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55504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 ,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利” 是“爪牙”的定语;“ 强”是“ 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 ,是判断句式的标志

3、;“者” “也”是语气词, “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 ,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 动词“为”,使 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

4、: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 (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2、而劝学 (节选)一文中共有 16 个“而” ,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 18 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 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1)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 “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

5、寒于水。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 、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 、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 、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 “假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 、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 “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6、躁也。3焉:(1) 、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 、圣心备焉(语气词)4利:(1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 )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快,走得快)5. 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取独)(2)青取 之 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 (的)6.假(1)善 假于物也 (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3(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4)因求假暂归 (假期,休假)(5) 假以雄权 (授予,给予)7.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7、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3)以为 妙绝 (口技) (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八、文学常识 1荀况 荀况(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 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

8、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 。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 2 荀子 荀子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 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九、荀子名言名句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