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学课程论文论三国演义中的军事策略学院:文学艺术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0 级 1 班姓名:段瑞堂学号:2010504011论三国演义中的军事策略【摘要】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描写军事战争的经典之作,纵观整部著作,有关军事战略战术的描写几乎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本文结合孙子兵法中的计谋,对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战术进行具体的论述,同时对其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阐述。【关键词】 三国演义 孙子兵法 战略战术 战略思想三国演义给我们展示了各种优秀的计谋,其中有空城计、连环计、韬晦计、离间计、反间计、美人计、疑兵计、骄兵计、疲兵计等各种计谋,我就其中的四种主要计谋做简要的阐述。一、疑兵
2、计:孙子兵法势篇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疑兵计就是用以假象诱惑敌人,转移敌人注意力,从而达到进攻或撤退的目的。 演义第 42 回刘备败走当阳,只有百余骑跟随,张飞令二十余骑拖树枝在林中往来飞奔,冲起尘土为疑兵,自己横矛立马于当阳桥上。曹操大军追来,飞怒目大喝,准备决一死战,操见桥东林内尘土大起疑有埋伏,又惧张飞勇力过人,加之夏侯杰被张飞大吼一声惊得肝胆俱裂,故吓得曹操拨马便回。第 46 回孔明草船借箭也靠疑兵计来实现。第 7l 回赵云用空营计退曹操;第 95 回孔明用空城计退司马懿大军;第 100 回孔明用增灶法从祁山退兵,使得司马懿不敢追击;第 10l 回孔明用四辆坐有孔明的四
3、轮车在陇上从不同方向对魏军进行轮番伏击,其中三辆车中皆是孔明木刻像,结果吓得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闭城不出,孔明却用精兵在陇上割麦抢粮。第 104 回孔明五丈原病逝,临终布置退兵之策,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也是疑兵计。二、离间计:所谓离间计, 孙子兵法始计有“亲而离之” ,即离间分化敌方上下级之间的亲密关系。 演义第 8 回,王允看准董卓专权的原因主要是有猛将吕布,而卓、布皆有好色的弱点,遂以养女貂蝉献连环计离间卓、布,使其父子反目。先将她许配于吕布,后又暗献给董卓。貂蝉从中两边离间,挑起吕布对董卓的仇恨,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第 59 回 “曹操抹书间韩遂” ,韩遂是马超之父马腾的结义兄弟,真心
4、助超报杀父之仇。潼关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操便行离间计。操在单骑阵上约韩遂叙旧情,使超起了疑心;又写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朦胧要害之处涂抹改动,使超怀疑韩遂自改。韩遂对超指天发誓绝无二心,并约次日引操阵上对话,让超隐于阵后杀掉曹操;但次日操又避而不出,而令曹洪出阵故作神秘谓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 ”马超更加疑韩遂与操密谋出卖自己,从此马、韩火拼,操乘机大破马超 20 万大军。第 91 回孔明运用马谡计谋派人去洛阳、邺郡到处粘贴伪造的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并造谣说司马欲反,使曹睿兴师问罪而罢司马懿之官;以上几例都是离间计。三、韬晦计:三十六计假痴不癫云:“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
5、不可为,或将有所为。 ”此即韬晦。凡有志有为者,必先隐蔽或伪装成无志无为者,等待时机,最终夺取胜利。 演义第 21 回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封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为防曹操猜忌,每日只在园中种菜浇灌,装作胸无大志。曹操请他煮酒论英雄,刘备先装作愚昧无知,再故意举袁术、袁绍、刘表、刘璋等人搪塞,操皆逐一否定。备问:“谁能当之?”操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惊,不觉匙箸掉地,恰逢雷声大作,就说自己惧雷而失态,用韬晦计避免了曹操的怀疑和试探。刘备后来借口请兵截击袁术而脱离曹操虎口。第 106 回曹睿死后,曹芳尚小,司马懿遭曹爽忌妒而失去兵权,故推病不出,令其二子亦辞职闲居,以韬晦待时。曹
6、爽派人刺探,懿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装作重病,故意装作耳聋打岔,喝药漏汤,声嘶气喘说“死在旦夕矣” 。曹爽听说之后便高枕无忧。不久司马懿趁曹爽拥帝出城打猎,立即奏请太后说曹爽奸邪乱国其罪当废,便发动兵变,逼曹爽先交出兵权印绶,后以专权谋反之罪灭其全家及其余党三族,最终军政大权。四、反间计:孙子兵法用间云:“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得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三十六计中论反间计云:“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所谓反间计,就是故意在疑阵中再布一层疑阵,借用敌方的力量来辅助自己,而自己不会受到损失。演义第 45 回曹操派蒋干到东吴劝降,因周瑜已看破其来意却假装作不知,假装大醉与蒋干同床共
