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5628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摘 要 11绪论 22外貌 23诸葛亮的性格 23.1 谨慎 23.2 执着 33.3 多疑 34诸葛亮的生活特点 34.1 情趣雅致,为人清高 34.2 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 44.3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45诸葛亮的形象 45.1 智慧的化身 45.1.1 充分顺应时势、观大略 .45.1.2 灵活机变 .55.1.3 料事如神,超人一等 .55.1.4 积极创新发明,保持技术领先 .55.1.5 能言善辨、临机应变 .55.2 道德的化身 65.2.1 匡世济民的价值取向 .65.2.2 不谋私利、廉洁奉公 .65.2.3 法治严明,治世能臣 .75.2.4 体恤百姓,父母之心 .7

2、5.2.5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75.2.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6结语 8参考文献 91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摘 要本文就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主要从诸葛亮的性格,生活特点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既是智慧的化身,还是道德的化身。他情趣雅致,为人清高,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但是,诸葛亮一生谨慎、执着、多疑,导致蜀国居然后继无人,在国力匮乏的情况下,六出祁山,国都空虚,最后被魏国所灭。诸葛亮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心目中向望儒士的代表形象以及能够为国效忠、实现自已毕生抱负的良好愿望。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

3、;知识分子21绪论三国演义以东汉未年为历史背景,以当时农民运动和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为平台,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纷杂的政治矛盾中,展现其智慧,实现了报国治天下的宏大理想,诸葛亮身上集聚了知识分子所希望的忠孝礼义的道德理想。诸葛亮在当时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诸葛亮,也脱离不了历史的局限性。在当时文化背景下,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为阶级社会封建主服务。只能是历史封建道德的维护者,而不能是封建道德的批评者。总体来讲,诸葛亮是一位历史上知识分子塑造的完美主义的化身。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述,超阶级的阶级是不存在的。诸葛亮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分子希望的命运,摆脱不了其最后死而

4、不已的命运宿命。这对深刻理解封建社会文化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外貌身材伟岸、儒雅、洒脱,气度轩昂。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罗贯中先生笔下的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对照这两段描写,可以分析出,诸葛亮很高,身材伟岸,符合中国美男子标准的条件之一。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身披鹤氅。让诸葛亮的神人的形象更具有了依托。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这样描写诸葛亮,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诸葛亮这样的打扮,完全是古代儒雅的文人形象,也正是这样的打扮,代表了旧社会

5、知识分子的儒士的形象。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描写的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说,诸葛亮有英霸之器,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是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虽然是不同的描写,都是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诸葛亮是一个气度轩昂的人物。3诸葛亮的性格3.1 谨慎公元 228 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魏延曾献计进行奇袭,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一是魏延兵一万众需 10 天陈兵长安;二是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三是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长安城内文官不足以守城; 四是曹魏军守将来不及坚壁清野,留下供给蜀军; 五是曹魏援军集结需 20 天之久,而诸葛亮

6、大军当于此时日前集结长安并部署防御。以为以上五条战争条件必须完全符合,如果一两条出现偏差,则蜀汉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死地! 最关键的是,走子午谷运兵,并非魏延所认为 10 天可到长安,2 年后,曹真西讨蜀汉,从子午道南下,走了 30 天还没出谷。子午谷万人运兵,保密性很差。夏侯楙真能闻风而逃,不做任何抵抗,拱3手让出重要城市长安?曹魏坚壁清野,不收走粮食以待蜀汉或许有些天真,正如魏延所说,夏侯楙走了,长安还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或许会放火烧仓,当然,仅仅是或许,且当时陇西武都、阴平、陈仓等尚有魏国精兵,郭淮、郝昭等牵制蜀汉后方,纵使他们不复夺西京,但其袭扰蜀汉补给线应无大问题。当蜀汉占领长安后,

