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畴县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乡村教师公示材料一、汪国祥,男,现年 54 岁,汉族,群众,学历中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为西畴县柏林乡栗山小学教师。乡村从教年限 35 年。主要事迹材:我是一名出生于西畴县柏林乡,工作在柏林乡偏远山区学校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琐事;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地奉献。1983年 3 月参加工作至今,教龄 35 年,一直扎根西畴县柏林乡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一线,期间担任教务主任 2 年,担任校长 7 年,现任教于西畴县柏林乡距离乡政府最远的山区学校栗山小学,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分管学校财务、实验教学工作。多年来,无怨无悔地为家乡的教育
2、教学事业默默奉献。(一)为学校发展,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在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期间,我所在的栗山小学教学用房简陋,经费不足,我组织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师生利用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栽种玉米、瓜豆、蔬菜等,每年收入 20000 余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设施、修缮学校校舍、帮补学生生活和购买学生文具等,发动师生栽种杉木 10亩,现已经成林,栽种八角树 5 亩,现已经处于挂果盛产期,每年为学校创收 10000 余元;组织当地群众为学校修路 0.5公里,平整场地 500 平方米;9 年的领导岗位上共为学校争取资金 20000 余元。功夫不负有心人,栗山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二)家庭成员病故,依
3、然坚守岗位2002 年 3 月,我唯一儿子查出患白血病,我边筹钱医治边工作,晚上到亲戚家借钱或到医院陪儿子,白天依旧到校坚持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儿子不幸去世,处于极度悲痛中的我,处理完儿子后世后及时走上工作岗位;我是独儿子,赡养老人的重担就落在我一人的肩上,一直赡养至 80 余岁,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管老人,有时妻子不在家,还要边工作边回家煮饭给老人吃,两位老人分别于 2009 年和 2012 年不幸去世,处理完后世后及时赶回学校工作;现我唯一的家庭顶梁柱女媳,服役于昆明某部队,四级士官,于 2013 年查处泌尿系统多处肿瘤,每天基本上在医院度过。几位家庭成员的医治和处理后世,让我在精神上受到严
4、重的打击和背负极大的债务,但我必须调整心态,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精神,投身于我的工作。(三)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岗位我于 2014 年查处身患慢性肾炎,每天靠药物维持,曾几次因突发疾病昏倒在讲台上,学校教师帮助送医,病情平稳后继续坚持工作,现我不能长期站着上课,但为了我的学生,我坚持,哪怕坐着上课,我也要坚持上课。(四)关爱学生,我的本性工作 35 年来,我一直关注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共帮扶贫困学生 120 名,捐资 5000 余元,在国家没有实施“两免一补” 政策期间,对于没老人煮 饭给吃的留守儿童,我常常多煮点,叫学生一起吃。无家长接送的学生,我安排高年级学生接送,有时我会逐一送回家,经常和留
5、守儿童交心谈心,做好心理疏导,勉励学生学习。学生生病,家长不在家,我就背着学生或用摩托车送学生到 10 公里以外的乡卫生院医治,工作以来共送医了 50 余人。(五)勤学苦练,我的成长1983 年 3 月我来到了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小学代课,开始了我的代课教师之旅,面对学校教师队伍的薄弱、学校领导的期待、学生对求知的渴望,我倾心农村教育的信念很快坚定下来。一干就是 7 年半的代课教师生涯。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细心讲课,做好反思小结、阶段总结,经常向优秀的老师探讨教法学法、交流体会、研讨经验,认真备好教案,力求上好每一节课。课余时间经常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地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
6、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1991 年 9 月,我因教学效果好,自己在教学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得到上级领导认可,转正成为了一个正式在编的人民教师。转正之后我曾被分配到西畴县栗山小学、吴咪山小学、万林小学工作。期间我做到了“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农村教育一线,默默地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做到了“为教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六)扎根农村,爱校如家在我的心中,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应当成为学生甚至全社会的楷模和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因 为我深知“ 身教重于言教 ”的道理,所以我常常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
7、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一直以来,所教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使家乡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成器成才。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我多次被学校评为 “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师”。现在我依然担任着六年级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育事业是我的挚爱 ,也是我的终生追求,做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时间中,一如既往地在教坛上勤奋耕耘,三尺讲坛永远是我心中一方最神圣的热土。我原意有颗不衰老的童心,与孩子们永远在一起,把知识化为乳汁,将爱心化作春雨,涓涓不息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勤奋工作,不断进取,
8、努力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二、刘先鑫,男,现年 56,汉族,中共党员,学历中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民委观音岩村小组。乡村从教年限 36 年。主要事迹:刘先鑫同志工作三十六年来,他见证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沧桑巨变,为学校教育发展呕心沥血,不管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普通教师岗位,始终尽心尽力,踏实工作,用“ 老黄牛” 精神诠释 着什么是爱教育, 爱学生,怎么样是干工作。在他的身上,教师们感觉不到累和苦,因为不管多苦多累,他总是加班加点,乐观地完成。(一)学习上,他是一棵“钻地龙”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学校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对待工作,他一如既往的热爱,在担任教导
9、主任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镇公开研讨课,同时积极组织全村教师举行全村性的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等,使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高。2014 年转到普通教师岗位后,他仍然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工作,主动接手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班级,认真研究学生,思考如何教育学生,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他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他的教育指导下,学生行为习惯总能得到转变,学习成绩总能得到提高。他干了十多年的教导主任,50 多岁的他,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自学电脑,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从