7、寝,并且故意事先伪造一张密函,言蔡瑁、张允私通东吴,让蒋干偷走告知曹操。操大怒,以通敌之罪立斩蔡、张,其实是为周瑜除掉了曹营中谙熟水战的两员大将。第 46 回曹操又派蔡中、蔡和到东吴诈降,言其兄蔡瑁无辜被曹操所杀,特来投降。周瑜知其诈降,却与黄盖共谋,用苦肉计推动反间计,使黄盖故意顶撞周瑜,而遭重杖五十。阚泽又替黄盖去献诈降书,操本来怀疑此是诈降,但恰逢二蔡派人送来密报,言黄盖受刑而痛恨周瑜,曹操方才信而不疑。阚泽回吴后又假装与甘宁密谋,与黄盖一同降曹,故意让二蔡偷听报知曹操。但操毕竟老谋深算,再派蒋干过江侦察,不料蒋干又被周瑜安排到西山与庞统相遇,蒋干引荐庞统见操,庞统趁曹兵晕船呕吐而献连环
8、计,使曹军战船连成一片,这其实是为东吴火烧赤壁奠定了基础。而赤壁之战也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反间计、连环计而变得精彩生动,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除了为我们展现了很多经典的计谋之外,它还为后世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谋胜于勇力。董卓拥兵二十余万入京,自封为相国、太师,又收买吕布为义子。这样一个位高权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军阀,却被王允用貂婵巧设连环计,便身首异处。究其败因,主要就在于缺乏远见的智谋。吕布武艺天下无敌,他占领徐州,曾打败刘备、曹操、袁术等劲敌。但因有勇无谋,又不听陈宫之计,终于被曹操击败,白门楼殒命。最典型的是刘备,在未遇徐庶、孔明之前,虽有关
9、、张、赵云等虎将,却处处失败,几无立足之地。但自从遇到徐庶、孔明,则转败为胜,成为曹操东吴的劲敌。所以,高超的智慧,比出众的勇气具有更大的作用。斗智优于斗力,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孙子兵法谋攻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以智谋取胜才是上策。其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子兵法谋攻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计篇又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官渡之战,曹操以 7 万兵力对峙袁绍 70 余万于官渡。此前郭嘉、荀彧曾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即道胜
10、、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这是知己知彼的一个方面。等到双方对峙,双方谋士沮授和荀攸都正确认识到:绍兵众而操兵寡,但操兵更精锐;绍粮草多而操粮草少,故绍宜缓守,操宜急战。可谓双方都知己知彼。但袁绍并未听从沮授良谋,反而急战;而曹操却赞同荀攸分析,鼓噪而进。绍虽防乌巢粮囤,却派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去把守。又不听许攸的良谋,乘虚袭许都,反而听信谗言逼走许攸。操得许攸,得知乌巢虚实,用其计,令诸将夜袭乌巢。绍听信郭图谗言而遥走张邰、高览,操封二将为侯,并令其带路连夜攻寨,绍军折其大半。曹操在关键时刻重用许攸、张邰、高览,方能“知已知彼” ,截粮、烧粮皆是“攻其不备” 。官渡之
11、战所以能以少胜多,关键在此。其三、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兵法军争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即打击敌军士气,扰乱敌将决心。 演义第 87 回写孔明南征孟获,马谡前来犒劳军士。孔明向他请教,马谡认为,南蛮仗着山高路远,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一定要以诚心使其心服。故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终身未反。可见“攻心”已是历代军事斗争普遍运用的战略思想。 “攻心”策略,不仅用于敌方,有时也用于盟友,如第 44 回孔明故意将曹植 铜雀台赋 “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中“桥”改为“乔” ,又假装不知诗中“二乔”即孙策、周瑜之妻,激得周瑜勃然大怒骂曹操道:“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对敌攻心如
12、第 103 回司马懿上方谷险被烧死,逃回渭北坚守不出,孔明便下战书,并赠妇人巾服,羞辱他身为大将,却像妇人闭门不出,气得司马懿大怒,甘心受辱。至于对部下,孔明亦多次用激将法,激张飞、魏延、赵云、黄忠等,是为激励其斗志,使他们屡建奇功。对敌人则是夺其心,乱其谋。总之,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被孔明发挥得淋漓尽致。综上所述, 三国演义是对孙子兵法理论知识的的充分运用和展现,其描写战争场面之波澜壮阔,战略战术之典型生动,军事思想之深刻精彩,不得不称其为古今中外的军事佳作。【参考文献】1 罗贯中三国演义 M中华书局 2009.62 孙 武孙子兵法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3 孙 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4 武志国 论三国演义中的军事谋略描写J 曲阜师范大学,2008.45 陈冬梅.彭建华 论罗贯中的军事谋略描写J 井冈山师范学院,2003(6)6 田静 三国演义智谋描写初探J 山东大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