7、曹魏必然京师震动,届时也必定发重兵集结于关中准备反扑,魏延万人粗安西京,怎能御敌?而诸葛亮大队人马连同粮秣辎重很难在 20 天内赶赴长安。从这个例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诸葛亮是一位思考相当充分细至,并且相当谨慎用兵的人,一生从不弄险,不做没有可靠性的事情。3.2 执着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执着最重要的表现,在蜀国连年征战,国力匮乏的情况下,诸葛亮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发表了万言书出师表 ,陈述其出师的心迹历程。表现出克复中原的执着,也表现出其对到理想的追求的完美主义风格。234 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接。最后至 8 月,享年五十四岁,归葬定军山勉

8、县的武侯墓。诸葛亮的名言,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诸葛亮的生活中,也可以反映出,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这也反映出诸葛亮是着眼于未来规划当前的事情,是一位执着实现自己志向的人员。3.3 多疑诸葛亮一生不相信人,军营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自过问。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从任免一个县官,到军中打二十板子以上的惩罚都要亲自决断。诸葛亮一生,只相信为数不多的数人,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后导致蜀国后继无人,克原中原的大志只能落到姜维一人身上,结果是无力回天,实在可悲。诸葛亮至死之前,还是不相信魏延,在

9、死后部署清除魏延的计划。从表面上看,诸葛亮是确实尽到了尽职尽责,但是,从一个领导的角度来讲,把这么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小事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实在可惜。也暴露出其多疑的的性格。诸葛亮多疑的性格还有很多地方,诸葛亮在姜维投降后,把她的老母接到蜀中,表面上处理了姜维的担心,但是实质上是挟其母作为人质,姜维这样的孝子只能死心踏地地为蜀国服务了。4诸葛亮的生活特点4.1 情趣雅致,为人清高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诸葛亮的清高由此可4见一班。诸葛亮还是一位能工巧匠,木牛流马以及八陈图都是出于诸葛亮之手,充分反

10、映独特的精思巧想,以及高人一等的想象力。在隆中期间,诸葛亮一边种田,一边读书,闲情怡志的形象相当突出。作为当时地区级行政长官州牧的刘备,去见一介布衣,却是多次之后方始见,这足以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清高、孤傲、自负的人。笔者认为他如此做,是在故意卖弄、抬高身价、沽名钓誉。诸葛亮只是在寻找自己最大的买家而已。4.2 注重精神层次的愉悦诸葛亮的老婆外表不扬,但是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为妻。阿丑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相当有才华,小俩口相亲相爱,切磋学问,日子过的倒也惬意。从这些细节来看,诸葛亮是希望找到一位学术上有共鸣的女子作为老婆。诸葛亮还潜心于科研工作,木牛流马、发明出能瞬间发射几百支简的弓箭,都

11、是出自于其精思构想。4.3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诸葛亮平时好吟梁父吟 ,该诗说的是公孙接等三士,,死于论功而食二桃。桃所象征的是功名利禄。桃仅有二,功名利禄甚少。士却有三,是士较多。论功食桃,是使士人竞相争夺功名利禄。故“二桃杀三士”者乃朝廷以功名利禄为陷阱也,亦士人以争夺功名利禄而自蹈于死道之悲剧也。三士竟因此而遭杀身之祸,固然伤悲。三士竟至死不悟杀身之由,尤为可叹。诸葛亮从梁父吟的故事细节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进退发展、荣禄名利等 等是有思考的。所以,诸葛亮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要求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从这点上来看,他对自己何去何从是有深刻认识的。5诸葛亮的形象5.1 智慧的化身5.1.1

12、 充分顺应时势、观大略诸葛亮观人观大节,略小节 1。诸葛亮是一个显示出其是一个长规划、观大略的人物。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 隆中对堪称刘备集团的最佳发展战略。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能提出如此英明的战略计划,实在令人惊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便情不自禁地赞颂道:“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诸葛亮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俯视天下,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与分析也是十分精当的。尤其是他为刘备集团制定的即行方针以及这些方针的逐步实现使人们看到了他政治智慧中高屋建瓴的一面 。这个战略真正实现了穷天时地利之机,与李培的灰画集经营天下的两种方式不谋而合 2。诸葛亮是一位顺应时势的

