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室内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室内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
2、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象棋里的楚河汉界,马路上的红绿灯,都是规则,幼儿园区域活动也都应有合适的规则,这样才能给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守规则地进行区域游戏,才好让游戏进行得更加顺畅。一、规则包含的内容
3、1、人数的规定幼儿园活动空间小,各个区域提供的材料比较有限,也有幼儿兴趣不同,所以对每个活动区角规定人数是很有必要的。它提示幼儿关注游戏开展的情况,也能培养孩子的协商能力。我班在设计区域游戏人数时,每个人都有一个写着自己的名字的小钥匙,在各个区域明显的位置贴好对应数的口袋,当幼儿听到音乐时把自己的小钥匙插到各区的口袋里,只要幼儿拿好进区卡插满进区标志后,后面的幼儿就要选择其它的区域进行游戏。比如,我班的“美食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的富有天津特产的小吃,十八街麻花、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龙嘴茶汤、传统火锅。这个角色区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平时活跃的、内向的,每到区域开始,都争先恐后地去插卡,每次都很
4、拥挤,但是看到区域卡插满了,就知道去别的区域玩了。2、游戏的玩法每个区域的游戏玩法,我们都可以在规则中告诉幼儿,小班时我们大都采用图画的方式告诉幼儿;中班采用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但还是文字比较多,幼儿还不太看得懂,所以我们也就采用照片的形式,将幼儿在玩的过程将照片拍下来,在规则区展示,这样孩子们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如中班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在益智区提供了系鞋带,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系鞋带,在这个区域的规则中,我们一个老师在示范,另外一个老师就将步骤拍下来展示在区域规则区。那天,班上的赵朗琪小朋友去益智区玩,她拿起了鞋面,就系鞋带,可是总也弄不好,这时张佳茵小朋友过来了,看了一会儿,她发现规则区的照片
5、,就拉着赵朗琪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看那边的照片。”说着,两个人就看着照片一起“研究”起来,终于在区域游戏时间快到的时候,两个人兴高采烈的过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们会系鞋带了。我们两个看着照片做的。”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提供给孩子直观的游戏玩法,还是很有用的。3、游戏中应注意的事项我觉得规则中应该提醒幼儿该注意的事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区域都会有不同的注意内容,如阅读区我们会让孩子要注意安静看书,不破坏书,一页一页翻书;在美工区,我们会让孩子注意,使用剪刀时不剪到手,纸屑要放入垃圾桶,不能扔地上等等。有一次,我们玩区域活动,孩子们玩的很尽兴,音乐一响,每个孩子都在忙碌,忙着收拾自己在区域的
6、材料,收完后孩子们都回到了位置,等待老师的评价,当我问到今天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一个孩子说:“我在美发厅玩的,我们旁边的美工区的小朋友玩了橡皮泥,小的碎屑都掉地上了,地上很脏。”听他这么一说,美工区的孩子们马上去处理了,还一起规定了以后不管玩什么都要保持清洁,这个活动中也让我们感觉到,评价的有效,而规则中更加要重视提醒幼儿注意的事项。二、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有些活动规则具有
7、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明确规定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图书区规则:取卡进区,要一页一页看书才能看清楚;看完书要放整齐,看一本拿一本;要安静看书,不破坏图书;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书要放回原处。建构区规则:取卡进区,不能乱扔建构材料;不能相互丢掷;不能踩着材料走;拿同伴的材料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要将材料放回原处。美工区规则:取卡进区,材料要轻拿轻放,使
8、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大声喧哗;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材料归位摆好。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
9、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美工区有时候活动结束了,还有一些孩子的作品尚未完成,是否必须把材料放回原处呢?还是制定新的规则?老师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有的说:“延长区域活动时间”有的说:“等自
10、由活动时间继续做”还有的说:“带回家继续做”。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把未完成的作品标上记号,等自由活动时继续进行,这时我们老师就使用了名片,这个名片算是幼儿中途暂时离开游戏的标记,别的小朋友看到这个名片就知道是谁未完成的作品,是不能乱动的。自从执行新规则后,孩子们的兴趣、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那种失望的表情、低落的情绪消失了,变成了期待和骄傲。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区域活动的有序进行,又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逐步建立区域规则。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在区域方面根据我这些年来探究区域规则获得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图文并茂图文并茂就是结合图画和文字,让幼儿
11、能理解规则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因为大班孩子的识字量比较大,能理解表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2)照片展示照片展示就是讲活动的过程或者是游戏的玩法用照片的形式展现,比较适合小班、中班的幼儿,直观的方法更吸引孩子的眼光,而且也是很容易理解的。(3)幼儿制作幼儿制作就是将整个规则交给幼儿来制定,可以合作完成,用图画的形式将规则的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可适当帮助完成。因为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也会提高孩子的兴趣,适合中大班的孩子。三、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
12、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四、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幼儿“说第一”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区域规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动态的活动中,不断的要修改和完善,我相信随着孩子们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规则意识也会更强,我们的区域活动也会开展得更加顺利!真正体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宗旨,让他们在幼儿时期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