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关键,从学校课题研究入手,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与交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推动五级数学教研组建设和数学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二、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能用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学生、能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及时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并
2、善于开展教学研究。以质量为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争取及格率达到 100%,优秀率达到学校制定的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使学生全面、全员、全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备、教、批、辅、评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立足学科主阵地,加大优质课研究的力度,以“课堂有效教学”为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才能,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留心收集创新学习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体会,尽量提供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本组教师课堂教学
3、能力有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力争使教学与学习方式改变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三、工作要点(一)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在本组内带动数学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改革重点落实到课堂,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可以集体备课时对一个新的知识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学法,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备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在本学期中应该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到图书馆去翻阅小学数学的有关杂志,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去学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地实践,重视教研活动,重视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
4、业务素质。在本备课组内构建年级组教师间的研究网络,发扬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精神,达到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享,争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在人人一堂创新概念课活动中,组织本组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前做好准备,精心备课,人人都上出一节满意的创新课。(二)注意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活动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对单元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等发言,然后本教研组老师分别发表见解,最后大家在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研讨。这样大家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交流教学思想,统一了对教材的把握,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实实在在地研究了教法、学生的学法,使新课
5、标真正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后再延伸到课时计划,使集体备课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达到新课堂、新理念。(三)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重视每月一次的作业和电子备课的检查工作,在第一次备课组会议中针对上学期检查中暴露的问题,结合教学处的要求再次提出明确的细则,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迎接任何一个部门的教学常规检查。教学常规工作平时就要做细,不可出现漏洞。(四)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全意的爱每个孩子。对某些接受知识慢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呵护。利用有效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第一个学生都有收获。2、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有
6、效地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采取分层次教学,让学余力的学生能吃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能吃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团结协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组织本教研组老师积极、主动的把本组各项工作做好。发挥集体的智慧,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倡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切实地抓好三个一:每一次集体备课,要有成效。加强组内教师的集体备课,备课时把握“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一主题,重点在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上下功夫。备课组严格按教学处的
7、规定,集体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内容、定发言人” ,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在备课探讨时,每位老师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使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分工如表 1) ;至少提前一周完成手写备课。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教学设计,并完善每节课的教学反思。认真组织好每一单元测试, (出卷分工如表 3)并进行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项艰巨的工作。教学进度见附表 3。四、具体安排
8、见附表 附表 1: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时间 单 元 课 题 中心发言人第 1 周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肖清华第 3 周 第二单图形的面积(一)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谢桂梅第 4 周 第三单元分数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刘智佩第 7 周 第四单元 分数加减法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尹丽萍第 9 周 第五单元:图形与面积(二)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范蕾第 11 周 负责期中考试卷面反思期中模拟检测卷出题肖清华第 12 周 第六单元 :可能性的大小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谢桂梅第 14 周 总复习(一)负责本单元的
9、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刘智佩第 16 周 总复习(二)负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和检测试卷出题尹丽萍第 19 周 总复习(三)负责写好总复习计划和本单元作业设计(每人各出 1 张期末模拟检测卷并打印)范蕾附表 3:深 圳 清 华 实 验 学 校 小 学 部 20102011 学 年 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 日 期 教 学 进 度 课时1 9. 1- 9. 4 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 32 9.7-9.11 近似数、练习一、线的认识 53 9.14-9.18 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脚的度量54 9.21-9.25 直角、练习二、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 55 9.27-9.30
10、 练习三、神奇的计算工具 46 10.1-10.8 国 庆 放 假 56 10.9-10.11 探索与发现(一) 、计算机的演变 37 10.12-10.16 探索与发现(二) 、 (三) 58 10.19.-10.23 练习四、整理与复习(一) 、 (二) 59 10. 26- 10 .30 图形的变换、练习五、买文具、路程和时间速度510 11.2-11.6 参观苗圃、秋游、练习六 511 11.9-11.13 期中测试 512 11.16-11.20 整理与复习、国家体育场、探索与发现 513 11.23-11.27 中括号、练习七 514 11.30 - 12. 4 确定位置、练习八、
11、整理与复习 515 12.7- 12.11 生活中的负数、整理与复习 516 12.14-12.18 整理与复习、统计 517 12.21-12.25 统计、走进网络 518 12.28-12.31 走进网络、单元复习 519 1.4- 1.8 总复习 520 1.11-1.15 期末复习(一) 521 1.18-1.22 期末复习(二) 522 1.25-1.29 期末复习(三) 5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解决问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可能性大小这几个部分。(1)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整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计算整数四则
12、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难点: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2) 图形面积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关键:借助转化思想,把新的问题转化到能解决的知识体系中。 (3) 分数:本单元是在
13、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 分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知识,这些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
14、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方法;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关键: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5)图形的面积二:本单元是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体系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的。教学重点: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难点: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关键:学会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6)可能性的大小: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
15、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前几个年级学习内容的发展。教学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难点: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关键: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教学策略1、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2、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1)、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
16、、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1 9.1-9.7 倍数与因数 2 9.8-9.14 倍数与因数 12 节(9+3)教师节3 9.15-9.21单元检测及反馈图形的面积一5 9.22-9.28 图形的面积一14 节(11+3)6 9.29-10.5 放假 国庆节7 10.6-10.12第二单元检测及反馈分数8 10.13-10.19 分数 9 10.20-10.26 分数15 节(12+3)10 10.27-11.2 单元检测及反馈 11 11.3-11.9期中检测及反馈分数加减法7 节(4+3)12 11.10-11.16 分数加减法13 11.17-11.23 图形的面积二10 节(7+3)14 11.24-11.30 图形的面积二 15 12.1-12.7 可能性的大小8 节(5+3)16 12.8-12.14 可能性的大小 17 12.15-12.21 总复习 18 12.22-12.28 总复习 1912.29-2004.1.4总复习 机动 20 1.5-1.11 期末考试 21 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