13、政治家,由分久到必合是一既定的过渡阶段,诸葛亮不能超越时代 3。综观后来的历5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5.1.2 灵活机变诸葛亮心眼耍得好的原因,就在于他很会借 4。诸葛亮一出山。就一把火烧出了自己的名气,操军十万直逼备营地,诸葛亮这样安排,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

14、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 5演出了一剧火烧博望坡的场面。在诸葛亮眼里,山水雷电都是其武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可以装备出雄兵百万。诸葛亮在收姜维一场中,看到姜维用兵如神,最后叹到,兵不在多少,全在调配得当啊。诸葛亮眼里,长短互换、以小博大,全于将军一人的灵活用兵,灵活机变真是诸葛亮的用兵大原则。5.1.3 料事如神,超人一等三国演义中孟达造反,诸葛亮精确算出孟达不知防备,必然失败。从这个例子来看,诸葛亮对司马的性格、计谋料如指掌,对对手的分析深刻入微,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对手在何时出手,甚至在何时动武。在三国演义中,这样的例子比比都是。

15、如七星坛祭风之后,孔明赶回夏口,排兵布阵“迎接”曹操败军的到来。曹操从赤壁战场逃回,三次大笑,三次被算计,最后是死里逃生。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说陆逊大获全功乘胜追袭,误入八阵图中。八阵图为诸葛亮所设,其昔年入川之时布下此阵。至此诸葛亮的军事预见能力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的地步。邓艾偷渡阴平时看到诸葛亮的立牌。诸葛亮知道司马多疑,在撤兵退汉中时,在准确分析对手的基础上,反其道行之。以此观之,鲁迅先生评罗贯中写诸葛亮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6也不足为过了。诸葛亮的谋略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实现其出神入化的境界。大与小、远与近、明与暗、真与假、强与弱、虚与实、进与退、刚与柔、

16、直与曲、顺与逆,这十大谋略矛盾关系,在诸葛亮手中运用自如。5.1.4 积极创新发明,保持技术领先诸葛亮是伟大的发明家,他十分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 ,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以孔明灯为例,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5.1.5 能言善辨、临机应变6诸葛亮能言善辨在三国演义中有比较淋漓尽致的描写,他独身到汉中嘴战群儒。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之

17、前他应该做了很多工作,研究了即将面对的对手们,抓住不同人的心理,才有把握去逐个击破。比方说对张昭,因为他是东吴的重臣,一定要先说服他,所以诸葛亮的对答非常详细,引经据典,详陈事实,有理有据,最后张昭说不出话来。舌战群儒是词汇量非常大的一场辩论,最能考验舌辩功底,其实按照诸葛亮的口才,应该可以把哪个东吴臣子说得吐血的,因为诸葛亮跟魏军在祁山对阵时,就骂得王朗吐血坠马而亡。所以诸葛亮真的是能用舌头杀人的。骂死王朗,更是其舌头杀人的充分体现。5.2 道德的化身5.2.1 匡世济民的价值取向诸葛亮在诫外生书中曾写道:“当存高远,慕先贤”这话正好是他是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写照。年方 20 的诸葛亮,最景仰的

18、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 “尊王攘夷” 、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三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 70 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并不畏时人的鄙视嘲笑, “自比于管仲、乐毅” 。由于少年诸葛亮有慕效先贤的高远志向,因此他的治学态度就不同于常人。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本末不分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以便捞个一官半职;而诸葛亮读书却是识大略,去细碎,年轻时就培养了自己以匡世济民为己任的高尚气质。5.2.2 不谋私利、廉洁奉公君之审者,一是德不当位,二是功不可禄,三是能不当官。诸葛亮任用人才时,德、功、能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7诸葛亮还强调为官者应廉洁,不谋私利。他指出“以私为公”为国家“五危”之一,