10、用一个手指头在电脑键盘上“ 戳字” 到基本上能 够熟应用 WORD 文档和EXLE 电子表格,除承担教学工作外,他主动承担学校安全员工作,负责学校安全信息的撰写上报,并积极协助教导主任完成学生学籍系统录入,电子信息表册填报等工作。(二)生活上,他是一个大孝子他是一工一农家庭,家里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孙辈们都留在他的身边,家中爱人除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孙子,平时还要种地养猪,因此他在忙完学校的工作后不管多晚总要赶回家给媳妇搭把手。2010 年,他爱人的腿折断了,为了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他硬是一天假没有请,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煮猪食喂猪,六点不到把早餐做好,然后骑着破旧的单车到
11、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午又骑车回家做午餐,照顾老人,然后又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又赶回家做家务。路途往返的艰辛自不必说,学校的工作却也是按部就班认真的开展。(三)工作上,他是一头“老黄牛”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他功不可没。1996 年,学校的硬件建设部分得到解决,但上下两块活动场地还是泥土地,要是下雨,所有教室整天都是泥土,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很困难。他与校长商量,取得了同意后,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资金,组织师生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背砂背石头,共搬石头 500多方,砂子 30 多方,师生共同努力浇灌起了水泥地操场。1998 年,学校被列为全县素质教育示范点,为全县提供了素质教育的示范,1999 年至今
12、先后被评为:西畴县文明学校、文山州文明学校、先进村中心校等。2016 年,为使学校的义教均衡发展能顺利得到国家验收,他主动参与各项资料的搜集、整理,在需要征收农户土地时,他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做农户工作,与农户交心谈心,分析学校征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参与丈量土地、数地里的农作物,使农户达到满意。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校,他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他眷恋山区这片黄土,他更眷恋山区的孩子,他庆幸自己选择了“教书育人” 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三、骆远文,男,现年 54 岁,汉族,群众,
13、学历中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西畴县西畴县鸡街乡龙老村委会龙老小学教师。乡村从教年限 36 年。主要事迹: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 。西畴 县鸡街乡龙老小学优秀教师骆远文,36 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作为一名边远山村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同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取得的成绩赢得家长、社会各界的夸赞与好评。(一)一心扑在教育上,真切关爱学生成长1982 年至 19878 年,他被聘任到鸡街乡仙人
14、洞民族小学代课,当地民族杂居,观念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现状,他竭心尽力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教书与育人并举,打破了当地陈旧落后的读书观念,营造了当地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代课的 5 年,月薪仅有 31.5 元的他,曾为吴卫和、吴卫斌等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教科书和学习用品等,为他们铸造上学梦。自小身揣教师梦的他,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在 1994 年 9 月成为了正式在编教师。有正式身份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关心学子,继续助人为乐。在 2008 年至2018 年工作的十年间,他用爱心使同村同寨的 1 名条件困难学生王禄巧圆梦大学。在
15、 2008 年 7 月,小学毕业的她,当时因父亲病逝,家庭失去顶梁柱,母亲无力支撑她完成学业,打算弃学务工。他听说后,及时去了解了家庭基本情况与实际困难,同时进行了思想交流与沟通,将其劝返上学。后来,他便承担起资助她完成学业的重担,10 年的经济资助,已成功帮助她实现学业梦,现在大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内心无比自豪。(二)努力学习充电,以德育人作奉献作为一名高中毕业代课出身的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是他的短板。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凭简单的技能技巧是不能实现的,必须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积极实践,努力探索,虚心请教,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工作期间,在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的同时,先后脱产到西
16、畴县教师进修学校、文山师范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研修,取得了中等师范学历,在业务上迅速成长了起来。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按时按质做好课时计划安排,以课标要求认真备课,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了教学工作内涵,梳理整合了自身的教学特色。通过努力,所教授班级的成绩受到县、乡级表彰,也曾多次被乡党委政府及中心学校授予“ 优秀教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在思想的树立上,他注重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教养并重,积极提升政治和业务涵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日常生活中,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规范自己,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
17、做到事业上尽业,家庭中尽孝。师德修养上,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 为范” ,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教师群体的表率及典型榜样。 (三)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办出群众满意的校园从 1998 年到 2014 年 16 年中,很荣幸被组织任命为鸡街乡王家塘小学和龙老小学校长。自任校长以来,一是注重抓教学质量,打造育人为本的素质课堂;二是注重沟通协调,构建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三是注重谦和待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四是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任职龙老小学校长时,当时因学校无运动场地,无力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面对现状,他集中学校班子集思广益,积极谋划,向有关单位、部门反应,并筹措资金 6000 元,物
18、资(水泥)30 吨,修建硬化了学校运动场,保障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为让城市青年教师走得进来,留得住,有安置之所,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周转房项目指标,主动协调各部门征用土地300 平方米,修建学校教师周转房;五是注重整合优化学校资源。为了创设规范化、示范化学校,任校长期间,协调撤并优化了新寨、向家寨、龙太、柏花地、仙人洞、坪上等 6 所校点小学。学校撤并优化中,太多的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恶语相向,背负太多的人情他选择了责任,实现了学校的整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骆远文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教育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但受到党委政府及学校授予的“ 普九先 进个人 ”、“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校长”、 “五号之家” 等荣誉称号;而且被人民群众选为西畴 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鸡街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