。更惊人的是,在离金星表面30-88 公里的空间,密布着一层有腐蚀性的浓硫酸雾。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环境!这个现代天文学家称为“太阳系中的地狱”的金星绝对不能是地球的孪生姐妹。探测结果表明,金星上不存在任何液态水,不仅没有任何类似地球上的动植物存在,连任何生命的形式都没有。美国的“先驱者” 1 号和2 号,前苏联的“金星” 11 号和12 号分别在1978 年12 月4 日、9 日和21 日、25 日到达金星,对金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从它们发回的信息得知,由于金星表面有浓密的大气保护,其表面并不像月亮、水星那样布满环形山。相对来说,金星表面比较平坦,大部分表面都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