19、如不禁止,则上行下效,政治必然腐败,国家也就不可能长治久安。所以,他要求将领要“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 ,如此, “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方可取得战争的胜利。对于当时蜀汉政权中官僚阶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诸葛亮认为这是治人、治军、治国之大患, “不可不黜” ,只有“斩断之后,此万事乃理也” 。因此对那些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果断而严厉的打击。诸葛亮还反对为官者追求奢侈,贪图享乐。当时蜀中“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荡产” 。诸葛亮认为,如果统治者追求奢华,浪费民财,则百姓无以安居乐业,社会不能安定。因此,他提出“救奢以俭” ,要求各级官吏要清心寡欲,约束自

20、己,爱护百姓。这和我们今天提出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的。 诸葛亮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不仅要求蜀国的大小官员要为官节俭,力戒奢华,而且自己能够以身作则,始终保持了简朴的生活。在自表后主中,诸葛亮说:“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表示自己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后来,诸葛亮去世时也确实如此。在私人生活方面,7他“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公元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诸葛亮病危时,嘱咐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依

21、山造坟,入殓时,只着便服,不许放任何陪葬品。史书记载, “死之日,内无金帛、外无赢财” 。 85.2.3 法治严明,治世能臣诸葛亮的在治理汉中时,对前人思想的合理性部分能够兼收并蓄,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有效地把儒家侧重德治法家强调赏罚结合起来,并把道家清心少欲的养性之方,巧妙地同政治上治国安民结合起来,从而取是积极的效果在诸葛亮等人制定刑法的时候,法正请求诸葛亮把法律放宽些,不要太过严峻了 9。这样会得不到蜀中豪强的支持和拥护。他希望诸葛亮像刘邦那样对蜀中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但是诸葛亮认为现在蜀中的情形不同于当初刘邦入蜀时的情况。蜀中特权横行,地方豪强和贪官污吏专权自恣。恩典给的多了,他们反而

22、不懂得珍惜。而受苦的却是黎民百姓。而现在他制定的法律显然是有利于百姓的。他制定严刑峻法来惩罚不法的官员,取缔官员的特权,对于赏赐诸葛亮也是很“吝啬”的。陈寿说他虽然用法严峻,但由于他公正严明,所以蜀汉境内的百姓莫不尊重他,即使受了处罚的人也没怨言。诸葛亮之所以把蜀汉治理得如此成功,是因为他很清楚的分开了乱世和弛世的区别。刘邦的时候是公权力不被遵守,人们各唱各调,对公权力不认同,所以诸葛亮要用严刑峻法来限制特权,以树立起公权力的威信。其实弛世与乱世的区分是很难的,诸葛亮能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蜀汉是处于一个公权力不被尊重的境地,而使用严刑峻法来对治,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政治才干。另外,诸葛亮吸取刘

23、璋时期所谓的东州人与益州本土人士的冲突以至造成蜀汉地方政治混乱的教训,对于荆州士人,益州名士以及新老部将做出了恰当的安排。许靖刘巴法正黄权李严等益州士人受到了重用,黄忠魏延马超等新归附的将领也被委以重任。而赵云这种旧部的名位却比上述的人低。虽然诸葛亮大权在握,但是他的名位也是在许靖之下的。而且他本人也以身作则,生活及其简朴节俭,所谓的淡薄明志给当时奢靡的社会生活注入了一股清风。诸葛亮治蜀,体现了他将儒家法家道家(静以修身中的静虽然与道家的静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提倡静却是道家思想中的主要内容)的思想融于一体。5.2.4 体恤百姓,父母之心诸葛亮也很注意经济的发展,他让益州的人民休养生息,因为他认为

24、国库的钱再多,也不代表国家是富裕的,只有人民富裕起来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这应就是儒家中“仁者爱人”的思想吧。诸葛亮每到一处,都是先发展经济生产。诸葛亮在出祁山过程中,提出军民同耕作的制度,军一分,民二分,军民无不相侵,极大地稳定了蜀国的财政格局。5.2.5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 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8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通过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5.2.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顾茅庐”

25、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 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并明确告诉他,世子刘禅可辅则辅,不可辅则可自取。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自取” ,而是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继位,尊诸葛亮为“相父” ,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掌握朝政大权。诸葛亮勤勉谨慎,事必躬亲,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 年),上疏刘禅率军驻汉中。前后6 次

26、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可以说,诸葛亮对刘禅的辅佐,已经不再再是一般君臣之间的任用,诸葛亮对刘禅是对已故朋友的一份责任和报答,这种责任感和完全信任感留为美谈。诸葛亮在众人面前表示对自己的态度以后,诸葛亮不仅明确不敢取刘备的家天下,而且真的心肝涂地为阿斗这个平庸皇帝效劳。6结语不可讳言,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诸葛亮,思想和行为不可能超越“忠” 、“义”等封建道德的范畴。他自己也说得很清楚。他在前出师表里说自己“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以及“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报刘备知遇之恩,实现刘备“托孤”之愿。这样看来,是否可以说,只

27、要是各为其主的人,都算忠臣,与诸葛亮没有什么区别呢?这还是要作具体的分析。东汉末年,四海翻腾,汉王朝摇摇欲坠,而诸葛亮卧隆中,抱膝长吟,不出来报效朝廷;汉宗室荆州刺史刘表,就在他的身边,他置之不理;益州的刘璋也是刘家的一脉,他不屑一顾。为什么独选中了兵不过数千、寄人篱下的刘备,而且与他一见如故,亲同鱼水 10。这解释只有一个,刘备是他长期等待的理想的明主。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熔铸了作者的政治愿望和审美理想。刘备是一个处于奸雄曹操相对立的得到人们爱戴的“好皇帝” 。诸葛亮是忠于好皇帝的“贤相” ,他对刘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相联系着的。这在客观上也符合封建

28、时代人民群众的某些利益和希望。这在三国演义里有明显的反映。诸葛亮的“忠” ,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愚忠的范围,作者赋予了它以爱民的思想成分。钟会入蜀时,已经作古的诸葛亮,魂灵显圣,对钟会说:“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 ”他死后,在心里仍然记挂着“两川生灵”这是很感人的。9在三国演义里,作者还一再让诸葛亮发表向“君权神授”挑战的言论。他与周瑜辩论南郡将为谁所取时说:“古人云: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他在驳斥鲁肃无理索取荆州时又说:“自三皇五帝开天立极以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

29、天下人之天下也 。 ”言外之意是,不管是谁,贤者即可得天下。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忠” ,是忠于被认为是“贤者”的刘备,不是那个无能的汉献帝,更不是那个只会“安坐而观望”的刘表。就是对刘备,诸葛亮也不是任何事情都无条件的盲从。刘备过江招亲,一时间沉迷酒色,几乎忘记了要回荆州,诸葛亮就通过赵云提醒他,要他及时返回;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不惜倾尽全力发动有损于孙刘联盟的战争,诸葛亮是不同意的。他对于刘后主更是既辅助又诱导。很多事情实际上是诸葛亮在作主。这是出于对刘备的“托孤”负责,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从诸葛亮的人性弱点来看,他这人极其不信任下属,任何事必定亲躬亲为。如对他人的不信任,诸葛亮至

30、死还是不相信魏延。由此可见一斑。由此放大思考,诸葛亮对刘备绝非是盲目的愚忠,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清楚地考虑与思量的。还有,诸葛亮对人的思考还是欠考虑,对人才的类型划分不清,后备干部准备不足,这也是导致蜀国后继无人的悲惨状况。作为领导要选拨人才、既要明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的类型,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选拨方式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象马谡就是典型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并非完全是一个“忠”字,它包含了为实现一个美好理想而奋斗不息,直至以身殉职的可贵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参考文献1 梅朝荣.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1、第 9 页2 柴宇球.毛泽东大智慧.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年: 第 29 页3 柴宇球.谋略论.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379 页4 刘爽.诸葛亮智谋全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年:第 173 页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第 111 页6 赵国华、刘国建.诡秘的权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22 页7 柴宇球谋略库.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2 页8 柴宇球谋略家.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499 页9 柳春藩.正说诸葛亮.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年:第 370 页10 刘建新.刘备兵法.群言出版社,2008 年:第 25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